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贝尔面瘫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贝尔面瘫护理PPT课件•贝尔面瘫概述•贝尔面瘫患者评估•贝尔面瘫护理原则与方法•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心理护理及家庭支持01贝尔面瘫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贝尔面瘫(Bell's Pal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部分患者在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平坦,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
发病原因可能与局部感染、炎症、外伤、肿瘤、血管病变、免疫因素等有关。
症状表现及分型症状表现分型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平坦,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可伴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感觉异常;一侧额纹消失,睑裂变大为重要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眼轮匝肌)不受累。
同时可伴有肢体瘫痪、腱反射异常等脑干受损的表现。
02贝尔面瘫患者评估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面部感觉功能泪腺和唾液腺功能030201面部神经功能评估生活质量评估面部外观满意度社交活动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状况评估焦虑与抑郁情绪通过量表或访谈了解患者的情绪状态,评估是否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
自尊心受损程度探讨患者对面瘫导致的外貌改变对其自尊心的影响。
应对方式与心理支持需求了解患者面对面瘫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以及其对心理支持的需求和期望。
03贝尔面瘫护理原则与方法护理原则全面性原则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及时性原则护理方法遵医嘱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贝尔面瘫治疗指南一、本文概述《贝尔面瘫治疗指南》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士和面瘫患者提供关于贝尔面瘫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治疗指导。
贝尔面瘫,也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本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对贝尔面瘫的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旨在提高医疗人员对面瘫的认识,规范临床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指南也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理解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为贝尔面瘫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二、贝尔面瘫的病因与诊断贝尔面瘫,也被称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面部神经疾病。
了解其病因和诊断方法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病因:贝尔面瘫的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数研究认为其与病毒感染有关。
特别是疱疹病毒,如带状疱疹病毒,被认为是主要的触发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肿瘤、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贝尔面瘫的发生。
诊断:贝尔面瘫的诊断主要基于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如眼裂扩大、口角下垂、额纹消失等。
同时,可能伴有听觉过敏、味觉障碍等症状。
医生还会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面瘫的疾病。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可能采用一些辅助检查手段,如肌电图、神经电图等,以评估面神经的功能状态。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贝尔面瘫,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了解贝尔面瘫的病因和诊断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公众和医生都应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该疾病的发展。
三、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减轻面部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面部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等。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减轻面部神经水肿是关键。
贝尔面瘫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导读:贝尔面瘫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特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发病突然,一般无先兆症状,常在晨起时发现有面瘫症状,多单侧发生。
多见于青壮年。
……若单侧面瘫者,面部两侧不对称,患侧表情动作丧失,不能蹙额、皱眉、闭眼,久之下睑外翻流泪,结膜角膜因长期外露而干燥发炎。
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偏斜向健侧,以说话、发笑与做露齿动作时明显。
鼓腮时漏气,不能发“波”、“坡”等爆破音,进食时液体易从口角外流。
双侧面瘫时面部呆板无表情。
面瘫的同时,耳部周围有疼痛,乳突部有压痛。
鼓膜后部充血,但不久即消失。
患侧舌前2/ 3的味觉丧失,但不久即可恢复。
贝尔面瘫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充血和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急性期应注意保暖,可用热敷或红外线照射。
常用的药物为:(1)血管扩张剂:如烟酸100mg,每日3 次,口服;或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葡萄糖液500ml中作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 天。
(2)类固醇激素:如地塞米松针剂20mg,加入上述液体之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亦可口服强的松30mg,每日1次。
(3)维生素B族类:维生素B120mg,每日3次,口服;同时可用维生素B12 500μg,每日3次,口服。
中医称本病为“口眼斜”,其病机多属卫外不固,风痰中络,壅遏气血,面部络脉痹阻,故见面肌僻、麻木、不仁诸症。
治宜疏风逐痰,通络散邪。
方用牵正散加味:全虫10 g,僵蚕10g,白附子12g,蜈蚣3条,蝉蜕10g,钩藤15g,白芷15g。
研为细末,每次15g,用防风煎汤送下,每日早晚各1次。
若阴虚阳亢证,头目眩晕或头痛,口眼斜,腰膝酸软,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20g,桑寄生15 g,怀牛膝30g,杜仲15g,防风12g,全虫10g,僵蚕10g;水煎内服。
若病程迁延日久,气虚血瘀,阻滞脉络,可以益气活血、疏风通络为治则,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当归12g,赤芍1 5g,黄芪40g,地龙10g,川芎10g,桂枝10g,秦艽15g,僵蚕10g,土元10g;水煎内服。
贝尔面瘫医学ppt课件目录•贝尔面瘫概述•贝尔面瘫发病机制•贝尔面瘫检查方法•贝尔面瘫治疗方法•贝尔面瘫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01贝尔面瘫概述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贝尔面瘫(Bell's Pal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单侧、全部或部分的面肌瘫痪为特征的疾病。
发病原因多数患者发病前患侧头部受到过冷风、冷水等刺激,如吹电扇、遇冷水等。
少部分患者病前有过疲劳史,免疫力相对下降。
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耳内疼痛。
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漏气。
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
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分型:根据面神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面瘫。
完全性面瘫表现为面部完全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睑闭合不全,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不完全性面瘫症状较轻,表现为面部部分瘫痪,额纹存在或减弱,能皱眉,眼睑闭合有力。
临床表现及分型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依据患者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及分型特点进行诊断。
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如中耳炎、迷路炎、乳突炎等。
鉴别诊断主要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
中枢性面瘫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部面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上部面肌(额肌、眼轮匝肌)不受累。
常见于脑血管病、颅内肿瘤、脑外伤、炎症等引起。
02贝尔面瘫发病机制神经传导障碍面神经受压如茎乳孔内病变、Bell麻痹或Hunt综合征,导致面神经在茎乳孔内受压。
面神经核损伤位于脑桥的面神经核受损,常见于脑干病变。
神经传导通路异常如听神经瘤、脑干病变等,影响面神经传导通路。
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其他免疫性疾病免疫因素参与机体对自身面神经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导致面神经受损。
如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引发免疫反应,损伤面神经。
贝尔面瘫名词解释贝尔面瘫(Bell's palsy),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突发性的面部肌肉无力或麻痹的疾病。
该病通常在一侧面部出现,使患者的面部表情、说话和咀嚼等功能受限。
以下是对贝尔面瘫的名词解释:1.贝尔面瘫(Bell's palsy):指一侧面部肌肉的突发性麻痹,多数情况下与脸上的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发生异常有关。
2.面神经(facial nerve):人体的第七对脑神经,受到贝尔面瘫影响时,会导致相关面部肌肉的功能障碍。
3.突发性(sudden-onset):指贝尔面瘫的发病时间突然,并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最严重的程度。
4.无力或麻痹(weakness or paralysis):贝尔面瘫患者面部肌肉的控制力降低或完全丧失,导致面部表情和动作出现问题。
5.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人类用来表达情感和交流的关键方式之一,贝尔面瘫患者在一侧面部肌肉麻痹后,可能无法自如地做出自然和对称的面部表情。
6.说话(speech):面部肌肉的麻痹也会影响患者的说话能力,导致发音、咬字和流畅性受损。
7.咀嚼(chewing):因贝尔面瘫患者患病一侧面部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导致咀嚼食物时的咬合力不均衡,进而影响饮食习惯。
8.功能障碍(functional impairment):指贝尔面瘫患者由于面部肌肉麻痹而无法正常行使其面部功能,增加生活中的不便。
9.运动神经(motor nerve):与面神经有关的运动神经受到贝尔面瘫的影响,使得面部肌肉难以正常收缩和放松。
10.病因(etiology):贝尔面瘫的具体病因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病毒感染、炎症以及免疫反应有关。
11.疗程(course):贝尔面瘫的疗程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症状在数周内逐渐恢复,而有些患者可能需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12.面瘫的严重程度(severity of facial palsy):面瘫的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根据面部肌肉麻痹的范围和功能障碍程度来划分。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贝尔面瘫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西医认为寒冷刺激、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创伤、糖尿病、妊娠、遗传等为诱发因素,目前病因尚不确切,其病因学说主要有:1.血管痉挛学说;2. 病毒感染和免疫学说;3.压迫学说;4.遗传学说等(1)。
中医认为贝尔面瘫属“口眼喁斜”范畴。
古代医籍有关于卒口僻、喎僻不遂、口喎僻、偏风口喎、口喎邪僻、口眼喎斜等病证中可以找到类似本病的记载。
早在《内经》已有关于卒口僻的论述,如《灵枢·经筋》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
”描述了口眼喎斜的症状、病机以及与经筋的关系。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蜗候》所载:“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呙僻”,乃因风邪外袭,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于经脉,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对后世针灸治疗本病奠定基础。
根据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颁布的贝尔面瘫临床指南,西医以类固醇激素、阿昔洛韦及外科面神经减压治疗为主(2);中医则以针灸治疗为主,长期临床实践及大量文献表明针灸治疗面瘫具有独特疗效。
有循证医学及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优于西药(3)。
美国医学会于1998年1月将针灸疗法纳入《通用医疗程序编码》;近年西医治疗贝尔面瘫无突出进展,而中医针灸在临床研究上取得很大进步,总结出许多有确切疗效的针灸方法,现分类综述如下:1.治法上:1.1:分期针刺:朱氏、苏氏(4.5)等认为周围性面瘫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发病后1-7天);静止期(7~20天);恢复期(20天以上)。
刘氏(6)将12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组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提示针灸分期治疗相对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什么是贝尔面瘫
一、什么是贝尔面瘫二、贝尔面瘫的药物治疗方法三、贝尔面瘫的饮食保健
什么是贝尔面瘫1、什么是贝尔面瘫
贝尔(Bell)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瘫。
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
有自愈倾向。
2、贝尔面瘫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贝尔面瘫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但有三种学说:
2.1、炎症性
可能由潜伏性的分泌性中耳炎所致。
在本病的治疗过程中,行减压手术时,常发现乳突气房内含有棕黑色粘性液体,与非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分泌物颇相似。
2.2、血运性
可能由于血运供给紊乱致面神经缺血,一般认为这一学说比较合理,其原因是由于受凉风吹袭引起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动脉痉挛。
当面神经发生水肿,因血管被压迫,则缺血更为严重,使面神经的血液供应受到障碍,从而影响神经的传导,支配面肌运动的功能暂失。
若面神经血供的侧支循环建立,则面神经的功能可以恢复。
2.3、病毒性
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和风疹病毒侵入机体后,均易与面神经亲和,使之充血、水肿,影响其功能的传导,亦可能为面瘫之病因。
3、贝尔氏面瘫鉴别诊断方法
3.1、首先要排除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表现为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