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套管气地面回收装置
- 格式:pdf
- 大小:80.42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从劳动中诞生的发明一、陆相成油理论发明创新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之一。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陆相盆地生油理论"和"陆相盆地成油理论"指导了大庆油田的发现。
人们一直认为只有在海相地层中才有可能出现的大的油田,中国的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只要条件适宜,陆相沉积也可能生成大油田的理论。
世界影响:中国石油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对全球陆相生油及油气藏形成理论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质系主任A.D.马洛尔教授在了解了中国陆相含油气盆地的情况后著文说"中国油气藏普遍形成于陆相沉积。
作为陆相沉积盆地专家,我从那里(中国)学到了许多有关盆地的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陆相石油地质研究在短时期内从勘探实践到确立理论取得如此明显而巨大的进展,的确使世界石油地质界的一部分科学家难以理解和接受。
直到1966年,仍有一些国外著名地质学家发表文章认为,中国人在渤海湾地区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陆相生油论"是"不可能的,是耸人听闻的说法"。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世界陆相盆地中又有一重大发现,人们在澳大利亚的吉普斯兰盆地和库珀盆地找到了一系列由陆相沉积所形成的大中型油气田。
重要的是,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让中国人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尤其是大庆、大港、胜利等地连续建成大油田,陆相成油理论的作用功不可没。
李四光的“陆相成油理论”曾经在中国的7大标志性科技成就中,陆相成油理论和应用位列第四,仅次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杂交水稻。
二、杂交水稻发明创新概述: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籼型杂交水稻比传统水稻增产30%以上,它在全国的推广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
美联社之前文章称,袁隆平的高产水稻研究帮助养活了全世界人民。
葫芦河地区套管气的回收治理及效益分析【摘要】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优质的能源,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加强套管气的回收治理,能够有效减少油区单井天然气的流失,提高油气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
本文详细介绍了套管气回收利用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其各自特点,根据区块油田套管气的现状进行选型并且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套管气回收设备选型节能降耗1 引言地层油处在高温高压下溶解的大量天然气被称为溶解气。
在原油生产中,油藏流体在井筒流动,随着流体流动压力的降低,原油中的溶解气分离,进入到油套环形空间,所形成的分离气称为套管气[1]。
不同油藏类型油田区块油井套管气有很大差异,生产油气比的大小,决定了套管气的多少。
针对油田套管气的现状,制定溶解气增产方案并组织挖潜,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套管气回收装置比较及工艺选用2.1 国内套管气的回收装置2.1.1 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的结构主要由连接部分、计量部分、增压部分和防盗装置等四部分组成。
其工作过程是:当回收装置工作时,套管冒出的天然气经套管闸门进入一次油气分离器,然后沿着高压连接软管进入二次油气分离器,油气再度分离,分离较干净的天然气进入天然气压缩机,增压后的天然气经智能旋涡流量计计量后进入集油干线。
2.1.2 电加热式套管气调压回收装置该装置由电加热式TH23X/D-60调压止回阀和电加热高压收气胶管两部分组成。
该装置具有如下特点:结构合理,具有单流阀作用;能耗低,加温均匀,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收气效率高,利于管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能够调整套压,提高泵效,提高油井产量[2]。
2.1.3 定压放气阀回收装置葫芦河地区主要采用的为定压放气阀回收工艺[3],这种工艺相当于在油井套管上安装了一个安全阀,根据油井的回压大小调好开启压力,当溢出的套管气在环空聚集压力超过设定值时便泄放到采油树流程中,混入原油输到下游。
当套管气压力达到定压放气阀设定压力后,定压阀打开,套管内伴生气进入集油管线回收进系统,从而避免了放空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
油田伴生气高效回收和利用研究摘要: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油田伴生气的高效利用可以有效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我国整体资源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介绍了伴生气回收装置的结构和效果,希望提高我国油田伴生气的回收和利用。
关键词:油田;伴生气;回收在石油开采中,当油井底部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天然气与原油脱离。
脱离的天然气中有一部分上升到油套管环形区域,有一部分流入泵中,这就属于伴生气。
伴生气是一种混合物,除碳氢化合物外,通常还具有非常危险的物质,像一氧化碳、硫化氢、氦等等,处理加工具有复杂性。
由于技术发展和地理限制,传统的解决办法是直接向大气排放燃烧,这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污染环境。
近年来能源需求增加,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今后20年天然气需求将每年增加2.6%,大大超过石油和煤炭。
与此同时,鉴于各国能源生产过程造成的污染以及日益严重的能源浪费,合理回收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国内能源长期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趋势。
1 伴生气回收利用现状我国的资源有限,随着环境污染逐渐严重和天然气需求不断增加,促使我们必须重新考虑能源生产手段和能源消耗结构。
2005年我国公布天然气储量为2.35×1012立方米,占全球勘探量的1.3%,居世界第17位;天然气产量占世界天然气产量的1.8%,居世界第14位。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天然气储备和生产能力我国都不具有优势。
能源短缺是我国的发展瓶颈,促进能源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
改进油田伴生气回收和利用也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途径。
我国油井伴生气资源丰富,不完整的统计数据表明,部分地区仅仅因为地理限制,分散的小型油田每年燃烧伴生气约10 ×108立方米,能源等同于100万吨石油。
随着分散的小型油田进一步开发,大量不可恢复的伴生气资源被浪费。
因此,采用伴生气轻烃回收装置进行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浅析采油套管气的回收与利用采油套管气是指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由于采油套管与地层之间存在一定差压,导致地层中的天然气透过套管进入井口的现象。
为了防止采油套管气的泄露,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节约能源资源,需要对采油套管气进行回收与利用。
采油套管气的回收与利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1. 套管气回收系统:在油井生产系统中增设套管气回收装置,通过管道将采油套管气导入到回收系统中,利用分离、净化等技术将其中的天然气成分分离出来。
分离出的天然气可以作为燃料供应给石油开采企业的燃烧设备使用,节约能源资源并减少环境污染。
回收系统中的其他副产品和废气可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套管气利用项目:利用采油套管气建设相关的利用项目,如天然气发电站、城市燃气管道等,用于供电和供暖,提供给社会和民众使用。
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套管气资源,实现从废弃气体到有价值气体的转化,同时节约能源和降低环境污染。
3. CO2回注工艺:将采油套管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分离出来,进行液化处理后再回注到地层中,用于增压、提高采油效率。
这种回注工艺可以实现对CO2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双重效果。
4. 余热利用:在套管气回收系统中,可以利用余热发电或提供热能。
通过余热利用,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其他能源资源的依赖,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采油套管气的回收与利用是一种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实施中,需要通过建设套管气回收系统、利用成熟的技术和工艺对套管气进行净化处理和分离,选择合适的利用途径和项目,实现对套管气的全面回收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