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3课时检测(六) 琵琶行并序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3课时检测(六) 琵琶行并序

课时跟踪检测(六)琵琶行并序

(时间:40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快速)弹数曲颜色故.(衰老)

击节.(节拍)碎低眉信.(随便)手

B.寻声暗.(悄悄)问欲语迟.(迟疑)

添酒回灯

..(拿回灯) 惨.(悲惨)将别

C.声声思.(悲,伤) 漂沦.(沦落)憔悴

小弦切切

..(声音轻细且急促)

恬然

..(淡泊宁静的样子)自安

D.却.(退回)坐轻拢.(顺手下拨)

红绡.(一种丝织品) 每.(常)被秋娘妒

解析:选C A项,快:畅快。B项,回灯:重新掌灯。惨:悲伤。D项,拢:叩弦。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冰泉冷涩弦凝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遂命.酒,使快弹数曲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C.{低眉信.手续续弹胜似闲庭信.步

D.{转轴拨.弦三两声曲终收拨.当心画

解析:选C A项,停止/与世隔绝;B项,吩咐,叫/命名,题名;C项,均为“随意地”;D项,挑,拨/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

..长句,歌以赠之

..秋因为

B.铁骑突出

..衣裳起敛容

..刀枪鸣整顿

C.老大

..江口守空船

..嫁作商人妇去来

D.相逢

..不闻丝竹声

..何必曾相识终岁

解析:选D A项,明年:第二年;今指(将来时的)第二年,即下一年。“因为”是“因”和“为”两个词的连用。因:连词,因此。为,动词,写,作。今常用作表原因的关联词。B项,突出,突然爆发出;今指超出一般地显露出来。整顿:整理;今指治理。C项,老大:年龄大;今指“长子”“长兄”。去来,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今指去了又来。D 项,相逢,古今都是指相遇。“终岁”古今都是指一整年,代指时间长。

4.下列加点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

B.自言本是.京城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C.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

D.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解析:选B B项,都是判断动词,是。A项,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量。C项,形容词,轻轻/动词,轻视。D项,动词,哭泣/名词,眼泪。

5.下列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选B②正面写琵琶女技艺;④写琵琶女的身世。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解析:选D“铁骑突出刀枪鸣”不是夸张,是比喻。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句意是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A项,比喻,“万事”如“东流水”,一去不返。B项,互文,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同上了船。C项,借代,“丝竹”代指音乐。

7.名句默写。(6分)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阅读鉴赏(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10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8.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诗人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诗人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诗人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9.诗人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人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2)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0~12题。(10分)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0.请分析“紫袖红弦明月中”一句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伎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

11.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句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的全部妙处。同时也暗示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12.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上的不同。(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琵琶行并序》得意的笔墨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并序》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三、表达交流(16分)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5分)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至十三年(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中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并序》,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作“浸月亭”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此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因其诗《琵琶行并序》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语,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14.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下面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被描绘成一幅画,请依据后两句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生动的文字描绘一幅可感的画面。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描绘要有诗意;③不超过50字。(5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

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

画面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15.学校要举行元旦晚会,下面是节目单:

(1)诗朗诵:《蜀道难》作者:李白表演:高一(6)班

(2)琵琶独奏:《琵琶行》作者:白居易表演:高一(10)班

请你为主持人在两个节目间设计一段报幕词。(100字左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兼顾两个节目的内容以及语言的流畅。

参考答案:高一(6)班饱含感情的诗朗诵,让我们跟随李白在雄奇的蜀道历尽艰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接下来的琵琶曲能否让我们穿越千年触摸到另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的别样情怀呢?欢迎高一(10)班同学上台表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