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是指向农民传递农业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信息,以提

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一种工作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农业推广

工作,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来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

的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农户、农民合

作社、农业企业等的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问题和意见,进而确定推广

的重点和方向。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收集并

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推广工作提供支持。

二、示范推广法

示范推广法通过选择一些符合推广目标的地区或农户,在实践中进行

示范,以吸引其他农民参与和学习。示范推广法主要包括示范评估、示范

验证、示范推广和示范推广总结等环节。通过示范推广,可以直观地展示

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优势,提高农民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三、试验研究法

试验研究法是通过实验设计和试验分析,验证和评估农业推广的效果

和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小区试验、田间试验、大田试验等方式进行实验,

对比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和相关性。试验研究法可以直接获得科学的数据和

结论,为农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四、经济评价法

经济评价法是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推广的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利润率等指标的计算和比较。通过经济评价,可以评估推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为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依据。

五、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通过对社会网络关系的分析,了解信息传播和知识分享的路径和过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农民的社会网络信息,揭示农民间的交流和合作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帮助推广人员找到信息传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路径,提高农业推广的效果和影响力。

六、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将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将调查研究、试验研究、经济评价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结果进行综合,得出推广活动的有效性、适应性、可持续性等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推广工作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并进行综合运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够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推广学

第一部分:导论 一、基本概念 1、狭义、广义、现代农业推广 2、农业法规定的农业技术推广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 二、简答题 1、广义农业推广与狭义农业推广的比较 2、农业推广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 1、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2、农业推广的作用 第二部分:推广心理 一、基本概念 1、首因效应; 2、晕轮效应; 3、发散性思维; 4、心理定势; 二、简答题 1、简述农民群体的特征 2、简析农民对采用农业科技的一般心理 3、举例说明发散性思维 4、举例说明侧向思维 5、简析影响人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6、农业推广人员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三、论述题 1、农民群体的特征是什么?推广工作者如何认识农民的心理? 2、为什么说农业推广活动中引起农民兴趣是最重要的? 3、如何培养农业推广人员的能力? 4、农业推广者怎样对农民心理产生影响? 第三部分:推广行为 一、基本概念 1、人的行为; 2、需要; 3、动机 二、简答题 1、人的行为主要有哪些特征? 2、需要层次论主要有那些内容?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4、简述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 5、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主要有那些? 6、我国农村的农民交往行为的特征 三、论述题 1、论述行为改变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2、现阶段我国推广对象的需要 第四部分:推广沟通 一、基本概念 1、人际沟通; 2、农业推广沟通 二、简答题

1、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程序 2、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一般原则 3、简述农业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4、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论述农业推广沟通的技巧 2、试述影响农业推广沟通的主要因素 第五部分:创新采用 一、基本概念 1、创新扩散; 2、进步农民策略; 3、波浪式扩散方式; 4、跳跃式扩散 二、简答题 1、简析农民采用创新的一般心理行为过程 2、简析进步农民策略的缺陷 3、简述S扩散曲线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三、论述题 1、分析论述当前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 2、试述农业创新扩散的一般过程 第六部分:推广方法 一、基本概念 1、大众传播法; 2、集体指导法; 3、个别指导法; 4、参与式农业推广 二、简答及论述题 1、简述大众传媒推广法的特点 2、简述集体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3、简述个别指导法的基本形式与特点 4、简述参与式农业推广的基本步骤 5、如何选择和综合应用农业推广的方法 第七部分:推广写作 1、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2、在农业推广报告中,项目类报告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 3、简述调查报告、总结报告的写作要点 4、与农业推广相关的宣传应用类文体主要包括哪几种?简述其用途或作用。 5、在农业推广活动中,农业推广语言运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6、演讲稿的撰写应注意哪些要点?请撰写一篇十分钟的演讲稿。 7、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演说家,你将如何培养、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第八部分:试验示范 一、基本概念 1、成果示范; 2、方法示范; 3、适应性示范; 4、综合试验; 5、系统误差; 6、随机误差 二、简答题 1、导致试验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哪些方式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 3、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4、推广人员要对农民进行一次新技术方法示范,首先要做好那些方面的准备工作? 三、论述题 1、在农业推广试验中,如何控制和降低试验误差?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名词解释: 农业推广:以农民为对象、教育为手段,以新技术、新观念、新知识、新成果、新信息为内容的科技扩展、科技扩散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 现代农业推广(p7):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沟通(p42):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利用共同的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图像、记号及形体语言等,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交流和传递各自的观点、思想、知识、爱好、情感、愿望等各种信息的过程,是社会信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与互动的过程。(理解沟通的含义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沟通是双方行为;沟通是一个过程;沟通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是编码、译码和沟通渠道。) 集体指导法(p86):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法。 个别指导法(p88):指推广人员通过与个别农民接触与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法。 参与式农业推广(p91):是国际社会在扶持发展中国家中形成的参与式发展思想和方法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农业推广人员根据农民行为改变原理,运用参与式理论和方法,引导和组织农村人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自身生产和生活状况分析、资源分析、需求分析、农业创新学习和应用以及项目制定、实施、监督、评估和验收过程的主动参与性,发掘和培育他们在促进农业创新扩散与农村区域发展中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和增长点的工作途径和措施。 可行性报告(p109):指从实际出发,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通过综合分析某项推广项目的社会需求、现实条件、社会经济效益等,论证该项目推广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 项目申请报告(p109):是申请科研课题立项、策划科研开展的一种文件、它的表达形式是科研项目申请书。 调查报告(p110):是根据实际调查研究的成果,写出反映客观事物及问题的书面报告。 科技实验报告(p112):农业推广中的科技实验,是为了考察农业科技领域某个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特性、效果或适应性而在实验室或小范围内从事的研究活动,以便取得有价值的结果、结论,为在大范围内推广使用提供依据。科技实验报告就是把这种试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方法、过程、结果及其分析写成的文字总结材料。 单因素试验(p122):在同一试验中只研究某一个因素的若干处理的实验。 多因素试验(p123):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各个因素都分为不同的水平,各因素不同水平的组合即为试验的处理或处理组合。 业推广的成果示范(p132):指运用“以点带面”的辐射原理,在一些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所(如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农民及其他农业生产者承包经营的土地、种植场、养殖场等),把试验已取得成功的新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使其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作为示范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情和信心,促使其效仿,加速农业创新扩散的一种推广形式和过程,是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常用的方法之一。 农业推广的方法示范(p142):指推广人员对那些仅通过语言、文字和图像等信息资料难以准确表达,或者采用者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操作性技能或技巧,通过演示讲解、实际操作体验、讨论交流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传授给农民,并现场指导他们亲自演练,直至掌握其技能要领及其技术原理的推广教学方法。 农业推广培训(p147):指对包括各类农业推广对象以及农业推广工作者在内的人员所进行的有关推广工作的培训与教育活动。 农业推广咨询(p167):是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与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应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与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农 第一章导论 一、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p8) 1、直接功能: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改变农民 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间接功能: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优化农业生态条 件;促进农村组织发展;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二、课后习题(p17) 1、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两个子系统。 2、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农业推广学 2

农业推广学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狭义)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 给农民,是农民获得新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采用,从而增 加其经济收入。 (广义)不单纯地推广农业技术,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以及 改善农民实际生活等。 2.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 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3.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 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4.科技成果转化: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 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5.技术产量上限:是指某项技术成果在最佳环境条件和管理调控措施的作用 下,所达到的单位面积最高产量。 6.技术经济上限:是指某项技术成果应用后,单位面积上获得的最高纯收入。 7.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 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8.绿色证书:是指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农业技术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 求,经当地政府或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是农民从业的岗位合

格证书。 9.在职培训:是指推广组织为了保持和提高推广人员从事本职工作能力所组织 的学习活动。 10.农业推广组织:是具有共同劳动目标的多个成员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系 统。 11.试验误差:使试验的观察值偏离试验处理的真实值的偶然影响。 试验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2.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模的百分比。 13.推广率:指推广的科技成果数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14.推广指数:作为同时反映成果推广率和推广度的共同指标。可较全面地反映 成果推广状况。推广指数=√推广率×推广度×100% 15.动机: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力量,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 念和想法。 16.激励理论: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内在的行为冲动,朝向期望的目标前 进的心理活动过程。 二、填空: 1.农业推广学的性质:教育性质 2.农业推广学的方法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 3.我国第一步推广法律:《农业推广规程》 4.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 5.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可分为: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

02678农业推广学

02678农业推广学 一、基本识记 1.被称为“美国农业推广之父”的是纳伯。 2.“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最早是在美国1914年,农业推广学的形成始于美国,“推广”一词的提出、推广活动的兴起都始于英国。 3.个别指导法是指推广人员与个别农民之间单独接触,研究讨论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是向个别农民直接提供信息和建议的推广方式。 4.农业推广评价的方法可分为:调查法、会见法、观察法、对比法和自我鉴定评价法。 5.在试验示范中起带头作用,在技术推广上起纽带和宣传作用的是科技示范户。 6.农业创新是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的统称。 7.大众传播法是指推广者将农业技术和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介传递给广大农民群众的推广方法。 8.根据内容不同,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可分为:系统培训、专题培训和更新知识的培训。 9.科技成果转化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将科学技术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 10.成果示范是指在农业推广人员指导下,将在当地经验取得成功的某项科技成果组装配套技术或某基本内容实际种植经验有计划地在一定面积上进行实际应用,做出样板,示范给其他农民,引起他们的兴趣,鼓励推动他们共同效仿的推广方法。 11.成果示范程序的是准备、示范、回答问题。 12.农业推广对象评价标准包括接触推广对象比例、推广对象的经济效益、推广对象的教育效果。 13.各类年龄区间人员在人才群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年龄结构。 14.农业创新的扩散是指一种创新在社区中的传播过程。 15.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结构、能级结构、知识结构,其中专业结构是指各类专业人才的合理比例,知识结构是指农业推广人员个体和群体的知识的合理组合。 16.农村青少年“四健”教育包括:手、脑、身、心。 17.农业推广计划的验收方式包括:现场验收、专家通讯验收和农民、社会验收。 18.农业推广计划是指以农业推广的现在来推断农业推广未来的科学遇见和安排。 19.根据时间长短,推广人员的在职培训可分为短期培训、中期培训、长期培训。 20.农业推广的特点包括生产性、教育性、综合性、社会性、周期性。 21.农业创新的采用是指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 22.农业推广目标可分为政策目标、中间目标、实施目标、教育目标,其中政策目标是基本目标,中间目标是一般目标。 23.经济上限是指在允许农民技能、经营方式和自然资源存在着固有差别的情况下,取得的每年每亩增值的总值。24.推广度是指某技术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反映单项技术推广的程度。 25.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是指利用广播作为教学手段的远距离、开放型的成年农民教育机构。 26.组织结构体系包括职能结构、层次结构、部门结构。 27.走访农户是指推广工作者通过走村串户进行的一种个别接触,其要点包括选择好访问对象、做好访问前的计划准备、注意同对象协商讨论、做好访问记录、做好访问后指导。

农业推广学

1、农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农业教育、研究、推广构成。 2、古代把农业推广称为“教稼”、“劝农”、“课桑”,将“推广”一词用于农业活动最早的是《宋史·食货志》。 3、应用“农业推广”一词最早的是美国本世纪的赠地学院。1914美国国会通过《农业合作推广法》,使农业推广法制化。我国“农业推广”一词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农业技术推广”。 4、农业推广分为2种类型,即狭义的农业推广和广义的农业推广。 5、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对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如推广作物良种。 6、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7、狭义和广义农业推广的区别? (1)适用发展阶段不同。狭义适用于传统农业时期,广义适用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时期。 (2)侧重点不同。狭义侧重于农业技术,而广义则包括农业技术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3)特征不同。狭义的是以技术推广为主要特征,而广义是以教育为特征。 (4)最终目标不同。狭义是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目标,广义是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 9、广义的农业推广强调教育过程,农业推广教育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 10、广义的农业推广工作内容?(1)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2)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指导。(3)市场信息和价格指导。(4)资源利用和自然资源保护指导(5)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6)农家家庭生活指导。(7)乡村领导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8)乡村青年人才培养和使用指导:对农村青年进行有组织的“手、脑、身、心”的四健教育。(9)乡村团体工作改善指导。(10)公共关系指导。 11、现代农业推广已不仅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以及随着技术转让所需要提供的教 育过程,更侧重在信息传播、传讯所形成 的不断地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信息的 动态过程。发达国家的推广多侧重于农村 教育和信息咨询。 12、“推广”的共同涵义:推广涉及有意 识地利用信息交流手段,以帮助农民形成 正确的观念,制定良好的决策。 13、农业推广工作的特点? (1)农业推广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 种政策手段。 (2)农业推广是“扩散—接受”系统。如 果研究成果不通过推广传播给农民,研究 是无用的。 (3)农业推广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 变革。农业推广活动实质上是组织与教育 (或沟通)农民的过程,是通过有组织的 干预沟通,诱导农民行为自愿变革的过程。 (4)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 育活动。 (5)农业推广是一种沟通过程。 14、农业推广基本概念的涵义(或界定)? 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的农村社会 教育和咨询活动。通过试验、示范、干预、 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提 高技能,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提高 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实现培养新型农民、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农业 推广是农业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 农业发展意味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以科 学为基本的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转变 的每一步都需要教育和传播(或沟通)方面 的投入。因此,不管农业推广以何种形式 投入,其作用必须看作是农业发展中的一 个必不可少的成分。(2)农业推广是现代农 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农业推 广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2、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1)农业推广的 中介作用。它是农业发展机构(农业研究机 构、院校)和目标团体(农民、农业生产经 营者、群体)之间活动的中介,如果没有这 个中介,再好的科研成果都不能转化为现 实的农业生产力。(2)农业推广是科研成果 的继续和再创新。(3)农业推广是知识形态 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4)农 业推广是完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 工具。 3、农业技术的表现形态:两种,即知识形 态(主要有农业信息、农业经营与管理、新 的栽培和耕作制度等)和物质形态(主要是 农用物资如农药、化肥、农用机械以及品 种等)。 4、农业推广的目的:(1)农业推广根本目 的在于发展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农民 收入,改善生活质量。(2)培养农民的个人 能力和素质。 5、农业推广学的任务:(1)总结和研究我 国和世界各国农业推广产生和发展的历 史,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农业推广的方向和 道路(2)总结和研究农村社会环境和个人 行为(3)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业 推广的理论发展,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6、农业推广学的性质:(1)是社会科学的 科际产品。(2)是行为科学的一种,是边缘 性学科。 7、农业推广学与农业推广工作:区别是农 业推广学属于行为科学,农业推广工作属 于自然科学或农业科学;联系是农业推广 工作是以农业推广学的基础理论方法进行 的。 8、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最主要的在于 提示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 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科学技术与生 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和规律。(2)科技成果 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 律。(3)科技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 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9、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层面: (1)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如实证的方法, 归纳、演绎的方法。(2)各种具体的研究方 法与形式,如观察法、恳谈法、实验法、 问卷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3)各种研 究技术,如调查技术、抽样技术、统计方 法与技术、计算机操作应用技术。 10、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农 村社会学:它的若干概念,如社会变迁与 计划变迁、社会组织、社会阶层、大众媒 介的社会性、创新的传播与采用等,都为 农业推广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基 础。(2)教育心理学:它的许多概念,都为 农业推广学所应用。主要有:继续教育、 个体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动机、交流、 沟通等。(3)社会心理学:它的许多概念如 态度、人际沟通、群体特征、环境心理、 群体心理等都为农业推广学从心理学方面 研究农民个人、农民群体的行为提供了理 论与方法的基础。(4)行政组织学:它的若 干概念,常常应用到农业推广工作中,如 工作制度、个人与组织目标、正式组织与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农业推广是指向农民传递农业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的信息,以提 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的一种工作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农业推广 工作,需要进行科学研究来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 的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农业推广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对农户、农民合 作社、农业企业等的调查,了解他们的需求、问题和意见,进而确定推广 的重点和方向。可以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收集并 分析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后续的推广工作提供支持。 二、示范推广法 示范推广法通过选择一些符合推广目标的地区或农户,在实践中进行 示范,以吸引其他农民参与和学习。示范推广法主要包括示范评估、示范 验证、示范推广和示范推广总结等环节。通过示范推广,可以直观地展示 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优势,提高农民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三、试验研究法 试验研究法是通过实验设计和试验分析,验证和评估农业推广的效果 和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小区试验、田间试验、大田试验等方式进行实验, 对比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和相关性。试验研究法可以直接获得科学的数据和 结论,为农业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四、经济评价法

经济评价法是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对农业推广的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主要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收期、利润率等指标的计算和比较。通过经济评价,可以评估推广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行性,为资源配置和决策提供依据。 五、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通过对社会网络关系的分析,了解信息传播和知识分享的路径和过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农民的社会网络信息,揭示农民间的交流和合作关系。社会网络分析法可以帮助推广人员找到信息传播的关键人物和关键路径,提高农业推广的效果和影响力。 六、综合评价法 综合评价法是将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可以将调查研究、试验研究、经济评价和社会网络分析等结果进行综合,得出推广活动的有效性、适应性、可持续性等评价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推广工作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并进行综合运用。只有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够提高农业推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推广学要点

农业推广的涵义: 狭义的农业推广:主要是指农事生产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经济收入。 广义的农业推广:指除了推广农业技术以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以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农业推广的范围包括:1)有效的农业生产指导;2)农产品运销、加工、贮藏指导;3)市场信息和价格指导;4)资源利用和资源保护指导;5)农家经营和管理计划指导;6)农民家庭生活指导;7)农村领导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指导;8)农村青年的培养和使用指导;9)农村团体工作改善的指导;10)公共关系的指导。现代农业推广:一个把有用信息传递给人们(传播方面),然后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推广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或技术(教育方面)的执行过程。 中国特色的农业: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取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及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种专门化活动。 农业推广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1)农业推广工作的地位,农业推广与农业研究、农业教育三足鼎立,成 为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 代化的三大支柱。农业研究有赖于 农业研究的发展和农业教育的更 新。三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缺 一不可,在农业系统中处于同等重 要的地位。农业研究创造知识,出 成果;农业教育传授知识,出人才; 农业推广应用知识,出效益。 2)农业推广工作的作用,1.农业推广是农业科学研究的质的再创造与 量的再扩大。2.农业推广时科研成 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3.农 业推广时联系科研、教育及生产的 重要纽带。4.农业推广时促进农业 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 手段。 学习和研究农业推广学的目的和意义:1)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2)指导我国农业推广实践; 3)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包括三个层面:1.农业推广的理论研究方法,如实证方法,归纳,演绎的方法等。2.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3.各种研究技术,如调查技术、抽样技术、统计方法与技术、计算机操作应用技术 等。 创新扩散理论 创新的五种存在形式:1)引进新产品 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2)采用新 技术或新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 获得原材料的新来源;5)实现企业组 织的新形式。 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 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 农民对于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分为五 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 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 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传习式扩散方 式、接力式扩散方式、波浪式扩散方式、 跳跃式扩散方式。 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突破阶段、紧要 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 S扩散曲线及成因: 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 无限性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 中应用时间的有限性,是农业创新的扩 散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而某项具体的创 新成果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农业创新扩散之所以呈S型曲线,是由 于一项农业创新刚开始推广的时候,多 数人对它还不太熟悉,很少有人愿意承 担风险,所以一开始扩散的比较慢,采 用数量也不多,;当通过试验示范之后, 看到试验的效果,感到比较满意后,采 用的人数就会逐渐增加,使扩散速度加 快,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当采用 者数量达到一定数量以后,由于新的创 新成果的出现,旧成果被新成果逐渐取 代,扩散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小,曲线也 就逐渐平缓。直到维持一定的水平不再 增加。 S扩散理论阶段性规律性:投入阶段、 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造成农业创新衰退的原因有:无形磨 损、有形磨损、政策性磨损、价格磨损、 人为磨损。 农业创新自身的技术特点对其采用的 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技术的复杂 程度、技术的可分性大小、技术的适用 性。 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农民的年龄、户 主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的影响 还有社会价值的影响、社会机构和人际 关系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影响。 行为改变理论 推广对象具体包括:农民个体及其家 庭;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下属的集体 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生 产经营中的涉农企业;国有农垦企业职 工。 农民的社会行为 1)交往行为:1.交往对象的等级化; 2.交往主体间关系的多元化; 3.农 民交往中的“信任关系的差序格 局” 2)社会参与行为:农民的社会参与 行为是指农民参加社会管理、经 济决策及技术决策等活动,并在 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参与讨论、 发表意见并参与最后决策的行 为。这是对农民人格的尊重、才 能的重视。 农民的经济行为 1)经济行为:1.趋同性;2.随意性; 3.短期性; 4.个体性 2)决策行为:农民经济决策行为的 过程是:搜集信息、选择信息、 形成决策、咨询论证、修改调整、 付诸实施 3)投入行为:1.户均收入水平;2. 农民文化程度;3.农业经营规模; 4.家庭经营结构; 5.农业比较利益 4)生产经营行为:农民生产行为是 以农户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是以 满足自身需要、国家或社会需要 为基础,以经济收入目标和事物 收入目标为行为导向来组织进行 的。 农民行为改变的过程:1)不同层次农民 行为改变的难易度;2)农民行为改变 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具体学习 的改变,而是行动的改变,三是发展性 的改变。 农业推广中农民行为的新变化:1)农 业推广中农民行为的改变程度与农民 的文化素质呈正相关;2)农业推广中 农民行为的改变程度与经济收入呈正 相关;3)农业推广中农民行为的改变 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 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因素和阻力 因素:1)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因 素。一般的,农民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 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1.农户本身的经 济需要引起的内在驱动力。2.社会环境 的改变对农民的推动力。2)农民个人 行为改变的阻力因素。包括两个方面: 1.农民自身的障碍和传统的文化障碍。 2.环境障碍。主要是缺乏经济上的吸引 力和投入水平低。 农民群体行为的改变 1)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1.共同的 目标利益;2.合理的奖惩制度; 3.自然义务领导人物; 4.亲近和友 爱。 2)躯体意识的培养 3)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服从、从 众、相容、感染与模仿 4)群体行为的改变方式 成果转化理论 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 过调查、研究、试验、推广应用,所提 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具有 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 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 案。 农业科技成果的分类: 1)按研究性质分类,分三类:1. 基础性研究成果,是指在农业 科技领域中以认识自然现象和 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而取得的 成果。2.应用性研究成果,是 指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中所 取得的行之有效的农业新技 术、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 新品种等方面的成果。3.开发 性研究成果,是指为在生产上 尽快推广应用性研究成果而进 行的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新成 果,是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的 继续与发展,主要包括引进、 改进、组装配套和中试等开发 研究工作, 2)根据专业管理范围分类,我国 大农业管理一般分为五类:种 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 及副业;据此可把农业科技成 果分为五类。 3)根据科技成果的职能作用分 类,三类:1.具有经济职能作 用的成果;2.具有社会职能作 用的成果;3.具有认识职能作 用的成果。 4)根据表现形式和商品化难易程 度分类,三类:1.物质形态成 果;2.技艺形态成果;3.知识形 态成果。 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区域适应性、 综合性及相关性、自然扩散性。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研单位 在试验场、实验室条件下获得的应 用性、开发性科技成果,通过试验、 示范、推广,被农民认识、采纳、 应用,使其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 形成生产能力并取得规模效益。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三个阶 段: 1)基础理论转化为生产上可以利 用的硬件和软件; 2)硬件和软件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 3)科学技术转化为人的内在因 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转 化率(包括转化周期和转化成果)、 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占应推广规 模的百分比)、推广率(推广的科技 成果属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成果质 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 农民需求、政策与资金。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农业开 发研究、农业推广机构推广、大众 传播途径、农业技术市场、中试生 产基地建设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绪论 1、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渗透 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2、农业推广学的性质是教育性质。 3、农业推广学的方法论(农业推广学研究方法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 4、农业推广学的基本方法是社会调查和社会实验,具体方法有:观察法、实验 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 第一章 1、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的,称为~ 2、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 3、农业创新的采用:是指农民从获得农业创新信息到最终采用的心理、行为变 化过程。 4、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可分为: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 段、采用阶段。 5、创新采用者的分类有: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 后者。 6、农业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 更多的采用这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应用的过程。 7、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传习式、接力式、波浪式、跳跃式扩散方式。 8、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分为: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和从众阶段。 第二章 1、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鉴定或审定的在农业各个领域内,通过调查、研究、 试验、推广应用,所提出的能够推动农业科学进步,具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通过鉴定或被市场机制所证明的物质、方法或方案。 2、农业科技成果按成果性质分为:基础性研究成果、应用性研究成果、开发性 研究成果。 3、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 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4、P42的成果转化率。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经济效益的实现途径:①节本增效;②节本、增产、增效; ③增本、增效。

农业推广学

农业推广学 1.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农事生产的指导,即把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和增加收入。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除了单纯的农业推广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2·农业推广工作特点:农业推广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是“扩散——接受”系统;可以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是一种沟通过程。 3·农业推广在发展中的作用:是农业发展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4·社会功能:中介作用;是科研成果的继续和再创造;是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农业技术的转化过程;是完善推广组织,提高管理效率的工具。 5·农业推广学:是农业推广的实践经验,推广研究成果及相关学科有关理论,经过较长的发展,概括而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一种行为科学。 6·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农业推广的理论方法;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与形式;各种研究技术。农业推广学和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行政组织学,传播学,行为科学,其他学科有关联。 7·现代农业的主要标志:农业经营由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 经济,农业技术由单 凭经济的传统技术 体系转变为科技成 果为依据的科学技 术体系;农业能源由 以人力,畜力等自然 能源为主转变为石 油,电力等工业能源 为主。 8·创业扩散:创新 扩散是农业推广的 一个核心问题,是指 一,种新的观点,思 想,技术,一旦被引 入到一个社会系统 就会在这个社会系 统中从一个决策单 位,随着时间推移不 断地传到下一个单 位。农业创新是应用 于农业领域内各方 面的新成果,新技 术,新知识及新信息 的统称。 8·农民对创新的采 用过程:这个过程是 指农民获得新的创 新信息到最终采用 的心理,行为变化的 过程。有五个不同的 阶段:认识阶段,兴 趣阶段,评价阶段, 实验阶段,采用阶 段。采用者群体是指 农民对农业创新采 用的时间不同分成 为不同群体。钟型曲 线表示在一定时间 内,采用农业创新人 员的百分比;S曲线 表示在时间的任一 点上,已采用农业创 新的成员占全体成 员的百分比。分为创 新者,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数,晚期多 数,落后者。 9·农业创新的扩散 过程:突破阶段,紧 要阶段,跟随阶段, 随大流阶段。 10·进步农民策略的 缺陷:支持农民策略 理论的一个非常重 要方面的假定目标 人口的一致性;进步 农民策略的另一个 缺点是创新的报酬 对后来的采用者与 较早的采用者是不 同;是信息失真;在 技术发展中倾向进 步农民的偏见。 11·两个系统的特 征:推广服务系统: 是指农业推广机构, 农业推广人员以及 他们所处的生存空 间。扩散效率的程度 取决于两个变量。目 标团体系统:是指农 民,农民家庭以及处 所的生存空间。接受 效率取决于两个变 量。推广服务系统是 农业推广框架理论 中处于诱导农民行 为自愿变革的核心 部分。 12·农业推广组织机 构是农业知识信息 系统和农业技术管 理系统的一个部分。 农业知识信息系统 (AKIS)是某种农业 机构,组织机构和个 人及其相互关系的 综合体。主要包括研 究,推广和用户三个 亚系统。AKIS分为 知识系统AKS和信 息系统AIS。AKS 是指各种信念,认 识,模式,理论,概 念和其他个人或群 体所积累的农业生 产方面的经验所构 成的精神产物的一 个系统。AIS是指农 业信息生产,传递, 整理,接受和反馈的 一个系统。 13·农业技术管理系 统(ATMS)是指实 验,研究和管理系 统。包括农作制度研 究实验(FSRT)和 农作物管理研究实 验(CMRT)。 14·推广组织机构的 主要运行机制:推广 组织机构一个重要 的运行机构是干预。 干预是推广工作者 的日常活动,即制定 推广目标,设计推广 政策,资源配备,执 行,检验和评价,目 的在于达到最令人 满意的推广效果和 干预的社会效果做 出准确的反应。包括 两个过程:由推广机 构,组织,推广人员 进行;是作用于一个 目标团体或个人。 15·沟通是指在社会 交往中,人们借助共 同的符号系统,如语 言文字以及手势,彼 此交流各自的观点 思想兴趣情感知识 等各种信息的过程, 并通过沟通影响别 人和调整自己的态 度和行为。沟通的形 式:直接的个人沟通 形式;非个人沟通即 利用大众媒介的沟 通形式。农业推广的 特点:生产性,教育 性,综合性,社会性, 周期性。 16·农业推广的原 则:因地制宜,试验 示范,智力开发,服 务配套,综合效益。 农业推广的程序: 一·项目选择:(是 一个收集信息,制定 计划,选定项目的过 程,也是推广的前 提)技术先进适用; 综合效益显著;适宜 范围广;持续农业的 选择项目。二·试验; 三·示范;四·培训; 五·服务;六·推广; 七·评价。17·农业 推广组织:组织的概 念:是指由一定要素 组成的(人、部门 等)、有特定的结构、 奴隶关系明确、为达 到某种目的而形成 的机构。也称为是动 态的组织活动过程 和相对静态的社会 实体单位的统一。组 织不能在一定范围 内相互可以替代。组 织结构主要包括:职 能结构、层次结构、 部门结构、职权结 构。 18·组织设计是管理 当局为实现组织目 标而设定的信息收 集、权力运用和责任 系统方案,所设计出 来的方案是为了实 现预期目标而用来 连接组织中各项任 务与执行人员的条 件。 19·农业推广组织从 功能上讲是作为信 息沟通渠道和推广 目标决策与工作实 施系统。在形式上是 一种服务机构,实质 上是农业推广活动 从初级向高级发展 中必然形成的载体, 起着支撑与联接作 用。 20·农业推广组织的 职能:确定推广目 标;保持推广工作的 连续性;保持推广工 作的全变性;利于信 息交换;配合、协作; 控制;具有对组织成 员、工作条件和工作 内容的调控能力;组 织的促动因素;评 估。 21·农业推广组织设 计的基本原则:因 地、因时、因人、因 事制宜;动态中稳定 的组织结构与形式; 合理发挥部门功能, 从整体系统上求的 最佳结构;组织设计 利于组织自身功能 发挥。 22·农业推广计划: 计划是工作和行动 以前预先拟定的具 体内容和步骤,目标 则是想要达到的境 地或者标准。农业推 广计划是以农业推 广的现在来推断农 业推广未来的科学 预见和安排。 23·广义的农业推广 教育是指对青年学 生、农民、农业科技 推广人员进行的有 关推广的培训和教 育。目的在于通过宣 传、技术培训、试验 示范等方法,使农民 理解、接受和采用新 技术,提高农民的科 学技术和经营管理 水平,改变农民行 为,从而合理利用开 发自然资源,保护生 态环境,改革农业技 术,发展农业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改善 农村生活。 24·农民受教育的方 法:一种是学习如何 解决某个问题;另一 种是学会解决问题 的程序。 25·农业推广教育的 特点:农业推广教育 的普及性;农业推广 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农业推广教育的实 践性;时效性;推广 教育场所、形式、手 段的多用性;综合 性。农业推广教育的 主要的内容:作物生 产、园艺生产、动物 生产、渔业生产、农 区林业、经营管理、 农村资源开发和维 护、农业机械、农副 产品贮藏加工、农村 家庭管理、农村青少 年四键教育。 26·农民学习的特 点:学习目的明确; 认知能力和理解能 力较强;能力分散并 影响记忆力;负担重 而学习时间少;农民 之间经常互相学习; 27·农民采用新技术 的一般心理的过程: 对客气的反应;认识 过程;情感过程;意 志过程。影响农民学 习能力的主要因素: 年龄;教育程度;心 理背景。 28·广义上讲,科技 成果的转化是指科 技成果由科技部门 向生产领域运动的 过程。从狭义上讲, 科技成果的转化是 指科研单位在小范 围或试验场,实验条 件下取得的科技成 果,应用、推广与实 际生产中,通过农民 行为自愿变革,在生 产领域中广泛采用, 发挥作用,形成现实 生产能力的过程。农 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是有计划、有组织、 由目标的把科学技 术由潜在的生产力 转化为直接生产力 的过程。 29·农业科技成果的 形态转化:物化产3 品、技术性产品、技 巧和技能、服务性的 知识产品。 30·科学技术转化为 社会生产力的领域 涉及三个阶段:一、 是基础理论转化为 生产上可以利用的 硬件和软件;二、是 硬件和软件转化为 现实生产力;三、是 科学技术转化为人 的内在因素。。基本 模式:直线转化模 式;交叉循环模式。 31·农业科技的转化 率是评价农业科学 技术成果转化过程

农业推广

第一章绪论 1、农业推广基本概念涵义界定: 农业推广是一种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社会教育和咨询活动。 2、农业推广的性质: 一种教育性质的工作,是一种典型的非物质授助形式,是一种公益性的事业。 3、农业推广学的性质:是行为科学的一种,是一门重实际应用的科学,是形成一门边缘性学科。 最主要的在于揭示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包括农民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社团行为。 5、农业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社会) 6、①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成份。②现化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③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工具。 社会功能:①中介组织②科技成果的续继和再创新科技成果的转化④提高推广组织管理效率的工具。 6、农业推广学相关学科的关系:①农村社会学:为农业推广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②教育心理学:其许多概念都为农业推广学所应用③社会心理学:为农业推广学从心旦学方面研究农民个人、农民群休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④行政组织学:其若干概念,常常应用到农业推广工作中⑤传播学:其若干概念,在农业推广学里得到广泛的直接的应用。⑥行为科学:农业推广属于行为科学。 7、狭义的农业推广与广义农业推广的区别:狭义的农业推广是指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工作范围大都以种植业为主,针对各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着重推广农业改良的技术和技术的扩散。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为农村社会教育。 8、农业推广工作特点:①农业推广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手段。②农业推广是“扩散—接受”系统。③农业推广可以用诱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④农业推广是一种特殊的农村社会教育活动。⑤农业推广是一种沟通过程。 9、农业推广的目的:①发展生产力(农村)②培养农民的个人能力与素质。 10、农业推广学科的任务①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业推广工作的经验与教训。②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个人行为以及农村社会环境的反应。③总结和研究我国和世界各国农业推广理论的发展,指导农业推广实践。 11、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规律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扩散——接受的形式、特点和规律③科技成果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农民行为变革的特点和规律。 1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①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论:实征主义论②各种研究技术:抽样技术、统计方法与技术等③具体研究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第二章农业推广的简史 1、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①由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以政府兴办的各级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组织,协调实施各项推广工作②农业推广与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归入不同部门,各自独立,通过政府组织“三农”协作。③专业推广机构按农业、畜牧、水产、家机化、经营管理分别组成,自成体系。④推广机构的职能以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和教育引导为主,运用各种推广手段,维护国家计划,提高农民经济收益。⑤全国农业推广网络以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