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盆底功能障碍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9
盆底功能障碍病例分析(PFDI21)盆底功能障碍病例分析(PFDI21)1. 病例背景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指由于盆底肌群、神经、膀胱、直肠和阴道等器官的功能障碍导致的各种症状。
PFDI21是一种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工具,它包括21个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本病例分析将结合一个具体的病例,对PFDI21的评分和诊断进行详细解读。
2.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5岁,已婚,育有两名子女。
主诉:近一年来,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尤其在劳累后加重。
此外,患者还伴有轻度阴道脱垂和性生活不适。
既往史:患者曾患有慢性膀胱炎,已治愈。
无其他重大疾病史。
检查:尿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无异常。
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前壁轻度脱垂,盆底肌肉力量减弱。
3. PFDI21评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我们对其进行了PFDI21评分。
评分内容包括尿路症状(UI)、肠道症状(IS)、性交症状(DS)和疼痛症状(PS)四个方面。
具体评分如下:- UI:10分(尿频、尿急、尿痛各3分)- IS:5分(轻度便秘)- DS:8分(性生活不适)- PS:3分(会阴部疼痛)总分:26分根据PFDI21评分标准,总分越高,说明盆底功能障碍越严重。
本例患者总分26分,属于轻度盆底功能障碍。
4. 诊断与治疗根据病例分析和PFDI21评分,患者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
针对患者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行为治疗:患者需改变生活习惯,避免劳累、增加尿量、减轻体重等。
2. 物理治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如凯格尔运动、电刺激治疗等。
3. 药物治疗:针对尿路症状,可选用抗生素、膀胱舒张剂等。
4. 手术治疗:对于阴道脱垂等症状,可考虑盆底修复手术。
5. 心理治疗:针对性生活不适,可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夫妻生活质量。
5. 随访与评估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定期随访,评估症状改善情况。
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观察病情复发迹象。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第一节子宫脱垂【定义】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向下移动,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整个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病因】1.分娩损伤为最主要病因。
2.腹腔压力长时间增加。
3.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
【诊断】1.临床表现(1)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走路、负重、久蹲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肿块自阴道脱出,初起于腹压增加时脱出,休息卧床后能自动回缩。
(3)脱出的组织淤血、水肿、肥大,甚至无法还纳,长期暴露于阴道口外,出现糜烂、溃疡、感染、渗出脓性分泌物。
(4)小便困难,尿潴留,经常有残余尿,并有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或腹压增加时漏尿。
2.辅助检查(1)根据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为分度标准。
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l度轻型:宫颈外口距离处女膜缘<4cm,但未达处女膜缘。
I度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出该缘,检查时在阴道口见到宫颈。
Ⅱ度轻型:富颈已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
Ⅱ度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2)POP-Q分类法。
子宫脱垂的POP-Q分类法见表25-1及表25-2。
表25-1 子宫脱垂评估指示点指示点内容描述范围(cm)Aa 距处女膜3cm的阴道前壁处﹣3、﹢3Ba 阴道前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3、﹢TVLC 宫颈或子宫切除的阴道残端±TVLD 后穹窿(没有切除子宫者)±TVL或空缺Ap 距处女膜3cm的阴道后壁处﹣3、﹢3Bp 阴道后壁脱出离处女膜最远处﹣3、﹢TVL表25-2 子宫脱垂分度分度内容0 没有脱垂,Aa、Ap、Ba、Bp都是﹣3cm,C点在TVL和﹣(TVL﹣2cm)之间Ⅰ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内,距处女膜>1cm内,不论在处女膜内还是外Ⅱ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边缘1cm内,不论在处女膜内还是外Ⅲ脱垂最远处在处女膜外,距离处女膜边缘>1cm,但<2cm,并<TVLⅣ阴道完全或几乎完全脱垂,脱垂最远处超过或等于(TVL﹣2cm)【鉴别诊断】1.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宫颈外口往往有月经过多病史,在脱出物上找不到宫颈外口,阴道前后壁不脱垂,双合诊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触到子宫颈。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要点o 学习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肉o 掌握正确的方法(避免腹肌收缩)o 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纤维受损的程度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个体化的训练o 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有恒临床发现高达七、八成女性在自己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时因方法不对而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反作用。
凭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患者经过无创,无痛、轻松愉快的治疗过程。
增强阴道的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如尿失禁等的发生。
盆底功能康复解答适应症盆底肌肉松弛:产后42天妇女、30岁以上已婚的妇女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轻度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阴道异常:阴道宽大、阴道痉挛性不快:性交疼痛、无性高潮、性欲下降优点安全性:无创性、无痛,不需服用任何药物、可重复性科学性:引进欧洲25年历史的康复治疗、手法治疗、电刺激和生物反馈相结合趣味性:治疗过程有如游戏般轻松愉快非依赖:在祛除病因后,经一疗程治疗后,用康复器结合家庭的保健治疗,可长期保持疗效作用产后妇女盆底肌肉功能恢复增强阴道紧缩度,提高性生活质量治疗各种尿失禁轻度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导诊医生先用仪器进行盆底肌肉的电诊断运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技术制定治疗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个疗程10-15次。
小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妇女在咳嗽、喷嚏、大笑、提重物时,出现不自主的漏尿(尿失禁)。
随着年龄的增大,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逐渐明显。
这不仅给女性带来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可能带来阴道松弛,甚至性生活不满意,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
如果出现上述问题,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资料显示,我国已婚已育女性,45%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90%都有性生活质量不高(阴道肌肉不会和/或不能收缩阴萎),专家呼吁全社会应重视及关爱妇女盆底疾病的防治。
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健康宣教一、疾病相关知识1、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妊娠及分娩、绝经、盆腔手术、先天发育不良等)导致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器官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
2、常见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哪些?阴道前壁脱垂(膀胱脱垂)、阴道后壁脱垂(直肠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3、临床表现:患者自觉有东西从阴道口掉出、咳嗽及喷嚏后漏尿等。
4、治疗方式:物理康复治疗:通过对盆底肌进行精确诊断,利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技术唤醒被损伤的盆底肌肉,增加其肌力和弹性,改善盆底供血,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
手术治疗:盆底重建术、TVT-O手术等。
二、出院注意事项:1.术后随访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一年门诊随访,了解术后恢复情况。
2.饮食出院后饮食一般为正常饮食,以清淡为宜,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3.活动术后2周可恢复一般活动,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提重物不能超过5斤),避免腹压增高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站立、蹲位、便秘等。
4.沐浴时间一般伤口拆线5-7天后即可淋浴,避免盆浴。
5.性生活指导术后忌性生活、盆浴2-3月,若有发热、腹痛、阴道流血应随时就诊。
6. 盆底功能锻炼(凯格尔训练)收缩肛门及阴道肌肉训练:吸气时有意识的向内紧缩内肛门及阴道,憋气5-10秒钟,然后呼气时逐渐放开肛门及阴道肌肉,这就完成了一次收缩肛门及阴道肌肉锻炼。
一般连续做30-50次,每日3遍。
抬臀训练:病人平卧,双脚弯曲,双足平踩于床上,吸气时慢慢提高臀部(如能同时收缩肛门及阴道肌肉更好),憋气5-10秒钟,然后吸气时慢慢放下臀部(放松肛门及阴道肌肉),这就算完成一次抬臀训练。
一般连续做5-20次(根据病人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每日2-3遍。
排尿中断训练:是指在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之后继续排尿,锻炼膀胱内外括约肌,逼尿肌的收缩和协调能力。
开诊时间:周一至周日上午8:00-11:30下午:14:00-17:30国家法定节假日见医院通知就诊地点: 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4楼)专家门诊四楼:周一:刘春华周二:道寿丽普通门诊4楼,周三至周日全天预约方式:1、当日就诊:当日或择日就诊:手机APP“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和一站式自助服务终端机进入“妇一科”预约。
盆底功能障碍二妇女盆底康复篇第一章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包括一组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
以盆腔器官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常见问题。
女性的盆底象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底器官,维持我们的性生活快感、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
正常人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轻者表现为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影响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二、盆底肌肉是如何造成损伤的1.怀孕时,随着胎儿的增大,子宫重量的增加,长期压迫骨盆底部,造成盆底肌肉受压,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
2.妊娠时,体内内分泌的变化。
分娩时松弛激素的释放。
产道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再次使及盆底组织松弛。
盆底肌张力下降,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影响各脏器的位置和功能。
即使剖宫产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况。
3、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本身也有松弛老化倾向。
三、孕产期减少盆底肌损伤的保健措施1、多喝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
2、孕期避免持久增加腹压的活动,尽量不要憋尿,控制体重增长,防止巨大儿。
3、如有咳嗽、便秘都要主动治疗,不然会增长骨盆底的压力,加剧盆底肌松弛,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4、产褥期应避免过早过剧的收缩腹肌。
5、产后要保证必要的营养撑持,如果因为害怕产后肥胖而过分节制饮食,会造成肌肉缺乏必要的营养素而变薄。
力量变弱,影响其对盆腔脏器应有的撑持作用。
四、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系统保健措施(一)充分监测评估孕期和产后,监测、评估盆底肌损伤程度,并及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及治疗,是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首选办法。
产妇在分娩后42天需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做全面检查评估,如果盆底肌肉群恢复不良,要及时进行治疗。
引起盆底功能障碍的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健康的最常见慢性病之一,主要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及尿失禁,以压力性尿失禁为最常见。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难以启齿的症状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妊娠和分娩是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还包括年龄大、阴道分娩次数多、阴道器械助产、新生儿体重大于4000克、肥胖、高体重指数者患病率明显增高;经常便秘、慢性咳嗽、糖尿病等因素。
孕期:妊娠期间,整个妊娠期,子宫的重量随妊娠期的进展而逐渐增加,子宫在盆、腹腔的位置也逐渐变垂直,到怀孕晚期子宫几乎变成了一个垂直的器官,从而使更大的力量直接压向盆底的支持组织。
随着子宫的长大,脊柱的向前弯曲,盆腔逐渐承受到向前下方向的压力,加之妊娠晚期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韧带松弛,宫颈环受到的合力虽仍然是向后下的,但是以向下为主,作用于生殖裂孔,可见妊娠本身对盆底影响有多重要。
分娩:阴道分娩引起的损伤主要发生于产程中,胎头对盆底肌和神经产生机械压迫和扩张,使这些肌肉神经被牵拉和损伤,导致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功能缺陷。
分娩时对肛提肌产生的巨大牵拉,将直接导致这些特殊结构的破坏,引起压力性尿失禁和阴道脱垂。
分娩时间延长尤其在滞产、第二产程延长,胎头和胎肩径过大造成的难产,胎头对盆底肌和神经的机械压迫和扩张更持久,损伤作用更强烈,超出生理性改变所能适应的范围,会造成盆底组织结构的永久性损伤;盆底组织被削弱或缺损,尿生殖裂孔变宽而敞开,在过高的腹压下,可将尚未复旧的子宫推向阴道而发生子宫脱垂。
产褥期:产后如经常仰卧,由于支持组织松弛,子宫常向后倾。
子宫后倾的结果使子宫轴与阴道轴一致,为子宫脱垂创造了条件。
产后如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或长期从事蹲、站工作,迫使腹压增加,引起子宫向下移位。
尤其是那些合腹压增加的肩挑抬担等劳动。
可导致下垂,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直肠与膀胱同时膨出。
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量表(PFDI20)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量表 (PFDI20)
简介
盆底功能障碍是指盆底肌肉与韧带的异常功能,可能表现为尿失禁、排便困难、性功能障碍等症状。
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量表(PFDI20) 是一种常用的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程度和生活质量。
PFDI20 中的评估项目
PFDI20 包含了一系列的评估项目,涵盖了多个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
1. 尿失禁模块:包含评估不同类型尿失禁的症状,如压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等。
2. 脱垂模块:用于评估脏器脱垂的症状,如子宫脱垂、壁脱垂等。
3. 排便困难模块:包含了评估排便困难的症状,如便秘、直肠脱垂等。
4. 盆底疼痛模块:用于评估盆底疼痛的程度和频率。
5. 性功能模块:包含了评估性功能障碍的症状,如降低、性交困难等。
使用 PFDI20 进行评估
使用 PFDI20 进行评估时,患者需要根据每个评估项目选择最
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
每个项目的答案都有相应的分值,最后可以
将所有项目的分值加总得到总分。
总分越高,表示盆底功能障碍症
状越严重。
结语
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量表 (PFDI20) 是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可
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盆底功能障碍的症状程度和对生活的影响。
它
可以为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进行盆底功能障碍症状评估时,PFDI20可以作为一个有
用的工具。
盆底功能障碍七项评估表(PFIQ-7)
简介
盆底功能障碍七项评估表(PFIQ-7)是一种用于评估盆底功能
障碍的工具。
它包含七个项目,可以帮助医生或研究人员评估患者
的盆底功能状况。
评估项目
PFIQ-7包含以下七个评估项目:
1. 完全封闭:评估患者在日常活动中是否能够完全控制尿液和
粪便的流失。
2. 活动受限:评估患者因盆底功能障碍而受到的日常活动限制。
3. 健康问题:评估患者因盆底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如
尿路感染或排便困难等。
4. 忍受程度:评估患者对盆底功能障碍所带来的不适或疼痛的
忍受程度。
5. 满意度:评估患者对盆底功能障碍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
6. 影响生活质量:评估盆底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
7. 影响性生活:评估盆底功能障碍对患者性生活的影响程度。
使用方法
使用PFIQ-7进行评估时,医生或研究人员会向患者提出与评
估项目相关的问题,并记录患者的回答。
每个评估项目的得分范围
从0到4分,分数越高表示问题对患者的影响越大。
结论
盆底功能障碍七项评估表(PFIQ-7)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工具,可用于评估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状况。
通过评估各个项目,医生或
研究人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盆底功能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
疗方案。
二妇女盆底康复篇
第一章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包括一组因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
以盆腔器官脱垂、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损伤为常见问题。
女性的盆底象吊床一样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底器官,维持我们的性生活快感、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
正常人在妊娠、肥胖、咳嗽、便秘、泌尿生殖感染、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
轻者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小腹坠胀,尿频,便秘等轻度不适,重者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造成难以言状的痛苦,影响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家庭不和谐。
二、盆底肌肉是如何造成损伤的
1.怀孕时,随着胎儿的增大,子宫重量的增加,长期压迫骨
盆底部,造成盆底肌肉受压,肌纤维变形,肌张力减退。
2.妊娠时,体内内分泌的变化。
分娩时松弛激素的释放。
产
道过度伸展、扩张及损伤,再次使阴道及盆底组织松弛,盆底肌张力下降,造成骨盆不稳定关节脱位,影响各脏器的位置和功能。
即使剖宫产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情况。
3、随着年龄增长,盆底组织本身也有松弛老化倾向。
三、孕产期减少盆底肌损伤的保健措施
1、多喝水、多吃水果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
2、孕期避免持久增加腹压的活动,尽量不要憋尿,控制
体重增加,防止巨大儿。
3、如有咳嗽、便秘都要积极治疗,否则会增加骨盆底的
压力,加剧盆底肌松弛,造成盆底功能障碍。
4、产褥期应避免过早过剧的收缩腹肌。
5、产后要保证必要的营养支持,如果因为害怕产后肥胖
而过分节制饮食,会造成肌肉缺乏必要的营养素而变薄,力量变弱,影响其对盆腔脏器应有的支持作用。
四、产后盆底功能损伤系统保健措施
(一)充分监测评估
孕期和产后,监测、评估盆底肌损伤程度,并及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及治疗,是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首选办法。
产妇在分娩后42天需对盆底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做全面检查评估,如果盆底肌肉群恢复不良,要及时进行治疗。
产后3个月是做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机,否则随着年龄增大不但增加治疗难度,而且尿失禁的发生率会越来越高,越来越严重。
(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
1、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纠正,解决解剖结构的异常,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其临
床症状的目的。
但是手术疗法并没有使受损伤的盆底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结,且其长期疗效上不满意。
2、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锻炼是指有意识地对以对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进行自主性收缩,以加强盆底肌肉及尿道肌肉的力量,提供其对压力作用的反应性收缩力,这种方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对产后大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效果不理想。
电刺激疗法:是采用仪器进行神经生物电兴奋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将电极探头放置在阴道内,通过传递不同的电流强度,刺激盆底神经,使盆底肌肉有规律的收缩,增强其程度和弹性,改善或恢复其功能,同时也能反射性和抑制膀胱异位兴奋性,使急迫性尿失禁得到部分或完全控制。
生物反馈疗法:是对阴道收缩力进行测定,同时将压力反馈通过肌电图或压力曲线显示给患者,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以指导更准确地掌握收缩方法。
第二章妇女产后康复
一、产后康复:即产后恢复治疗技术。
它是根据妇女产后身体变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针对妇女产后乳房、卵巢、子宫、盆底、阴道、形体等变化进行全面而主动的健康恢复治疗。
二、产后康复技术适用范围
1.子宫复旧顺产、剖宫产、人流、药流和孕中期流产。
加快子宫收缩,减少子宫出血。
2.乳腺疏通产后24小时乳汁淤积,乳房肿胀,有硬块,通过产后康复的治疗,可以达到疏通乳腺管,使乳汁通畅,预防乳腺炎,还可以针对奶少的产妇促进乳汁分泌
3.产后疲劳无论剖宫产、还是顺产的产妇,通过产后康复的治疗,都可以放松全身,加快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度、减轻肌肉疼痛。
4.内分泌调节使子宫活性恢复,复位完全,减少产后附件炎症发生;恢复卵巢功能,同时有助于色素的减退;
5.腹部塑形可以加快皮肤弹性恢复,减少脂肪囤积,结缔组织恢复弹性,恢复皮肤紧张度和弹性,减轻妊娠纹。
6.腿、臀塑形收紧腿部皮肤,美化臀型。
三、产后康复治疗方法
(一)低频脉冲治疗仪:是一项新兴的产后恢复治疗技术,它主要是利用低频脉冲电极片与人体相应的部位接触
后,产生机械震荡和节律运动,通过表皮神经的传输功能,改善区部血液循环和肌肉收缩,达到全面而主动的康复治疗
(二)手法推拿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第三章乳腺保健:
一、青春期乳房保健措施
青春期是乳腺发育的重要时期,不宜含胸及过紧束胸;保持乳头,乳晕清洁;选择能托起乳房而又宽松的胸罩。
二、妊娠期乳腺保健:
妊娠期受雌、孕激素影响乳腺管、乳腺泡进一步发育,孕期乳房增大,这个时期应该选择合适、宽松的胸罩;妊娠6个月开始每天用清水清洗乳头;乳头凹陷者孕4-6月内进行乳头牵拉;妊娠晚期不宜刺激乳头,以防早产;
三、哺乳期乳房保健
哺乳期乳房主要功能是泌乳,需保持乳房清洁、干燥,首次哺乳应用肥皂液及温开水清洗乳房及乳头;以后每次哺乳应用温开水擦洗;提倡早吸吮和按需哺乳,保持乳腺管通畅
四、育龄妇女乳腺自我检查
一看:两手自热下垂,看双乳大小、形态是否对称;双乳头的位置是否等高,有无乳头回缩、皲裂、溃烂及乳头溢液;乳晕色泽的深浅是否均匀,外形是否圆;皮肤有无炎症,水肿,橘皮征等;
二摸:手放于脑后,另一手将食、中和无名指并拢,用三指的第一节指腹来触摸另一侧的乳房,有无肿块;
三按压:第一步,螺旋、滑动、前进的方式,检查整个乳房,可从乳房外上方开始从外到内螺旋式前进,右侧依顺时针方向,左侧依逆时针方向,从外圈起至少3圈,每一圈应有重叠,直至乳头,再逐步向腋窝方向触摸有无肿块。
可分两次,一次轻压感觉皮肤下的改变,一次重压感觉深总乳房组织的改变;第二步,用拇指、食指轻捏乳头看看有无分泌物:第三步,用拇指、食指拉起乳头,并往下按压,检查乳头下方有无硬块;第四部,一边的乳房检查后,再以相同方法检查另一边的乳房;第五步,触摸锁骨上方、胸骨中线、肋骨下缘及腋下有无异常,尤其是淋巴结的肿大。
乳房的自我检查时间最好每月自我检查一次,每年由乳腺专科医师检查一次,包括触诊、乳腺B超、钼靶X线。
五、推荐定期检查人群
有乳腺癌家族史;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从未生育的;第一胎足月妊娠35岁以上;月经初潮年龄不足12岁或超过55岁绝经;绝经后体重超重;使用外源性雌激素等的妇女。
六、乳腺保健小贴士
1.在日常生活中,要少吃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的食物,少吸烟和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食多吃白菜、海带和豆制品。
以及各类坚果、西柚、番茄、椰菜花都是很好的乳房保健食品
2.平时应该穿有钢托、承托性好的内衣,以不使乳房有压迫感为宜,平时活动时也要注意避免外力碰撞乳房。
3.在紧张的生活工作中学会自我疏导和调节,放松情绪、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散散步、跳跳健美操,保持健康的生理环境,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最重要的是,一年接受一次乳腺专科检查,乳透、B超都行。
超过四十岁的妇女需要每一到两年增加一次钼钯照相,看有无恶性肿瘤产生的迹象。
5.学会呵护乳房: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运动,扩胸运动,按摩乳房都是不错的健胸运动。
第四章孕妇学校
孕妇学校主要是为了帮助准妈妈、准爸爸们了解妊娠、
分娩的相关科学知识,做好产前的检查,保护孕妈妈安全度过妊娠期、顺利分娩。
一、孕妇学校授课内容
1、先进的生育理念和生态模式。
2、家庭和谐:和谐的家庭环境是生育健康宝宝不可缺少的条件。
3、胎教方法:孕产期心理引导,生活习惯的培养及音乐、语言、环境。
4、孕期运动:有氧运动、球操、肌肉锻炼及膈肌的被动训练方法。
5、孕期起居:孕期适宜的姿势及生活、工作的方法。
6、孕期饮食:合理搭配、均衡营养,有效控制自己及宝宝的正常体重。
7、盆底肌肉:盆底肌肉的锻炼有助于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防止分娩时阴道肌肉的撕裂及产后阴道的松弛,预防尿失禁、子宫脱垂。
8、分娩时减轻疼痛的方法;放松节省体能方法;配合助产的技巧。
丈夫学习按摩的技巧和帮助妻子顺利分娩的能力,使有趣、幸福而又有疼痛的分娩成为一个增进夫妻感情、共同完成分娩、共同生产新生命、共同拥有新生命奇妙旅程。
9、全面了解产后心理、生理及病理变化。
积极预防产后忧郁,产后饮食合理搭配、均衡营养产后盆底肌肉恢复,产后
康复按摩。
产后运动及形体恢复,产后避孕及性生活指导,乳房的保养及母乳喂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