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九年级上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九年级上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九年级上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三课时)说课稿

义务教育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用列举法求概率》(P

146---156

湖南师大附中曾辉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三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教法分析、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分四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三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用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概率。

2、地位与作用: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初中教材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3、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4、教学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2目标分析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下三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3过程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五个环节:

图1 教学过程五环节

3.1创设情景,发现新知

教材是通过P151—P152的例5、例6来介绍列表法和树形图法的。

例5(教材P151):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 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

(2) 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

(3) 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

这个例题难度较大,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种。若首先就拿这个例题给学生讲解,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在这里,我将新课的引入方式改为了一个有实际背景的转盘游戏(前一课已有例2作基础)。

(1)创设情景

引例:为活跃联欢晚会的气氛,组织者设计了以下转盘游戏:A、B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B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一个节目(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转一次)。作为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并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选用这个引例,是基于以下考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联欢晚会为背景,创设转盘游戏引入,能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进入情境。

(2)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

“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指针所指数字较大的可能性更大呢?”

由于事件的随机性,我们必须考虑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此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转盘动画,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游戏涉及A 、B 两转盘, 即涉及2个因素,与前一课所讲授单转盘概率问题(教材P 148例2)相比,可能产生的结果数目增多了,列举时很容易造成重复或遗漏。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

实际上,可以将这个游戏分两步进行。 于是,指导学生构造表格 (3)指导学生构造表格

首先考虑转动A 盘:指针可能指向1,6,8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可能出现的结果就会有3个。接着考虑转动B 盘:当A 盘指针指向1时,B 盘指针可能指向4、5、7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这是列举法的简单情况。当A 盘指针指向6或8时,B 盘指针同样可能指向4、5、7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一个。一共会产生9种不同的结果。

【设计意图】 这样既分散了难点,又激发了学生兴趣,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A

B

图2 联欢晚会游戏转盘

(4)学生独立填写表格,通过观察与计算,得出结论(即列表法)

从表中可以发现:A 盘数字大于B 盘数字的结果共有5种。

∴P(A 数较大)=9

5 , P(B 数较大)=94

.

∴P(A 数较大)> P(B 数较大)

∴选择A 装置的获胜可能性较大。

在学生填写表格过程中,注意向学生强调数对的有序性。

由于游戏是分两步进行的,我们也可用其他的方法来列举。即先转动A盘,可能出现1,6,8三种结果;第二步考虑转动B盘,可能出现4,5,7三种结果。

(5)解法二:

由图知:可能的结果为: (1,4),(1,5),(1,7), (6,4),(6,5),(6,7),

(8,4),(8,5),(8,7)。共计9种。

∴P(A 数较大)=9

5 , P(B 数较大)=94

.

∴P(A 数较大)> P(B 数较大)

∴选择A 装置的获胜可能性较大。

然后,引导学生对所画图形进行观察:若将图形倒置,你会联想到什么?这个图形

1

6

8

开始

A 装置

4 5 7 4 5 7 4 5 7

B 装置

很像一棵树,所以称为树形图(在幻灯片上放映)。列表和树形图是列举法求概率的两种常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自然地学生感染了分类计数和分步计数思想。

3.2自主分析,再探新知

通过引例的分析,学生对列表法和树形图法求概率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种方法,我选用了下列两道例题(本节教材P 151—P 152的例5和例6)。

例1: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 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 (2) 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 (3) 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

例1是教材上一道“掷骰子”的问题,有了引例作基础,学生不难发现:引例涉及两个转盘,这里涉及两个骰子,实质都是涉及两个因素。于是,学生通过类比列出下列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同时掷两个骰子,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个,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由所列表格可以发现:

(1)满足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记为事件A )的结果有6个,即(1,1),(2,2),(3,3),(4,4),(5,5),(6,6),所以P(A)=

366=6

1

。 [满足条件的结果在表格的对角线上]

(2)满足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记为事件B )的结果有4个,即(3,6),(4,

5),(5,4),(6,3),所以P(B)=364=9

1。

[满足条件的结果在(3,6)和(6,3)所在的斜线上]

(3)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记为事件C )的结果有11个,所以P(C)=36

11

[满足条件的结果在数字2所在行和2所在的列上]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小结:

当一个事件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列表法。运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列表 ;

②通过表格计数,确定公式P(A)=n m

中m 和n 的值;

③利用公式P(A)=n

m

计算事件的概率。

分析到这里,我会问学生:“例1题目中的“掷两个骰子”改为“掷三个骰子”,还可以使用列表法来做吗?”由此引出下一个例题。

例2: 甲口袋中装有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A 和B ;乙口袋中3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C 、D 和E ;丙口袋中2个相同的球,它们分别写有字母H 和I 。从三个口袋中各随机地取出1个球。

(1)取出的三个球上恰好有1个、2个和3个元音字母的概率分别为多少? (2)取出的三个球上全是辅音字母的概率是多少?

例2与前面两题比较,有所不同:要从三个袋子里摸球,即涉及到3个因素。此时同学们会发现用列表法就不太方便,可以尝试树形图法。

本游戏可分三步进行。分步画图和分类排列相关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共有12个,即:

(幻灯片上用颜色区分) 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只有一个元音字母的结果(黄色)有5个,即ACH ,ADH ,BCI ,BDI ,BEH ,所

以12

5

P =

(一个元音); 有两个元音的结果(白色)有4个,即ACI ,ADI ,AEH ,BEI ,所以

3

1124P )

(==两个元音; 全部为元音字母的结果(绿色)只有1个,即AEI ,所以121P )

(=三个元音。 (2)全是辅音字母的结果(红色)共有2个,即BCH ,BDH ,所以6

1122P )(==三个辅音。 通过例2的解答,很容易得出题后小结:

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通常采用“画树形图”。运用树形图法 求概率的步骤如下:(幻灯片) ①画树形图 ;

②列出结果,确定公式P(A)=n m 中m 和n 的值;

③利用公式P(A)=n

m

计算事件概率。

接着我向学生提问:到现在为止,我们所学过的用列举法求概率分为哪几种情况? 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求概率有什么优越性?什么时候使用“列表法”方便,什么时候使

A C H A C I A D H A D I A E H A E I

B

C H B

D H B D I B

E H B E I

B C I

乙 丙

用“树形图法”更好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新方法的理解,更好的认识到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求概率的优越性在于能够直观、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有利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法。

3.3应用新知,深化拓展

为了检验学生对列表法和画树形图法的掌握情况,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我选择了教材P154课后练习作为随堂练习。

(1)经过某十字路口的汽车,它可能继续前行,也可能向左或向右,如果这三种可能性大小相同。三辆汽车经过这个十字路口,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①三辆车全部继续前行;

②两辆车向右转,一辆车向左转;

③至少有两辆车向左转。

[随堂练习(1)是一道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交通问题,可用树形图法来解决。]

(2)在6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6的整数,随机地抽取一张后放回,再随机地抽取一张,那么第二次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一次取出的数字的概率是多少?

通过解答随堂练习(2),学生会发现列出的表格和例1的表格完全一样。不同的是:变换了实际背景,设置的问题也不一样。这时,我提出:我们是否可以根据这个表格再编一道用列举法求概率的题目来呢?

为了进一步拓展思维,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课后思考:

在前面的引例中,转盘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你能把它改成一个公平的游戏吗?

【设计意图】以上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利于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3.4归纳总结,形成能力

我将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来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要求每个学生在组内交流,派小组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感受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增强自信,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提供了重要依据。

3.5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促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在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巩固提高”里作如下安排:

(1)必做题:书本P154/ 3,P155/ 4,5

(2)选做题:

①请设计一个游戏,并用列举法计算游戏者获胜的概率。

②研究性课题:通过调查学校周围道路的交通状况,为交通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等。【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实践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把动脑、动口、动手三者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协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4教法分析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过程中特别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在探索和研究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例如:

1、情境激智法: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2、自主探究法:从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解决问题到归纳总结,很多环节都是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自主活动;

3、以用促学法:从引例、例题、练习、思考题到课题研究,无一不体现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学。这样就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

4、设疑求新法:设立“选择哪个装置呢?”、“游戏规则公平吗?”等疑问,要求学生设计游戏规则和提出合理建议,激励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参与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地呈现图片和游戏过程,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同时及时、完整地展示了解题过程,既加大课堂信息量,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另外,我非常重视运用神态、手势和语言对学生进行即兴评价,让他们在充分自信的状态下完成学习过程。

5评价分析

(1)以问题为载体,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以发展思维过程为主线,把传授知识和发展思维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引导训练,随堂训练、拓展训练,把问题逐步引向更高的深度和广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很好地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

(3)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重视概念的提取过程,知识的形成、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获取新知识和新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认真贯彻了国家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初浅认识,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各位老师的指导,谢谢大家!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教案)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 1 课时)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本节 内容分四课时完成,本次课设计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学习 用列表法求概率。 2、地位与作用: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初中教材增加 了这部分内容。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初中毕业 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 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活泼好动、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欲都非常强;在初一,初二学习基础上,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学习新知识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知识自主创新的能力,但课后复习巩固的效果较差。为了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根据他们的特点,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方式完成学习,选择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适合学生的习题,由浅入深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一定练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的意义。 (2)会用列表的方法求出: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这样的试验出现的所有可能结果

(3 )学习用列表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 (2)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 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地用列表法计算出现结果数目较多时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难点】如何灵活地列表表示出试验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尺 学生准备:尺 六、活动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 习的主人。”为了向学生提供更多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设定为以下六个环节: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教案)

第2课时用画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正确认识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列表法,什么条件下使用树状图法.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在不同情境中分析事件发生的多种可能性,计算其发生的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求概率的数学活动,体验不同的数学问题采用不同的数学方法,但各种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培养缜密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列表法和树状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区分什么时候用列表法,什么时候用树状图法求概率. 【教学难点】 列表法是如何列表,树状图的画法. 列表法和树状图的选取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播放视频《田忌赛马》,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齐王和他的大臣田忌均有上、中、下马各一匹,每场比赛三匹马各出场一次,共赛三次,以胜的次数多者为赢.已知田忌的马比齐王的马略逊色,即:田忌的上马不敌齐王的上马,但胜过齐王的中马;田忌的中马不敌齐王的中马,但胜过齐王的下马;田忌的下马不敌齐王的下马.田忌屡败后,接受了孙膑的建议,结果两胜一负,赢了比赛. (1)你知道孙膑给的是怎样的建议吗? (2)假如在不知道齐王出马顺序的情况下,田忌能赢的概率是多少呢?

【教学说明】情境激趣,在最短时间内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用列表法求概率 课本第136页例2. 分析:由于每个骰子有6种可能结果,所以2个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就会有36种.我们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比较快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求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呢?以第一个骰子的点数为横坐标,第二个骰子的点数为纵坐标,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一部分,列出表格并填写.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列表,使学生动手体会如何列表,指导学生体会列表法对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所起的作用,总结并解答.指导学生如何规范的应用列表法解决概率问题. 由例2可总结得: 当一个事件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通常采用列表法. 运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步骤如下: ①列表;②通过表格确定公式中m、n的值;③利用P(A)=m/n计算事件的概率. 思考把“同时掷两个骰子”改为“把一个骰子掷两次”,还可以使用列表法来做吗? 答:“同时掷两个骰子”与“把一个骰子掷两次”可以取同样的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因此,作此改动对所得结果没有影响. 2.树状图法求概率. 课本第138页例3. 分析:分步画图和分类排列相关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弄清题意后,先让学生思考,从3个口袋中每次各随机地取出1个球,共取出3个球,就是说每一次试验涉及到3个步骤,这样的取法共有多少种呢?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求得? 介绍树状图的方法: 第一步:可能产生的结果为A和B,两者出现的可能性相同且不分先后,写在第一行. 第二步:可能产生的结果有C、D和E,三者出现可能性相同且不分先后,

概率初步说课稿

篇一: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级上册 概率的意义 赵丽涛 郾城实验中学 二零一一年十月 《概率的意义》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意义》,内容选自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学习概率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统计知识,掌握方差、频率等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学生初学概率,面对概率意义的描述,他们会感到困惑:概率是什么,是否就是频率?因此辩证理解频率和概率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2)、由于本节课内容非常贴近生活,因此丰富的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但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会对这节课的学习带来障碍,因此正确理解每次试验结果的随机性与大量随机试验结果的规律性是教学中的又一大难点。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概率的意义;2.理解事件三种分类3.理解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 (2)能力目标:1.能区分三种事件;2会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体会“理论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P (A )= n m (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其中A 包含m 种)的意义. 2.应用P (A )=n m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复习概率的意义,为解决利用一般方法求概率的繁琐,探究用特殊方法—列举法. 求概率的简便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重点:一般地,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 相等,事件A 包含其中的.种结果,那么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P (A )= n m ,以及运用它 解决实际间题. 2.难点与关键:通过实验理解P (A )= n m 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概率是什么? 2.P (A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3.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什么值会稳定在一个常数上?俄们又把这个常数叫做什么? 4.A =必然事件,B 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C 是随机事件.诸你画出数轴把这三个量表示出来. 老师点评:1,(口述)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m 会稳定在某一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 (A )=P . 2.(板书)0≤P ≤1. 3.(口述)频率、概率. 二、探索新知 不管求什么事件的概率,我们都可以做大量的试脸.求频率得概率,这是上一节课也是刚才复习的内容,它具有普遍性,但求起来确实很麻烦,是否有比较简单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方法—列举法,把学生分为10组,按要求做试验并回答问题. 1.从分别标有1,2,3 ,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抽出的号码有多少种?

九年级数学: 《用列表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用列表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王云松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用列表法求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 2.内容解析 学生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概率的意义及通过直接列举试验结果的方法,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这种求概率的方法,是建立在一次实验中,如果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有限个,且各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相等.但是当每次试验涉及两个因素(或两步实施)而每一因素又有多种情况时,用直接列举的方法不够方便.为了不重不漏的列出所有结果,教科书给出了用表格进行列举的方法——列表法. 列表法是依据试验涉及的两个因素(或是两个步骤),将它们分别作为表格的横纵表头,而将实验的所有结果写在表格之中,从而实现不重不漏地列举出所有结果.这种有序分步地进行问题分析的方法,将在接下来的列树状图求概率及高中阶段排列组合的学习中继续运用.另外,学习本节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加深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列表法的适用条件; (2)能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理解一次试验“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的意义;理解列表法相对于直接列举,体现了有序分步思考较复杂问题时所起的作用.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列表法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这样的试验出现的所有等可能结果,并会利用古典概率的定义对指定的随机事件求出其发生的概率.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节是在上一节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用列举的方法求概率.相比上一节,这一节中的问题相对复杂些,试验中每一种结果都包含两个子结果(这时试验往往是分两步实施,或涉及两种因素等).当试验结果比较复杂时,采用一些特殊形式帮助梳理列举的条理,往往有利于不重不漏的列举试验的结果.因此,教科书在通过设计掷骰子的例子介绍了借助列表格列

2021-2022年高中数学《概率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新人教B版必修3

2021-2022年高中数学《概率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新人教B版必修3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C1=﹛出现的点数=1﹜, C2=﹛出现的点数=2﹜ C3=﹛出现的点数=3﹜,C4 =﹛出现的点数=4﹜, C5 =﹛出现的点数=5﹜, C6=﹛出现的点数=6﹜. 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 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二课时)说课稿.

《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大石岭一贯制学校 教师 :傅秀红 《 33.1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大石岭一贯制学校傅秀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列举法求概率》 ,这节课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数学 (上册第三十三章第一节第 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手段、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应用十分广泛 . 因此 , 初中教材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 本章是在七年级第 19章可能性的大小和八年级第 27章概率的基础上探讨计算一些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 , 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 , 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 , 更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 , 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为出发点 , 确定以下三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学会通过列举出所有机会均等的结果以及其中所关注的结果,求出某一事件的概率。 2.通过用列举法求概率,认识抽签的公平性。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探究如何画出适当的表格, 列举出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 从而正确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 , 交流成功的经验 ,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 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2、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抽签的公平性问题。 难点:了解概率的意义,能根据实际问题,列举出事件的所有等可能结果,从而正确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教学方法选择: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 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教学中, 我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 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 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学法指导: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在借鉴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的理论和叶圣陶先生所倡导的“解放学生的手, 解放学生的大脑, 解放学生的时间”的思想,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在“猜想——操作——验证——总结——应用”的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引导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习运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学难点: 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发现新知 教材是通过的例5、例6来介绍列表法和树形图法的。 例5(教材:同时掷两个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 两个骰子的点数相同; (2) 两个骰子的点数的和是9; (3) 至少有一个骰子的点数为2。 这个例题难度较大,事件可能出现的结果有36种。若首先就拿这个例题给学生讲解,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所以在这里,我将新课的引入方式改为了一个有实际背景的转盘游戏(前一课已有例2作基础)。

(1)创设情景 引例:为活跃联欢晚会的气氛,组织者设计了以下转盘游戏:A 、B 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 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 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 、B 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一个节目(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转一次)。作为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并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选用这个引例,是基于以下考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联欢晚会为背景,创设转盘游戏引入,能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高度的注意力,进入情境。 (2)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 “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指针所指数字较大的可能性更大呢?” 由于事件的随机性,我们必须考虑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此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转盘动画,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游戏涉及A 、B 两转盘, 即涉及2个因素,与前一课所讲授单转盘概率问题(教材P148例2)相比,可能产生的结果数目增多了,列举时很容易造成重复或遗漏。怎样避免这个问题呢? 实际上,可以将这个游戏分两步进行。 于是,指导学生构造表格 (3)指导学生构造表格 A B 4 5 7 1 6 1 6 8 A 4 5 7 B 图2 联欢晚会游戏转盘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随机事件的概率》说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随机事件的概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3中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随机事件的概率”主要研究事件的分类,概率的意义,概率的定义及统计算法。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作为“概率统计”这个学习领域中的第一节课它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今后学习概率统计的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同时从知识教学,技能训练等方面,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2)正确理解事件A出现的频率的意义; (A)与事件A发生的概率P(A)(3)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意义,明确事件A发生的频率f n 的区别与联系; (4)利用概率知识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经历抛硬币试验获取数据的过程,归纳总结试验结果,发现规律,真正做到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提高; (2)通过三种事件的区分及用统计算法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概念的提炼和小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和亲身试验来理解知识,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做”数学的精神,享受“做”数学带来的成功喜悦。三、学情分析 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学习数学缺少主动性,少动手解题。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事件的分类;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概率的稳定性;正确理解概率的定义。 难点:随机事件的概率的统计定义。 由于概念比较抽象,突破难点的重要途径是注重它们的实际意义,通过实例、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五、学法与教学用具: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件加以注意、分析,结果可定性地分为三类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指导学生做简单易行的实验,让学生无意识地发现随机事件的某一结果发生的规律性; 2、教学用具:硬币,幻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教案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P (A )= n m (在一次试验中有n 种可能的结果,其中A 包含m 种)的意义. 应用P (A )=n m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复习概率的意义,为解决利用一般方法求概率的繁琐,探究用特殊方法—列举法求概率的简便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事件A 发生的概率P(A)= n m 以及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理解P(A)= n m 并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题目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老师口问.学生口答)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 概率是什么? 2. P(A)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3. 在大量重复试验中,什么值会稳定在一个常数上?俄们又把这个常数叫做什么? 4. A=必然事件,B 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C 是随机事件.诸你画出数轴把这三个量表示出来. 老师点评:1,(口述)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 发生的频率n m 会稳定在某一个常数P 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 就叫做事件A 的概率,记为P(A)=P . 2.(板书)0≤P ≤1. 3.(口述)频率、概率. (二)、探索新知 不管求什么事件的概率,我们都可以做大量的试脸.求频率得概率,这是上一节课也是刚才复习的内容,它具有普遍性,但求起来确实很麻烦,是否有比较简单的方法,这 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方法—列举法, 把学生分为10组,按要求做试验并回答问题. 1.从分别标有1,2,3 ,4,5号的5根纸签中随机地抽取一根.抽出的号码有多少种?其抽到1的概率为多少? 2.掷一个骰子,向上的一面的点数有多少种可能?向上一面的点数是1的概率是多少? 老师点评:1.可能结果有1,2,3,4,5等5种杯由于纸签的形状、大小相同,又是随机 抽取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每个号被抽到的可能性相等,都是1/5.其概率是1/5。 2.有1,2,3,4,5,6等6种可能.由于股子的构造相同质地均匀,又是随机掷出的, 所以我们可以断言:每个结果的可能性相等,都是1/6,所以所求概率是1/6所求。 以上两个试验有两个共同的特点:

高中数学 第三章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3

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一是事件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基本性质,多以基本概念和性质为主。它是本册第二章统计的延伸,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基础。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查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 ⑵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综合能力; 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用实验观察、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许多事件,如: C1=﹛出现的点数=1﹜, C2=﹛出现的点数=2﹜C3=﹛出现的点数=3﹜,C4 =﹛出现的点数=4﹜, C5 =﹛出现的点数=5﹜,C6=﹛出现的点数=6﹜.D1=﹛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D2=﹛出现的点数大于3﹜, D3=﹛出现的点数小于5﹜,E=﹛出现的点数小于7﹜,F=﹛出现的点数大于6﹜,G=﹛出现的点数为偶数﹜, H=﹛出现的点数为奇数﹜… ⑴以引入例中的事件C1和事件H,事件C1和事件D1为例讲授事件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⑵从以上两个关系学生不难发现事件间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关系相类似。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引出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探究新知

用列举法求概率 说课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活动与大家一起交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用列举法求概率》的第三课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决定从以下六个方面向大家做个介绍。 一、背景分析,二、教学目标设计,三、课堂结构设计,四、教学媒体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教学评价设计。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用列举法求概率》是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中第二节内容的第三课时,在这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随机事件、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用列表法求随机事件概率。在此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利用“树形图法”求解在一个试验中,涉及到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某事件发生的概率。这样的安排能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的同时,丰富求解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 而树形图法求概率的解题过程中所蕴涵的分类、分步的思想,为学生在下一个学段中学习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了很好的铺垫,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树形图法求概率。 1.2 学生情况分析 认知结构与新内容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刚学了“用列表法求事件发生的概率”,学会运用列表法求解“在一次试验中包含两步并且包含多种结果时,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计算其关随机事件的概率”。因此,本节课我决定通过实际问题,创设问题冲突,让学生意识到在一个试验中,如果涉及到3个或更多个因素时,已学过的列举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让学生感觉到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自然地推出“树形图法”。这样的层层深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逐步掌握“树形图法”求概率的步骤。 而当问题的背景变化时,能正确理解题意,鉴别出一次试验中是否涉及3个或更多因素,进而写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能否正确解答的关键点。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鉴别一次试验中是否涉及3个或更多个因素,并利用树形图法写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学背景的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人教版九上数学《25.2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1-3课时)

人教版九上《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1-3 教学内容 1.当一次试验要涉及两个因素并且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采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方法. 2.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时列方形表不方便时,采用树形图求概率的方法.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树形图法求概率的方法并利用它们解决问题. 复习列举法,又在列举法的框架内设置问题,产生较复杂的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法求概率的方法,并运用它解决问题. 重难点、关键 1.重点:列表法、树形图法求概率的方法及其运用它解决问题. 2.难点与关键:由前2节的简单列举法求概率有困难时,产生列举法的二种新方法:列表法、树形图法求概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题. 1.(口答)用列举法求事件A发生的概率的条件是什么?P(A)=? 2.例1.抛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点数为6; (2)点数小于或等于3; (3)点数为7. 老师点评:1.(口答)列举法应满足的条件: (1)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限多个; (2)一次试验中,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P(A)=,其中n 是结果总数,m 是A 的结果数. 2.解:(1)P(点数为6)= ; (2)P(点数小于或等于3)==; (3)P(点数为7)=0. 二、探索新知 上面的这一道题列举出来的结果总数只有6种,数目小,?如果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或者当一次试验要涉及3个或更多的因素,单纯用一一列出来就容易遗漏,请看下面两题: 例2.桌面上分别放有六张从1,2,3,4,5,6的红桃和黑桃,同时从它们中分别各取出1张,计算下列事件的概率: (1)两张的数字相同;(2)两张的数字和是9;(3)至少有一张的数字是2. 分析:六张的红桃、六张的黑桃,用列举法列出应有36种,容易遗漏重复,?计算不准确,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介绍另外一种也具有列举法内涵的列表法. 解:列表如下. 从表中可以清楚看出,分别从6张红桃和6张黑桃中任取一张,共有36种可能的结果,它们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1)满足分别取出1张,这两张数字相同(记事件A)的结果有6种,即(1,1),(2,2),(3,3),(4,4),(5,5),(6,6), m n 16361 2

初中数学《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范文

初中数学《用列举法求概率》教案范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掌握用列表法求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列表法解决概率实际问题的过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用列表法求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概率实际问题模型化。 首先用多媒体演示《非常6+1》片段,并出示问题:如果剩下的八只蛋中的五只有金花,那么陆海鸥达成心愿的概率是多少? 引导学生回忆概率公式: 如果一个实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而事件A包含其中k个结果,则 P(A)= =

秦皇岛是奥运足球比赛的分赛场,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去观看足 球比赛,但是因为名额有限,张明与王红只分得一张奥运足球票,到底谁去呢?王红出主意用手中的三张扑克牌来决定谁去,规则如下: 牌面分别为1、2、3的三张扑克牌,将牌洗匀后,随机摸出一张,记数放会混匀,再摸一张,将两次牌面数字求和。如果和为4,王红去,如果和为2则张明去,否则重抽。 张明认为规则不公平,而王红认为很公平。两人争论不休。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此引例为两步实验事件,再共同探究解题的方法列表法最后我再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解决此概型的一般步骤: 1、归型(两步实验) 2、列表 3、计算 对于此题组先依次出示问题:这是两步实验事件吗?每一次操作是什么?每一次操作的等可能结果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 他们将解题过程独立写在练习本上,并展示学生的正确答案,以规范

书写格式。在求解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以巩固所得。 4、出示了教材164页习题第二题。 1.课堂反思 在小节中我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得途径、结论、应用等方面畅谈本节课内容。(①、这节课你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②、你是如何解决它的?③、你还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2.布置作业 内容仅供参考

利用列表法求概率 公开课教案

26.2 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 第3课时 利用列表法求概率 1.进一步归纳复习概率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用列表法求概率的方法,能够运用概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希罗多德在他的巨著《历史》中记录,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为了忘却饥饿,经常聚集在一起掷骰子,游戏发展到后来,到了公元前1200年,有了立方体的骰子. 探究点:用列表法求概率 【类型一】 摸球问题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上面分别标有1,2两个数字,若 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小球,记下号码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则两次摸出小球的号码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 A.14 B.13 C.12 D.34 解析:先列表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根据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列表分析如下: 由列表可知,两次摸出小球的号码之积共有4种等可能的情况,号码之积为偶数共有3种:(1,2),(2,1),(2,2),∴P =3 4 ,故选D. 【类型二】 学科内综合题 从0,1,2这三个数中任取一个数作为点P 的横坐标,再从剩下的两个数中任取 一个数作为点P 的纵坐标,则点P 落在抛物线y =-x 2+x +2上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用列表法列举点P 坐标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数和点P 落在抛物线上的结果数,

P 落在抛物线上的概率是36=12,故答案为1 2 . 方法总结: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利用列表法不重不漏地表示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类型三】 学科间综合题 如图,每个灯泡能否通电发光的概率都是0.5,当合上开关时,至少有一个灯泡发 光的概率是( ) A .0.25 B .0.5 C .0.75 D .0.95 解析:先用列表法表示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列表表示所有可能的结果如下: 根据上表可知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的结果有3种,∴P (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3 4 ,故选C. 方法总结:求事件A 的概率,首先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并从中找出事件A 包含的可能结果,再根据概率公式计算. 【类型四】 概率的探究性问题 小敏的爸爸买了某项体育比赛的一张门票,她和哥哥两人都很想去观看.可门票 只有一张,读九年级的哥哥想了一个办法,拿了8张扑克牌,将数字为2,3,5,9的四张牌给小敏,将数字为4,6,7,8的四张牌留给自己,并按如下游戏规则进行:小敏和哥哥从各自的四张牌中随机抽出一张,然后将抽出的两张扑克牌数字相加,如果和为偶数,则小敏去;如果和为奇数,则哥哥去. (1)请用画树形图或列表的方法求小敏去看比赛的概率; (2)哥哥设计的游戏规则公平吗?若公平,请说明理由;若不公平,请你设计一种公平的游戏规则. 解析:游戏是否公平,关键要看游戏双方获胜的机会是否相等,即判断双方取胜的概率是否相等,或转化为在总情况明确的情况下,判断双方取胜所包含的情况数目是否相等.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说课稿

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 义务教育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用列举法求概率》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事件,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确定事件的一门学科。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过程分析及评价分析六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用列举法求概率》是人教版新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分4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一个结果有限多个且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事件的概率。 2、地位与作用:概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初中教材增加了这部分内容。了解和掌握一些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是学生初中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高中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3、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为出发点,确定以下三个方面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正确鉴别有限等可能事件,并会计算其概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实验、列举等活动,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分析,探究事件的概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动脑习惯。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事件的有限等可能性。 (2)用列举法求事件的概率。 难点:正确分析和准确计算概率。 二、学情分析: 教材在前一节课,是从统计的角度给出了概率的定义,即统计概率,而本节研究的是一个结果有限多个且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事件的概率。本节课的要点是让学生掌握这类事件的特点及概率的意义和求法。 三、教法分析: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思维的重要学科,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能仅有单一的教法。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一个结果有限多个且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的事件的概率及求法,所以开始时让学生回忆统计概率并举例,并且与本节课的有限等可能事件进行比较和区别,这样能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过渡过来。理解了有限等可能性事件的特点后,学生对其概率的意义和求法就比较容易接受,但分析及仍要围绕其概率的意义展开。正确鉴别一个事件是否是有限等可能性事件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在例3之后安排了变式训练以帮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和加深对有限等可能性事件的理解。 四、学法分析: 由于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喜欢动手实践,渴望与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的学习方法。把教学过程转化为观察、猜想、实验、论证、表述、归纳的过程,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

25.2.1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用列表法求概率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用列表法、画树形图法计算概率,并通过比较概率大小作出合理的决策。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实验、列表、统计、运算、设计等活动,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事件,计算其发生的概率。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交流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习惯。 教学分析重点学习运用列表法或树形图法计算事件的概率。 难点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列举,解决较复杂事件概率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PPT 课时第一课时 电子教案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发现新知 引例:为活跃联欢晚会的气氛,组织者设计了以下转盘游戏:A、B两个带指针的转盘分别被分成三个面积相等的扇形,转盘A上的数字分别是1,6,8,转盘B上的数字分别是4,5,7(两个转盘除表面数字不同外,其他完全相同)。每次选择2名同学分别拨动A、B两个转盘上的指针,使之产生旋转,指针停止后所指数字较大的一方为获胜者,负者则表演一个节目(若箭头恰好停留在分界线上,则重转一次)。作为游戏者,你会选择哪个装置呢?并请说明理由。 (1)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 在这个环节里,首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交流。然后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 “停止转动后,哪个转盘指针所指数字较大的可能性更大呢?” 由于事件的随机性,我们必须考虑事件发生概率的大小。此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看转盘动画,同学们会发现这个游戏涉及A、B两转盘,即涉及2个因素,与前一课所讲授单转盘概率问题(教材P148例2)相比,可能产生的结果数目增多了,列举时很容易造成重复或遗漏。怎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1课时 运用直接列举或列表法求概率教案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第1课时运用直接列举或列表法求概率 1.用列举法求较复杂事件的概率. 2.理解“包含两步并且每一步的结果为有限多个情形”的意义. 3.用列表法求概率. 一、情境导入 希罗多德在他的巨著《历史》中记录,早在公元前1500年,埃及人为了忘却饥饿,经常聚集在一起掷骰子,游戏发展到后来,到了公元前1200年,有了立方体的骰子.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列表法求概率 【类型一】摸球问题 一只不透明的袋子中装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上面分别标有1,2两个数字,若随机地从中摸出一个小球,记下号码后放回,再随机地摸出一个小球,则两次摸出小球的号码之积为偶数的概率是( ) A.1 4 B. 1 3 C. 1 2 D. 3 4 解析:先列表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再根据概率计算公式计算.列表分析如下:

1 2 1 (1,1) (1,2) 2 (1,2) (2,2) 由列表可知,两次摸出小球的号码之积共有4种等可能的情况,号码之 积为偶数共有3种:(1,2),(1,2),(2, 2),∴P=3 4 ,故选D. 【类型二】学科内综合题 从0,1,2这三个数中任取一个数作为点P的横坐标,再从剩下的两个数中任取一个数作为点P的纵坐标,则点P落在抛物线y=-x2+x+2上的概率为________. 解析:用列表法列举点P坐标可能出现的所有结果数和点P落在抛物线上的结果数,然后代入概率计算公式计算.用列表法表示如下: 0 1 2 0 ——(0,1) (0,2) 1 (1,0) ——(1,2) 2 (2,0) (2,1) —— 共有6种等可能结果,其中点P落在抛物线上的有(2,0),(0,2),(1, 2)三种,故点P落在抛物线上的概率是3 6 = 1 2 ,故答案为 1 2 . 方法总结:用列表法求概率时,应注意利用列表法不重不漏地表示出所有等可能的结果. 【类型三】学科间综合题 如图,每个灯泡能否通电发光的概率都是0.5,当合上开关时,至少有一个灯泡发光的概率是( ) A.0.25 B.0.5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概率的基本性质》教案 使用教材:人教版数学必修3 教学内容:1、事件间的关系及运算 2、概率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1、了解事件间各种关系的概念,会判断事件间的关系;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知道对立事件的公式,会用公式进行简 单的概率计算; 3、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概率思想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的重点:事件间的关系,概率的加法公式。 教学的难点: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的具体过程: 引入:上一次课我们学习了概率的意义,举了生活中与概率知识有关的许多实例。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在研究性质之前,我们先来一起研究一下事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老师做掷骰子的实验,学生思考,回答该试验包含了哪些事件(即可能出现的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出现的点数=1﹜记为C 1, ﹛出现的点数=2﹜记为C 2, ﹛出现的点数=3﹜记为C 3, ﹛出现的点数=4﹜记为C 4, ﹛出现的点数=5﹜记为C 5, ﹛出现的点数=6﹜记为C 6. 老师:是不是只有这6个事件呢?请大家思考,﹛出现的点数不大于1﹜(记为D 1)是不是该试验的事件?(学生回答:是)类似的,﹛出现的点数大于3﹜记为D 2,﹛出现的点数小于5﹜记为D 3,﹛出现的点数小于7﹜记为E ,﹛出现的点数大于6﹜记为F ,﹛出现的点数为偶数﹜记为G ,﹛出现的点数为奇数﹜记为H ,等等都是该试验的事件。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这些事件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1、 学生思考若事件C 1发生(即出现点数为1),那么事件H 是否一定也发生? 学生回答:是,因为1是奇数 我们把这种两个事件中如果一事件发生,则另一事件一定发生的关系,称为包含关系。具体说:一般地,对于事件A 和事件B ,如果事件A 发生,则事件B 一定发生,称事件B 包含事件A (或事件A 包含于事件B ),记作B A ?(或A B ?) 特殊地,不可能事件记为 ?,任何事件都包含 ?。 练习:写出 D 3与E 的包含关系(D 3 ?E ) 2、再来看一下C 1和D 1间的关系:先考虑一下它们之间有没有包含关系?即若C 1发生,D 1 是否发生?(是,即C 1 ?D 1);又若D 1发生,C 1是否发生?(是,即D 1? C 1) 两个事件A ,B 中,若A B B A ??,且,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等,记作A =B 。所以C 1 和D 1相等。 “下面有同学已经发现了,事件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与集合的这两种关系很相似,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考虑一下能不能把事件与集合做对比。” 试验的可能结果的全体 ←→ 全集 ↓ ↓ 每一个事件 ←→ 子集 这样我们就把事件和集合对应起来了,用已有的集合间关系来分析事件间的关系。 3、集合之间除了有包含和相等的关系以外,还有集合的并,由此可以推出相应的,事件A 和事件B 的并事件,记作A ∪B ,从运算的角度说,并事件也叫做和事件,可以记为A+B 。我们知道并集A ∪B 中的任一个元素或者属于集合A 或者属于集合B ,类似的事件A ∪B 发生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