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3
动火作业典型事故案例哎,你说这动火作业啊,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咱们今儿就聊聊那些动火作业里头的典型事故案例,权当是给大伙儿提个醒儿,以后干这活儿可得小心着点儿。
记得前阵子,湖北钟祥那边儿,有个南湖威龙船厂,那儿的工人正在给船喷油漆呢。
你说这油漆吧,本身就是个易燃物,得离火远点儿。
可偏巧不巧,喷雾遇上火星子,“嘭”的一声,炸了。
那场面,啧啧,真是吓人。
事故一出,7条人命没了,还有5个受伤的。
你说这事儿,冤不冤?再说河南安阳,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那场大火,唉,一提起来我这心里头就不是滋味。
那场火,烧得那叫一个猛,最后统计下来,38条人命啊,就这么没了。
后来一查,还是因为企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的火。
你说这些人啊,怎么就不知道规矩呢?吉林长春那个宏禹小油饼百姓餐厅,也是让人痛心。
本来是想着“气改油”,结果没按规定来,施工的时候还在营业高峰期,人流密集得很。
那电焊工,连个焊割作业资格证都没有,就这么违章冒险动火作业。
结果,火灾一来,17条人命啊,就这么没了,还有3个受伤的。
你说这餐馆老板,心里头得多难受?浙江杭州冰雪大世界工地那次,也是让人后怕。
工人违章电焊切割作业,熔渣把管道保温材料残片和装饰装修材料都给引燃了。
那火势,呼呼地往上窜,最后造成4人死亡,2名消防员牺牲,19人受伤。
建筑物过火面积600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57余万元。
你说这代价,大不大?福建红庙岭海峡环保有限公司那次,更是让人心惊。
外包作业人员没取得电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就违规用氩弧焊对除臭设施风管漏点进行焊接施工。
结果,燃爆了,3人死亡,3人受伤,池顶盖都坍塌了,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
你说这,是不是花钱买教训?还有内蒙古包头那个公司,火灾原因也是动火作业不当。
检维修作业人员在烟道垂直段内部进行热切割动火作业,切割金属熔渣掉下来,把升温箱和烟道内防护层都给引燃了。
火灾烟气窜入脱硫塔内,正在塔内作业的7人,全中毒窒息死亡了。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让人心里头堵得慌?辽宁大连那个市场地下二层火情,也是违规动火作业闹的。
关于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课件关于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课件篇一:动火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动火作业(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动火作业--禁火区与动火区的划定企业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与维修工作的需要,在厂区内划分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
在化工企业中设立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1)固定动火区距可燃易燃物质的设备、贮罐、仓库、堆场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距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最好在15m以上;(2)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固定动火区区域内的可燃气体含量在允许含量以下。
设备装置正常放空时的可燃气体扩散不到动火区;(3)若设在室内,应与防爆生产现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要向外开,道路要通畅;(4)固定动火区周围10m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质;(5)固定动火区应备有适用的、数量足够的灭火器具,并设置“动火区”字样一类的明显标志。
除固定动火区外的其他区域均为禁火区。
凡需要在禁火区动火时,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
禁火区内的动火可划分为两级,一级动火是指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要害部位、危险区域动火。
一级动火由厂安全技术和防火部门审核、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二级动火是除固定动火区和一级动火区以外的动火。
二级动火由所在车间主管主任批准即可。
动火作业--动火的含义:在化工企业中,凡是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种的作业都属于动火作业。
例如电焊、气焊、切割、熬沥青、烘砂、喷灯等明火作业;凿水泥基础、打墙眼、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电烙铁锡焊、凿键槽、开坡口等易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
在禁火区内从事上述作业都应办理动火证审批手续,落实安全动火的措施。
一、引言石油化工企业目前正向着生产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生产从原料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辅助供热、供水、供风、供电系统庞大。
生产过程中的炉、塔、罐、槽、压缩机、泵等设备,以管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了工艺复杂、工艺流程长的生产线。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互相制约、具有高度的连续性;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应用,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违章动火作业概述:动火作业是企业安全生产作业中常见作业。
作业中存在火灾和爆炸、触电、有毒气体和烟雾、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中暑、机械伤害、坠落、噪音等主要危害,具有较大风险。
实践中,往往因为对作业环境危害因素,尤其是对易燃易爆液体、气体储罐容器检测分析不到位,赶工期、抢进度而改变施工方案,及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引发安全事故。
大庆石化总厂“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例子。
随着公司新增、改、扩建项目增多,动火作业增加,安全风险加大,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事故概况二.原因分析三.事故性质四.经验教训五.法律法规参考事故案例:大庆石化总厂“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某年10月27日,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在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V402原料水罐罐顶切割DN200排气管线作业中,引爆V402罐泄漏出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重大爆炸事故。
爆炸导致2人当场死亡、5人失踪。
10月29日13时,5名失踪人员遗体在V402罐内找到,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
二.原因分析(一)直接原因:V402原料水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与V402罐相连接的DN200管线根部焊缝或V402罐壁与罐顶板连接焊缝开裂处泄漏,遇到在V402罐上气割DN200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二)间接原因:1.V403罐检修方案作业危害因素分析不到位。
V403罐检修方案没有考虑到与之相连的V402酸性水罐的风险,没有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施工人员对V402酸性水罐存在的风险不清楚,对现场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
2.动火作业管理制度执行不严。
作业人员在未对动火点进行气体采样分析、未对动火作业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动火作业,违反作业程序。
3.变更管理缺失。
动火作业票动火地点是“V403平台”,用火目的是“V403平台上管线拆除”,而现场施工组织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临时将用火地点变更为V402罐顶。
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培训课件动火作业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明火或产生高温的设备进行作业的一种工作方式。
虽然动火作业在许多行业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安全措施,很容易引发严重的事故。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我们制作了一份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培训课件,旨在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员工认识到动火作业的危险性,学习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一、案例一:电焊作业引发火灾在某工地进行焊接作业时,由于焊工未按照规定使用防火布覆盖周围可燃物,导致火花飞溅引发火灾。
由于现场没有灭火设备,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同时,由于没有进行安全疏散演练,造成一名工人在逃生时被困,最终不幸身亡。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动火作业的重要性。
首先,焊工在作业前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防火布覆盖可燃物,设置防火墙等。
其次,现场应该配备灭火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最后,员工应该接受安全疏散培训,了解逃生路线和应急措施,以便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
二、案例二:燃气泄漏引发爆炸在某化工厂进行设备维修时,工人在动火作业前没有进行燃气检测,结果导致燃气泄漏引发爆炸事故。
爆炸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一名工人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燃气检测。
燃气泄漏是引发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使用专业的气体检测仪器对作业区域进行检测,确保没有燃气泄漏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确保动火作业区域通风良好,以防止燃气积聚。
三、案例三:电气设备引发火灾在某工厂的电气设备维修过程中,由于维修人员未切断电源就进行作业,导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并引发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进行电气设备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
电气设备故障是引发火灾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在进行维修作业前,必须确保设备处于断电状态,并使用绝缘工具进行作业,以避免电击和火灾的发生。
关于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课件关于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课件篇一:动火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动火作业(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动火作业--禁火区与动火区的划定企业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与维修工作的需要,在厂区内划分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
在化工企业中设立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1)固定动火区距可燃易燃物质的设备、贮罐、仓库、堆场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距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最好在15m以上;(2)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固定动火区区域内的可燃气体含量在允许含量以下。
设备装置正常放空时的可燃气体扩散不到动火区;(3)若设在室内,应与防爆生产现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要向外开,道路要通畅;(4)固定动火区周围10m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质;(5)固定动火区应备有适用的、数量足够的灭火器具,并设置“动火区”字样一类的明显标志。
除固定动火区外的其他区域均为禁火区。
凡需要在禁火区动火时,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
禁火区内的动火可划分为两级,一级动火是指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要害部位、危险区域动火。
一级动火由厂安全技术和防火部门审核、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二级动火是除固定动火区和一级动火区以外的动火。
二级动火由所在车间主管主任批准即可。
动火作业--动火的含义:在化工企业中,凡是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种的作业都属于动火作业。
例如电焊、气焊、切割、熬沥青、烘砂、喷灯等明火作业;凿水泥基础、打墙眼、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电烙铁锡焊、凿键槽、开坡口等易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
在禁火区内从事上述作业都应办理动火证审批手续,落实安全动火的措施。
一、引言石油化工企业目前正向着生产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生产从原料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辅助供热、供水、供风、供电系统庞大。
生产过程中的炉、塔、罐、槽、压缩机、泵等设备,以管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了工艺复杂、工艺流程长的生产线。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互相制约、具有高度的连续性;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应用,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石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强等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安全生产难度也越来越大,尤其在生产、抢修、检修过程中,免不了要进行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过程中,如有一点防范措施不到位,就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
二、原因分析动火本身就是一个明火作业过程,无论是焊接还是切割,都经常接触到可燃、易燃、易爆物质,同时多数是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打交道,危险性很大。
发生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火设备内部本身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没有进行全面吹扫、置换、蒸煮、水洗、抽加盲板等程序处理,或虽经处理而达不到动火条件,没有进行分析或分析不准,而盲目动火,引发火灾、爆炸事故。
2.气爆、气割动火所用的乙炔、氧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胶带、减压阀等器具不完好,出现泄漏,易发生燃烧和引起爆炸。
3.在动火作业时,无论是气割、气焊或是电焊,都要使金属在高温下熔化。
熔化的金属熔液易到处飞溅,使周围的地漏、明沟、污油井、电缆沟以及取样点、排污点、泄漏点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4.气焊、气割时所使用的氧气瓶、乙炔瓶都是压力容器,设备本身都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如果违反安全规定,使用不当,例如乙炔瓶倒放使用,氧气瓶、乙炔瓶没有防震胶圈,乙炔瓶横卧滚动后马上使用,氧气瓶、乙炔瓶离动火点的安全距离不够10m,或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安全距离不够3m;氧气瓶、乙炔瓶受热或漏气等,都易发生着火、爆炸事故。
5.用电焊时,电焊机不完好或地线、把线绝缘不好,造成与在用设备、管线发生打火现象,甚至有的焊工在附近其他设备、管线发生打火现象,甚至有的焊工在附近其他设备、管线上引弧,造成设备、管线击穿,或使设备、管线损伤,留下隐患。
有的甚至将接地线连接于在用管线、设备以及相连的钢结构上。
6.用电时,电线或工具绝缘不好发生漏电,或焊工不穿绝缘鞋,在容器内部或潮湿环境作业,造成人员触电,或合闸时,保险熔断产生弧光烧伤皮肤等。
7.监护人员脱离岗位或没有人监护;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取样、排污、泄漏等没有及时停火,都容易发生事故。
三、应采取的安全对策1.从事焊割作业人员、接线电工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安全技术和操作规程,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部门考试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严格执行动火管理制度和审批手续。
3.检修或危险性大的动火项目,要制定出完整的安全施工方案,报请有关部门和有关领导审批,批准后要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掌握要点。
向参与的作业人员进行“五交”,即交施工任务、交安全措施、交安全检修方法、交安全注意事项、交应遵守的有关安全规定。
4.要落实项目负责人、监护人,落实各种防范措施,看是否到位,逐一进行检查。
5.动火前必须办理动火申请手续,经单位领导同意和安全部门、消防部门检查、分析合格、批准办好动火证,签字认可后可进行动火。
要做到“三不动火”即:没有动火证不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
6.动火人拿到批准的动火证后,应检查动火部位和防火措施是否落实,如没有落实,动火执行人要拒绝动火。
禁止拿到动火票证后,不闻不问不看,盲目动火。
7.动火审批人员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动火执行人所使用的工具、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
(2)动火设备本身是否残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测爆结果是否合格,是否留有死角,是否加好了盲板进行了隔离。
(3)动火周围环境是否合格。
地漏、污油井、地沟、电缆沟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封堵;放空阀、排凝阀及周围(最小半径15m)是否有泄漏点。
(4)动火审批人员要严格把关,审批前要深入动火地点查看,确认无火险隐患后方可批准。
四、强化动火监护人的特殊作用监护人应由动火所在生产单位指派责任心强、熟悉工艺流程,了解介质的化学、物理性能,会使用消防器材、防毒器材的人员担任。
动火前要按照动火票证检查动火措施的落实情况,随时扑灭动火飞溅的火花。
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执行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不准脱岗。
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他工作。
动火作业完成后,要会同其他施工人员清理现场,清除残火,确认无遗留火种后方可离开。
五、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为防止触电,电焊工所用焊把必须绝缘;电缆线、地线、把线必须绝缘良好,不破皮,防止受外界高温烘烧;过路要加保护套管,防止被过往车辆轧坏;在金属容器内或潮湿环境作业,应采用绝缘衬垫以保证焊工与焊件绝缘;电焊工不应携带焊把进出设备;禁止将接地关于动火作业事故案例分析课件篇二:事故案例分析一起静电引起的离心机爆炸起火事故分析20XX年11月7日零时30分左右,某制药厂正在进行甲苯淋洗的离心机突然发生爆炸起火,将整个车间大部分设备、管线烧毁,造成1人当场死亡,事故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70万元。
一、事故简要经过11月6日晚上,该车间共有当班工人6人,其中皮某和田某负责进行物料离心操作。
正常情况下1个反应釜需要进行3~4次离心操作,12时30分,第一次离心操作结束,操作工皮某关闭了氮气保护阀门,用水淋洗后甩干,出料渣到车间固定放置点。
之后田某开始在同一离心机上洗、铺滤布,准备开始第二次离心操作,皮某上二楼操作平台查看反应釜温度,上去不到2分钟,时间大约为7日零时30分左右,位于一楼的离心机发生了爆炸,操作工田某当场死亡,爆炸引起的火焰引燃了从反应釜底阀放出的大量含甲苯的溶液,火势迅速蔓延至整个车间,火灾发生后,车间其他人员及时进行了疏散。
事故发生后,车间员工立即拨打119报警,同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公司人员立即组织企业义务消防队成员进行先期的抢救工作,消防人员进场后经过奋力扑救,至4时左右火势得到控制,至16时40分左右,火被扑灭,大部分的厂房和设备被烧毁。
二、原因分析1、事故的直接原因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离心机操作工田某安全意识不强,在未按操作规程的要求对离心机进行充氮保护的情况下,打开下料阀门开启俩你记,此时由于含哌嗪的甲苯溶液进入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产生静电火花引爆了甲苯混合气体,致使离心机发生爆炸。
2、事故的间接原因(1)改公司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制度虽齐全,但安全监管和教育培训不到位。
(2)该车间违反危化品管理有关规定,在车间里超量存放危化品,是导致事故扩大的原因。
(3)该车间离心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存在缺陷。
三、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该公司要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各项安全措施,杜绝违章作业现象,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3、对离心设备进行排查,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消除人为操作失误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
4、加强现场的管理,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杜绝在生产车间违规超量存放危险化学品。
“10·18”氢气闪爆事故20XX年10月18日14时20分,某石油化工公司实业公司二氧化硫车间在检修中发生一起闪爆事故,造成1人重伤、1人轻伤,重伤者经抢救无效于11月3日0时18分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万元,间接经济损失30万元。
一、事故经过该实业公司是隶属于锦州石油化工公司独立经营的综合性企业,位于锦州市古塔区重庆路2号,成立于1989年。
系某石油化工公司所属集体所有制企业。
经营范围包括:炼化检维修、化工生产、机械加工、工程施工等。
二氧化硫车间原来为某石油化工公司化工一厂闲置装置和设备,实业公司按照石油化工公司领导的要求盘活固定资产。
二氧化硫装置生产能力为3000吨/年,采用硫磺纯氧燃烧、硫酸精制、全无油压缩液化工艺。
20XX年10月11日,实业公司组织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例会,针对二氧化硫车间近期生产不稳定、罐存已满等情况讨论确定5项整改措施,并决定在装置停产时进行部分检修。
10月13日,二氧化硫车间将检修项目、检修用料单、施工图纸上报到实业公司生产科,第二天生产科将检修任务移交实业公司工程部,当日工程部将检修任务安排给实业公司综合施工队。
10月17日9时,二氧化硫车间操作员刘某、王某对2#硫酸干燥塔处理后,从塔内向酸池排出浓硫酸(98%)约5.5吨,13时30分向塔内注水清洗了3遍。
10月18日9时,综合施工队作业组刘某等4人(焊工2人、起重工1人、作业组长1人)到达施工作业现场,在车间技术、设备负责人蔺某、安全员刘某签发的用火票、用电票到位后用水焊将1#、2#酸塔封头螺栓切割掉(因酸腐蚀螺栓无法拆下)。
13时30分对1#、2#酸塔封头管线进行吊装拆卸,14时20分水焊工杨某斜背向塔顶部,在距塔顶部南面约3米处,用水焊切割与2#酸塔顶相连的Ф80管线时,2#硫酸干燥塔发生闪爆,塔顶封头炸至地面,将站在酸塔顶旁边的临时工张某和附近作业距离塔顶3米处的临时工刘某灼伤(杨、刘、张三人均与塔顶部在同一层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