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2017年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精品]2017年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精品]2017年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精品]2017年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概论

今天这个讲座,我想应该是普及性的,因此我想把关于中西文化比较最关键的地方,做一个粗线条的介绍,让大家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有一个大致的看法。

要讲中西文化,首先就得讲讲关于文化的定义。那什么是文化呢?关于文化的概念,有人统计过,至少不下于180多种。今天不可能去一一探讨它们。根据我的理解,我所使用的文化概念跟别人使用的有所不同。我认为,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我今天要用的这个文化在定义上主要是广义的文化,我给它下定义是: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这样一来,文化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东西。请大家顺着我的思路来理解文化的概念,那么就容易明白我是如何来作中西文化的宏观比较的。

第二点,讲到文化我还要谈谈文化是受哪些因素驱动的,有没有一些因素,导致文化的总的方向受到制约呢?当然有的。有各式各样的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一个因素系统。从纯理论上看,这些因素可能是无穷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无穷的因素中压缩提取出一些主要的因素。我把它们概括成九大因素。这九大因素分为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哲理的四组因素,也就是1)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2)语

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3)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4)物欲原动力律;5)情欲原动力律;6)权欲原动力律;7)审美递增、递减律;8)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9)万物五相(行)选择律。一共有这么九大因素。它们会导致文化在不同的层面上发展。我今天不可能把每一个方面每一个因素都进行阐述,我只能侧重其中的一点,或者两点,以之作为一个汇通点,把其它的层面连贯起来讲。比方说我可以从地理环境入手来展开这个话题,然后再把它横向的拉开,引入其他层面。

其次,我还要提出一个万物自协调理论观点。万物都是具有自协调、自组织特性的。万事万物只要被赋予一个简单的力以后,不管把它放在哪个地方,它都会和周围的东西产生一种关系。这就如一杯水,如果你把它泼到地上,它就会依据一种力的作用向四面八方渗透,或者是遇到一种阻碍暂时停顿下来,或者是突破阻碍继续渗透。总之,在最后你就会发现它是一种不规则的形状,这个形状就是和周围的事物相关、互动而构成的一种形状。这个形状很类似于文化的形状。人类的文化是可以自我协调的、自我组织、自我规范、自我节律、自我适应的。它在诸多互动、互构的因素网络中一定要找到一种最好的存在方式。这个观念和生态学的观念是相通的。任何一个东西,它的任何一个因素被改变后,就往往发生一系列的相应改变。任何一个东西被放到一个环境里去以后,就会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协调的关系。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没有一种文化不是合理的,这也说明了没有一个文化不是好的。依据它适应周围的条件而言,它肯定是最好的。

换一种角度来说,如果文化换一个环境,它的渗透方式也就会发生改变,发生改变以后,它也是最好的,至少相对于它所依存的环境,它是好的。这也是文化相对主义的一种变相说法。

那么,中国文化是怎样自己加以协调的呢?西方文化又是怎样自我协调的呢?就是说它找到了怎样的一种形状或者模式使它们处于

一种最好的状态呢?这正好是要讲中西文化比较之前要说清楚的。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文化是怎样自己协调的。要讲清楚这一点,就必然会讲到中国文化所产生的那个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中最关键的因素则又是它的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它可以说明一切生命都依赖于它。在特定的时期和条件下,不仅生命的发展程度依赖于它,和生命相关的一切行为和现象,例如文化现象,也往往依赖于它。当地球的气候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相应的文化也就会相应发生一种比较大的变化。举例来说,根据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大约距今一万年前,地球的第四冰期到达了尾声,地球表面温度开始慢慢地上升。到了距今五千年前后,地表的温度普遍转暖。这么一种气候产生了什么样的文化效应呢?各种各样的研究表明,世界各个地方的文化,都基本上适应这种条件而作出了相应的变化和反应。这个变化、反应的结果,就是在温带,在亚热带,例如北纬35度到40度这个地带,首先发展出了人类早期最辉煌的文化,例如地中海文化,包括古埃及文化、巴比仑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以及古希腊文化等等。也就是说,到五千年前后,人类到此为止最

辉煌的文化都差不多都在那个时候相继产生。这不能以偶然性来解释它。实际情况是,只要我们所在的地球给出了生命、生活、文化所必需的基本的相关条件,各种相关因素一旦不同程度地汇集到一起,就会产生互动、互构活动,产生种种协调、适应、组织现象,促成种种演化,于是文化、文明就在这样一个条件下繁衍生发开来了。大体上说来,五千年前后的文化,在这个纬度上发展得最辉煌。这首先是和它所处的气候条件相关的。

说到中国,情形就更是这样。我们经常讲华夏五千年文化,确实是有历史依据的。中国古代文化也确实是在那个时候忽然间发展得最好、最快。那时侯为什么中国的文化发展得最好呢?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学者们认为这个图是相当客观的测定。依据相应的气候的变化,人们就可以找到相对的文化的缩影。种种研究表明,一旦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里也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的情形,也往往同时伴随着大饥荒,频繁的干旱,水灾等等。而当文化比较辉煌的时候,往往都是在气温比较高的时候。这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经常是这样的。例如当商朝要灭亡的时候,气温就突然降低了。唐朝兴旺发达的时候,气温就总是比较高,并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根据气温会发现,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都会同时发生和气温相应的波动现象,这是非常有趣的。有人会觉得非常奇怪,事实上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这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因为一种物质条件的变动有可能导致相关的物质现象的变动。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就中国的情形而言,什么时候容易出乱

子呢?显然首先是人们没有粮食吃的时候。没有粮食吃的时候一般都是气温比较低的时候,因为气温一低,农作物就长不好,会相伴有很多的灾害,战争也往往会随之发生。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迫于相类的恶劣的气候条件而不得不开拓更大的生存空间,这时也就会容易趁着当时中国内部苦于天灾人祸的时机攻打中原,并且常常得手,对中国社会产生颠覆性影响。因此,古代中国文化在若干方面的起伏状态都是必然的,并且往往呈一种循环态势。这就颇类似白昼和黑夜,日和月的循环现象。当然,人类文化和自然现象毕竟是不同的,因为人类文化有一个自我累积并抵制淘汰的内在特性。但是总的说来,地球--甚而至于整个宇宙--它本身的发展就是循环的,因此人类的文化从宏观的走势来看,当人类自身对环境条件的干预能力较弱的时候,其早期发展也就必然具有循环性。如果只是以几十年为周期来看,这种循环现象可能不容易发现,但是象中国这么长的未曾中断过的以千年计的历史过程,就很容易让人们发现这样一种发展模式。所以中国的文化就是依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相关的种种历史因素相应地不断发展、演化,一直到现代。这样来解释中国文化的有机构成原理,就比较简单明了。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许多观点来作出不同程度的解释,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讨论它们了。

更进一步地具体来说,为什么基本相同的气候条件下,中国的文化又会发展得和西方的不一样呢?是什么东西使它们发展得不一样

了呢?首先我们还是从气候差别来看这个问题。中国的最北方是很冷的,所以不太适合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古代的南方按理气温高,应

尔雅2015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关于地理环境与名族心态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互动互构 ?B、 互补互彰 ?C、 互起作用 ?D、 互相转化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辜正坤认为,万物的发展有一种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补充、()的趋势。 ?A、 自我完善 ?B、 自我适应 ?C、 自我淘汰 ?D、 自我进化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4 下列哪一项不是儒家的民主思想: ?A、 民贵君轻 ?B、 民治主义 ?C、

?D、 民为邦本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5 中国语音: ?A、 为闭音节 ?B、 为多音节 ?C、 每字有韵调 ?D、 音义象构性弱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马克思主义学派属于: ?A、 国粹派 ?B、 理想西化派 ?C、 现实西化派 ?D、 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7 属于中国民主内涵的是: ?A、 恶欲协调 ?B、 迫不得已 ?C、 因势制宜 ?D、 宗法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不包括:?A、

?B、 能指和所指 ?C、 任意性和必然性 ?D、 表意体系和表音体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 ?A、 天赋和人赋 ?B、 瓜分与分享 ?C、 集中和分散 ?D、 下放和收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在黑格尔看来,中国的天子在发号施令上: ?A、 比较自由 ?B、 可以随心所欲 ?C、 不能锁心所欲 ?D、 有严格程序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中西方人对世界的看法是(),程度不同的。 ?A、 殊途同归 ?B、 迥然不同 ?C、 异曲同工 ?D、 错综复杂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中西文化比较2019尔雅答案

**************************************************************************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 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D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2 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C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3

以下错误描述人对事物的好恶的是()。B ?A、 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B、 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C、 好恶的原始冲动是可以被控制的 ?D、 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4

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错误 5 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错误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 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D ?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2 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C ?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3 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B ?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4 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正确 5 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错误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 《易经》运用要结合数与()。B ?A、道

2017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20) 35' 44''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15 23:59 一、单选题 1 《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 天地 ? ?B、 阴阳 ? ?C、 男女 ? ?D、 日月 ? 我的答案:D 2

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A、 太平洋暖湿气流 ? ?B、 副热带高压带 ? ?C、 西伯利亚冷气流 ? ?D、 温带季风 ? 我的答案:C 3 认为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的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是()。 ?A、 笛卡尔 ? ?B、 霍布斯

? ?C、 洛克 ? ?D、 斯宾诺莎 ? 我的答案:C 4 西方产生了帮主制主要是为了约束太强的()。 ?A、 理性主义 ? ?B、 唯物思想 ? ?C、 专制心态 ? ?D、 共和意识 ? 我的答案:C

5 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 ?B、 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 ?C、 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 ?D、 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 我的答案:A 6 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A、 第二冰期结束 ? ?B、

第三冰期结束 ? ?C、 第四冰期结束 ? ?D、 第五冰期结束 ? 我的答案:C 7 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北纬30°-40° ? ?B、 南纬30°-40° ? ?C、 北纬40°-50° ? ?D、 南纬40°-50° ?

我的答案:A 8 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A、 历时语言学 ? ?B、 短暂语言学 ? ?C、 共时语言学 ? ?D、 纵向语言学 ? 我的答案:C 9 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

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

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摘要:礼貌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应该遵循礼貌这一普遍原则,然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衡量标准及表达方式,本文以Leech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其成因,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最大限度地减少语用失误,取得得体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礼貌原则;谦虚;文化差异 一、Leech和顾曰国的“礼貌原则” 礼貌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主要手段,它在言语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普遍遵循礼貌的原则。H.P.Grice 在1967年提出,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交谈的双方要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即“合作原则”。虽然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并指出由于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歧义,但他不能够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违反合作原则大量使用委婉客气的间接语言的原因。Leech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为丰富和完善Grice的“合作原则”,他从语用学和人际修辞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个准则: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表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性准则(agreement maxim)及同情准则(sympathymaxim)。他认为根

据这些准则合理使用语言就可以达到最佳交际效果。Leech提出的这六条准则是根据英国文化特点而提出的,主要是说英国人如何运用礼貌原则而使言语行为恰到好处。同时Leech也指出:“东方有些文化社团(如中国和日本)比西方国家更重视谦虚准则;操英语的文化社团(尤其是英国)更重视策略准则和反语准则;地中海国家更重视慷慨准则,而不太重视谦虚准则。”这些不同的礼貌准则是礼貌原则在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即礼貌语言的文化差异性表现。同样,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顾曰国、何自然等从语用角度分析了汉语中礼貌现象及礼貌行为的文化特征。 Leech认为礼貌理论具有普遍性,但也清楚地意识到礼貌受文化制约的特性。所以,我们在承认礼貌原则的普遍性的同时,也应认识到礼貌原则的特殊性,不应该追求并满足于普遍框架的趋势。礼貌是一条普遍原则,既然它属于文化因素,那么在不同的文化里,就会产生相应的准则或准则变体。在礼貌原则总的框架之下,根据我国的文化特点、社会习惯、行为准则和社交方式等,顾曰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提出了五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准则:贬已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他认为这些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对人们的言语行为起作用,同时“贬已尊人准则”又是汉文化礼貌中的核心部分。 二、中西方“谦虚”的文化内涵差异及其成因

中西文化比较考试题及答案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在汉语言系统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亦属于“小文化”范畴。《现代汉语词典》关于“文化”的释义,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当属狭义文化。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 由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文明”随之而来。“文明”在中国的古典中频频出现,并与“文化”词义相近。《尚书·舜典》中有“溶哲文明”,《易·乾·文言》中有“见龙在田, 天下文明”之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对上述两句的疏解是“经天纬地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与“文明”对译civilization, 来源于拉丁文sivis (市民)或civilitas(都市), 表示城市生活的秩序和原则, 是相对未开化、野蛮而言, 也有启蒙、教化、不落后于时潮之意。近代中国人最早诊释的是清朝第一任驻英公使郭篙熹。他在1878年所写的日记中, 把civilized、half civilized、barbaian、相对应地称之为“教化、半教化、无教化”, 虽未出现“文明”等译词, 但也相当于“文明、半文明、野蛮”的概念。到十九世纪末, 黄遵宪、康有为、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大量采用日本译词, 频繁使用与“野蛮、半开化”相对应意义上的“文明”一词。“文明”引申后意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 总而言之,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文明则是

《中西文化比较》题库答案教程文件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 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而思 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与直觉思维方式相关,中国哲学在把握客观世界是表现出瞬息而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注重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也即运用的是模糊思维。相比之下,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第三,重整体与尚个体。中国的“天人合一”既不把世界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也不抛弃对象的感性及个别存在,同时也不停留或执著

尔雅课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答案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 A、 大帮择主 B、 强化王权 C、 帮派主义 D、 契约分权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1.0 分 A、 以礼规范 B、 以道规范 C、 礼法结合 D、 道法结合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1.0 分A、 制造业 B、 轻工业 C、 重工业 D、 军事工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1.0 分 A、 色、受、想、行、智 B、 色、受、智、行、识 C、 色、受、想、行、识 D、 色、智、想、行、识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1.0 分 A、 思维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 A、 环境 B、 语言文字 C、 社会 D、 人口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1.0 分 A、 社会的反应 B、 流行的理论 C、 自己的身体 D、 外部的环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1.0 分A、 程颢 B、 杨时 C、 陆九渊

张载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 农耕文化 B、 工业文化 C、 商业文化 D、 产业文化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1.0 分 A、 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 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 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 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1.0 分 A、 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 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 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 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4关于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中西文化概论教案

课题: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1、掌握文化的概念 2、了解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3、明确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难点:文化的内涵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什么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 3、结合实际谈学习中西文化的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的分类与特征 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四、学习中西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目的要求:了解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重点:中西文化的起源和条件以及植根的基础 难点:中西方文化发展的“元”点差异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中国文化是封闭性文化吗? 2、中国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西方文化的形成条件与中国文化有何不同? 教学内容: 第二章中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一、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 二、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 三、中国文化以来的社会政治结构 四、西方文化的起源和产生的条件

课题: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目的要求:了解先秦、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重点:理解中国原始的精神文化,把握秦汉时代宏阔的文化精神 难点:神本文化逐渐向人本的过渡的内在理路 授课方式:讲授 教学模型:多媒体演示和讲授教学相结合 作业: 1、“百家争鸣”是在怎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何理解“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2、如何理解秦汉文化的精神? 教学内容: 第三章中西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先秦:中国传统文化的萌芽期 一、上古: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和发端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到人本 三、春秋战国:从礼崩乐坏到百家兴起 第二节秦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一、文化的统一与思想的统一 二、儒学独尊于经学兴起 三、宏阔的文化精神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期末考试(20) 一? 单选题(题数:50, 共50.0 分) 1() 之后, 西方文化分裂为科学哲学与人本的艺术哲学两个部分? A? 维特根斯坦 B? 尼采 C? 黑格尔 D? 康德 我的答案:C 2儒家的仁和基督教的博爱之间的差异在于, 儒家的仁强调区分() ? A? 地域联结 B? 等级秩序 C? 信仰对象 D? 经济阶层我的答案:B 3中国古代戏剧是() ? A? 悲剧 B? 喜剧 C? 悲喜和合局 D? 混合剧 我的答案:C 4下列人物中,() 不是孟子最为推崇的人物? A? 尧 B? 禹 C? 周文王 D? 周武王 我的答案:D 5达芬奇认为诗是理性哲学,() 是自然哲学? A? 音乐 B? 绘画 C? 散文 D? 建筑 我的答案:B 6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的“精气神” ,其中() 是构成一切组织器官与营养人体的基本物质? A? 精 B? 气 C? 神 D? 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B 7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平和宁静在() 的作品中表现得最为充分?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我的答案:B 8 先秦诸子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 的标志? A? 萌芽 B? 进步 C? 成熟 D? 衰落

我的答案:C 9() 不适合用于形容西方文化? A? 逻辑性 B? 确定性 C? 含蓄性 D? 体系性 我的答案:C 10 中国古代诗人用闺怨? 春怨等主题中的怨郁的女子反应自身同样的遭遇与情怀 () 开始? 的情节自 A? 诗经 B? 淮南子 C? 屈原 D? 道德经 我的答案:C 11弗洛伊德在《文明及其缺憾》中提到, 不存在缺憾的文明是() ? A? 中国文明 B? 西方文明 C? 古代文明 D? 不存在的 我的答案:D 12 斯宾格勒认为西方文化是一种() 文化?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浮士德 D? 荷马史诗 我的答案:C 13徐光启等人被基督教归化后,认为基督教可以() ? A? 易道补儒 B? 易佛补儒 C? 易道替儒 D? 易佛替儒 我的答案:B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模式更接近于() ? A? 线段 B? 螺旋上升 C? 半环 D? 圆环 我的答案:D 15孟德斯鸠提出, 有一个根本理性存在着,() 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 关系 A? 德 B? 人 C? 法 D? 理 我的答案:C 16 在崇尚文学典范? 强调服从权威上,中国文学与西方新古典主义是() 的? A? 相同 B? 相似 C? 相反 D? 无关我的答案:B 17关于和与同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18尔雅中西文化比较章节练习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 ?A、 ?B、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活动中,效用递减律与效用递增律同时存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

?D、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通常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万物五象选择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事物的发展倾向的发展方向有()个。 ?A、 ?B、 ?C、 ?D、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中西文化演进有七大律,这当中不包括()。 ?A、 ?B、 ?C、 ?D、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3 【判断题】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主要集中于太极,其他了解不多。()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 .. .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 . . w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 1.0分 ?A、 礼 ?B、 和 ?C、 衷 ?D、 孝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2 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1.0分 ?A、 平实 ?B、 口语化 ?C、 华丽 ?D、 书面化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3 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1.0分 ?A、

思维 ?B、 原型 ?C、 理论 ?D、 精神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 ()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0.0分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安提西尼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D 5 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0分 ?A、 互根律 ?B、 互抗律 ?C、 互助律 ?D、 互证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 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1.0分 ?A、 机械记忆能力强 ?B、 理解记忆能力强 ?C、 理性思维能力强 ?D、 感性思维能力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7 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 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1.0分 ?A、 地球与太阳 ?B、 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 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9 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1.0分 ?A、 3000-5000 ?B、 5000-7000 ?C、 7000-9000 ?D、 9000-10000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0 下列不属于中原文化特点的是: 1.0分 ?A、 顺应自然 ?B、 家庭小工业 ?C、 草场文明 ?D、 内陆贸易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11 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中西文化差异在三个方面的体现 韦昕怡 0801130107 [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 随着全世界正在向“地球村”的方向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更加密切。但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体会英语语言以及某种行为的深意和微妙,而很多商务活动的成功与否恰恰取决于你对这种微妙之处的理解和应对。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和精通商务往来目标国的语言,更要掌握和精通它的文化。因为语言和文化向来是不可分的。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中西文化异同的比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首先找到多个恰当的角度和切入点,然后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表象进行深入分析,这些切入点也应该是商务活动中需要掌握的知识。 关键词:文化差异中西英语异同能力 广告不单纯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甚至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象征。随着世界各国间的商品流通日益频繁,一个重要的促销手段—广告是不容忽视的。那么广告词作为广告的载体,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很难把我们推向世界的产品的广告译得合乎西方的文化背景。相反,如果没有英美文化的深入了解,我们很难体会英文广告的深意和微妙。比如:汉语的广告语言中最常见的就是谐音和双关。我国黄河冰箱的广告词“黄河冰箱,领鲜一步”中的“鲜”就与“先”谐音。另外,我国的茅台酒的广告词“国酒茅台,世界之醉”中的“醉”也用了“最”的谐音。台湾一家钟表店的广告是“一表人才,一见钟情”,这里连用两个双关成语,突出刻划了钟表的端庄俊逸,让人一见钟情,产生非买不可的购物欲。英文广告比较洗练、含蓄,也经常运用比喻、象征、对偶、双关等修辞手法,其中最难理解的也是最难翻译的是双关。广告英语还经常采用头韵(alliteration)、元韵(assonance)、押韵(rhyme)、假韵(consonance)等韵类增加广告词的音韵美。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英文广告,下面就一条英文本土广告做一分析。 这是一则“PORSCHE”“保时捷”汽车的广告。 Its sound is as unique as its shape./Its brakes are as unique asits engine./It’s not built to be s omething to everyone./But everythingto someone. 这则广告词中前两句运用了Parallelism 结构(“平行”,汉语中叫“排比”)。这一结构使用的规则就是用相似的语法形式来表达相近的意义, 作用就是使句子本身更有韵味。那么借助于这一结构,表达了保时捷汽车的声音、外形、制动和引擎都是独特的。另外,这则广告词中的前三句,还运用了头韵(alliteration)“Its”,读起来琅琅上口。这则广告词中后两句运用了复合词的调换,第三句中的“something”和“everyone”在第四句中换成了“everything”和“someone”。通过这一微妙的复合词的调换,传达了保时捷汽车与众不同、精益求精的技术。这两对复合词是这则广告词的亮点。本英语论文由英语论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8d18447127.html,提供另外,中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也是不容忽视的。前些年有这样一则报道:某电池厂生产的“白象”电池,在国内产销两旺,但相同的产品,包装上英文名为“white elephant”出口到国外销路并不看好。究其原因,原来产品英文名处理不当。在英语里“white elephant”喻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的分析 摘要:翻译与文化有着密可不分的联系。文化的共性使翻译成为可能,但其语言文化的个性又给翻译活动设置了障碍。由于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别,我国汉族文化与英、美等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造成思维方式不同,具体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上的表现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词义内涵、联想意义及句式结构的不同等方面。为此,分析其理论原理,通过引用例句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就某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把中英文翻译地更准确更贴近两种语言文化氛围,这是值得广大英语学习人士共同讨论一番的。 关键词:文化差异全球化翻译 正文: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信息和风格忠实、流畅、艺术地再现出来的实践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特指出:“所谓翻译,就是指从语言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文化在人类社会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文化是一个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甚至是文化的一部分,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特定的语言。换句话说语言的学习过程也就是了解一种文化的过程。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1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英语翻译不能脱离文化的教学。随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一体化,多元文化并存势在必行,文化在各国交流与往来中变得极为重要。受其影响,文化成为文学翻译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今天的社会中,翻译已不再仅仅被看作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而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翻译成为了一种文化模式的转换。人们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 跨文化合作) ”、“acculturation(文化交融) ”等一系列术语来替代“翻译”(郭建中,2000 , P277) 。因此,怎样更加准确、恰如其分地处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是创造完美翻译作品的关键。。语词的翻译要求译者在广泛地、准确地了解他国文化中的观念、信仰、习俗、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同时,忠实传达本国文化的价值与灵魂,才能真正做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从事英语翻译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在实际工作中,文化信息有时很难传递到译入语中,结果对等的标准就不能完全做到。一般来说,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不同对翻译的影响:列如一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由于饮食和天气等缘故,导致身体不适,去医院看医生,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是:由于吃多了辣制食物,出现上火。这时问题就出现了,到底怎样把“上火”这个词翻译成外国游人容易理解且易于接受的词语呢?一般如果对于中国人来说“上火”一词,是在熟悉不过了,然而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你仅仅说一个“hot”,他们该怎样去理解呢?所以当然在英文当中也有不少的此类的与文化有很大关联的词语,譬如,meet one’s w aterloo (一败涂地),对于学习英语的我们来说,如果你不懂语言出处的相关历史,我们很难翻译出它的真正意思,其实这句话

2016年上半年尔雅《中西文化比较》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尔雅2016上中西文化比较 98.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如果一个汉字没有声母,在反切中声母用()代替。1.0 分 A、 无 B、 课 C、 乌 D、 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2不争、节欲、处柔、知足常乐是()的观点。1.0 分 A、 庄子 B、 孔子 C、 墨子 D、 老子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中文的语音特点是()。1.0 分 A、 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 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 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 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西方文字意义上的“文明”主要强调的是()。1.0 分 A、 道德成就 B、 物质成就 C、 思想成就

技术成就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1.0 分 A、 北纬30°-40° B、 南纬30°-40° C、 北纬40°-50° D、 南纬40°-50°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6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1.0 分A、 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 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 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 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1.0 分 A、 天地 B、 阴阳 C、 男女 D、 日月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8关于康德的纯粹理性,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 人先天就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 B、 初步看到的只能是表象 C、 人先天具有的认识能力是有局限性的 D、 人类通过理性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9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1.0 分

中华文化概论复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填空题 1、著名学者曾将起源时期的中华文化划分为区系。 2、龙是各部落初民的混合物。 3、殷商时期,整个社会还处于神的威力之下,承担着神人交通的重任,在宗教、政治生活中处于崇高的地位。 4、诸子之学,显学主要有儒学和两家。 5、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六家。 6、道家以“”为本,形成朴素的辩证观和相对主义,强调个体价值与精神的自由。 7、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 8、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是,它对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走势、审美追求、价值观念都有极大的影响。 9、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着眼点就在“天人合一”。 10、汉儒董仲舒糅合阴阳五行于儒学体系中,建立起“”的理论,从原始的“天人合一”理想演化出“天人相类”的怪胎。 1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主张物我之间亲密无间,认识自我,也就等于认识“”,我之属性本身就是“物自体”属性的体现。 12、,既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也可以说是古代文化精神的产物。 13、,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一个哲学范畴。 14、从先秦诸子学说中可以感到,他们虽然歧见叠出,各有所重,但他们都坚持的思想。 15、体现天道自然的德,称善德、美德,如尧舜周孔之德;反之,与天道相悖离的德,称、恶德,如桀纣之德。 16、到宋代时,孟子“”之学性善之说,独重一时,于是对德的界定出现明显的倾向,只能体现天道自然的,才被称为德,德也就成了美德的代称。 17、礼在先秦的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作为的阶段、作为群体组成方式的阶段,作为个人内在和外在行为规范的阶段。 18、如果说“”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特征的话,那么,则可以说是使这一根本特征得以实现的最重要的工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9、是学说的思想核心。 20、与儒家大异其趣,墨家从“”出发,以“利”规范行为。

2019年度尔雅中西文化比较规范标准答案

【单选题】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看,更具有内在的高度的是()。 ?A、白话诗 ?B、古体诗 ?C、现代诗 ?D、格律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的排斥态度同时存在。 ?A、改革开放时期 ?B、新生活运动时期 ?C、文革时期 ?D、五四时期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审美递增递减规律的意思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文学作品的创作若想要展示创作的独特性,就更要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 我的答案:× 审美递增递减律(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单选题】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服务于()。?A、精英 ?B、个人 ?C、特定人群 ?D、大众 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错误描述审美改变的是()。?A、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B、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C、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D、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长期来看,()最容易影响人对于事物的喜好。?A、蕴含的意义 ?B、接触的频率 ?C、他人的喜好 ?D、事物的外表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若想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 我的答案:× 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村山节和浅井降在《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为()年一转折。?A、600年 ?B、800年 ?C、1200年 ?D、300年 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 2 【多选题】《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包括()。 ?A、天地 ?B、阴阳 ?C、男女 ?D、日月 我的答案:ABC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出现在欧洲的时间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西文化比较-网课答案

中西文化比较-网课答案 1. 单选题中医对血液循环的了解比西方人至少早()年。 2000 2. 单选题西方语言文字本身的挑战是()。 语法 3.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表现了近古音的语音著作?() 《中原音韵》 4. 单选题中国古代的乡校除了办学以外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论政 5. 单选题 ()是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第一原则。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6. 单选题中国产生的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过于强烈的()。 平等民主心态 7. 单选题中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中“道”的意思不包括()。凌驾于其他人之上 8. 单选题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更加强调()。原型 9. 单选题“全盘西化论”在()前后就已经形成了。 “五四”时期

10. 单选题民主社会鼓励成员()。 由克己利人的心态转换为损人利己的心态 11. 单选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的名言。 管仲 12. 单选题 ()提出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观点。 佛家 13. 单选题全盘西化派对诗歌是提倡()。 白话诗 14. 单选题认为中国实现了圣君与良臣政治的是()。 黑格尔 15. 单选题中西语音比较下,不是中国语音特点的是()。 闭音节 16. 单选题中国不受列强欺负的方法不用强调()。 统一性 17. 单选题莱布尼茨在要求加入中国国籍的同时在()创立了一所中国学院。 法兰克福 18. 单选题人口数量与文化先进程度成()关系。 梭型 19. 单选题德国学者()首次将中国“圣人”这个意思诠释清楚。佩德斯 20. 单选题索绪尔的()强调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共时语言学 21. 单选题西方的哲学家一般也成为了()。 科学家 22. 单选题以下错误描述西方社会的民主的是()。 自觉自发的民主 23. 单选题以下正确描述乔姆斯基语言学习的机制的是()。 人天生能够不断创新句子,也能够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 24. 单选题下列关于辜正坤教授对于社会和法律的见解,说法正确的是()。 社会越安定法律的作用越小 25. 单选题幼儿可以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是因为其()记忆能力强。 机械 26. 单选题中国哲学倡导的是()。 气一元论 27. 单选题中西文化在字形比较上,中国更注重()思维。 整体综合 28. 单选题中国政治强调为官者或者为皇帝者的德行,是受到了()思想的影响。 民本 29. 单选题中西资源及文化比较中,古代社会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土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