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杨松)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33 MB
- 文档页数:66
拔掉Q9保护插头,将复合电极插在电极插座上,并固定电于极架上。
插上电源,打开开关,仪器预热几分钟。
2、仪器的校正
a、仪器插上电极,选择开关置pH档。
定位调节器、斜率调节器都置于中间位置。
温度调节器转至相应的校正溶液温度。
b、电极用蒸馏水洗净甩干后,放入第一种缓冲溶液pH=6.86,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调节定位调节器使该读数为该缓冲溶液相应温度下的pH值(见附表)。
c、电极用蒸馏水洗净甩干后,放入第二种缓冲溶液pH=4.00(或PH9.18),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调节斜率调节器使该读数为该缓冲溶液相应温度下的pH值(见附表)。
经校正的仪器,各调节器不应再有变动。
否则必须重新校正。
常规使用时,每天校正一次已能达到使用要求。
3、测量pH值:
经校正的仪器,即可用来测量被测溶液。
(1)被测溶液和用作校正的标准溶液温度相同时。
电极插入被测溶液,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该溶液pH值;
(2)被测溶液和用作校正的标准溶液温度不相同时。
温度计测出被测溶液的温度值,调节温度调节器置于该温度值上;
电极插入被测溶液,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该溶液pH值;
4、测量电极电位(mV值):
①接上相应的离子选择电极;
②用蒸馏水清洗电极,用滤纸吸干;
③电极插入被测溶液,搅拌使其充分接触,待读数稳定后,读取该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电位(mV值)。
医院肌电图/诱发电位报告────────────────────────────────────────────────姓名:检查号:性别:诊断:年龄:科室:ID:住院号:检查日期:床号:────────────────────────────────────────────────检查意见:ABR:主观听力:左耳分贝; 右耳分贝(正常<55分贝)提示:1、左/右侧ABR未见异常2、左/右耳主观听力正常/下降,左/右侧Ⅰ、Ⅲ、Ⅴ波振幅降低,左/右侧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右侧Ⅰ-Ⅲ、Ⅲ-Ⅴ、Ⅰ-Ⅴ峰间期延长,左/右侧Ⅲ-Ⅴ/Ⅰ-Ⅲ<1/>1, 示左/右侧听通路外周/脑干传导受损。
ABR:主观听力:左侧分贝; 右侧分贝(正常<55分贝)双侧ABR各波潜伏期,峰间期属于正常范围。
提示:双侧ABR未见异常。
Blink: 左/右侧眶上神经刺激,记录左/右侧R1、R2、R2′波潜伏期正常/延长/消失,左/右侧R1、R2、R2′振幅降低,余未见异常。
提示:1、左/右侧Blink未见异常。
2、左/右侧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受损。
BTEP:左/右侧唇上刺激,记录取T1、T2、T3、T5 波潜伏期正常/延长,T1/ T2、T3、T5 振幅降低成本,余未见异常。
提示:1、左/右侧BTEP未见异常。
2、左/右侧三叉神经/脑干/面神经传导受损。
DECR:左/右侧眼轮匝肌/三角肌/小指展肌/胫前肌/股四头肌记录,重复电刺激低/中/高频实验呈阴(阳)性。
EMG:1.所检肌肉肌电图未见异常。
2.所检左/右侧(拇展肌、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伸指间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桡肌、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胸锁乳突肌、胫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股外侧肌、股直肌、腓肠肌、踇展肌、小趾短伸肌)肌肉插入电位正常/延长,松弛见(电静息、纤颤、束颤、正锐波、肌强直)电位,轻力收缩时限(正常、增宽、变窄),多直电位(正常、增多);大力收缩(干扰相、混和相、单纯相、病理干扰相),示所检左/.右侧(拇展肌、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伸指总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桡肌、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胸锁乳突肌、胫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股外侧肌、股直肌、腓肠肌、踇展肌、小趾短伸肌)肌肉(未见异常,神经源性损害,肌性损害),余所检(拇展肌、小指展肌、第一骨间肌、伸指总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肱桡肌、三角肌、斜方肌、冈上肌、冈下肌、胸锁乳突肌、胫前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股外侧肌、股直肌、腓肠肌、踇展肌、小趾短伸肌)肌肉未见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BAEP)是一项脑干受损较为敏感的客观指标,是由声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上的电活动,能客观敏感地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BAEP记录的是听觉传导通路中的神经电位活动,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况,凡是累及听通道的任何病变或损伤都会影响BAEP。
往往脑干轻微受损而临床无症状和体征时,BAEP已有改变。
操作方法BAEP是耳机发放短声刺激后10ms内记录到的6~7个阳性波。
这些波存在多位点复合性起源可能性,但也可简单地认为Ⅰ波是听神经动作电位,Ⅱ波起源于耳蜗神经核,Ⅲ波来自脑桥上橄榄复合核与斜方体,Ⅳ波与Ⅴ波分别代表外侧丘系和中脑下丘核,Ⅵ波与Ⅶ波是丘脑内膝状体和听放射的动作电位波形。
因此,Ⅰ、Ⅱ波实际代表听觉传入通路的周围性波群,其后各波代表中枢段动作电位。
波Ⅰ~波Ⅴ等前5个波最稳定,其中波Ⅴ波幅最高,可作为辨认BAEP各波的标志。
正常情况下,波Ⅱ与波Ⅰ,或波Ⅵ与波Ⅶ常融合形成复合波形。
Ⅰ波潜伏期代表听觉通路的周围性传导时间,而波Ⅰ~波Ⅴ波间潜伏期(IPL)系脑干段听觉中枢性传导时间,也代表脑干功能的完整性。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脑干其他结构的发育基本一致,故BAEP检测不仅可反映脑干听觉功能的发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整个脑干功能的发育状态〔有资料显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BAEP异常率为64.3%,语言发育障碍儿童BAEP异常率为56.6%,高胆红素血症患儿BAEP异常率为52.6%,脑瘫患儿BAEP 异常率为52.4%。
引导不出BAEP,可以考虑为听神经近耳蜗段的严重损伤;波I或波I、II之后各波消失,可考虑听神经颅内段或脑干严重病损。
BAEP各波绝对潜伏期(PL)均延长而且双侧对称, 如I-V潜伏期(IPL)不长,则可能为传导性耳聋直至听神经近耳蜗段病损;倘若I-V IPL 延长,则可能提示脑干听通路受累。
目录目录 (2)第一章 (3)产品的基础知识 (3)第一节肌电诱发电位简介 (4)第二节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及应用 (5)第三节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 (8)第二章 (10)产品的结构及组成 (10)第一节不同配置的产品组成 (11)第三章 (13)现场安装及检验 (13)第一节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安装流程 (14)第二节肌电诱发电位仪的现场安装: (15)第三节肌电诱发电位仪的操作培训规 (27)第四节产品的验收 (28)第四章 (29)临床基础知识 (29)第一节神经电生理基础知识 (30)第二节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基础知识 (31)第三节功能详细介绍 (32)第四节临床检查收费项目的功能 (40)第五节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41)第五章 (43)附录(一)设备的清洁和保养 (43)附录(三)同心圆针电极消毒方法 (44)第一章产品的基础知识本章重点:掌握什么是肌电诱发电位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功能及应用掌握肌电诱发电位仪的工作原理掌握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的分类标准第一节肌电诱发电位简介◆什么是肌电图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细胞电活动的科学,是通过描述神经肌肉单位活动的生物电流,来判断神经肌肉所处的功能状态,以结合临床对疾病做出诊断,利用肌电图检查可帮助区别病变系肌源性或是神经源性。
对于神经根压迫的诊断,肌电图更有独特的价值。
◆肌电图研究围:肌电图检查诊断 (electrodiagnosis)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围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 (neuromuscular junction),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评价应用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诊断慢性酒精中毒的辅助定量指标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诊断慢性酒精中毒的辅助定量指标。
方法:选取我院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50例与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4年2月—2015年9月,采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健康检查的患者为对照组;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Ⅲ、Ⅳ、Ⅴ波潜伏期与Ⅲ~Ⅴ波峰间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结论:脑干诱发电位可用于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早期诊断,而肌电图的诊断价值有限。
【关键词】肌电图;脑干诱发电位;慢性酒精中毒;【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99-02慢性酒精中毒是指长期过量饮酒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中毒。
严重者会出现神经炎、肌萎缩、躯体合并症等,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故应及时诊断与治疗,本研究就采用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对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50例与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4年2月—2015年9月,采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50例,均为男性,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1.24±6.24)岁,饮酒时间7~39年,平均饮酒时间(16.82±10.24)年,其中每日饮酒350~500ml的有35例,每日饮酒500~750ml的有14例,每日饮酒大于750ml的有1例。
对照组50例,均为健康检查的男性,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9.24±6.33)岁,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都采用肌电图与诱发电位仪检测针电极肌电图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肌电图检查诊断是利用神经及肌肉的电生理特性,以电流刺激神经记录其运动和感觉的反应波;或用针极记录肌肉的电生理活动。
来辅助诊断神经肌肉疾患的检查。
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2.针极肌电图检查3.诱发电位检查。
临床上借着上述检查可帮助诊断中枢神经、外周神经及肌肉病变。
特别是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根、神经丛、神经肌肉接点,乃至肌肉的各种异常,神经传导检查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均可帮助侦测病变的性质 (区分神经病变或肌肉病变)、位置 (神经根、丛、或外围神经病变)及严重度,以协助正确临床诊断、选择治疗方式,及评估效果与预后。
诱发电位包括:体感诱发电位(S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
它们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定性与定位断及病情的预后辨别。
如脑血管病、脑肿瘤、脑外伤、脊髓炎症、血管瘤、肿瘤、外伤及压迫所致的锥体束损害,脊髓后索损害以及听、视觉通路的损害。
肌电图检查的适应症前角性病损:如脊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脊柱骨折导致的脊髓压迫;根性病损:颈椎病及腰骶椎间盘脱出所致的神经根的压迫、多发性神经根炎;周围性病损:各种性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病、末梢神经炎。
神经肌肉接头病:重症肌无力症、肌无力综合征。
肌源性病损:各种肌炎、肌病如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各种药源性肌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肌无力,肌萎缩及感觉障碍。
肌电图检查的禁忌症1、安装心脏起搏器、金属心导管者;2、开放性骨折或创伤伤口未愈合者;有外固定支架者;3、乙肝、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等有明显出血倾向者;4、意识不清、无法合作者。
肌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1、患者在相关科室就诊,开具肌电图检查申请单;2、若服用抗胆碱酯酶药(如新斯的明)要停药至少18小时后方能检查;3、检查前一天要洗澡、洗头,保持皮肤清洁。
不要戴首饰,不要涂擦头油、发胶等;4、检查前可吃喝。
穿宽松的内衣裤,以便检查时方便暴露检查肢体;5、检查时需要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等电源开关以防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