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察在山区高速公路发展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高速公路土石方工程的地质勘察地质勘察在高速公路土石方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可以提供精确的地质信息,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高速公路土石方工程的地质勘察。
一、勘察区域的范围和目的在进行地质勘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勘察区域的范围。
高速公路工程通常覆盖较大面积,因此勘察区域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工程起点和终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
勘察的目的在于了解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择适宜的土石方工程处理措施。
二、地质勘察方法地质勘察包括野外调查和室内测试两个阶段。
野外调查是地质勘察的基础,通过实地观察和采样,获取地质样本以及现场地质数据。
室内测试则是对采集的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分析,获得更加准确的地质特征及物理力学参数。
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地质勘察的核心工作,包括地形地貌调查、地质构造调查、地下水调查等。
地形地貌调查主要是对工程区域的地表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包括地势起伏、河流分布、植被状况等。
地质构造调查则是研究地质构造的性质和分布,了解构造对土石方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调查是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水文问题,确定地下水位和水文特征,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 室内测试室内测试是对采集的地质样本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以获取更加详细的地质信息。
常见的室内测试包括岩石力学性质测试、土壤颗粒分析、地质化学测试等。
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
土壤颗粒分析则是分析土壤中的颗粒组成和颗粒分布特征,为土石方工程处理提供依据。
地质化学测试则是对地质样品进行化学性质测试,以了解地质样品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三、勘察结果的分析和应用通过对地质勘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为高速公路土石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勘察结果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下水位等,还包括土石方工程处理的方案和施工方法。
高速公路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质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为了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和可靠性,明确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认真做好施工现场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质勘察工作要点,才能提升地质勘察工作水平,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地质勘察工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提供重要依据,确保高速公路施工高效率、高质量进行,满足交通运输需求。
因此,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高速公路的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要点1高速公路地质勘察一般要求在工程建设中,地质勘探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充分的地质勘探,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地质勘探的相关内容。
首先,做好地质调绘是地质勘探的基础。
勘探人员需要仔细观察地表地貌情况,并与路线方案对比,确保勘探点的布置和定位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此外,还需要保证勘探点与工程设计要求相符,以免后续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地质勘探需要充分考虑微地貌情况和变化。
勘探点应覆盖所有类型的地貌单元,并对可能出现突变和异常的位置进行适当加密。
这样可以尽可能地掌握地质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地质信息。
针对不良地质分布和特殊岩土,地质勘探需要特别重视。
在这些地质条件简单的段落中,勘探点的布置按一定间距进行。
而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段落中,则需要综合物探的方式进行勘探,并根据实际情况辅以钻探。
在技术性钻孔的布置中,需要选择有代表性和特殊性的位置,并按50%严格控制。
优先采取交互布设的方式,以确保岩芯的采取率。
此外,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钻孔的质量和安全性。
2高速公路施工地质勘察重要性分析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地质条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不良的地质条件可能会给施工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在施工前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的勘察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工程地质对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的影响山区高速铁路工程线长站点多,工程类型多,经过的地域广,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工程地质勘察难度大,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
以高铁勘察为调查研究对象,结合山区的地貌、地质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主要不良地质问题及形成原因,对山区高速铁路勘察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山区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综合性的工作,首先是先搜集沿线地质资料,再进行地质或工程地质测绘,而后进行物探、钻探、地质测试、室内试验等勘探方法,最后通过综合分析、资料整理,编制出合格的勘察报告。
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就是采用综合勘察和综合分析方法,因此,山区高速铁路勘察时既要考虑工序的先后,还要考虑各专业的衔接,合理安排勘察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勘察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的研究是伴随着高速铁路的兴建而开展的,近几年在地质条件复杂地区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对高速铁路勘探技术和勘察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
山区高速铁路工程沿线往往跨越的地质地貌单元众多,并且分布大量的隧道、桥梁等控制工程。
高铁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造就了沿线众多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问题,其有类型多、分布广、规模大的特点,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岩体破碎或岩性软弱。
引起碳酸盐岩类岩溶在长汀盆地广泛分布,另外在中复、小池、龙岩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均为覆盖型岩溶。
高铁综合勘察方法的运用,对于查明工程所处的地质背景、岩溶和岩溶水的发育特征及其与桥隧的关系及危害程度、为各桥隧的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奠定了基础,对有效规避存在的地质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行业勘察人员对铁路勘察认识不足和对铁路规范理解的偏差。
如大量的房建、冶金、化工、港口交通等勘察单位跨行业进行铁路勘察,各部门习惯地将其行业勘察方法照搬过来,导致对沿线工程地质条件错误的评价。
长期以来,我国的勘察业普遍存在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局面,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工程勘察体系,没有一本国家标准能够对整个土木工程都适用的工程勘察原则的规定。
山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难点及解决方法分析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因此山区道路修建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该区地质条件复杂,道路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只有通过山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地质条件,为设计方案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才能确保施工、运营工作的安全。
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山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难点及解决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日后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标签:山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难点;解决方法;引言近年来,我国山区道路交通发展迅速,这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
但是,山区道路建设需要全面分析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等多项地质因素,给建设工作增加了难度。
对于山区道路的建设单位来讲,只有认真勘察当地的地质条件,认识其中的勘察难点并采用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查明地质条件,为安全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山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难点山区道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发育,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应综合考虑勘察难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才能将复杂地质条件予以查明。
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山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难点进行介绍:1.地质构造复杂山区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常见的表现形式为区域断裂、次生断裂发育、褶皱发育。
复杂的地质构造对工程影响极大,其特点主要为:①构造造成的破碎富水地带具有不均一性、隐蔽性;②区域性断裂构造引发的次生断裂具有隐伏性,常常地表未见出露,难以发现。
2.不良地质频发山区相较于平原区,不良地质种类繁多且频发,特别是滑坡、崩塌、危岩、岩堆、泥石流等,这些不良地质给山区道路的建设和运营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同时给山区人民的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如笔者参与建设的青海省峨堡至祁连公路改建工程,原有道路在临近祁连县城路段,有3处高发型泥石流,改建前泥石流经过路段为路基,泥石流发育时导致道路中断,造成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改建后采用桥梁跨越,避免了不良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区公路路线的地质勘察与评估公路建设对于山区地区的交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多变,山区公路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
因此,在进行山区公路规划和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与评估,以确保公路路线的安全和可行性。
一、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地质勘察是山区公路建设的基础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地质条件、地貌特征以及地下水等地质因素的分布情况。
通过地质勘察可以确定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确保路线的安全可行,避免由于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二、地质勘察的内容1. 地形勘察:地形勘察是对山区地理地貌特征的详细调查和测量。
通过测绘山区地势的高低起伏、山体的陡峻程度、沟谷的宽窄等信息,可以为公路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例如,在勘察过程中可以确定路线应该避开陡坡、悬崖和深谷等地形复杂的区域,以确保公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质构造勘察:地质构造勘察主要是对山区地质断裂、岩体结构、断层情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
这些地质因素对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例如,确定断层带的分布情况,预测地震活动对公路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公路的抗震安全性。
3. 地质灾害勘察:地质灾害勘察是指对山区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山体泥石流等)的调查和评估。
这些灾害往往对公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在勘察过程中必须及时发现和评估这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通过对山区地质灾害史料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潜在的滑坡和塌方风险区域,从而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避开这些区域。
三、地质评估的方法地质评估是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对公路路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
地质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1. 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综合考虑地质因素对公路建设的影响,对路线的安全性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如果勘察结果显示某个区域存在多处滑坡、崩塌迹象,那么该区域的安全性就会被评估为较低。
2.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通过对地质勘察数据的分析,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公路路线的安全性进行详细评估。
TRAFFIC&TRASPORTATION|交通运输山区公路高边坡勘察设计关键问题曾飞云(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6)摘要:山区公路高边坡勘察要与设计工作相互结合,边坡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最终制走出合理的公路交通线路和防护方案。
丈章在分析士区公路边坡失稳因素及发生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区公路边坡勘察重点及设计重点,为t区公路的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区公路;高边坡;勘察设计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U412文章编号:2096-4137(2020)18-43-02D0I:10.13535/ki.10-1507/n.2020.18.14Key issues in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high slopes of mountain highwayZENG Feiyun(CCCC Second Highway Consultants Co.,Ltd.,Wuhan430056,China)Abstract:The investigation of high slopes on mountain roads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the design work.The slope design should be tailored to local conditions,and reasonable highway traffic route and protection plan should be finally presented.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stability factors and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 road slopes,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on the key points for the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mountain road slopes,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mountain roads.Keywords:mountain road;high slope;investigation and design1山区公路高边坡勘察设计的重要性山区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地形地貌,而正因为这种结构导致在山区建设公路具有一定的困难,相关建设人员如果不能在施丄准备工作中全方位地勘测规划公路路线,没有全面分析所处位置的地质地貌,那么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对山体不合理的切割会导致出现较多的高边坡,而在施工中这些边坡就会发生加固不足或者加固过度的问题,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过度加工会造成浪费资源的问题,对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经济效益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监测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监测是指对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附近的边坡进行定期监测,以及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评估和预警的工作。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障隧道的正常使用,还可以对道路交通和人员安全起到保障作用。
本文将从监测的意义、方法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监测的意义1.维护道路安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的边坡稳定性受到地质、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边坡的变化和异常情况,避免发生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从而维护道路的安全稳定。
2.防止交通事故如果隧道洞口段的边坡不稳定,可能会引发道路塌方或者坍塌,给道路交通带来不利影响。
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危害行车人员的生命安全。
通过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可以避免类似的交通安全隐患,保障交通的畅通和安全。
3.对自然灾害的预警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如地质滑坡、泥石流等,对隧道洞口段的边坡稳定性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地质变化和预警,为防范自然灾害提供重要依据。
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道路和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监测方法1.地质勘察在进行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监测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等信息。
地质勘察结果将为后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2.定点监测隧道洞口段边坡稳定性监测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点,并在该监测点安装测点,定期对边坡进行监测和观测,记录边坡的位移、变形、裂缝等情况,形成监测数据。
3.遥感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对隧道洞口附近的边坡进行监测,包括航拍、卫星影像等手段,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的边坡进行观测,及时了解边坡的变化情况。
4.物理模型试验通过搭建边坡物理模型进行试验,可以模拟真实的地质情况,了解边坡的变形和破坏规律,为实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技术1.地面测量技术地面测量技术是对地表进行测量、观测和分析的一种技术手段,包括使用全站仪、测量仪等设备对隧道洞口附近的边坡进行测量,获取边坡的形变情况。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方法与实践作者:龚建林李述林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0期【摘要】高速公路的地质勘察对于山区来讲是一大难点工作项目,也是一大重点工作项目,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的方法与实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实践;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整个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甚至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使用问题,而对于山区来讲,其地质条件较为崎岖复杂,很多较为常规性的勘察手段已经不能够科学的探明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周围的特殊性软土,所以在选线这一环节中还应该尽量不接触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地段。
对于山区高速公路抵制勘察的方法与实践,还应该从根本上深入研究分析。
一、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方法与手段(一)综合利用GPS展开勘探点测量定位通过利用GPS展开勘探点、地质点等方面的测量与定位,增强勘察定点的准确度与工作质量,对一些不良地质点则需要通过利用GPS来估算出基本范围,以此来为避绕或处理提供相应条件。
(二)综合利用RS(遥感)与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落实综合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因为山区的地质、条件、地貌等都较为复杂,但是传统的工程地质调绘主要是以外力工作为其基本手段,所以工作效率不高、工作时间也较长,所花费的成本费用相当高,局部的地质点根本无法进行延伸,这给具体分析问题带来了困难,加上容易受到地形、植被、覆盖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使得很多地质问题不能够提前预测,当出现了问题之后,找出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困难都较大,但是,倘若利用RS(遥感)与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中特有的快速精确定位以及全天候实时的特性,能够保证在较短的工期时间内,为路线提供较为精确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使其能够快速完成任务,这一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诉的工作地质选线中值得利用和借鉴。
(三)贯彻地质选线原则怎样做好前期地质选线与线路方案的优化这是当前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但是前面所讲述的地质遥感(RS)技术能够为地质选线提供各种可行的成果资料,也为“安全、环保”的思想理念的落实奠定了基础,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而言,首先利用地质遥感(RS)技术,以便来避开不良地质问题的出现,并不断的分析地质遥感图像,了解到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以及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的分布状况,以选择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灾害不易发生的、对地质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的走廊带等,使得整个过程都在地质选线的原则下开展,另外地质技术人员还应该积极的配合路线设计师落实好相应的地质咨询工作,并依照已经拟定的勘察路线进行科学、精确勘察,在其期间,要是发现一些重大不良地质现象地段或者是某些施工中的灾害性地段一定要及时的向线路设计师反馈信息,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环节中的地质灾害需要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能避当避”的观念与原则,在地质勘察过程中,倘若实在无法绕避工程措施中的可能性与可靠性,还需要在平纵面优化上引起高度重视,坚决抵制高填深挖的情况发生,尽量减少自然地质环境的破坏,增强山区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性与精确度。
收稿日期:2009—01—09作者简介闫连军(—),男,山东嘉祥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路、桥梁勘测设计和施工。
地质勘察是公路设计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闫连军,任仰庆,朱群平(菏泽市公路勘测设计院,山东菏泽 274000)摘要:地质勘察是公路设计和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
依据在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经验,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质勘察;公路设计;工程质量;重要前提中图分类号:U412122文献标识码:AGeologi ca l expl ora ti o n is an im por tan t pr er equ i site i n the h i ghwa y desi gn an d the qua lity of the pr ojectY A N L ia n -j un,REN Y a ng -qing,ZHU Q un -p ing(Hez e Hi ghway Survey and Design Ins titute ,Shandong Hez e274000Ch i na )Ab stra ct:Geological ex p lorationisani mportantp rerequ isite in the high way desig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 r o ject 1H ave a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main con tent and i mportant of highway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xp l o r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and design experience in h igh way engineering 1K ey wor ds:geol ogical exploration;highway design;p r o ject quality;i mportan t prerequ isite引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查明公路工程的地质条件,对路线范围内各种地质问题进行综合分类、评价,确定岩土组分、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所在区域地下水的运动规律,研究地质条件对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预测在工程施工和后期运营中地质条件可能出现的变化和作用,推荐最优路线方案;提出改良岩土性能的方法及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措施;直接为公路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论山区高速公路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摘要】我国的经济正处在飞速发展的状态,各个行业都在提升自己的现有水平,尤其突出的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是同样它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增加,为保证高速公路的质量必须完善山区复杂地理区域的高速公路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监控工作。
本文分析了山区高速公路总特点,并提出有关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便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复杂地形;高速公路;质量监控;施工技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区域经济也不断发展着,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实行西部开发政策,使产业的重心逐渐蔓延到中西部地区。
一些山区地理位置严峻,地形复杂,高速公路在这些山区的覆盖里程逐渐增加,这是发展形式所趋。
但是这一交通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保证山区的高速公路达到合格的质量审查和行车的安全关键在于能否采用合理又先进的道路施工技术,还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
1.山区地带高速公路的特点由于高速公路建设的地理条件的限制,使得山区高速公路与平原高速公路有着极大的不同,因山区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受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影响,使得其高速公路也有着独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受到山区地形等因素的阻挡,高速公路常常要蜿蜒曲折设计,这样高速公路的转弯较多,使公路的里程数增加。
(2)受山区陡峭的地势影响较大,在山区的高速公路地段,所处的地势较为陡峭,这些地方又因风化以及流水的侵蚀,再加之岩体的剪应力受到施工的影响而增加,这样所形成稳定的岩层就很少,直接会导致山体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因素。
所以,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还要进行大量护沟和护坡工作,另外,不断完善排水设施,保持水土,保护并营建大面积的植被。
(3)受到山区地形地质的影响,高速公路建设要根据近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充分考虑较大的落差,使得要填埋或者是深挖的地方很多,造成施工的工程量浩大。
(4)因为山区地势起伏很大,高速公路建设工作中要修建大量的隧道以及路桥来减少因地形给高速公路带来的影响,较多的形式是路桥相间,这样就使整个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大比例地出现桥梁和隧道,其总长度也在高速公路的总长度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地质勘察在山区高速公路发展的作用摘要:地质勘察是公路设计、施工的重要依据,勘察设计要贯彻地质选线原则,突出重大地质病害对线路的制约,详查工点地质条件,加强敏感点监测。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病害
abstract: geological survey of highway design, construction important basis, survey and design to carry out geological line selection principle, highlight major geological hazards on the lines of the restricted sit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strengthen the sensitive point monitoring.
keywords: highway; survey;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geological disaster
中图分类号:p25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路网完善的需求,高速公路逐步进入山区。
高速公路由于其线形指标高,工程艰巨,投资巨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山区公路环境载体主要是自然环境,也是地质环境。
山区一般地形
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切坡、填沟、打洞(隧道),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处理不好还会诱发和加剧各种地质灾害,增加公路建设投资,影响工期,甚至给运营阶段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环保主要是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的防治。
二、山区公路建设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前期阶段
工可阶段对地质工作不够重视,地质遥感工作不做或精度不够,不能够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导致选定的路线走廊带中地质病害多,处理难度大,给后期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路线方案调整较大,而工期紧张,因此很多勘察工作量作废,路线地质精度不够,部分工点缺少地质资料,给设计工作带来隐患,也使得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方案有时发生较大调整。
施工图设计阶段不做或漏做重要工点的1:2000地质测绘,或虽做了但精度不够;对一些地质病害研究不深,导致对一些重要工点的勘察深度不够;对于路线地质调查深度不够,导致一些地质敏感点遗漏,在施工中出现地质病害。
构造物勘察相对较细,而路基方面的勘察则往往较粗略。
2.2施工阶段
地质技术力量薄弱,岩土工程监测和监理不力,施工工序和方法不对,导致地质病害的加剧,甚至诱发地质病害。
对工程地质特点认识不足,不能够及时预测和反馈地质病害,只能被动地等待地
质病害的发生。
3.3运营阶段
地质工作目前还基本上是空白,无法保证山区高速公路的安全顺畅。
三、加强各阶段勘察工作管理的意义
3.1勘察设计阶段
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山区高速公路在自然地质环境中穿行,并对地质环境进行改造,应该认识地质规律,尊重地质规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遵循地质原则,从源头上尽量减少山区高速公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为施工和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
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a)工可阶段――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应尽可能详细地收集区域构造地质、岩石地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利用遥感资料(卫片和航片),编制中比例尺(1:5万或1:10万)工程地质图和地质灾害(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图上标注大的地质构造(主要是断层)、重大的地质病害体,分析区域性的地质灾害发生条件,进行初步的地质灾害评估,配合路线方案设计,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和重点路段的调查,反复对比,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b)初设阶段――突出重大地质病害对路线方案的制约
确定路线方案前应对沿线地质构造带、断层、岩石的层理情况、地质病害的分布及范围等,通过对遥感地质判释资料以及不同勘测阶段的勘探、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路线通过方案并不断优化。
对地质较为复杂地段还应注意在设线后诱发并加剧地质病害的可能性,谨慎的确定路线的线位和采取的工程措施。
地质技术人员应配合路线设计师作好地质咨询工作,可以沿初步拟定的路线线位,进行全线踏勘,对重点工点进行地质调查,得出初拟线位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情况,评估路线方案的可行性,发现重大不良地质地段或预测工后会出现难以治理的地质病害的路段要及时反馈信息,以便尽快调整路线线位。
很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由于植被覆盖、后期人工改造以及观察角度和范围有限等原因,在现场难以判断。
通过遥感资料(如航片)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全貌,合理的解译,有利于对此类不良地质体的正确认识。
必要时应增加技术设计阶段,对重大地质病害路段进行深入勘察,确定路线可行性。
c)施工图设计阶段――详查工点地质条件
本阶段应详查工点地质(桥位、隧道、深路堑、高填路堤、陡坡路堤、支挡构造物),进行重要工点1:2000地质测绘。
采用调查、测绘、槽探、坑探、钻探、物探等综合勘察手段。
查明场地岩土体组成、性质、分布以及风化层、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等工程地质条件在路线纵横方向的变化。
除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之外,还要贯彻综合设计原则,在路线设计的各个阶段,对工程地质条件要有充分的了解,保证路线方
案的科学性。
对地质资料要充分利用,桥位、隧道、路线各有一套地质资料,但彼此经常脱节。
比如当桥隧相连时,隧道勘察发现有不良地质现象,桥梁设计人员却不知道,还把桥台置于其上。
因此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学习。
从事路线、隧道、桥梁设计的人员要尽量多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地质知识,以有利于对地质资料的合理使用。
d)施工阶段――遵循信息化施工、补充勘察、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周期的制约,在设计阶段难以布置充分的勘察工作量,无法查清场地详细工程地质条件,在施工期间,可以进行补充勘察,如对岩溶发育区或岩性差异大的场地逐桩钻探,对原进场困难场地通过施工便道进场钻探。
施工中发现新的地质问题也要补充勘察。
e)运营阶段――加强敏感点监测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间也要高度重视地质工作。
因为有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力释放或边坡的蠕变有些需要长达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一次性治理有时并不能保证长治久安。
因此对于一些在施工中出现病害的路段或重要工点要建立数据库,进行变形、位移和地下水的动态监测,定期巡查,建立防灾和预警系统,在雨季或洪水季节要加强对敏感点的监测。
通过长期观测记录,还可以更深入的认识地质规律,分析地质病害的发生发展机理,预测发展趋势,发现有不利的趋势要及时采取措施。
四、正确认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