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调控技术 ppt
- 格式:ppt
- 大小:12.82 MB
- 文档页数:2
花卉学Floriculture5.10 花期调控技术1- 一般园艺措施主讲人:何燕红 Yanhong He1、调节种植期不需要特殊环境诱导,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只要生长到一定大小即可开花的种类。
翠雀 2~3月温室播种,5~6月开花春季露地播种,6~7月开花7月播种,9~10月开花8月播种, 幼苗冷床越冬,次年5月开花翠雀一串红2~3月温室育苗,8~9月开花春季晚霜后播种,9~10月开花8月播种,入冬假植上盆,次年4~5月开花金盏菊 金盏菊低温下播种30~40天开花;7~9月陆续播种,12~5月先后开紫罗兰12月播种,5月开花;2~5月播种,则6~8月开花;7月播种,则2~3月开花。
2.修剪、摘心、除芽•月季花、茉莉、香石竹、倒挂金钟、一串红等花卉,在适宜条件下一年中可多次开花,通过修剪、摘心等技术措施可以预定花期。
月季从修剪到开花的时间,夏季约40-45天,冬季约50-55天。
不同植株分期修剪可使花期相接。
一串红修剪后发生新枝,约经20天开花;4月5日修剪,5月1日开花;9月5日修剪,国庆节开花。
荷兰菊在短日照期间摘心后新枝经20天开荷兰菊花。
茉莉花后加强追肥,并进行摘心,一年可开花4次。
倒挂金钟 6月中旬进行摘叶,则花期可延至第二年6月。
茉莉倒挂金钟3.肥水管理•调节水分和肥料供应也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花卉的开花时间。
•氮肥和水分充足可促进营养生长而延迟开花,增施磷肥、钾肥有助抑制营养生长而促进花芽分化。
•菊花在营养生长后期追施磷、钾肥可提早开花约1周。
•二氧化碳施肥不仅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产量,而且还有促进开花的效应、促进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向转化的作用。
•能连续发生花蕾,总体花期较长的花卉,在开花后期增施营养可延长总花期。
如仙客来在开花近末期增施氮,可延长花期约1个月。
仙客来•干旱的夏季,充分灌水有利于生长发育,促进开花。
例如在干旱条件下,在唐菖蒲抽穗期充分灌水,可提早开花约1周。
•木兰、丁香等木本花卉,可人为控制水分和养分,使植株落叶休眠,再于适当的时候给予水分和肥料供应,可解除休眠,促使发芽生长和开花。
花卉学Floriculture5.9 花期调控的概念和意义主讲人:何燕红 Yanhong He1、花期调控概念•采用人为的措施,使观赏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的技术,又称催延花期•使花期比自然花期提前的栽培方式称为促成栽培•使花期比自然花期延后的方式称为抑制栽培。
2、花期调控历史•始于宋代•明朝《帝京景物略》“草桥惟冬花,支尽三季之种,坏土窖藏之,蕴火炕烜之,十月中旬牡丹已进御矣”•清代《花镜》“变化催花法”:冬日催春花早放,称为“堂花”,用纸张将门窗裱糊形成不透风的密室,在室内地下凿坑,搭好竹架子,将整盆花木悬置其上,用牛马粪尿和硫磺配成花肥,尽力灌溉,然后在坑中放置开水,用温热的水汽蒸腾花木,并以微风鼓扇,数日后即可催花吐蕊。
•30年代,光周期调控•50年代,生长调节剂•70年代,广泛应用•根据市场或应用需求按时提供产品,以丰富节日或日常的需要,按时供花、周年供花;•人工调节花期,由于准确安排栽培程序,可缩短生产周期,加速土地利用周转率;•准时供花还可获取有利的市场价格;陆继亮提供,云南(1)充分了解栽培对象生长发育特性,例如营养生长、成花诱导、花芽分化、花芽发育的进程和所需求的环境条件,休眠与解除休眠的特性与要求的条件。
需要光周期诱导的花卉应采用人工日长处理对温度诱导成花者,花芽分化有临界温度要求的,需采用温度处理对具有休眠特性的种类,可采用人工打破休眠或延长休眠的技术(2)一种措施或多种措施的配合使用能达到定期开花的目的。
不同切花菊品种4、花期调控的依据(3)需了解各环境因子对栽培花卉起作用的有效范围及最适范围,分清质性与量性作用范围,同时还要了解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存在相互促进或相互抑制或相互代替的性能,以便在必要时相互弥补。
4、花期调控的依据(4)控制环境实现开花调节需要加光、遮光、加温、降温及冷藏等特殊设施,在实施栽培前须先了解或测试设施、设备的性能是否与栽培花卉的要求相符合,否则可能达不到目的。
花卉学Floriculture5.12 花期调控技术3-光照调节主讲人:何燕红 Yanhong He光照调节•质的作用:光周期通过对成花诱导、花芽分化、休眠等过程起调控;•量的作用:光照强度调节植株生长发育影响花期•采用人工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是调控其开花的最有效措施1、长日照处理处理方法彻夜照明法延长明期法暗中断法间隙照明法交互照明法延长明期法在日落后或日出前给以一定时间照明,使明期延长到该植物的临界日长小时数以上。
较多采用的是日落后作初夜照明。
暗中断法“夜中断法”或“午夜照明法”,在自然长夜的中期(午夜)给以一定时间照明,将长夜打断,使连续的暗期短于该植物的临界暗期小时数。
通常晚夏、初秋和早春夜中断照明小时数为1~2h,冬季照明小时数多,约3~4h。
间隙照明法“闪光照明法”,以“夜中断法”为基础,但午夜不用连续照明,而改用短的明暗周期,其效果与夜中断法相同。
间隙照明是否成功,决定于明暗周期的时间比。
交互照明法依据诱导成花或抑制成花的光周期,需要连续一定天数方能引起诱导效应的原理而设计的节能方法。
长日照抑制菊花成花,在长日处理期间采用连续2-3天夜中断照明,随后间隔1天非照明(自然短日),依然可以达到长日的效果。
长日处理光源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LED灯等不同植物适用的光源有所差异。
346 5照度•不同植物种类照明的有效临界光照度有所不同。
•紫菀10Lx以上,菊花50Lx以上,一品红100Lx以上才有抑制成花的作用。
50~100Lx通常是长日植物诱导成花的光强。
2、短日照处理•短日处理是在日出之后至日落之前利用黑色遮光物,如黑布、黑色塑料膜等对植物遮光处理,使日长短于该植物要求的临界小时数。
•采用透气性覆盖材料或将覆盖材料的外层涂为白色;•遮光程度应保持低于各类植物的临界光照度,一般不高于22 Lx。
•每日遮光时间需根据不同植物的临界日长,使暗期长于临界夜长小时数。
在实际操作中短日处理超过临界夜长小时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植物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开花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