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2014到2020年专业课考研真题试题
- 格式:pdf
- 大小:297.95 KB
- 文档页数:8
2023年江苏扬州大学教学论考研真题A卷一、简述题(共7小题,每题10分,共70分)1.简述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现实意义。
3.课程目标制订的来源有哪些,为什么要多方面收集信息?4.何谓课程实施的相互调适取向,该取向有何特点?5.什么叫体验学习,它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何意义?6.导入新课的具体方式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7.何谓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比有哪些优点?二、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1.什么叫课程内容组织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请结合小学某个学科加以说明。
2.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请举例分析。
3.试论探究教学的基本思想与主要做法。
三、材料分析(1小题,20分)潜水艇保罗对学校毫无兴趣,行为变得越来越有攻击性,以致于快成了一个危险人物。
因为基础太差,他的数学课和法语课都感到吃力。
刚开始,他对这个班开设的科学课也不感兴趣。
有一天,他突然提出一个似乎萦绕他很久的问题:潜水艇是怎么运转的,它是如何沉入海底然后又浮起来的?接下来的几节课回答了他的问题。
我们用塑料瓶、麦管、橡皮泥、回形针和一个盛满水的大盆制作了一些浮沉子(通过改变瓶子的压力让物体在水中上浮或下沉)。
浮沉子是由一根用橡皮泥粘住的麦管做成,麦管两头用回形针别住。
我们检查了吃水线,记录下观察结果,把浮沉子装在封闭的塑料瓶中进行了好几次实验。
当我们的小研究员们压住瓶子来减小体积时,有趣的现象便产生了。
很快,保罗成为这个小组的骨干力量。
他非常愿意写下他所做的和观察到的事。
他试着把一些实验画下来,尽管很拙劣,但这毕竟是他的首次作品。
一学年后,保罗升入初中,他不再提出要离开学校了。
他的学业正常地进行着。
他也许得不到诺贝尔奖,但他不再害怕学校并发现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科学实验的这几个小时也许让他如梦初醒,让他成功地融入学校,以后成功地融入这个社会。
保罗的转变说明了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实验方法作为获取知识和确保它是知识而不只是意见的方法,即是发现又是证明的方法”(杜威语)的理解。
2022年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历年真题与真题答案《扬州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含真题答案,共八册)由鸿知扬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组织鸿知教学研发团队与优秀研究生共同合作编写而成。
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扬州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扬州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复习全析》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教育学(王道俊)》《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陈琦、刘儒德)》《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外国教育史(张斌贤)》《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教育心理学(张大均)》本书结合扬州大学考研专业课的往年真题答案,旨在帮助报考扬州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
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新闻传播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社会发展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专业学位)、小学教育(专业学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位)、学前教育(专业学位)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数学科学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学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化学化工学院:学科教学-化学(专业学位)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学位)旅游烹饪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医学院: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音乐学院: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学位)适用科目:333教育综合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Part 1 - 考试重难点:通过总结和梳理《教育学》、《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国教育史》、《简明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教育心理学》七本教材的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2011年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学答:教育学是指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教育学就是要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学是在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步形成,经过长期积累而发展起来的,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研究解释教育问题以及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上。
2.教学答: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所以,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的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4.设计教学法答:设计教学法是美国进步教育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教学制度。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他被称为“设计教学法之父”。
他强调培养完整的人格,强调有目的的活动是设计教学法的核心,儿童自动自发的学习是设计教学法的本质;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
设计教学法虽然能充分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存在教学过多地依赖学生的主动性,容易造成放任自流,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等问题。
2016年扬州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1.社会本位论答: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儿童本位论相对,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作教育目的的一种价值取向。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德国的那托尔卜、法国的涂尔干等。
其基本主张是: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②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产婆术答:“产婆术”是指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方法,也称“苏格拉底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西方渊源。
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
“讥讽”是指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助产术”是指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其使用需满足一定的条件: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人。
“产婆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找正确答案。
3.结构主义教育答:结构主义教育是当代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
其创始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他认为每一个认识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识结构,知识就是不断构造的结果,并把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到教育上,指出教育原则必须以“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思维结构、发展的规律和幼儿社会生活的机制”为依据。
另一个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他强调学校要重视基本结构的教学,并提出发现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