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00286福利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复习大纲  自学考试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

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二、考核目标

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

概念:狭义-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广义-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面向全体国民的、旨在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

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

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福利体系:a职工集体福利;b特殊社会福利;c社区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二、考核目标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

a剩余型社会福利:b制度型社会福利;c福利国家;d福利国家危机;e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重新思考政府和公司的社会福利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什么又属于个人及家庭的义务:哪些工作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既满足人的基本福利需要,又不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病重社会价值观的福利发展道路。(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理解:三点启示: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b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c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

第三节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二、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思想(指人类旨在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切构想。)与社会福利制度(一定形态下的社会,根据有关社会福利思想和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制订出台的一系列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困难群体的社会政策和制度的总称)

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联系:都是一家社会的上层建筑,建立在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因此,两个均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福利思想往往是实行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前提,而一定社会的福利制度的实行,又必然引发思想家们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区别:思想不等于制度,而一定的制度也不完全等同于某一流派或综合所有流派的思想。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识记:(1)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和逻辑学基本原理,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

(2)具体研究方法:阶段法;国别法;人物法;学派法;文献法

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考核目标

(一)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识记:原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实行财产公有,每个成年氏族成员都尽自己所能创造社会财富,老人、小孩都能得到氏族的关怀,不幸成员如鳏寡的老人、无父母的孤儿及生理有缺陷的残疾人都能得到氏族的供养。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思想1.识记:(1)先秦;(2)先秦社会福利制度体系

先秦是指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最初历经的几个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以前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

制度体系:a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b社会救灾;c就业保障;d轻徭薄赋;e诸子百家的社会思想。

2.理解:先秦诸子百家福利思想学说

管仲:管理社会首先要“定民之居,成民之事”;《管子》把恤民和赈穷做为施政纲领中的重要一目;强调道德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主经以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组织生产,备战军事。

老子常说:理想社会;寡欲、无知、知足的政治主张;

孔孟之儒学:孔--礼治;正名分(明确社会分工,元宝社会职守);贫富不均及其解决办法;理想社会形态。

孟--仁学;仁政;小康社会。

墨子:民之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抨击小盗为“盗”,大盗为“义”的社会怪象;提出兼爱说。

第二节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考核目标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 识记:《理想国》的主要福利思想

社会阶级结构;“共产”制度;共妻制;男女平等。

(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理解: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以善德教育为基础,以法治手段,以中产阶级为主要社会力量,在维护奴隶制的前提下,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改良,把公民引入幸福生活的境界。

(三)两种社会模式的比较****识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模式比较

第三节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考核目标

(一)原始基督教的产生及其主要内容

识记:(1)原始基督教的主要内容;(2)原始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

(1)a抗议现实的苦难,幻想美满的天国;建立理想的“千年王国”;宣扬“信徒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

(2)随着奴隶制经济的逐渐衰落,出现了早期基督教的经济社会思想,基督教出现于公元1世纪-2世纪的古代罗马帝国管辖下的今巴勒斯坦地区。公元1世纪内,奴隶举行的几次起义都被血腥镇压,他们对在物质上解放已经彻底绝望,因而转向寻找精神安慰。

(二)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理解:为什么基督教会成为罗马国教?

原始的基督教是非法的,并遭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迫害。但到公元2世纪下半叶,随着有产者的逐渐加入和统治阶级政策的改变,基督教日渐为统治阶级利用、改造和支持,成为统治阶级欺骗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公元392年,狄奥多皇帝颁布法令,禁止基督教以外的其他一切宗教的合法存在,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第三章中世纪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托巴斯·阿奎那

识记:阿奎那的主要福利思想

(现世的社会和国家只是为人达到至善境界提供某种可能,世俗统治者也只能及自己的权力和权威来适当地促进社会福利,而不能使人们过上永恒幸福美满的生活。)社会幸福除了世俗的财富、健康、荣誉、技能和学问等等以外,还有一个最高和最后的目标:与上帝同在天国享受永恒的快乐。

第二节重商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考核目标

(一)理解: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城市工场手工业日益扩大,生产日益发展,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美洲大陆的发现,绕道非洲好望角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关系开始在全世界传播,巨大的市场刺激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大量的货币资本)

(二)识记: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a国家主义;b奖励增加人口;c管制食品价格;d尽力积累贵金属;e对外贸易是财富增殖的源泉;f强调生产劳动的重要性;g殖民地理论。

第三节资本主义早期的济贫思想及其制度二、考核目标

理解:世界上第一部《劳工法》对济贫的积极意义

一是法案包含了对劳动力的使用与安排进行统筹调控的思想;二是法案第一次提出了有工作能力的乞丐这个概念。虽然其本意是控制劳动力的流失,但这却在福利思想的发展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则,即尽量减少国家和政府的福利负担,特别是那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的人。(二)识记: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

贫民救济由地方教区举办,教区每周向地主和房产所有者征济贫税,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中央政府亦设臵监察人员。

(三)新《济贫法》

理解:新《济贫法》与旧《济贫法》的对比

一是旧的有院内和院外救济,新的只做院内求助,二是新的有三个苛刻的条件-丧失个人尊严,丧失个人自由,丧失政治权力,而旧的没有这条规定。

(四)理解:对《济贫法》的评价

一是济贫法以立法的形式将社会福利制度化,为世界各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愚人节参照的样本;二是政府通过征税救济贫民,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成为福利制度形成的标志;三是强调救济对象要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救济。四是规定了家人亲属有救济贫困家庭成员的责任,这是对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家庭福利的一种有效应用。

第四节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考核目标

(一)文艺复兴的涵义和背景

1.识记:文艺复兴的涵义:文艺复兴是与宗教神学、经院哲学和封建文化不同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世俗思想文化运动。

2.理解: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成长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用自己的世界观来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并由此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社会运动和思想运动。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想

人文主义思想实质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放任主义和享乐主义,具体三个方面:一是反对教会权威,强调人的理性;二是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要求个性自由和平等;三是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伦理。

第五节宗教改革运动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

a主张以《圣经》最高权威论反对教会和教皇最高权威论;b主张以“因信称义”说取代“事功赎罪”论;三是主张以“政教分离”观代替“政教合一”论。

(二)识记:托马斯·闵采尔的宗教改革主张(恩格斯评价:认为它已接近共产主义)

一是理想社会:千年天国(共和、平等、博爱的社会);二是认为千年天国的建立,不是由谁的恩赐平安地建立起来的,而是要通过政治革命才能建立;宗教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要推翻现存制度,让人民起来消灭压迫者。

第四章空想社会主义第一节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托马斯·莫尔(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的乌托邦思想

(向往的是一个没剥削、没有压迫、财产公有、分配公正的共产主义社会:政治上实行民主选举(全部官员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官员为民勤政,百姓尊敬官长);经济上实施城乡一体(互通有无,所有的人亦工亦农,劳逸结合);家庭和睦,生活充实。老人是一家之主备受尊敬,社会对老人给予特殊照顾;妇女与儿童受到社会保护;医疗服务费用全免;人们在闲暇时间里学习娱乐,追求身心健康,特别是精神上的高雅文明。)总之没有当时英国社会的一切负面的因素,人人以享受正当高尚的快乐为生活目标。这种正当高尚的快乐是被道德所引导的一种自然本性趋向,是“符合于自然的生活”,这种快乐和幸福观,要求人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以实现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快乐。

(二)识记:康帕内拉《太阳城》的主要内容

一是按照自然,一切都公有;二是不仅经济上平等,政治上也是人人平等;三是和谐的劳动分工;四是融洽的人际关系,使太阳城的居民过着一种协调一致的生活;五是在婚姻家庭观上康帕复活柏拉图的主张,坚持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实行共妻制。

第二节十八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二、考核目标

(一)理解:梅叶的主要社会思想

理想社会社会是一个公有制的社会,平等劳动与平等享受是其原则。

(二)理解:摩莱里的主要社会思想《自然法典》

大家各尽所能,共同劳动,共同分享成果。

(三)理解:马布利的主要社会思想

坚持理性论,认为人类社会开始的时候,人人都是自由平等的“自然界没有创造国王、统治者、庶民和奴隶,它给我们制订了一条规律:为了成为幸福的人而工作。”因此,他认为原始社会就是最符合自然秩序的社会,是人类的“黄金时代”。

第三节十九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圣西门的实业制度:所谓的实业制度是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二)识记:傅立叶的法朗吉

意指“古希腊步兵的方阵”,引申为”内部团结一致的整体“,用以表示和谐制度下有组织的生产消费协作组合,克服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致命弊端。法朗吉既组织生产又组织生活。分配原则:按比例分配或均衡分配。

(三).识记:欧文的和谐公社(按需分配)

剩余产品归大众所有,因此人人都可以无忧无虑地获得一切生活必需品。

欧文的理想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社会,实行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有财产和权利均等。公社取消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

2.比较:法国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异同

同:一是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对立,看到了统治着的社会本身中的破坏因素的作用,但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二是社会的活动就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就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的逐步组织成为阶级就要由他们特意设计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三是他们要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善,甚至生活最优裕的成员也包括在内。

第五章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第一节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威廉·配第的经济学思想

a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早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学说;b分配理论;c租税学说;d资源和劳动力利用学说

(二)识记:《国富论》的主要内容(是为了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

一是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以及生产品在各阶层人民间的分配;二是论资本的性质、蓄积和运用。三是论各个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过程,即经济史;四是论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即经济学说史。五是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即财政学。

亚当斯密福利思想的核心内容:利己主义、自由放任主义和利益和谐

(三)识记: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思想

a劳动价值论;b劳动工资论;c增进国家财富论;d自由竞争论;e国家职能论;f自由贸易论;

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学说二、考核目标

(一)边沁

边沁学说的两个基础是心理学和伦理学其两个重要概念是“联想原理”和“最大幸福原理”。

一是功利原则—所谓功利,是指一种外物给当事者求福避祸的那种特性,由于这种特性,该外物就趋于产生福泽、利益、快乐、善或幸福,或者防止对利益攸关之当事者的祸患:痛苦、恶和不幸。

二是福利最大化:社会利益是组成社会之所有单个成员的利益之总和

三是进行立法改革:趋乐避苦既是道德原则也是立法原则。--在社会经济方面,他提倡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反对取缔信贷自由,反对国家干涉私人企业经济活动,要求对经济采取自由放任原由等。

(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识记:功利主义

一是自由论:个性=人的价值=首创性=社会福利=国家进步

二是政府论:首先政府是人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建立起来的;其次检验政府好坏的标准是社会利益的总和;第三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三是功利论:功利主义就是承认功用为道德基础的信箱,换言之,最大幸福主义,主张行为是与它增进幸福的倾向为比例;不行为与它产生不幸福的倾向为比例。

边沁与穆勒的功利主义学说,都是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一切人的集团利益”等增进社会总福利的、超阶级的功利主义口号下提出的,其实质是为资产阶级自由竞争、自由剥削做辩护。但他们的政府职能的定位、国家立法原则等对后人还是颇有启示。

第三节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二、考核目标

(一)西斯蒙第的生平与著作

理解: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的不同的历史条件

18世纪的法国还是一个农民占社会总人口80%以上的封建农业国家,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虽有所发展,但比重小,且多为国家所办。1789年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生产关系,使产业革命在法国得到迅速推进。

(二)识记:西斯蒙第的主要福利思想

a政治经济学的贡献;b相对人口过剩理论;c国家干预;d劳动立法;e实行劳动保险;

第六章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和历史学派第一节国家主义学派一、考核知识点

二、考核目标

(一)国家主义学派: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对立

识记:国家主义学派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是古典经济学派从个人角度去观察国家,认为国家财富乃个人财富的总和;国家主义则认为个人是附属国家的,个人财富不仅依赖、而且必须服从整个民族的福利与权利。

(二)识记:李斯特的主要思想

一是经济史的教训;二是生产力说;三是经济发展阶段说;

第二节历史学派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旧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继承了国家主义学派的观点,反对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抽象演绎。认为古典学派过于重视经济规律的普遍性,它事实上受各国时空及历史条件的限制,仅具有相对的价值。主张用所谓历史的方法代替科学的抽象法,从研究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入手,才能找到适应自己需要的经济原理和规律。

(二)识记: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他们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普遍性经济规律,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宣扬阶级利益调和,主张社会改良主义,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以此来与马克思主义相对抗。

(三)理解:新、旧历史学派的比较

一是新历史学派不再否认经济规律性的存在,但认为探究这一规律必须运用历史归纳法;二是新历史学派特别强调心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等意识形态因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并且以此来解释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三是强调法律对经济的制约关系;四是新历史学派不同于旧历史学派的一个特征还在于:它不仅在理论上为德国容克资产阶级辩护,而且还提出了实际的政策主张,为普鲁士帝国出谋献策。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二、考核目标

识记: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

一是马、恩早期对平民福利的关注和对私有财产的批判;二是马、恩早期对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剖析;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个纲领--《共产党宣言》;四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剥削本质的揭露;五是两次有效扣除学说;

第二节列宁的社会福利思想二、考核目标

列宁主义学说识记:列宁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是工人阶级的保险形式;二是帝国主义论;三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第八章美国的制度学派

第一节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及其主要特点二、考核目标

(一)理解: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

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较晚,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才最后在美国确立。其后,资本主义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到了20世纪初,美国已完成了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成为世界上典型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的发展,在美国千万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不仅带来了大批中小企业的破产,而且使广大劳动群众日益贫困化,国内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资产阶级需要用新的理论来对现代资本主义做出合乎其利益需求的解释。制度学派从德国历史学派吸取“营养”,采取历史主义和制度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趋势,宣传社会改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资本主义统治。

(二)识记:制度学派在理论内容和方法论上的特点

他们既不把资本主义社会看成是抽象的“经济人”组合,也不把资本主义经济看成是“自然的”规律起作用的后果。他们采取的是历史归纳方法和历史比较方法,强调每一个民族或每一种经济制度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活动或发展起来的,从而使他们的学说带有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特征。

(三)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凡勃伦识记:凡勃伦的主要思想

一是论有闲阶级;二是论社会制度的演变;三是反驳传统经济学;四是对资本主义矛盾的分析;五是社会改革方案。

第二节新制度学派的主要思想二、考核目标

(一)新制度学派的理论背景理解:新制度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新制度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该学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有较大的发展,它的前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凡勃仑、康蒙斯、米切尔为代表的制度学派。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美国是加尔布雷思、博尔丁,在瑞典是缪达尔。

(二)识记:新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是新制度学派认为资产阶级经济学正统理论惯于使用数量分析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这种数量分析只注意经济中的量的变动,而忽视了质的问题,忽视了社会因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心理文化因素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是它主张必须有一个“信念的解放”,(即从正统派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者)制造的“增长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增长”的错误思想下解放出来,)建立新的价格准则,(即以个人的“独立性”和以“公共目标”为衡量惊讶的经济学的新观念。)

三是它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当务之急是改变权力分配的不平等。

四是它在批判资本主义现行经济制度的缺陷并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的同时,把实行改革的政治责任放在科学教育界的立法机构肩上。

(三)识记:加尔布雷思的主要观点(新制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加尔布雷思)反映在他的《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经济和公共目标》这“三部曲”中

第一部书否认市场机制是分配资源的有效手段,否认经济增长是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要人们重新高速价值标准,重视卫生、健康条件的培养;第二部书描述了由企业“技术结构阶层”所支配的社会经济运转概况,认为利润最大化已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或者说已降到了次要的地位;第三部书论述了通过民主的社会主义和国有化的计划经济,使经济朝着公共利益的方向前进,并实现收入均等,权力均等,消除二元体系,进入“新社会主义”。

第九章福利经济学

第一节边际效用学派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

边际效用:商品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后变即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价值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表示人对物品满足人的欲望能力的感觉和评价。价值来源于效用,又以物品稀缺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不能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物品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

(二)识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内容

奥地利学派(反对德国历史学派否定抽象演绎的方法、否定理论经济学和一般规律的错误态度,也反对英国古典学派及其庸俗追随者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特别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它认为社会是个人的集合,个人的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的缩影,通过对个人经济活动的演绎、推理就足以说明错综复杂的现实经济现象。

第二节剑桥学派和福利经济学二、考核目标

(一)理解:马歇尔的主要经济学思想

一是提出经济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效用递减规律;二是均衡价格理论;三是分配论;

(二)理解:霍布森的主要福利思想(福利经济学的先驱:霍布森)

主张通过确立一种合理的分配原则,使社会实现福利的最大化,生产力的配臵要使劳动痛苦降低到最小量,消费品的分配要使社会效用达到最大量;也就是说,要用最小的人类痛苦去获取最大的社会效用,从而取得最大量的福利。

(三)识记:庇古福利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所谓的福利是人们对获得效用的心理满足)

一是基数效用论;二是边际效用论;

(四)识记:凯恩斯大林反危机理论

一是有效需求不足论;二是非自愿失业论;三是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又是投资和储蓄达到均衡状态的总需求。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既然造成危机和失业的原因是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那么医治的方法就是提高消费倾向和扩大投资,并且起主导作用的是扩大投资。

(五)1.识记:福利国家的概念

福利国家:是包括混合经济、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内容的一揽子政策目标的总称。

2.理解:福利国家的主要特点

收入均等化被看做“福利国家”的重要标志:一是实行个人所得税累进税制;二是由政府对个人收入实行再次分配,把从高收入者手中征得的收入,通过补贴,救济等福利方式转移给低收入或无收入者,进而改进后者的收入状况和生活福利。

第三节新福利经济学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化状态:新福利经济学的奠基工作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完成的。他认为,在经济福利中对最适度行为的研究,或者说对消费和生产的最适度条件实现的研究,是福利经济学的根本目的。

在一般均衡论的基础上提出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帕累托最优:只要生产资源配臵达到了最优化,社会福利也就实现了最大化。生产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和使用已经达到这样的一种状态,除了损害他人利益外,生产资源的任何重新配臵,已经不可能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使另一些人的情况变坏,即不会使任何一个人移至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

(二)理解:补偿原则(希克斯提出的)

他主张国家通过足够的补偿,对成本递减的工业采取按边际成本来定价。补偿基金最终全部落在消费者头上,按比例对消费者因这一政策而增加的消费者剩余征税。

(三)识记:社会福利函数

社会福利是社会所有个人购买的商品和提供的要素以及其他有关变量的函数,这些变量包括所有家庭或个人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所有个人从事的每一种劳动的数量,所有资本投入的数量等等。

(四)理解: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五)识记:菲利普斯曲线

在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纵坐标代表通货膨胀率,横坐标代表失业率,标准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为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凹口朝上的光滑曲线。这条曲线表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互为替代的逆向变换关系。

(六)理解:平等与效率交替说(一是奥肯漏桶原理;二是混合经济制度论;)

奥肯漏桶原理:平和效率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经济平等和效率之间存在和种互为代价的替换关系:

第十章当代西方福利思想流派

第一节开明派二、考核目标

(一)识记:开明派--萨缪尔森

2.理解:萨缪尔森的主要观点

政府的干预,可以使整个社会生产合乎情理地接近帕累托最优化,因为政府的政策措施可以把完全竞争的一切偏差纠正过来。

(二)理解:托宾的主要观点

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混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控制和消除经济周期,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节保守派二、考核目标

一)现代货币主义

识记: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最低收入指标-(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税率);因此个人最终可支配收入=个人实际收入-负所得税税额。

就是利用政府借以收缴大部分税收的那种机制,即个人所得税,让低收入者依据其各自的收入得到政府向其补贴的不同的负所得税。

称为负所得税目的是强调它的现行的所得税之间,在概念上与方法上的一致性。

(二)识记:供应学派的主要观点

一是复述萨伊定律;二是降低税率;三是削减福利支出;

(三)识记:合理预期学派的主要观点(政府干预应该结束)

人是有理性的人,或者说合乎理性的人。政府出台的政策很可能在短期内运用欺骗的手段,暂时某种宏观政策的目的,但合乎理性的人很快就能运用自己的理性,识破政府的欺骗性,做出合理的预期和行动,使政府政策归于无效。

四)理解:新自由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第三节公共选择学派二、考核目标

(一)理解: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二)识记: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及其主要观点(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布坎南)

一是社会选择和公共选择;二是公共选择的最高原则;三是福利赤字的根源;四是政府失败论。

(三)名词解释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与宗教科学、经院哲学和封建文化不同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世俗思想文化运动。

(四)简答题

社会福利的特征。

社会福利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保障对象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五)论述题

试论凯恩斯的反危机理论。

答题要点:凯恩斯的社会有效需求不足论;非自愿失业论;经济政策论等。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答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当一个人连续消费某种物品时,随着所消费的该物品的数量增加,其总效用(total utility)虽然相应增加,但物品的边际效用即每消费一个单位的该物品,其所带来的效用的增加量)有递减的趋势。 2.需求 指居民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3.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总和与实际支付价格总和的差额. 4. 边际收益 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1小题8分,2、3、4每小题9分,共计35分) 1.简述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 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 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 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 2.供求定理的内容? (1)如果供给不变 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 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2)如果需求不变 供给增加使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 供给减少使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可以归纳为,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3.不同职业为什么存在工资差别? 工作难易度、卫生状况、荣誉程度差异 技能难易度差异 工作频率差异 信任程度差异 从业成功率差异 4.列举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四个以上),并进行分析。 如富人和穷人“打的”—稀缺资源不同,富人是时间,穷人是钱。 闯红灯—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 家电降价销售而大米不能—需求价格弹性。 享受城市里洁净的马路,免费的图书馆,免费的公园—公共物品等等。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机会成本 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种种收益,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 2.效用 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3. 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组商品的不 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4. 转移支付 又称无偿支出,它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社会福利思想考试内容

一、简答题(20分,4个题) 1.社会福利以及社会福利三个层面的关系 (1)社会福利是什么? 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和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全民福利三个领域。 狭义的社会福利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忙和服务。 (2)社会福利的三个层面以及三个层面的关系 三个层面:理论、政策、社会服务。 关系: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社会政策和社会行政与社会工作构成了社会福利服务的主要领域,实践并创新社会福利理论;而理论的研究则通过形成福利思想和价值观为社会福利实践提供证据。 社会福利思想:(I)(解释为什么提供服务)→→社会服务 (II)(宣扬)→→→→→→→→→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提供什么服务)→→→→→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具体的服务层面。 2.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以及类型 (1)社会福利制度定义:是人类社会为达到一定的福利目标而建立的某种制度设置,或者社会(包括政府和民间组织)对个人承担的“制度化的集体责任”。 (2)类型: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以及制度性的福利制度。早期的福利制度是前者,后者是现代福利制度的主要形式。 (3)残补型或剩余型的制度,通常与慈善救济事业联系在一起,属于济贫服务。专门为社会弱者提供服务和救济的设置和措施,是不完全的社会福利制度。 制度性的福利制度面向全体国民,使福利保障的范围从针对少数人的反贫困方案扩展到全民的教育、医疗、就业和养老等关系人们生活安全和生活质量等政策措施和服务上。 3.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变化过程 (1)人道主义思想。 (2)公民权利的观念。 (3)福利国家及其局限。 (4)社会福利思想多元化。 4.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必要性; (2)需要以渐进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强调党内民主的重要性。 5.费边社的基本思想观点

《福利经济学》(复习提纲)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提纲) 2010.10.10 第一章社会福利概述 一、填空或选择题 1、实现社会福利的途径有:政府、慈善机构或社团、社区及私人提供。▲▲ 2、从全球来看,社会福利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起内涵的,进入20世纪,社会福利才逐渐走向 制度化和社会化。 3、对于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我国一般将社会福利从属于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由四个部分 组成:社会救助(最低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工薪)、社会福利(最高)、社会优抚与安置保障(军人及家属)。▲▲ 4、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以城镇职工福利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的 福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有职工集体福利、特殊社会福利、社区社会福利。▲▲ 5、世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进程,经历了从剩余型社会福利到制度型社会福利再到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三个 不同的发展阶段。▲▲ 6、20世纪20年代,英国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提出通过收入均等化来实现增进全民社会福利。▲ 7、福利国家最早出现于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邓普1941年所著的<<公民与教徒>>,1948年英国“贝拂里 奇报告”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建成了“福利国家”。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大刀阔斧的推行住房补贴制度改革,西方福利国家改革的共同特点或趋势是福利私营化、福利提供的分散化和多元化。▲ 8、从相信市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到国家干预、全面保障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发展经历 了从市场到国家的过程,再从全面福利的危机到福利多元化、乃至进一步发展到市场化和私营化,重新倡导市场机制的作用。 9、我们进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阶级斗争理论、逻辑学基本原理,至于 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具体方法:阶段法、国别法、学派法、人物法、文献法。▲▲ 二、名词 1、社会福利▲▲p4页 2、社会福利思想▲p29页 3、福利国家p21页 三、问答 1、社会福利的特征▲▲p9 2、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p23 3、从社会福利的世界发展进程和发展趋势来看,改革和完善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给我们有那几方面的思 考。P28▲▲ 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一、填空或选择题 1、先秦是指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最初历经的几个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 一以前的社会历史发展时期。▲ 2、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社会福利思想:管仲、老子、庄子、孔子、孟子、墨子的社会福利思想。老 子的思想(理想社会,寡欲、无知、知足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礼治,正名分,贫富不均及其解决办法,理想社会形态),孟子(仁学、仁政、小康社会),墨子(民之三患、抨击小盗为盗,大盗为义、提出兼爱说)▲▲ 3、柏拉图的《理想国》的主要内容:社会阶级结构,共产制度,共妻制,男女平等▲ 二、问答 1、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或观点p36、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 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 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 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 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国家、社会与个人共同责任理念正成为主导当代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和政策的基本理念) 4、亚里士多德的中产阶级与社会冲突: 其认为中产阶级对于一种思想政体的建立极其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中产阶级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现实社会中很难达到这样的一种社会状态,他同时指出中间性质的混合形式政体很难成立,或者至多在少数城邦中偶尔成立。 其认为平等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社会冲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公平不公道主要变现在对财富、名位及荣誉的不合理分配)正义包括事物和应该接受事物的人两个因素。(平等+自由+社会合作=公正)防止社会冲突的十大措施: 5、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1)中国古代早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2)具有世俗性与政治性;(3)表现出预防与救助并重的特点;(4)具有明显的伦理性。 6、宗教改革对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宗教改革是近代西方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将人民从传统宗教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树立一种仅凭个人的内心信仰及勤奋与笃诚即可得到上帝认同的朴素简单的宗教观,他将宗教从传统的核心与支配地位转变为附属于世俗生活的地位,它阐明了在以人为核心的世俗社会中宗教的低位及其功能,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人文主义的核心地位。宗教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是宗教世俗化的社会。它促进了西方社会的世俗化,也有利于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微观经济学典型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典型习题及参 考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观经济学练习题一 一、判断题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量经济问题。() 2.序数效用论分析消费者均衡运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 3.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倒”需求曲线(价格与需求同向变化)。() 4.市场均衡状态是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状态。() 5.离原点约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6.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7.生产函数为Q = 0.5L0.6K0.5时,厂商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状态。() 8.厂商短期生产的第三阶段是劳动的边际产量(报酬)为负的阶段。() 9.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10.外在不经济会使企业的LAC向上方移动。() 11.面临两条需求曲线的是寡头厂商。() 12.斯威齐模型又被称为“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 13.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以劳动为例)的需求原则是:VMP = W 。() 14.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也可能是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15.不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个体经济单位 B.社会福利 C.利润最大化 D.资源稀缺性 2.墨盒的价格上升会使打印机的需求:()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不能确定 3.需求曲线右移,表示在同一价格水平下供给()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收入增加的同时, 4.以下关于价格管制说法不正确的是:() A.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 B.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C.只要价格放开,商品的供给就会增加 D.对农产品而言,为防止“谷贱伤农”,可使用支持价格的策略 5.商品在消费者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高,则商品的需求弹性() A.越小 B.越大 C.与之无关 D.不确定有无关联 6.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会增加销售收入 A.提高价格 B.降低价格 C.提价和降价都 D.提价和降价都不会 7.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 A.越不能达到 B.越不能确定 C.越低 D.越高 8.边际产量(报酬)递增的阶段,往往对应的是厂商()的阶段 A.规模报酬递减 B.规模报酬递增 C.规模报酬不变 D.规模报酬如何不能判断

2019年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复习题

2019年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重点复习题 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P2 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家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2、社会福利思想P2 关于社会福利的起源、发展与改革的各种系统观点与主张。 3、圣西门的实业制P61 圣西门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由实业家和学者,而不是由新旧贵族和军人掌管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公益事业等方面权力的一种社会制度。 4、法郞吉P63 法郎吉是由傅立叶根据自己的社会运动理论提出应建立的劳动协作组织,这个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劳动引力、比例分配和人口平衡。 5、空想社会主义P52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亦称乌托邦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表达了思想家们对现实丑恶的批判和对美好社会理想的憧憬。 6、生命有机体学说P93

各种生命都是一个有机体,生命的运动和变化就是有机体内部各种组成部分的发展变化,生物有机体的发展变化也是有机体本身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结果。 7、萨伊定律P122 萨伊定律是指供给本身会创造需求,从而促进生产的扩大,推动充分就业的实现。 8、凯恩斯主义P122 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济学说为基础,主张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和有效需求管理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学说。 9、效用递减规律P205 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对任何人来说,某样东西的总效用(也就是给他带来的满意或其他好处)是会随着他对它的占有量的逐渐增加而增加,但是增速不及占有量。 10、消费者剩余P205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商品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商品价格的差额,这个差额使消费者获得了额外的满足。 11、帕累托最优P210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问答题和论述题: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 第一章概述 1.福利经济学的概念: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 科,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心理满足,是商品或 劳务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可分为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的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的基础,也是讨论收入再分配的合理性的基础;序数效用论认 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是新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性概念。 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是什么样的”运行机制等 的分析。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 ●规范分析: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的分析,包含 价值判断。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的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 作规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的场所与发展 ●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 的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是新 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 福利的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和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 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的 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反过来说,……)。帕累托改进的目标是帕累托最优。 2.帕累托最优实现的条件: ●交换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X、Y的边际替代率对所有的消费者都 相等,即:MRS XY A=MRS XY B ●生产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要素L、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的生产 者都相等,即:RTS LK C=RTS LK D ●生产和交换(综合)的最优条件:任何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这两 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即:MRT XY =MRS XY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社会福利思想》课程教学大纲 (2006年制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Modern Social Welfare Thought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 后置课:无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黄斌 选定教材:丁建定,魏科科.社会福利思想[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社会福利思想课程以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为主线,注意从多角度研究、阐述和讲授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思想的内容,在讲授和阐释某一流派的主要社会福利思想时,注意历史发展进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并在阐述主要社会福利思想家及流派的社会福利思想时,以参考和引述其社会福利思想经典作品为主。该课程内容包括: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以及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新古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和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以及西方福利经济的发展,等等。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和完整地了解社会福利思想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理解和掌握社会福利思想发展史中主要流派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思想,以及各个流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联系微观、宏观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与知识,加强学生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英国新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以及国家发展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并通过理论的学习来达到加强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经济社会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学生利用理论和逻辑推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教学方法:

互联网经济学考试简答题及答案

简答: 一、序数效用理论为什么不能用来作为模拟网络经济下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基础理 论? 答:序数效用理论是建立在消费者偏好基础上的,是微观经济学消费者行为的分析框架,其前提是消费者之间的决策行为往往是建立在其他消费者的选择,或是至少是建立在对其他消费者选择的预期之上的,因此,通过单个消费者独立选择行为来描述偏好从而建立起来的序数效用论在网络经济学中不能作为消费者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收益递增与传统经济学原理的矛盾与关系p49 答:首先,传统经济学所讨论的规模收益递减和递增的规律都是建立在供给分析的基础上的;而网络外部性所带来的收益递增规律则是对需求方的讨论 其次,共同点:它们都是由于达到一定的规模(不论是生产规模还是销售规模、网络规模)而引起了收益递增 三、用波特五力模型解释产品差异化带来的社会损失 答:1、供应商威胁:差异化企业拥有产品独特的价值和顾客的忠诚,该企业可将增加的成本转给顾客,差异化企业的超额利润也确实有可能诱使上游供应商提价,但替代供应商的存在会减少供应商力量。 2、打击新进入者:产品差异化意味着顾客相信产品是独特的,新进入者要承受较 低的利润。 3、减少竞争威胁:产品差异化能够抑制同类企业之间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竞争。 4、坚守购买者威胁:产品的独特性降低顾客从别处购买的可能性,使企业拥有在 该细分市场中的垄断或准垄断地位。 5、特色和价值的吸引力:产品差异化能增加企业也产品在特色和价值上的吸引力, 同时还可能形成较高的转移成本。 四、试分析网络外部性可能带来的社会效率损失p42 答: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五、数字产品与信息产品的区别和联系p63 答: 联系:从本质上,数字产品本身就是信息,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数字化的事物。 区别:数字产品强调其数字化的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一些特性;而

社会福利考试大纲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课程代码:114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系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自学应试者熟练掌握、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内容,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本课有关理论知识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实用性极强,是一门应用性课程。 《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是以社会福利等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为辅,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实务介绍为主的一门课程。在以职业福利为社会福利主体的现阶段中国,个人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权利与利益是同个人对社会福利积累的贡献相联系的。在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实践中,熟练掌握现阶段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实务对社会组织发展与社会发展是颇为有益的。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学习,一方面是让学习者全面了解社会福利制度的含义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实务政策、组织实施体系等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融会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实践,为社会发展服务。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与其它专业课程没有必然的基础衔接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社会福利与社会福利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正确掌握社会福利的概念,了解社会福利思想、理论发展的脉络。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含义 识记:社会福利(重点)、“第三部门”(次重点)(教材绪论) 社会福利制度含义与构成(重点) (二)福利经济学 识记:否定社会救济的福利经济思想(重点) 英国1601年《济贫法》(重点) 理解:社会福利理论发展的历史阶段(一般) 提倡国家福利的经济思想(重点) 福利经济学的思想渊源(次重点) 旧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次重点) 新福利经济学的思想发展(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帕累托最适度、假想的 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福利相对性)(重点)(教材第一章第一节)(三)“福利国家”论 识记:《社会保障法》(重点)

福利经济学复习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第一章 1、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 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 A.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这两个

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所谓"公平的正义"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阿玛蒂亚-森:能力主义公平观,以满足认得需要最为公平的基础。需要如何测定,只重视需要没考虑生产能力 2、请举出两个序数度量的例子 3、如何界定理性的偏好:理性偏好(Rational Preference)可以定义为一个 偏好关系满足二元关系中的完备性和传递性,即: 完备性:对于所有的, 有x?y或者y?x,或者同时成立, 传递性:对于所有的,如果x?y且y?z,则x?z。 4、经济学家一般假设人们是自身快乐水平的最好裁判,这一假设合理吗? 5、什么情况下个人的偏好选择与其福祉(快乐)相偏离?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 偏好与福祉相偏离:信息不完全、了解错误信息、错误的认知、非理性偏好6、人类发展关注哪几个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关注的指标: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 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人均实际GDP(PPP美元)来衡量。

2018年自考《福利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福利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个人福利的总和 2 经济福利:是指人们的各种欲望或需要所获得的满足和由此感受到的生理幸福或快乐 3 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得更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4 一般均衡:它假定一个社会任何一种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应,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和价格 5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消费某种物品,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增加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越来越少。这种关系称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6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8 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 9 补偿变差:价格发生变化后,为使某人保持变化以前的福利水平,应该从他那里取走(或给予)的补偿金的数额 10 补偿剩余:当某人被限制以变化后的新价格购买如果没有补偿他所购买的物品的量时,为使他保持变化以前的福利水平,而应该

从他那里取走的补偿金的数额。 11 国有产权:财产权利由国家拥有,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决定谁可以使用或不可以使用这些权利。 12 共有产权:共同体内每一成员都有权分享产权所包含的权利,排除了国家和共同体外成员对共同体内成员行使这些权利的干扰。 13 私有产权:财产权利界定给某一特定人,产权所有人对产权的行使不受任何限制 14 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最优效用水平组合中,描述两个消费者效用水平反向变化关系的曲线。 15 阿罗不可能定理:由单个人偏好的有序性得不出社会偏好的有序性。即不存在社会福利函数。 16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力量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二选择 1.下列哪位学者1920年写的《福利经济学》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B ) A.马歇尔 B.庇古 C.凯恩斯 D.帕累托 2.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 A ) 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效用可能曲线相切; B.社会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 C.收入分配平等; D.人均收入最大化 3.福利经济学研究( ABCDE )

《社会福利思想》自测题(一)参考答案.pdf

《社会福利思想》自测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政治、道德 2、社会的福利制度、社会政策的思想理论 3、伊丽莎白的《济贫法》 4、《理想国》、《上帝之城》 5、公有制、普遍参加劳动、平等分配生活必需品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涉及全体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指国家和社会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采取的政策 措施和提供的福利设施及相关的服务。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针对少数的穷人和在身体与精神方面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人提供的物质帮助和服务。 2.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3.个人福利:是基于经济因素的个人需要的满足水平,是正负效应的总和。 4.消费者剩余:是指一个人为了不失去(或为了拥有)某种东西,而愿意支付 的价格高于实际支付的价格,二者之间的差额就构成了消费者剩余。 5.帕累托改进:当群体中一个或更多成员的处境被改善而没有一个成员的处境 被恶化时,社会福利就被增进了。在这一情形下,发生了“帕累托改进”。 三、简答题 (一)1.社会保险 2.国民补助 3.自愿保险 (二)1.首先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

2.第二个表现是福利国家的财政危机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 3.福利国家危机的第三个表现是失业危机。 (三)1.生产关系有了新的内容; 2.劳动具有了新的属性; 3.社会物质技术基础大大加强; 4.满足人们需要成为影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 5.社会结构和经济管理有了新变化。 (四)1.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 2.实行劳动者的自主联合和自主管理; 3.国家经济职能的社会化。 (五)1.国家集中管理,包揽一切社会保障事业; 2.重视生产性积累基金,轻视社会保障基金; 3.平均主义的社会公正观; 四、论述题 1.社会福利的特征是:(1)追求社会平等和公平; (2)保障和服务对象的全民性; (3)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性; (4)非功利性和服务性。 社会福利的体系:从狭义上讲,包括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保险体系。从广义上讲,包括狭义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其他的社会福利体系,即公共福利、地方公共福利和社区服务、职业福利、公司的集体福利和国际社会的捐助。 2.(1)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革命; (2)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 (3)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从英国、德国、瑞典等国家。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 1、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 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

社会福利思想教材大纲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 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 二、考核目标 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 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 (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二、考核目标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理解:三点启示 第三节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福利制度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 二、考核目标 (一)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福利制度 理解: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二)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 识记:(1)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逻辑学原理(2)具体方法:阶段法;国别法;人物法;学派法;文献法 第二章古代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考核知识点 (一)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思想 二、考核目标 (一)原始社会的福利制度和福利思想 识记:原始社会福利制度的特点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福利制度及思想 1.识记:(1)先秦;(2)先秦社会福利制度体系 2.理解:先秦诸子百家福利思想学说 第二节古希腊的社会福利思想 一、考核知识点 (一)柏拉图的《理想国》 (二)亚里士多德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两种社会模式的比较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社会福利思想试题(自考)

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福利思想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反映阿奎那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著作是他的() A.《亚里士多德著作注释》 B.《反异教大全》 C.《神学问题讨论》 D.《神学大全》 2.15、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 A.国家福利理念 B.自助理念 C.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理念 D.互助理念 3.15-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特征是() A.自由主义福利思想 B.空想社会主义福利思想 C.功利主义福利思想 D.互助性福利思想 4.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太阳城》的作者是() A.康帕内拉 B.纽曼 C.托马斯。莫尔 D.维尔托德 5.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奠基人是英国启蒙思想家() A.卢梭 B.格劳修斯 C.洛克 D.斯宾诺莎 6.文艺复兴有广泛的思想内容,但其核心思想是() A.人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人文主义 D.资本主义 7."德国工人协会"的领导人拉萨尔主张() A.禁止使用童工 B.资本主义制度内部改良 C.禁止实物工资制 D.主张暴力革命 8.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贫困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资本主义制度 B.市场经济 C.社会分工 D.阶级斗争 9.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以家庭人口数量为基本单位的济贫制度所持的态度是() A.坚决反对 B.坚决支持 C.认为可有可无 D.中立态度 10.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强调自由的() A.无限性 B.局限性 C.有限性 D.缺陷 11.在政治思想方面,费边社主张走向() A.社会民主主义 B.最小国家 C.共产主义 D.无政府主义 12.下列属于瑞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观点相同的是哪一项?() A.用一种动态的方法分析失业问题 B.比较强调累积分析 C.应实行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有效干预 D.强调一种长时段的分析 13.首先提出"社会红利"概念的是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家() A.卡塞尔 B.威克塞尔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经济学原理简答题及其参考答案 1.什么是需求?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答:需求,是指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它是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在一种商品市场上,影响该商品的需求的因素,一般有:(1) 该商品本身的价格;(2) 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4) 消费者嗜好或称偏好;(5) 消费者对自己未来收入以及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6) 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7) 政府的消费政策。 2.什么是均衡价格?它是如何形成的?画图说明。 答:所谓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也即是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这时生产者愿意出卖的价格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生产者愿意供给的数量和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恰好相等,市场达到均衡状态。这种在需求状况和供给状况为已知和确定不变条件下,市场供求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就称为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需)量,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由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通常,销售者总想提高价格,购买者总想降低价格。但在价格高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供给,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迫使销售者降低要价,从而迫使价格下落。反之,在价格低于均衡点时,就会出现超额需求,这种情况导致一部分准备买该商品的人提高其出价,从而迫使价格上升。买卖双方的竞争,最终趋于均衡状态。均衡价格的形成完全是自发的,如果市场不是完全竞争或者有外力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画图略) 3.什么是供求定理?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市场均衡起什么影响? 答:均衡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决定,所以,需求的变动(不是需求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不是供给量的变动),就会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发生变动。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就是供求定理,其内容包括: (1) 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以及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2) 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也就是说,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以及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4.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轿车、空调一类高档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办法?为什么? 答:农产品应当提价,高档消费品应当降价。因为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而提高其价格时,需求量减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