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政治高考试题比较分析及应对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54
(完整word版)2017年政治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浙江亲爱的读者: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
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2018年高考真题<浙江卷)文综政治试题解读版[试卷总评]坚持稳中有变的命题思路:试题在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强调联系实际的同时,总体难度有所下降,选择题部分,中、低难度试题的比重增加,基本回避过高难度试题;非选择题部分,除了在设问中仍然不以整个模块的知识作为答题范围外,还减少了评析量,即从去年评三种观点变为今年只评一种观点。
此外,题型构成的比重也有变化,如组合选择题的题量有所增加,在12题选择题中占有10题。
aW0oYNoTag重视学生政治素养的考查:一是关注学生的公民意识,如第25题涉及的税收起征点问题、第29题中的民生工程问题、第32题中的黄岩岛争端事件等;二是关注学生的世界眼光,如第26题中的国际并购问题、第35题中的叙利亚问题等;三是关注学生对是非、善恶的辨别判断能力,如第28题中的人对自然态度变化问题、第29题中的对问题困难群众的关心问题等。
aW0oYNoTag体现思想政治的学科功能:一是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性,如第29题中的关注民生、关心困难群众,第40题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等;二是较好地体现了时代性,如最近发生的黄岩岛争端事件、叙利亚问题等都出现在试题的背景材料中;三较好地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第30题中的价值判断、第41题第(3>问中对小林同学观点的评析等。
aW0oYNoTag[试题解读]24.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
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aW0oYNoTag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读】在羊肉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鸡肉供给大幅增加,鸡肉和羊肉同属生活必需品,因此鸡肉价格下降,人们对其需求量增加,同时造成羊肉需求量有所减少,促使羊肉销售者降价销售。
浙江省近5年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分析及对策研究高三政治备课组戴宵玲一、各模块分值分布二、各模块考查的知识点(一)生活与哲学3.试题特点(1)题干材料比较侧重历史、人文,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题干都以文字形式或漫画出现,每年都有漫画类选择题;组合式选择题的比重高,一个设问下涉及2-3个知识点。
(2)哲学类选择题一般不是直接考核某个知识点,往往需要在题干(设问)的信息中理解其中的哲学观点或思想,又要理解题肢的表述所蕴含的哲学观点,然后进行比较、鉴别,寻找两者的共性。
也就是说,选择题的答案(题肢)很少完全按照教材文本的内容设置,这表明“知识点与材料信息的结合度”很高,同样的意思、内容,在表达方式上是富于变化的,需要学会“知识”的转换,而转换往往不是直接的、显性的,而是间接的、隐性的,这就是命题中我们看到的“二级引伸”类试题在哲学中比较常见。
(2)主观题注重中观、微观知识的考查。
2010年和2013年都考了对立统一的知识,2012年考了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这些知识虽然都是《高考说明》里要求掌握的知识,但由于属于微观知识,平时复习往往忽略,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因此备考中特别要关注微观知识,打牢基础。
(二)经济生活2.试题特点题型上组合式选择比重较大,从题干素材看,比较侧重日常经济生活现象,题干都以文字形式出现的,没有图表、数据;基本没有出现计算题,10卷的26题也不能算是精确的计算,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断能力;一些知识点,如“价格”、“投资”、“企业”的出现频率较高。
(三)文化生活3.试题特点题型上,三年的试卷都为唯一单选题;从题干素材看,都涉及人文类素材,以文字形式出现;五年试卷中,《文化生活》的考核点第三单元基本没涉及。
(四)政治生活2.考查特点:题型上多为组合式选择;从题干素材看,都涉及时政,题干以文字形式出现;不回避已经考过的知识点,如“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五)国家与国际组织1.试题分析2.考查特点从题干素材看,与当年的国际时政有一定的关联度,但也有脱离了时政背景,以没有背景铺垫的“单刀直入式”的设问出现;题干都采用以文字的形式;五年试卷中,涉及到美国政治制度一题,英国或法国轮流出现一题,国际组织或概括轮流出现一题,都重视考察教材基本知识,有一定难度。
高考政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高考政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1、合理安排好答题时间我们在做高考文综政治试卷时,做选择题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40分钟,做问答题的时间不要少于80分钟。
一般开考后35分钟,你就应该要进入主观题的解答中去。
这样可以为主管题的解答赢得较为充裕的时间,从而,为解答好主观题打下基础。
2、注意答题卡涂卡规范3、做选答题要填涂题号4、卷面整洁书写要工整5、做选择题要分清类型解答政治文字材料选择题时,要审清题中材料的中心思想和命题意图;解答漫画选择题或者古诗文引文题,关键是读懂漫画和古诗文,弄清其表意和寓意,一般以其寓意作答。
解答图表类选择题时,要读懂标题、表项、表注等,进行纵横比较,将明显的数据变化转化为经济政治现象和问题,然后进行选择。
6、主观题不要匆忙动笔我们在高考政治主观性动笔前要留有适当的时间思考(1~3分钟甚至更长),做到审题全面仔细答题思路完整。
做主观题要先看设问,再看材料,带着问题去看材料,会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以审清设问,理清思路,并用笔在题目上勾勾画画,找出关键词和重要语句。
答题时要看清题号,千万不要答错了位置。
答错位置,损失的是两道题的分数。
解答主观性试题,必须要有鲜明的政治观点,理论联系实际,依据试题的具体材料、情景和要求,突出答案内容的针对性、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和答案形式的鲜明个性,注意答案的层次化、术语化和规范化。
7、政治生活题要审主体看清主体是谁,做哲学的题要审范围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
同时,做哲学论述题记住观点要和材料相结合,观点一定要放在句首,并加上句号,然后再跟着写材料。
回答观点注意用学科语言作答,语言尽量精炼、简洁。
8、考试心态针对考试答不完题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做题速度太慢,不管是写字慢还是思考慢,本质上都是知识不熟悉,缺少答题方法和技巧造成的。
同时,伴随着的还有考试心理状态的问题,调整不好心态,就会扰乱答题节奏,影响答题质量。
这样的同学,除了要有同学和老师在心里方面的开导外,还是要在学习方面加强,心态不好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没有自信。
经济生活(一货币出现原因:生产力与社会分工的发展(根本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直接1、货币的本质: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货币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想交换,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能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原因是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两个基本职能的不同: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只能用现实的货币。
2、货币的种类和形式:纸币: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质:是价值符号,不是商品,只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
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信用工具: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信用卡(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外汇和汇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及其变动情况I内涵: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说明其跌落。
II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名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III汇率升降的利与弊1. 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基本2. 国际收支平衡的情况3. 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差异4. 政府的货币和汇率政策、突发事件、国际投机的冲击、经济数据的公布甚至政府要员的言论(二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影响价格的因素:i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价值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ii供求影响价格:一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iii货币本身的价值也会影响价格:一般地说,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比iv纸币的发行量也会影响价格: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时,会引起物价上涨,诱发通货膨胀v其他:国家的宏观调控、消费者的购买力、生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流通、市场管理等因素也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值的因素: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本正比无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比反无关比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X商品数量= 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反比个别劳动时间无关正比个别劳动生产率价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送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 原因:市场上发生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的现象,主要是商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
浙江高考文综政治部分自主命题三年来走向浅析2011年是浙江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自主命题的第三年。
对三年来文综试卷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探寻浙江文综试卷的命题走向,颇有必要。
本文试从试卷结构、考点分布、试卷长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等角度,就政治部分三年来命题走向谈些看法。
一、试卷结构走向分析三年来文综政治部分均由12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共5个设问)组成,其结构可从模块和题型两个角度统计如下(见表1)。
结论一:从横向看,政治部分的命题遵循样卷、尊重样卷通过对每年的高考试卷与当年《考试说明》中提供的参考卷进行横向比较,我们可以发现,2009、2010和2011三年的高考试卷中,无论是题型分布,还是各个模块的题量分布,均与当年的参考试卷高度一致。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浙江文综政治部分的命题是严格遵循样卷、充分尊重样卷的结构的。
为此,我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应切实增强对参考卷的研究意识和研究力度。
另外,作为《考试说明》的一个部分,参考卷的参考性和权威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和重要性,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认真研读、充分利用《考试说明》,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论二:从纵向看,政治部分的命题稳中有变、变中出新通过对三年来文综政治部分的纵向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在试卷结构还是命题风格方面,均保持了相对稳定,但也能从中窥探出命题者在求变求新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尝试。
试卷结构方面的明显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选择题部分,2009和2010年均设有的一则材料下设置两个题目的“题组式”试题,在2011年的试卷中消失了。
二是非选择题部分,2009年高考卷中没有的辨析题在2010年出现了,且在2011年得到了加强;2009年高考中各个模块均有一个主观题设问,但在2010年以后,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部分的主观题没有了,同时选择题有所增加;而经济生活的主观题设问由原来的一个调整为两个,同时选择题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