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胰岛素类降糖药(汇报)
- 格式:pptx
- 大小:926.58 KB
- 文档页数:43
中国医药报/2014年/5月/6日/第006版研发前沿GLP—1受体激动剂:非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新星杜海洲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食物摄入后肠L细胞分泌的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具有独特的降糖作用。
然而,人体产生的GLP-1的半衰期仅有几分钟,且很不稳定,很快就会被降解。
若使用天然GLP-1降低血糖,则需持续静注或持续皮下注射,因此需要对天然GLP-1进行结构改造,以获得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
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与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合作开发的艾塞那肽笔(Bydureon Pen)于今年2月28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批准,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司开发的阿必鲁肽(Tanzeum)于今年4月15日获得FDA的批准,美国礼来制药公司向FDA递交的度拉鲁肽(LY2189265)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已于2013年12月受理,也有望于今年获得批准。
另外,丹麦西兰制药公司与法国赛诺菲制药公司合作开发的利西那肽(Lyxumia)有望于2015年获得批准。
艾塞那肽注射笔商品名为Byetta的艾塞那肽是由原美国Amylin制药公司(2012年8月被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收购)开发、2005年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GLP-1类似物。
该制剂为注射制剂,每日2次,可于早餐和晚餐前1小时内在腹部、大腿、或上臂皮下注射。
商品名为Bydureon 的艾塞那肽为每周注射1次的缓释剂,于2012年1月27日获得FDA的批准。
目前,百时美·施贵宝制药公司利用其聚合物微球注射缓释技术与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合作,对艾塞那肽缓释剂进行开发的艾塞那肽注射笔于今年2月28日获得美国FDA的批准,将为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大的便利。
阿必鲁肽阿必鲁肽是由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公收购的美国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开发、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GLP1-RA。
·综述·糖尿病新世界2022年10月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类新型药物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蒋一凡,王科斯,张新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内分泌科,辽宁盘锦124099[摘要]2型糖尿病是我国糖尿病患者发病最广分型,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出发病人群年轻化、多种病变并发症等特点,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
传统糖尿病治疗方案主要为胰岛素治疗,然而胰岛素治疗通常伴有低血糖、胰岛素过敏、水肿等不良反应。
在此背景下,基于靶点作用机制的非胰岛素类药物的研究开发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方案。
相关研究表明:新型非胰岛素类药物除高效降糖效果外,兼具心肾保护作用,对糖尿病并发症具有显著预防作用。
鉴于此,本文在梳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对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的近期临床研究进展开展综述,以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药物研发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类药物;降糖;心肾保护;获益效应[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22)10(a)-0190-06New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New Non-insulin Drugs for Type2 DiabetesJIANG Yifan,WANG Kesi,ZHANG Xin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Liaoyou Gem Flower Hospital,Panjin,Liaoning Province,124099China[Abstract]Type2diabetes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diabetes in our country,and its incidence rat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it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younger onset population and multiple disease complications,which brings a heavy medical burden to patients and society.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of diabetes is mainly insulin treat‐ment,but insulin treatment is usually accompanied by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hypoglycemia,insulin allergy,and edema.In this context,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on-insulin drugs based on the target mechanism of action provides new treatment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Releva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new non-insulin drugs not only have high hypoglycemic effects,and have a significant preventive effect on diabetic complica‐tions.In view of this,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cent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of non-insulin hypoglycemic drugs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pathogenesis of type2diabetes,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medical workers and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Key words]Type2diabetes;Non-insulin drugs;Hypoglycemic;Cardio-renal protection;Benefit effect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在2021年发布的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2021年全球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三联降糖药(免打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2DM)65例效果分析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顽症,消耗体能,久治不愈,终生服药,使多数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加之糖尿病易发八种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及酮症酸中毒,稍有疏忽,就可能死于并发症。
传统的治疗方法病程漫长,效果差,副作用大,繁琐复杂。
河南省周口电力医院近四年来(2008年~2011年)多方研究,使用三联降糖药物,免打胰岛素针,治疗2DM效果显著,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控制血糖理想,病程缩短,病人乐于接受。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三联降糖药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性内分泌疾病,病因大多不明。
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糖、脂肪及蛋白质等代谢紊乱。
其特征为血糖过高及糖尿,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
常见有化脓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神经、肾及眼部病变等并发症。
2DM发病率较高,难治性大,治愈率低,只能控制发展,减少并发症发生,也是内分泌疾病中的一个顽症。
河南省周口电力医院近四年来(即2008年~2011年)使用三联降糖药物,免打胰岛素针,治疗2DM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110例均为门诊观察病例,65例采用吡格列酮胶囊、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美脲口崩片,三联降糖药物,免用胰岛素为主的治疗方法。
其中女性30例,男性3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4岁,5~10年病史者40例,11~15年及以上病史者25例,病程8~20天作为实验组。
45例采用常规疗法,其中女性23例,男22例,年龄47~74岁,平57岁。
5~10年史者30例,11~15年及以上者15例,病程8~20天,作为对照组。
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降糖常规疗法。
如降糖,促泌及每早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20υ每日一次,以及口服甲磺丁脲、苯乙双胍等对因对症治疗。
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种类与区别,超详解析!收藏!非胰岛素类降糖药主要有双胍类、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激动剂、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一.双胍类主要是二甲双胍,除了降糖外,还可轻度减轻体重、降低游离脂肪酸(FFA)、改善血脂[降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变不明显]、心血管保护的作用,对胃肠、乳腺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并延缓老年痴呆症发生等,可减少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其不经CYP450酶代谢,直接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二甲双胍普通片剂在胃内崩解释放,肠溶片和胶囊在肠道崩解释放,缓释片和缓释胶囊在胃肠道内缓慢溶出、释放,其普通片剂在胃内的溶出速度较快,其次为肠溶片和肠溶胶囊,再为缓释片,缓释片与普通片的疗效相似。
此外相对于二甲双胍普通片剂,缓释片/胶囊和肠溶片/胶囊可减少给药后的胃肠道反应,有更好的胃肠道耐受性。
二.磺脲类主要是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研究显示磺脲类的使用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风险下降相关。
短效制剂格列喹酮、格列吡嗪主要降低餐后高血糖;中、长效制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缓释片、格列美脲、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格列齐特缓释片,主要用于空腹高血糖,或空腹高血糖、餐后高血糖的糖尿病者。
磺脲类主要经CYP2C9代谢,CYP2C9抑制剂如氟康唑、胺碘酮等,可能会减慢其代谢而增加低血糖风险。
三.格列奈类主要是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可致低血糖,较磺脲类轻。
氯吡格雷的代谢产物能显著抑制CYP2C8,可减慢瑞格列奈的代谢而致其血药浓度升高,从而增加低血糖风险。
吉非罗齐及其代谢物可显著抑制瑞格列奈经CYP2C8的代谢,使其血药浓度升高而增加发生严重低血糖的风险。
除胰岛素外降糖药大致可分为几类
除胰岛素外,降糖药大致可分为七类,具体如下:
1.1.双胍类的降糖药物,代表药物为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为抑制肝糖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
2.2.磺脲类药物,如格列苯脲、格列吡嗪以及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短效的为格列奈类,那格列奈、瑞格列奈、诺和龙。
3.3.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能够增加各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4.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卡波糖,适合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能量来源的糖尿病患者。
5.5.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代表药物为西格列汀等。
6.6.SGLT2药物,抑制肾小管葡萄糖-钠共同转运体,如达格列净和恩格列净。
7.7.GLP-1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及进展
李后开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01(005)004
【摘要】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及其功能缺陷之间互相影响所引起的异质性疾病.通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有磺酰脲、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这些药物可以单用,也可以合用.随着对糖尿
病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临床药理学的迅速发展,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已突破了传
统的磺酰脲类、双胍类等化学结构上的限制,新的药物相继开发成功.
【总页数】2页(P244-245)
【作者】李后开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90年代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J],
2.国外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J], 赵贵卿
3.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流行病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J], 班博;王华
4.阿帕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进展期及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J], 张子博;刘羽;李勇;赵群;范立侨
5.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疾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J], 吴聪;刘建;郭亚丽;王玉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格列净片结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加格列净片(Gliclazide)是一种非胰岛素类口服降糖药物,属于磺脲类药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的升高。
加格列净片具有多种优点,首先,它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作用,主要作用于胰岛β细胞上的ATP敏感性钾通道,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而对胰岛α细胞则没有明显的影响。
其次,它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副作用相对较少,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和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加格列净片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化学名称为1-(3-azabicyclo[3.3.0]oct-3-yl)-3-{4-[(2,6-dichlorophenyl)sulfonyl]p henyl}urea。
它的分子式为C15H21Cl2N3O3S,分子量为366.32。
该化合物主要以片剂的形式供临床使用。
本文将对加格列净片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进行详细阐述,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安全性。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究,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该药物提供参考依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本文的组织框架和内容概述。
通过明确的目标和逻辑顺序,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论点,并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后续的内容。
首先,本文将开始引言部分,其中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加格列净片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增加读者的兴趣和理解。
文章结构部分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将为读者介绍文章的整体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航图,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最后,在目的部分,我们将明确说明本文的写作目标和意义,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明确文章的价值和目的。
接下来,是本文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加格列净片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两个方面。
诺和灵治疗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30例体会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治疗中,诺和灵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排列法将选取的60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观察组患者诺和灵治疗,对照组患者诺和锐泵入治疗,对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糖变化情况及临床指标进行观测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血糖,观察组在空腹血糖、早餐后2h、午餐后2h血糖指标更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低血糖发生症状更低,两组患者二项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治疗中,诺和灵不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血糖的控制,同时还可有效预防低血糖情况的出现,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标签: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诺和灵;效果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INS)分泌相对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蛋白质、糖与脂肪代谢紊乱的病理状态。
出现胰岛素相对不足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胰岛素抵抗(IR),二是相对于过高的血糖,INS分泌异常。
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早期,患者的B细胞通常处于对葡萄糖失去敏感性的状态下,进而致使胰岛B细胞的功能障碍因此加重[1]。
鉴于此,笔者通过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提供诺和灵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选取60例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门诊治疗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WHO1999年所拟定的关于糖尿病诊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确诊;其中女性患者34例,男性26例,年龄41岁~63岁,平均年龄为(56.24±1.26)岁,病程为5~9年;根据随机数字排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将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对比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非胰岛素类抗糖尿病药物盘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称,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4亿,中国患者已经超过1亿,并且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预计到204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将增至6.42亿。
目前,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被分为8类,包括:磺酰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激动剂、二肽基肽酶- 4 (DPP-4)抑制剂、胰岛淀粉样多肽类似物等。
它们大多用于2型糖尿病,并且是口服的,这样的好处是它们可以与其他类药物联合使用,有些可用作固定剂量组合(如格列本脲加二甲双胍,格列吡嗪加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加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加格列美脲等),联合治疗可以用于不能用一种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
磺酰脲类磺酰脲类药物是第一种可以口服的降糖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
磺酰脲类药物通过阻断胰岛β细胞中的ATP敏感性钾通道来刺激胰岛素释放,降低钾通透性。
这导致细胞去极化并增加钙进入细胞,增加胰岛素分泌。
对于缺少胰岛β细胞的1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物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不起作用。
第一代磺酰脲类药物已很少使用,包括甲苯磺丁脲、氯丙酰胺和甲磺酰胺等。
由于该类药物会出现严重的低血糖症状,所以出现了第二代磺酰脲类药物,包括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和格列齐特等。
它们的安全性比第一代药物有了长足的进步。
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与磺酰脲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都是通过增强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增加胰岛素的释放。
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格列奈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样会发生低血糖现象,有些服用者会产生视力模糊、焦虑、嗜睡、心跳加快等症状。
双胍类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中的葡萄糖的产生、增强胰岛素对肌肉和脂肪的作用来增加对葡萄糖摄取。
它对胰岛素的释放没有影响,因此不会引起低血糖。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还减少了小肠中葡萄糖的吸收,也可能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
其降血糖的有效性与磺脲类药物相当,它还降低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和研发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达3 100万人,其中20到74岁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3.21%,年增长率达10%以上,平均每年增加150万人以上。
随着人口老龄化、工作节奏加快,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而文化和保健意识相对滞后,使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兼之目前糖耐量降低(IGT)的患病率已高达4.42%,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多的人会受糖尿病的困扰。
糖尿病共有4种类型:胰岛素依赖型、非胰岛素依赖型、营养不良型和其他类型,其中非胰岛素依赖型占90%以上,主要是通过服用口服降糖药来治疗。
本文对目前临床常用的非胰岛素类降糖药和处于研发中的非胰岛素类降糖药作一阐述。
1 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类产品目前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有5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和餐时血糖调节剂。
1.1 双胍类该类产品包括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前者由于有引起乳酸性中毒的危险因而在欧美国家已被淘汰,我们国内也极少使用。
二甲双胍导致乳酸性中毒的报道很少,且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发生率低,因此更为安全。
目前二甲双胍是临床一线用药,可单独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或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首选二甲双胍;单用磺脲类或双胍类有效,但未达到良好控制者,可两类药物联合应用。
此外,二甲双胍可防治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有关文献报道,二甲双胍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降低血糖,改善心脏舒张期功能,降低总胆固醇,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氧化应激;改善血管顺应性,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降低血小板凝集性和黏着性等。
二甲双胍可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伴有胰岛素抵抗和雄激素增多者,但不适用于妊娠或哺乳妇女,可抑制消化道对维生素B12的吸收,导致大细胞性贫血。
1.2 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是于20世纪80年代上市,目前临床常用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等,其中,阿卡波糖应用最广泛。
拜唐苹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韩国青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00(013)003
【摘要】拜唐苹是α—糖苷酶抑制剂,本文用拜唐苹加小剂量优降糖治疗4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观察2年以上,均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所有病例来自1994~1997年门诊就诊者,其临床表现均符合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属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本文设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
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35岁。
平均病程2年以上。
对照组40例,在年龄、病程上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别。
治疗组用小剂量的优降糖加拜唐草治疗,对照组单独用优降糖治疗。
所有病例均在正规的饮食控制加运动疗法后血糖仍不能控制者。
【总页数】2页(P177-178)
【作者】韩国青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05
【相关文献】
1.来得时联合拜唐苹和诺和锐30治疗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J], 邵莉;滕丽莉;牛宪萍;李明珠;葛剑力;江华
2.甘精胰岛素联合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46例临床观察 [J], 贾芳
3.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56例临床观察 [J], 周元魁;张永欢;王新成
4.拜唐苹治疗2型糖尿病146例临床观察 [J], 张磊
5.瑞易宁与拜唐苹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J], 李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