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0.95 KB
- 文档页数:2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8例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实行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端(指腹)皮瓣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关键词】手;损伤;指动脉;外科皮瓣;修复[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ion in finger tip (finger pulp) with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Methods: 28 case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ion in finger tip (finger pulp) underwent repair surgery in which process the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were applied. Results: Skin flap survived in all cases.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showed that finger function in all cases recovered well. Conclusion: As an easy procedure with good curative effects,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is the optimal option for repairing finger tip (finger pulp) defection of soft tissue.[KEY WORDS] Hand; Injury; Arteria digitalis; Surgical skin flap; Repair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手外伤。
改良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目的分析应用改良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
方法应指背侧神经营养血管蒂断岛状皮瓣30例。
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25例。
修复手指皮肤缺损,观察皮瓣的成活率、质地、色泽和感觉。
结果术后皮瓣发生肿胀2例,无静脉危象,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半年,皮瓣外观、质地、弹性良好,有部分浅感觉恢复。
结论改良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操作简单是修复手指创面的理想方法。
标签:逆行岛状皮瓣;手外科;疗效观察目前,手外伤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手指末节缺损,手掌侧、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指末节骨外露、肌腱外露,手指末节烧伤和瘢痕挛缩。
早期手术治疗是关键,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实施了55例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5例患者,均为2009年~2010年随机抽样患者。
男31例,女24例,年龄15~60岁,平均年龄37岁。
均为外伤引起的指端肢体软组织缺损,左手40例,右手15例,示指10例,中指20例,环指16例,小指9例。
损伤原因:挤压伤、切割伤、机器绞伤。
12手术方法取患者平卧位,建立静脉通路,麻醉成功后常规术野消毒铺巾,上气囊止血带。
121皮瓣设计根据手指所需感觉区创面的需要设计皮瓣,皮瓣范围在指掌、背侧中线以内,包含一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为蒂,于手指根部画出的皮瓣应稍大于受压创面。
122手术步骤先在指根部侧方做“锯齿状”切口。
由屈肌腱浅面,由掌侧面背侧分离,找到位于指动脉掌侧偏内侧的指固有神经。
切开包绕神经的疏松组织,锐性分离神经,注意勿损伤指动脉。
分离出指固有动脉后,切开指背侧切口线,找到进入皮瓣内的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并加以保护。
将其从掌侧固有神经中仔细小心的锐性分离,形成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
将掌侧固有动脉由近端向远端分离,沿途结扎固有动脉的分支(交通支、髁间支、干骺支、关节支),与中节中段为旋转覆盖指端侧面,指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对侧神经吻合,供瓣压创面取全厚皮片打包植皮。
拇指尺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摘要目的:应用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
方法:根据拇指尺背侧动脉的解剖特点,以此动脉为蒂在拇指尺背侧掌指关节处设计皮瓣逆行翻转后修复拇指、食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3例,其中拇指19例,食指4例。
结果:术后23例均得到1~3个月随访,皮瓣全部成活。
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耐磨,无明显不适。
供区无明显并发症。
结论:该皮瓣血管解剖恒定,成活率高,切取后不损伤手指主要血管神经,修复的手指外观满意,操作简单,在基层医院容易开展。
此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是最佳适应证,亦可用于食指及其他手指的远端软组织缺损。
关键词皮瓣尺背侧动脉指端缺损修复随着械化程度增高,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在骨科临床上越来越多见。
2002年10月~2011年10月应用此技术治疗拇指、食指远端缺损患者23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23例,男17例,女6例,年龄14~53岁,平36.5岁。
致伤原因:刨床伤9例;电锯伤5例;压砸伤5例;铡草机绞伤3例;刀砍伤1例。
拇指伤19例,食指伤4例。
受伤6~8小时内就诊14例;8~12小时内就诊5例;12小时后就诊的4例。
12小时内就诊的均急诊手术,12小时后就诊的经创面清洁换药,待创面新鲜后择期手术,伤后至修复时间3~14天。
除刨床伤9例外,所有病例均为指端缺损骨外露,刨床伤9例均为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指尖部软组织斜行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不驱血上止血带,常规消毒术区皮肤并铺无菌巾单。
创面再次清创,修剪创缘以便设计皮瓣大小及有利皮瓣缝合。
设计皮瓣:以拇指指间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cm与掌指关节背侧中点尺侧旁开14cm的连线,为血管蒂走行线,于第一掌指关节尺侧皮肤区设计所需皮瓣的大小及形态,所设计的皮瓣一般应较实际创面大1~15cm。
皮瓣蒂旋转点设计不能超过两个动脉弓,一个动脉弓距甲根07cm,另一个动脉弓距甲根23cm。
影有明确均匀薄壁,分布均匀,血管影位于囊状影边缘处。
另外,结合发病年龄、性别等临床因素有助于鉴别。
3.6.2 肺组织细胞增生症。
此病主要发病于中青年,大多数患者在肺部高分辨率CT上呈囊状影,有些可形成空洞而含气囊腔。
含气囊腔是本病的典型表现,同时伴有多发结节,且其囊状影以中上肺分布为主,肺底部分布较少,因此容易鉴别。
3.6.3 结节性硬化。
此病属多器官受累性疾病,一般发病于幼儿,死于成年之前,侵及肺仅占0.1%,双侧肺门对称性增生为其特征。
而PLA M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男性罕见。
参考文献[1] Co mog JL,En t erl m e HT.Lymphangi om yo m a benign l esi on of chylifer2ou s ly mp hati cs.S ynonymou s with l ymphangi operi cytoma[J].Cancer,1996,19:1909[2] 蔡祖龙,高元桂.胸部CT与MR I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8-330[3] 潘纪戍,张国桢,蔡祖龙.胸部CT鉴别诊断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24-227(2007-11-29 收稿)(周济桂 编辑)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朱金强 王瑞良 闫 海 姚长海①(江苏省南通瑞慈医院 南通 226001;①解放军第304医院) [关键词] 手指损伤 皮肤缺损 岛状皮瓣 [中图分类号] R68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6633(2008)03-365-02 指端指腹皮肤缺损致肌腱、骨外露是手外科较为常见的问题,传统行邻指皮瓣、鱼际皮瓣、腹部皮瓣等修复,但需要二次手术断蒂以及长时间强迫固定体位,而且感觉差。
2004年3月以来,我们应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缺损18例(21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21指),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7~53岁。
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选择一种供区破坏小而受区修复满意的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一直是整形手外科的面临的难题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地保留患指的长度和功能,一期覆盖深层裸露的骨、肌腱组织,自2007年以来笔者应用拇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58岁;致伤原因均为机械损伤,损伤部位为拇指末节指端或指腹侧,清创后根据拇指指端或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依创面布样设计皮瓣大小为1cm×2cm~4cm×3cm。
1.2 手术方法1.2.1 皮瓣设计:根据缺损区创面布样设计以远侧指间关节近侧约5mm为皮瓣旋转的轴点,以拇指背的桡背侧或尺背侧相当于指背皮神经行径为轴线,蒂部长度为旋转点到创面近端的长度,并适度延长0.5cm左右,并设计保留约宽3~4mm 的皮桥,皮瓣的设计应比皮肤软组织缺区范围略大1~2mm。
1.2.2 手术方法:手术在臂丛麻醉下,上臂上气囊止血带。
常规清创,清除拇指指端或指腹侧挫伤坏死皮肤,如有骨折予以复位后用克氏针内固定。
根据皮瓣设计,切开皮瓣周边,在切开皮瓣近端时在浅筋膜层找到皮神经,并向近侧游离0.5~1cm,于深筋膜下、拇指伸肌腱腱膜浅面分离皮瓣,注意切开皮瓣边缘时注意皮肤与皮下组织缝合固定二针,并注意皮肤、深筋膜、皮神经三者的连续性,以防止皮肤与皮下组织撕脱。
依次结扎进入皮瓣的浅静脉,皮瓣的蒂部要保证带有大于0.8cm左右宽度的筋膜,并注意使拇指背动脉带入筋膜蒂内,松开止血带后,确认皮瓣的血运后,经宽敞的明道转移至受区,缝合固定,在显微镜下将皮神经与指神经的残端行端端吻合。
供区创面如小于2cm,可直接拉拢闭合,如不能拉拢闭合,则取上臂内侧全厚皮片游离移植,包堆加压固定。
2结果应用此皮瓣修复拇指指端和指腹侧皮肤软组织缺损20例皮瓣,20例皮瓣术后均一期愈合。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摘要】目的:总结应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保护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0例36指,效果满意。
结果:本组30例36个皮瓣中,全部成活良好。
术后随访3个月-3年,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
结论: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对于修复手指不同部位组织缺损,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手指缺损;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图分类号】R68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059-02手指软组织缺损是手外科的常见疾患。
对其的修复方法多种多样,效果不一。
恰当的方法应该包括保持手指的正常长度,保留指甲,不影响指间关节的功能,使美学上的瑕疵最小,最为重要的是提供有感觉的无痛的软组织覆盖。
自2006年至今,我们应用手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局部转移修复手部中小范围皮肤缺损30例36个皮瓣,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22指,女12例,14指,年龄13~43岁,平均22.6岁。
右手22例26指:拇指4例,食指14例,中指6例,环指2例。
左手8例10指:拇指4例,食指4例。
组织缺损;掌侧16例(20指):背侧10例(12指),手指桡、尺侧4例(4指)。
手指创面组织缺损面积2.4~3.5 cm2,平均2.7 cm2。
伤指节段:中节6例6指,远指间关节8例12指,末节16例18指。
急症18例22指,陈旧损伤12例14指。
指骨骨折22例26指,指骨部分缺损6例8指,肌腱损伤16例,伸指肌腱缺损4例。
均为直接暴力所致,4指合并烫伤。
创面均有骨、关节和肌腱缺损及外露,全部创面均无法通过植皮来直接消除创面[1]。
1.2手术方法1.2.1一般中、环指尺桡侧均可作为皮瓣供区,选择中指或环指可根据临近方便原则设计,皮瓣切取范围远端背侧在甲根近侧,近端依需要而定,但不能超过指蹼,两侧在手指掌背侧中线,皮瓣的旋转轴在指总动脉分叉处,指蹼近侧1.5cm,皮瓣轴线位于手指屈指肌腱的侧方,皮瓣深及皮下组织深层[2]。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8例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实行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
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端(指腹)皮瓣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关键词】手;损伤;指动脉;外科皮瓣;修复[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repairing soft tissue defection in finger tip (finger pulp) with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Methods: 28 cases with soft tissue defection in finger tip (finger pulp) underwent repair surgery in which process the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were applied. Results: Skin flap survived in all cases.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showed that finger function in all cases recovered well. Conclusion: As an easy procedure with good curative effects, reverse island skin flap of arteria digitalis is the optimal option for repairing finger tip (finger pulp) defection of soft tissue.[KEY WORDS] Hand; Injury; Arteria digitalis; Surgical skin flap; Repair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手外伤。
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卢忠存彭伟华韦铭铭(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四肢创伤手外科,河池市547000;E-mail:luzhongcun@126.com)【摘要】目的了解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
方法尸解成人手指标本40指,观察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对20例(26指)指端缺损患者实施皮瓣设计、切取移植及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手指外观及感觉情况。
结果成人手指不同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具有不同的解剖特点;20例患者术后随访1 6个月,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4 6mm,指关节功能好,皮瓣浅感觉及深痛觉均恢复。
结论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损伤固有动脉及神经,同时能恢复皮瓣感觉,是修复手指损伤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关键词】指端缺损;指动脉;岛状皮瓣;解剖【中图分类号】R6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04(2012)12-1663-03手指末端缺损在临床外科比较常见,由于手是人类活动常用的器官之一,所以治疗上应尽量保留伤指的长度[1]。
目前,修复的办法是进行皮瓣转移修复,方法多样化,各有相应的优点和缺点,缺少理想的皮瓣[2-3]。
笔者观察人类手指指端和指背的显微血管分布及神经支配特点,在临床上设计以伤指中节背侧指动脉终末背侧支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移植修复指端缺损。
同时将皮瓣中的指神经背侧支,在受区与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重建皮瓣感觉。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1解剖资料:解剖成人手指标本40指,来源于死者生前自愿捐献或死者家属捐献的成人手指新鲜标本,观察归纳指背、指端血管神经分布的显微解剖特点。
1.1.2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指端缺损20例(26指)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4例18指,女6例8指;年龄20 62岁,平均42.5岁。
受伤至入院时间1 8h。
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魏杰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6(25)5
【摘要】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魏杰手指指腹皮肤缺损,骨肌腱外露以往多采用不同部位的带蒂皮瓣移位修复。
由于疗程和制动时间长,对手指的功能带来一定影响。
随着皮肤血运动态研究的发展,近年来提出了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1,...
【总页数】2页(P358-359)
【作者】魏杰
【作者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8.2
【相关文献】
1.指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附20例报告) [J], 卢忠存;彭伟华;韦铭铭
2.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改良重建回流的临床应用 [J], 孙中建;王智慧;徐鹏
3.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与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指端缺损的效果观察 [J], 赖沛群
4.顺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与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指端缺损的效果观察 [J], 赖沛群
5.重建感觉的指动脉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效果比较 [J], 栾兆新;潘朝晖;李洪飞;赵玉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切取指近侧缘侧方岛状皮瓣,以远侧指掌侧固有血管为蒂,逆行旋转,修复同指远端创面,若将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包含在皮瓣内,皮瓣旋转后与创面神经吻合,可使转移皮瓣恢复良好的感觉功能。
(1)皮瓣设计:以指固有动脉为轴血管设计皮瓣,原则上供区示指选择尺侧,小指选择桡侧,中环指选择尺侧、桡侧均可,皮瓣长不超过近指横纹,宽不超过指掌及指背的正中线,皮瓣旋转点视指端创伤情况,一般不超过远指间关节近缘平面。
(2)切取皮瓣与移植:先在皮瓣近缘切口,解剖到指血管神经束后再作指腹侧及背侧和远侧切口,在腱鞘浅面游离皮瓣,最后切开皮瓣远端,解剖指血管并与神经分离,在皮瓣近缘用血管夹阻断指固有动脉,松止血带观察皮瓣,如皮色红润,皮缘渗血良好,指动脉仍可见搏动,则切断结扎指血管近端,将皮瓣掀起解剖至皮瓣旋转点。
以旋转点为轴心,将皮瓣旋转,覆盖至创面,若皮瓣中包含指神经背侧支,应与受区残端指神经吻合,可恢复皮瓣感觉功能,供区用全厚皮片移植。
(3)注意事项:在皮瓣旋转时,应检查旋转后血管蒂有无受压、扭曲;一般皮瓣逆转角度在160°左右,设计时就应注意此角度,以免旋转后影响皮瓣血循环。
A.采用手指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创面时,应将指神经背侧支包含在皮瓣内,并与手指残端指神经缝合,以重建皮瓣感觉。
B.设计皮瓣时,旋转角以150°左右为好,过大或成直角,皮瓣易受压,影响血循环,此时应拆去皮瓣蒂部部分缝线减压,或加用生理盐水、肝素液擦拭皮缘,使其渗血,以避免皮瓣胀死,数天后,皮瓣缘或创基建立侧支循环,皮瓣可转红润而成活。
C.皮瓣通过隧道转移到受区,有时皮肤隧道过紧,皮瓣过厚大,为防止血管蒂受压、扭曲,不如用明道转移皮瓣。
D.为保护皮瓣内包含指掌侧固有神经的背侧分支,宜在指根部显露指血管神经束时,就小心寻找指固有神经的背侧分支,该分支较粗大,解剖部位恒定,找到后沿该分支向远背侧分离,确认其进入皮瓣区内,再切取皮瓣。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reverse-flow island flap)是一种常用于临床上修复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转移异位动脉的皮瓣来修复组织缺损,被广泛应用于皮肤、软组织和骨骼的缺损修复中。
本文将通过阐述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各种组织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和优势。
首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在皮肤缺损修复中表现出出色的效果。
它可以用来修复手指尖、手背、手掌以及手指间的皮肤缺损。
常见的临床实践是将岛状皮瓣植入到缺损区,使其与周围组织血液循环连接。
这种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皮瓣移植术中需取自同侧距离远的组织,容易造成供区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问题。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血供灵活可靠,恢复效果好,因此在手指缺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常见的实践包括面部、颈部以及四肢等软组织缺损修复。
与传统的组织移植方法相比,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供区损害小。
因为皮瓣的血供来自于指动脉的逆行血流,不需要独立的动脉供血,在供区损伤减轻的同时,也更容易保护术后的功能;二是手术操作简便,不需要移植组织的旋转和移位,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三是血管吻合技术精确度要求较低,使得手术操作更容易掌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此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骨骼缺损修复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常见的应用场景是手指骨骼缺损修复。
通过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以直接连接膓骨动脉与缺损部位的骨骼供血,实现了从骨骼缺损到皮肤缺损的一体化修复。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骨骼缺损修复中血管吻合困难、供区损伤较大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患者多次手术的风险。
最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还有一些限制。
首先,逆行岛状皮瓣的设计需要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经验,手术操作难度较高。
其次,使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组织缺损面积有一定的限制,较大的缺损面积可能无法满足血供要求,不太适合使用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引言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的一种皮瓣。
该皮瓣能够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使得患者在手术后康复快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本文主要介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结构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在患者手指背侧皮下脂肪组织和皮肤之间通过良性肿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皮瓣。
这种皮瓣的供血来自于指背侧的指动脉,血流在皮下向指尖方向汇聚。
在皮下组织达到足够厚度的情况下,便可选择该皮瓣作为患者手部修复的最佳选择。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供血主要来自于第一指动脉,此外也有少数供血来自于其他指动脉。
这种皮瓣的血液循环主要依靠皮下的微血管系统,因此在切取该皮瓣时要保留充足的皮下脂肪组织和微血管系统,以保证皮瓣的完全存活。
同时,由于该皮瓣的血流方向相反,因此被称为逆行岛状皮瓣。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部修复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适用于手指背侧皮肤及指尖缺损的修复和再造。
临床研究表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具有以下优点:
1.保留了原有的指背侧皮下脂肪组织,使得皮瓣更加柔软,光滑美观。
2.供血可靠,血流迅速,能够满足修复区域高度代谢的要求。
3.操作简单,术前制备较为简便,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此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逆行血流方向使得该皮瓣在修复缺损的同时还能保留指背侧原有皮肤的感觉和触觉功能,使得患者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能够更快地进行功能康复。
操作技巧
在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术时,我们首先需要确定病灶的位置和大小,根据需要切取相应大小的皮瓣。
接着,我们需要在指第二关节以上的位置确定一个宽度为2cm左右的皮瓣切口,然后朝着指尖方向切割。
切割时需小心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将皮瓣解剖出来后,要清理皮下组织,并在皮瓣床上堆积富含脂肪的良性肿瘤组织,将皮瓣和组织缝合。
最后,将缝合好的皮瓣和组织移至植皮部位,将皮瓣缝合固定即可。
总结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优秀的手部修复方法,具有逆行血流方向、供血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手术前需充分了解该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注意操作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