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兰花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国兰花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国兰花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国兰花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郁金香的花期调控要点

郁金香的花期调控要点 郁金香(详情介绍)是很好的切花材料,花期一般在3月中旬到5月上旬,所以在郁金香花期时的养护和调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让郁金香更漂亮。那么如何做好郁金香的花期调控呢? 郁金香(详情介绍) 郁金香有耐寒不耐热的特性,一般可耐-30℃的低温,在炎热的季节就会转入休眠。平时喜湿润、冷凉气候和背风向阳的环境,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更好。一个成熟的郁金香种球包含了三代鳞茎,或称三代种球。大种球本身是第一代种球,具有分化完全的花器官,定植后当年开花。而第二代、第三代种球为子球,它们可培育成大种球。 郁金香种球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才能开花,在原产地,冬季一般有充足的低温时间,郁金香种球能够获得足够的低温处理时间,可以在春天自然开花。一般来说,在生产上使用的郁金香球茎有5℃处理和9℃处理,处理后的种植方法主要是温室栽培和箱内促成栽培。 在华南等南方地区栽培郁金香因受温度的限制,在12月至第二年2月这三个月内种植。12月份华南地区的气温仍可能很高,这时可以将郁金香栽培于栽培箱中,置于约5℃冷库中,放置2~3周,待郁金香球茎已长根,芽约1~2厘米长时,再将其移出冷库置于栽植棚内生长。 为保证郁金香能准时开花,在生长期中应尽量保持日间温度

17~20℃,夜间温度10~12℃,温度高时可通过遮光、通风降低温度,温度过低时可通过加温、增加光照促进生长。用控水来抑制生长,会出现“干花”现象。如持续高温,箱装的可将箱移入冷库,注意冷库温度应在8~10℃左右,而且最好在花茎抽长时移入,否则易造成花蕾发育不良。郁金香的花期控制还可以通过植物生长激素来调节。如用赤霉素浸泡郁金香球茎,使之在温室中开花,并且可加大花的直径。

菊花栽培中花期调控技术应用之短日照处理

菊花的品种很丰富,而我们日常见到最多的观赏菊花就要数秋菊了。秋菊的花朵硕大,花色丰富,花期长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由于秋菊的花期制约(盛花期由北至南一般为10-11月份),致使我们只能在深秋时才能欣赏到美丽的菊花。那能不能让菊花提前开放呢?答案是肯定的,腾达菊花种苗场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摸索总结出一套菊花提前开花的短日照处理栽培技术,现与大家分享。 1、品种选择 短日照处理所选用菊花品种应以早花品种为宜,如汴梁紫玉、春日剑山、唐宇金秋、麦浪等。 2、母株管理 将秋季开过花的母株剪去地上部分选留底部长出的壮芽进行培养。在冬季到来之前,移入温室内越冬防寒,并尽量放在光照充足的一侧,以满足长日照需求使植株良好营养生长,一般株高达到25cm(8-10片叶)时进行遮光处理,若过早处理,因营养生长不充分,易造成植株矮小、花瓣数目少。 3、处理材料 一般选用黑色塑料膜或双面涂银专用园艺遮光布,选择材质时应检查布体是否均匀,有无透光现象,以免出现透光现象造成处理失败。 4、处理时间的选择 开始遮光时间应根据花期而定,一般由遮光开始到菊花开放需70天左右。如“五一”用花,2月下旬开始遮光;“七一”用花,4月下旬开始遮光,“十一”用花,7月下旬开始遮光。具体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晚六朝六、晚七朝七的方式进行遮光处理,即晚上6点或7点遮盖,早上六点或七点揭开一般于午后6至7时采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遮光,使光强度保持在约2烛光以下,翌晨8时后揭开,每天遮盖12小时。时间过短会造成菊花花芽不能分化、处理失败现象,时间过长则会造成光合作用不充分,植株瘦弱、花朵小、花色变淡等现象,降低观赏价值。遮光处理必须连续进行,特别是前14天尤为重要(花芽分化期),一般遮光至花朵破雷吐色停止,若有间断则以前的处理失效。 5、温度要求 应选择在凉爽、通风之处进行遮光处理,以免积热伤害植株。处理温度宜在18至22℃之间为佳,不宜超过30℃,否则开花不整齐,甚至形不成花芽。 经过以上这样的处理方式即可实现在春夏开花,尤其可满足“五一”、“七一”、“十一”的用花。

花期的控制方法

花期的控制方法 1 .控制植物主长开始期 植物由生长至开花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限,采用控制繁殖期、种植期、萌芽期、上盆期、翻盆期等常可控制花期。早开始生长的早开花,晚开始生长的晚开花。四季海棠播种后12~14周开花,万寿菊在扦插后10~12周开花。3月种植的唐菖蒲6月开花,7月种植的10月开花。分批种植,则分批开花。水仙、风信子在花芽分化后,冬季随开始水养期的早迟而决定其开花期的早迟。其他花卉上盆、翻盆的迟早,对开花期也有一定的影响。 2.用园艺栽墙技术调节植株主长速度 用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措施,调节植株生长速度,对花期控制有一定的作用,摘除植株嫩茎,将推迟花期。推迟的日数依植物种类及摘取量的多少与季节而有不同。常采用摘心方法控制花期的有一串红、康乃馨、万寿菊、孔雀草、大丽花等等。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的花木用修剪法控制花期,在生长季节内,早修剪使早长新枝的,早开花;晚修剪则晚开花。月季、狗尾红等在开花后,剪去残花,可陆续开花。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主芽开花,摘除顶芽、顶蕾,有利侧芽、侧蕾生长开花。环割使养分积聚,有利开花。秋季结扎枝条,可促使叶片提早变色。9月把江南槐嫁接在刺槐上,一个月后就能开花。玉兰当年嫁接带花蕾的枝条,第二年就能在小植株上开花。 3.调节温度 (1 )增加温度 冬季温度低,植物生长缓慢不开花,这时如果增加温度可使植株加速生长,提前开花。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包括露地经过春化的草本、宿根花卉,如石竹、桂竹香、三色莫、雏菊等;春季开花的低温温室花卉,如天竺葵、兔子花;南方的喜温花卉,如扶郎花、五色茉莉,以及经过低温休眠的露地花木,如牡丹、杜鹃、桃花等。开始加温日期以植物生长发育至开花所需要的天数而推断。温度是逐渐升高的,一般用15℃的夜温,25~28℃的日温,在匈加温的时候,要每天在枝干上喷水。原来在夏季开花的南方喜温植物,当秋季温度降低时停止开花。如果及时移迸温室加温,常可使它继续开花。如茉莉、硬骨凌霄、白兰花、黄蝉等。 (2)降低温度 在春季自然气温未回暖前,对处于休眠的植株给予1~4℃的人为低温,可延长休限期,延迟开花。根据需要开花的日期、植物的种类与当时的气候条件,推算出低温后培养至开花所需的天数,从而来决定停止低温处理的日期。这种方法管理方便,开花质量好,延迟花期时间长,适用范围广,包括各种耐寒、耐阴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木本花卉都可采用。如杜鹃、紫藤可延迟花期7个月以上,而质量不低于春天开的花。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在生长发育中需要一个低温春化过程才能抽苔开花。如毛地黄、桂竹香、桔梗、牛眼菊等。秋植球根需要一个6~9℃的低温才能使花茎伸长,如风信子、水仙、君子兰等。某些花木需要经过0℃的人为低温,强迫其通过休眠阶段后,才能开花,如桃花等。很多原产于夏季凉爽地区的花卉,在夏季炎热的地区生长不好,也不能开花。对这些花卉要降低温度,使在28℃以下,这样植株处于继续活跃的生长状态中,就会继续开花。如仙客来、吊钟海棠、蓬蒿菊、天竺葵等。为延长开花的观赏期,在花蕾形成、绽蕾或初开时,给予较低温度,可获得延迟开花和延长开花期的效果。采用的温度,根据植物种类和季节不同,一般用5℃、10℃和12℃。 4,调节光照 (1)延长光照附间 用补加人工光的方法延长每日连续光照的时间,达到12小时以上,可使长日照植物在

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菊花花期性状研究进展 摘要:菊花是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种类繁多,色型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在自然人工不断选择培育下,逐渐成为世界名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但菊花是短日照植物,自然花期主要在秋季,菊花开花时间及盛花期持续期已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限制了菊花业发展。为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提高菊花生产水平,本文就菊花开花生物学特点、花期性状影响因素及调控方法进行论述,为提高菊花观赏性,延长菊花观赏期提供思路。 关键词:菊花花期生物学特点影响因素调控 Process of study on florescence-related traits of chrysanthemum Abstract:Asteraceae genus Chrysanthemum is a perennial herb, native to China, the wide range of rich color type, adaptability, wid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natural artificial cultivation under continuous selection, becoming the world's flowers, by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favorite. But Daisy is a short-day plants, natural flowering, mainly in the autumn flowering chrysanthemums and flowering time duration gradually Can not meet people's needs, limiting the chrysanthemum industry. To meet the nee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markets, improve chrysanthemum production levels, the paper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rysanthemum flower, flowering traits affecting factors and regul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ornamental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 viewing period be extended to provide ideas. Keyword: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florescenc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actor regulation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又名黄花、节花、秋菊、节华、鞠、金英等,原产于中国(倪月菏等,1989),是我国最早的栽培植物之一,迄今己有3000多年的历史[1]。菊花是经自然杂交和人类长期选择演化而来(孙自然等,2000),主要是由原产我国长江流域的野生种:野菊(D.indicum)、毛华菊(D.vestitum)及紫花野菊(D.zawadskii)等天然杂交[2],再经人工选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南京农业大学李鸿渐教授数年前对我国菊花品种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经系统整理后提出我国有菊花品种3000多个(李鸿渐,1993),后来,菊花不断传到外国,新品种逐渐增多,并渐渐成为世界名花。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菊花是双子叶植物中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吴国芳等,1992),在南部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呈常绿或半常绿状态,性喜阳光、潮湿、耐寒、怕水渍的短日照植物(周其良等,2006)。菊花通常是通过扦插进行繁殖,扦插苗常采用茎(枝),插穗地下部分的茎(枝)形成根状茎,旁生许多须根。菊花适应性强,分布地域广。菊花自然花期(韦三立,1999)分为:春菊(花期一般在 4 月下旬至 5 月下旬)、夏菊(花期在 5 月下旬至8 月开花)、秋菊(10 月中旬至11 月下旬)、寒菊(冬菊,自然花期在12 月上旬至次年1月开花),春菊和寒菊品种较少,夏季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使得夏菊品种也不多,秋菊品种最繁多,造型千变万化。 对菊花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切花菊,是欧、美、日等国家应用菊花的主要方式,我国多用于出口;二是盆栽菊,是东方应用菊花的主要方式;三是地被菊,以其具有花期早、植株低矮、适应性强等特点,多用于城市绿化,节日庆典布展。菊花自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推荐下载

春化作用与光周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现状 中药11-1 xx xxxx 摘要:春化作用与光周期是两种对植物有深远影响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这么说只有搞清楚春化与光周期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农业,笔者立身现代潮流之中,感慨于国家的兴农政策,收集诸多春化作用与光周期的应用现状的实例,只为了更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春化 光周期 实践 现状 发展 植物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即花的形成是植物生活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种转变只能发生在植物一生的某一时刻,在一定范围内这一时刻的遗传是固定的[01]。 1春化作用 1.1春化作用的概念及发现 一般指单子叶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 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作春化现象。简单的说就是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02]。早在很久以前,我国北方农民就在农业生产中运用了春化作用的一些原理,创造性的发明了“闷麦法”,促进了我国早期农业的发展。也许是受到这种启发,国外植物学家开始注意到这种低温对作物成花的影响。当然不是所有植物都会受到春化作用的影响,需要春化的植物,包括大多数二年生植物,如萝卜、白菜、天仙子等,部分的一年生冬性植物,如黑小麦、冬黑麦等,以及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03]。需要春化的植物经过低温处理后,往往还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长日照才能顺利开花。 1.2春化作用的机理 研究表明,FLC 的转录水平与开花有量化的关系,春化作用使其mRNA 降低,一般情况下,FRI 能促进FLCmRNA 的积累从而抑制开花[04]。冬性一年生植株对于春化作用的需求是由于显性等位基因FRI 和FLC 协同作用所致。通过对FLC 的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表明,FLC 编码一个含MADS 盒的开花抑制转录因子,它是控制拟南芥开花春化途径的枢纽基因。编码一个含有2个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表明它和其他的蛋白或核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是促进FLC 的表达,从而实现对开花的抑制作用。春化作用对于开花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抑制FLC 的表达实现的,但这种抑制并不通过FRI 的调节途径,而是通过另外一条与FRI 激活FLC 平行的途径[05].品种的冬春习性可以通过显隐性春化基因的替换而转化,Cappelle-Desprez 为冬性小麦品种,Worland 和Law 将Cappelle-Desprez 的隐性基因vrn-D1替换中国春习性小麦相同位点的显性基因,中国春则转化为冬性;Hobbitsit 为冬性小麦品种,将显性春化基因Vrn-A1导入,Hobbitsit 即转变为春性品种[06]。 1.3作物的春化条件 植物种类的不同,往往需要的春化条件即对低温的要求范围和低温的持续时间是不一样的。一般低于最适生长的温度对成花就具有诱导作用,植物的原产地不同,春化时所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对于大多数需要春化的植物,1-2℃是最有效的温度。植物在春化结束之前,如果将其置于较高的温度下,低温诱导开花的效果会被减弱甚至消除,这就是去春化作用,去春化作用之后在春化对大多数植物是有利的。除低温外,还需要氧气、水分、糖类的配合。植物在缺氧条件下不能完成春化;吸涨的小麦种子可以感受低温,而干燥的种子不行;将植物种子胚中的糖分耗尽,这样的胚进行低温诱导时也不能产生春化反应。 不同植物感受低温的的时期有明显的差异。大多数需要低温的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只有在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感受春化作用的号召,因为感受低温的部位是茎尖生长点。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电力保护装

花期控制常见问题和花期调控的技术措施

《观赏植物花期控制》教案

第一课时⑵缺少肥料 肥料供应匮乏,会使光合产物的积累受到抑制,从而出现哑蕾。 忌施浓肥:一般来说,水仙鳞茎所贮养分即可满足水仙顺利开花需要,没有必要另施肥料。但是,适当地补给一些肥料能够使水仙叶宽花香。但是必须牢记一定要薄肥少施,否则就容易出现水仙哑蕾。 ⑶温度过高 环境温度过高,不利于某些种类的花卉花芽分化,从而导致哑蕾。在管理中需要注意的是,当它们现蕾后,应该设法降低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5~15度,以避免哑蕾现象发生。 地中海气候型观赏植物:以地中海沿岸为代表。自秋季至春末降雨多,夏季干燥,冬季最低温度为6~7℃,夏季最高为20~25℃。特点是冬季多雨温和,夏季干旱凉爽。 由于夏季干燥,草本花卉大都成为球根形态,越冬一年生草本花卉耐寒性都比较弱。这类花卉在栽培上冬季需注意防寒 4.2花朵露心 4.2.1品种退化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品种没有复壮;繁殖方式不同,遗传特性会有所改变,如在栽培管理中,经常会遇到原本开重瓣花植物而其实生苗却开放出单瓣花的情况 取材部位:嫁接,单瓣花品种作为砧木,会使重瓣花品种接穗后花瓣变得越来越单薄 栽培管理:施肥多寡、光照长短 总结: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的观赏植物种类来进行相应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降低花朵观赏价值的的现象发生。 4.2.2营养亏缺 4.3时间错位 导入:这里所谓的花期提前和延后不同于我们所讲的花期调控的促成栽培和抑制栽培,是相对于预定花期时的提前和延后 ※对花期较长的植物而言花期适当提前并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对于花期较短的植物如月季提前2-3天对其商品价值会造成较大影响。花期提前 在预订开花前的头三周左右应该根据花蕾的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以延缓花朵的开放 花期延后 ①增施追肥特别是进行叶面施肥的方法来进行催花。 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是间隔数天为植株喷施1次磷酸二氢钾等催花药剂

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菊花花期调控技术 一、菊花花芽分化的特点 菊花展叶10片左右,株高25cm以上,顶部约有7片尚未展开的叶时,花芽开始分化。开花时,株高一般60cm以上,15~17片叶:花芽完全分化需要10~15天,分化后到开花这一段时间的长短因温度和品种而异,一般为45~60天。 不同菊花的花芽分化对温度反应不同。夏菊在夜温10T左右可很快形成花芽;夏秋菊的花芽分化适温一般在151以上;秋菊花芽最低夜温在15T左右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寒菊的花芽分化界限温度和秋菊基本相同。 二、菊花花期控制技术 1.栽培措施 菊花品种众多,自然花期不同,可在4月下旬到12月下旬自然开花。在不同地区选择适宜栽培的品种,适时种植。如秋菊的自然花期在9~11月中旬,季节性栽培采用扦插苗:0)5月中旬定植,9月上市,选耐高温品种;6月中旬定植,10月采收;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定植,11月上市。 2.控光措施 大多数菊花为短日照花卉。短日照(12小时/天)条件下,开花良好;长日照(17小时/天)条件下,不能开花。对光反应敏感的菊花,连续短日照处理21~28天,可促进花芽分化;对光反应不敏感的菊花,连续短日照处理要42天,才能促进花芽分化。 (1)长日照延迟开花。 用100w的白炽灯,每10m2设1盏,吊在植株茎顶1.5m处。一般在摘心后的第2周开始处理秋菊约50天。每天23时到次日2时补光2-3小时,可有效延迟开花。 (2)短日照提前开花。遮光处理主要针对对光反应敏感的秋菊、寒菊。遮光处理的时间从预期开花前50天开始,直到花蕾开始变色止。光照时间9~10小时,其余时间要遮光。一天中,从下午6~7时开始遮光,第2天上午8~9时解除遮光,遮光用黑布为好。 遮光处理最好在暗室中进行,如没有暗室,可用黑布罩或黑塑料罩。菊花感受短日照的部位是顶端成熟的叶片,一定要完全黑暗,基部不必要求过严。 3.菊花定时开花法 (1)元旦开花。选晚花品种,从8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中旬为止,从日落到夜间12点增加光照,花芽开始分化时,室温以20尤左右为宜,最低不能低于15T,到元旦即可开花。 (2)春节开花。8月份剪取嫩枝扞插,9月中旬上盆,11月下旬移人阳畦或向阳的低温温室中,12月中旬移入中温温室,保持,第2年2月初即开花。此时自然日照较短,不需要遮光处理。(3)“五一”开花。在11月底,将开过花的残枝剪除,换盆后放入温室培养,使新芽茁壮生长。至1月份提高温度至21T左右,2月即可形成花蕾,4月中下旬即可开花。 (4)“七一”开花。将放在温室过冬的脚芽于4月中旬栽入小盆,放在温室内培养,在5月初开始进行遮光处理,每天光照10小时,到6月下旬即可开花。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3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 C02补偿点 2. 植物细胞全能性 3、氧化磷酸化4、源-库单位 5. 乙烯的三重反应 6、P680;7、 PEP; 8、RQ 9、逆境蛋白 10、冻害与冷害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RUBP羧化酶具有______ 和 ______ 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______ ,而在短日照下形成______ 。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______ 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 ______,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 ______ 。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_____ 和 ______ 。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______ ,电子最终受体是______ 。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______ 和______ 。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性是照射______ 光有效,______ 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______ 传递体和______ 传递体。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长日照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______ 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 ______ 植物。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果胶分子中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葡萄糖; B、果糖 C、蔗糖; D、半乳糖醛酸; 2、C4途径中CO2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3、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一般认为是(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乙醇酸 D.甘氨酸 4、下列波长范围中,对植物生长发育没有影响的光是()。 A、100~300nm; B、500~1000nm; C、300~500nm; D、1000~2000nm; 5、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 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6、促进叶片气孔关闭的植物激素是()。 A、IAA; B、GA; C、CTK; D、ABA; 7、植物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分化根或芽取决于培养基中下列哪 两种激素的比例()。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08527复习过程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光质因天气及其它遮挡材料而变化。如散射光强度低,但红、黄光比例可达50%左右,而直射光只有37%的红、黄光。 2.光质作用

花期控制技术

第六章花期控制技术 项目标题:花期调控技术 教学目标: 一级目标:懂花期调控的基本原理。 二级目标:会花期调控的主要方法。 突破重难点:花期调控的各种方法。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 教学时数:理论课2 实践课3 一、花期控制的意义 (一) 定义 花期控制——以人为的方法改变植物的开花期。 (二)意义 1、花期控制可使花卉集中在同一个时候开花,以举办展览会; 2、为节日或其他需要提供定时用花; 3、使花卉均衡生产,解决市场上的旺淡矛盾; 4、使不同期开花的父母本同时开花,解决杂交授粉上的矛盾,有利于育种工作; 5、在掌握开花规律后把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二熟或二熟以上,缩短栽培期,可提 高开花率。 二、花期控制的理论依据 (一)营养生长 植物开花首先要有一定的营养生长,使植株长到一定的阶段,才能进行花的分化。(二)花的分化 定义——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的阶段。 分化的条件: 1、花芽分化前的营养状态 2、花芽分化的适当温度 3、花芽分化的适当光周期 (三)花的发育 1、适当的温度 2、光照强度 3、适合的光周期

三、花期控制方法 (一)控制植物生长开始期 植物由生长至开花有一定的速度和时限,采用控制繁殖期、种植期、萌芽期、上盆期、翻盆期等常可控制花期。 四季海棠(播种后12—14周开花) 万寿菊(扦插后10—12周开花) 唐菖蒲(3月种植6月开花,7月种植10月开花) 水仙(水养期早迟决定开花期早晚) (二)用园艺栽培技术调节植株生长速度 用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措施,调节植株生长速度,对花期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1、摘除植株嫩茎和摘心可以推迟花期; 2、在当年生枝条上开花的花木用修剪法控制花期,在生长季节内,早修剪使早长新枝的早开花,晚修剪则晚开花; 3、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主芽开花,摘除顶芽、顶蕾,有利侧芽、侧蕾生长开花。 4、环割使养分积聚,有利开花; 5、嫁接:玉兰当年嫁接带花的枝条,第二年就能在小植株上开花。 (三)调节温度 1、增加温度 冬季温度低,植物生长缓慢不开花,这时如果增加温度可使植株加速生长,提前开花。 温度是逐渐升高的,一般用15℃的夜温,25~28℃的日温,在加温的时候,要每天在枝干上喷水。 露地经过春化的草本、宿根花卉,如石竹、桂竹香、雏菊等; 春季开花的低温温室花卉,如天竺葵、兔子花; 南方的喜温花卉,如扶郎花、五色茉莉; 经过低温休眠的露地花木,如牡丹、杜鹃、桃花 2、降低温度 在春季自然气温未回暖前,对处于休眠的植株给予1~4℃的人为低温,可延长休限期,延迟开花。采用的温度,根据植物种类和季节不同,一般用5℃、 10℃和12℃。

百合的花期调控技术

百合花期调控主要技术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球根花卉,其花型优美,花色艳丽,且寓有“百年好合”的吉祥之意,消费习惯上多作为喜庆用花,因而节日期间需求量大,价格也较高。生产上如能合理安排,保证节日期间用花及平时均衡供花,则可提高种花经济效益。本文结合生产实践介绍调控百合花期的主要技术。 3.1 温度调控 百合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要经过一个低温阶段才能开花,否则处于休眠状态,不开花。所以低温处理是百合花期调控的先决条件。百合种球不同低温处理和低温处理时间长短与开花期密切相关。低温处理温度越低,开花期越迟;低温处理时间越长,花期越提早。一般以5℃处理8-10周为宜。 在百合生产过程中,对已经低温处理的种球,温度越高,花芽分化也越早,但叶和花的数量较少,花茎短;在低温下栽培,会造成节间缩短、开花延迟。因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如期开花。盆花如果花期比预计时间延迟,可采用增加温度的方法促进开花。从加温到开花的天数,因品种、温度高低以及管理方法等而有所不同。温度高、湿度适宜的要快些;温度低、湿度不够的要慢些。因此需加强温室管理,控制好温度,并计算好从加温到开花大致需要的天数,然后按其需要分期移入室内进行加温处理,以按期开花。盆花如果花期比预计时间提前,可采用搬入冷室延迟发育的方法调控花期。冷室保持3-5℃为宜。室内应安置照明灯,每天以弱光补照几个小时即可。入室处理的时间以7-10 天为宜。 3.2 光照调控 3.2.1光周期调节 白昼与黑夜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白昼和黑夜的长度影响开花期的提前与推迟。麝香型百合和东方型百合均有一定的光周期反应。百合是长日照植物,长日照处理会使花期提前,短日照处理会使花期延后。在生产中,采用光周期控制花期一般是长日照处理提前开花,多用于日照短的冬季。方法是:在夜间,用电灯补充光照以打破暗周期,将光照时间延长到14个小时以上。在百合幼苗展叶十几片后可开始灯照。

花卉的花期控制

花卉的花期控制 贺鹏霖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E-mail:hedongnotshihou@https://www.doczj.com/doc/8d11296084.html, 摘要:开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除了植物本身内部条件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影响开花过程外,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矿物质、化学物质等都能影响花的发育,如提前开花,推迟开花,减少或增多花数,甚至花器官的败育。 关键词:春化作用;光周期;成花激素;碳氮比学说。 中国分类号:S68 1. 引言 花卉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友情、爱情、欢乐、希望,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俗话说“好花美丽不长开”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已经不再是我们应该担忧的问题。我国早在唐朝就有关于“控花法”的记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花期控制,即根据植物开花习性与生长发育规律,人为地改变观赏植物生长环境条件并采取某些特殊技术措施,使之提前或推迟开花的技术措施,又称“催延花期”。应用花期控制技术,可以增加节日期间观赏植物开花的种类,延长花期,满足人们对花卉消费的需求,同时可以提高观赏植物生产的商品价值,对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种植者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花期控制技术可以使原来花期不遇的杂交亲本在同一时期内开花,解决杂交授粉上的矛盾,有利于育种工作的开展。因此,花期控制技术在多方面都有研究和利用的价值。 2. 前期准备 2.1 花卉种类和品种的选择 根据用花时间,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品种。一方面选择的花卉应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应选择在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的、且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对处理的反应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如菊花的早花品种“南洋大白”短日照处理50天开花;而晚花品种“佛见笑”则要处理65~70天才能开花。为了提早开花,应选择早花品种,若延迟开花宜选择晚花品种[1] [2]。 2.2土壤灭菌 福尔马林消毒法是在每立方米的栽培用土中,均匀撒上40%的福尔马林400-500毫升,然后把土堆积,上盖塑料薄膜。经过48小时后,福尔马林化为气体,消毒就完成了[3]。二硫化碳消毒法是堆积培养土,在土堆的上方穿透几个孔穴,比例按100立方米的土壤用350克左右的二硫化碳,注入后在孔穴口处用草秆等盖严密。经过48-72小时,除去草盖,摊开土堆,使二硫化碳全部散失。 3. 用园艺栽培技术调节植物生长速度 花的发育一般分两个阶段:开花转换和花的发育,开花转换包括营养分生组织转换为花序分生组织;再转换为花的分生组织,叶片感受到开花诱导信号传导茎端,由茎端的分生组织决定开花与否,所以一旦花原基形成以后,她的命运就在外界信号的控制了[4] [5]。用摘心、修剪、摘蕾、剥芽、摘叶、环刻、嫁接等措施,调节植株生长速度。推迟的日数依植物种类

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95分

《园艺专题》课程论文 题目: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学院:农学院 菊花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菊花的初步认识以及植物开花特别是菊花开花理论研究的了 解,结合国内外菊花花期研究的初步进展,提出菊花花期调控方面的相关技术,并展望了菊花花期研究领域的未来和方向。 关键词;菊花花期进展调控技术

一菊花简述 菊花,古称“鞠”,为穷尽之意,陆佃《埤雅》云“菊本作鞠,从鞠穷也,华事至此而穷尽,故谓之鞠”。唐诗文中,也多含此意,杜甫诗:“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自居易的《东园玩菊》是:“秋蔬尽芜没,好树亦凋残,唯有数丛菊,新开篱落间。”菊花又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等,菊科。菊属有30余种,中国原产17种,主要有野菊、毛华菊、甘菊、小红菊、紫花野菊、菊花脑等。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地下根茎耐旱,最忌积涝,喜地势高、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微酸性至微碱性土壤中皆能生长,而以pH6.2~6.7最好。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亚灌木植物。实生苗有真根、侧根之分,无性繁殖苗则皆自插入地中扔茎部发生不定根,其上再生许多纤细嫩白色的须根,用以吸收水分和养料。不定根随着植株开花后地上部的枯死,由地下茎发生脚芽形成的新根系于代替老根系以更新,老根系逐渐衰亡。菊花的叶为完全叶,单叶,互生,多数品种在叶柄下有托叶或无。叶长5—17厘米,宽3-11厘米,叶片呈卵圆形或广披针形,叶缘有粗大的锯齿,或深裂。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h的长日照下进行营养生长,每天12h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适于花芽发育。 二植物开花的理论研究 有关植物开花诱导的机理有多种假说,如柴拉轩就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还有随后的春化作用学说、光周期理论、植物激素调控学说、碳氮比学说(即营养学说)等。基于上述的理论,人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对花期进行调控。针对菊花来说,生态特性相似的品种在生态环境相近、管理措施相同的条件下,开花期基本相同。近代对菊花开花机理的研究表明,菊花的花芽分化与发育是在光周期和适宜温度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其中光周期的作用更为重要。有人认为植物在合适的光周期诱导下,通过叶片感受光周期,而发生反应的部位在茎端,植物通过输导组织将叶片产生的信号运输到茎端,使茎端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柴拉轩将这种在叶片中产生、并能在体内远距离运输的开花刺激物称为成花素,而且人们发现,经过短日处理植物可以通过嫁接引起未经长日诱导的长日植物开花;经过长日处理的长日植物也可以通过嫁接引起未经短日诱导的短日植物开花,这些现象说明两种不同光周期反应类型的植物所产生的开花刺激物可能具有相同的性质。多年以来,人们企图阐明开花刺激物的化学结构,但未能成功。因此有人提出另一种看法,认为处于合适诱导光周期条件下,叶片中产生的信息至少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产生促进开花并被称之为成花素的物质;另一种可能是在合适的光周期条件诱导下,改变了叶片的代谢,从而使叶片运出的营养流中各种物质的比例发生改变,导致与开花相关的基因表达加强和与营养生长相关的基因表达被减弱或受抑制。而大多数秋菊品种经过短日照处理,并采取相应降温措施,诱导花芽分化,能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在可控制的时间范围内提前开花。同时,通过人为的水肥、修剪、激素应用等技术措施来调节生长,对开花的早晚也起一定的作用。 三国内外菊花花期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对主要园林花卉改变花期的研究,一般常用的是人为控制环境条

六种常见花卉的花期控制技术

六种常见花卉的花期控制技术 花卉业的兴起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现在我国无论南北,城镇花店的开设如雨后春笋。许多朋友来信询问一些花卉的花期如何控制。下面,介绍几种主要花卉的花期控制技术,以供参考。

菊花为短日照植物,只有在短日照条件下才会花芽分化。因此,可通过控制日照长短控制花期。为此要在长日照条件开花,应进行短日照处理。预先把植株培育健壮,嫩枝长到9-12厘米时,每天只给9——10小时的光照,其余时间可用黑布或黑塑料薄膜等将植株罩起来(以早晚为宜。因中午过热)。短日照的有效感应在顶端,故上部一定要完全黑暗,基部则要求不严。约经30——40天处理,菊花即可形成花蕾,以后可去罩,并加强肥水管理。为了延迟开花,也可选择晚花品种,采用延长日照的方法,阻止花蕾的形成从而推迟开

花。 牡丹要提前到春节开花,应选玉粉、玉楼春、桃花红等开花早而勤的品种。5-6年生、植株长势强的,落叶后,将牡丹上盆,尽量不伤根系,放在温度不高的地方,施肥一次,以后移入室温25℃左右的温室。每天在植株上喷水5——6次,出叶后只喷

枝干。当花蕾现色时,转入低温温室,这样花期可保持20天左右。若要将牡丹的正常花期推迟,则可采用冷藏的方法延长其休眠期。温度保持0℃以上,室内要有弱光,每天照射3——4小时。 荷花荷花大多在6-8月开花,为使在国庆节开花,可利用栽培到开

花只要50天左右的早花品种。于7月中旬第二次翻缸栽植,这样就可在国庆节开花。晚花品种的新藕要在9月初形成,再将其栽在22℃以上室温的温室中,则荷花可在冬季开花。 杜鹃杜鹃在秋季进行花芽分化,为使其在冬季开花,可将其移到温室培养,控温20-25℃,并经常在枝叶上喷水,这样1个半月可开出繁

花期调控

一.概念 花期调控:在花卉栽培中,采用人为措施控制花卉开花的时间的技术,又称为促成、抑制 栽培,又称催延花期。 二.目的 1.丰富不同季节的花卉种类。 2.能够满足特殊节日和花展布置的用花要求 3.创造了百花齐放的景观。 三.基本原理 (一)通过控制外部生态因子来控制开花时间 1. 温度 (1)温度对花卉影响的表现 ? A.温度对开花质的作用:打破休眠;春化作用 ? a.打破休眠和莲座化(菊花、大丽花和秋海棠) ? b.春化作用:种子(香豌豆),器官的春化(球根) ? c.整体春化(榆叶梅) ? d.低温春化有效温度3-8℃。 ? e.温度影响花芽分化 ? f.温度影响花的发育 ? B.温度对开花量的作用:温度影响植物生长速度,从而影响开花的早晚 ? 2.光周期与开花 ?光周期:一天中白天与黑夜时数交替 ?光周期现象: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 ?短日照:一品红,孔雀草,秋菊,蟹爪兰 ?长日照:藿香蓟,龙胆 ?日中性:月季,香石竹,扶桑 ?通过光周期现象调节开花:遮光、电照射 3.生长调节物质与开花 ?生长调节物质对成花的作用: ?代替日照长度促进开花(侧霉素促进短日照植物在长日照条件按下 开花) ?代替低温打破休眠 ?促进和延迟开花,B9处理杜鹃可使花期延迟10天;萘乙酸处理菊 花可使花期延迟。 ? 4.开花前的营养生长,养分供应 ? 5.开花前体内水分状况 四.常用方法: 通过控制影响休眠的内外因子,延迟或打破休眠,实现花期调控。 (一)调节温度: 1.增加温度:促进开花,如牡丹 2.降低温度:球根花卉花芽分化需经低温处理才行。 3.利用高海拔山地(800-1000m,建立花卉生产基地) 4.利用低温诱导休眠,延缓生长(冷冻) ?(二)调节光照方法 ? 1.短日照处理:遮光,日落前遮光,第二天日出后一段时间,用黑布或黑薄膜

几种常见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几种常见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 我国自古就有花期调控技术,有开出“不时之花”之记载。即认为控制花期,催与延两个方面。 一、调控花期的途径人们利用各种栽培技术,使花卉在自然花期之外,按照人们的意愿,定时开放,即所谓“催百花于片刻,聚四季于一时”。开花期比自然花期提早者,称促成栽培,比自然花期延迟者称抑制栽培。调控花期的主要途径有:1、温度处理:温度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打破休眠:增加休眠胚或生长点的活性,打破营养芽的自发休眠,使之萌发生长。②春花作用:在花卉生活期的某一阶段,在一定的低温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即可完成春花阶段,使花芽分化得以进行。③花芽分化:花卉的花芽分化,要求一定的温度范围,只有在此温度范围内,花芽分化才能顺利进行,不同的花卉的适宜温度不同。④花芽发育:有些花卉在花芽分化完成后,花芽即进入休眠状态,要进行必要的温度处理才能打破休眠而开花,花芽分化和花芽发育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⑤影响花茎的伸长:有些花卉的花茎需要一定的低温处理后,才能在较高的温度下伸长生长,如风信子、郁金香、君子兰、喇叭水仙等。也有一些花卉的春花作用需要低温,也是花茎的伸长所必须的,如小苍兰,球根鸢尾、麝香百合等。由此可见,温度对打破休眠、春花作用、花芽分化、花芽发育、花茎伸长均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采取相应的温度处理,即可提前打破休眠,,形成花芽,并加速花芽发育,提早开花。反之可延迟开花。光照处理:对于长日照花卉和短日照花卉,可人为控制日照时间,以提早开花,或延迟其花芽分化或花芽发育,调节花期。3、药剂处理:主要用于打破球根花卉和花木类花卉的休眠,提早开花。常用的药剂主要为赤霉素(GA )类药剂。4、栽培措施处理:通过调节繁殖期或栽植期,采用修剪、摘心、施肥和控制水分等措施,可有效地调节花期。 二、调控花期的方法可通过上述4种花卉促成和抑制栽培的主要途径来调节花期,为保证调控花期的顺利进行。㈠处理前的准备工作。1、花卉种类和品种的选择:根据用花时间,首先要选择适宜的花卉种类和品种。一方面选择的花卉应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约选择在用花时间比较容易开花的、且不需过多复杂处理的花卉种类,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对处理的反应也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如菊花的早花品种“南洋大白”短日照处理50天开花;而晚花品种“佛见笑”则要处理65~70天才能开花。为了提早开花,应选择早花品种,若延迟开花宜选择晚花品种。2、球根的成熟程度:球根花卉要促成栽培,需要促使球根提早成熟,,球根的成熟程度对促成栽培的效果有很大影响,成熟度不高的球根,促成栽培的效果不佳。开花质量下降,甚至球根不能发芽生根。3、植株或球根大小:要选择生长健壮、能够开花的植株或球根。依据商品质量的要求,植株和球根必须达到一定的大小,经过处理后花的质量才有保证。如采用未经充分生长的植株进行处理,花的质量降低,不能满足花卉应用的需要。一些多年生花卉需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后才能开花,处理时要选择达到开花年龄的植株处理。如郁金香的球茎要达到12克以上、风信子鳞茎的直径要达到8cm以上才能开花。 4、处理设备和栽培技术:要有完善的处理设备如控温设备、补光设备及控光设备等。精细的栽培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㈡温度处理:1、花卉的温度处理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同种花卉的不同品种的感温性也存在着差异;②处理温度的高低,多依该品种的原产地或品种育成地的气候条件而不同。温度处理一般以20 ℃以上为高温,15~20℃为中温,10℃以下为低温;③处理温度也因栽培地的气候条件、采收时期、距上市时间的长短、球根的大小等而不同。④温度处理的适期,如是在生长期处理还是于休眠期处理,因花卉的种类和品种特性而不同。⑤温度处理的效果,因花卉的种类和处理的日数多少而异。⑥多种花卉的花期控制需要同时进行温度和光照的综合处理,或在处理过程中先后采用几种处理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⑦处理中或处理后栽培管理对花期控制的效果叶有极大影响。2、休眠期的温度处理:⑴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于6月份气温渐高,郁金香地上部分逐渐枯黄,当叶片有1/3以上变黄时,即为采收适期,采收后的鳞茎以缓慢自然干燥为宜,温度不可超过35℃,一般35℃下干燥3天;30℃下干燥15天,然后在20℃,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处理,促使花芽分化。20℃是郁金香花芽分化的适温,大约处理20~25天,其后8℃处理50~60天,促使花芽发育;再用10~15℃进行发根处理,见根抽出即可栽植。也可不经高温干燥处理,于空气流通处和20 ℃的温度条件下,使之边干燥边花芽分化,从外雄蕊形成期起,以8℃低温长时间处理,促进花芽发育,当根冠出现时,于15℃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