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病人行64层螺旋CT检查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09.80 KB
- 文档页数:2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及病情观察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突然被血栓、空气栓塞物或其他物质栓塞,导致肺血管堵塞,引起肺循环血流障碍的一种疾病。
肺栓塞患者需要紧急护理和病情观察,以保证患者安全和加快康复。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患者护理的要点以及病情观察的重点内容。
一、护理要点1. 确保患者安全:肺栓塞可导致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因此首要任务是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在患者入院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给予氧疗:氧疗是肺栓塞患者治疗的基础,有助于纠正低氧血症,缓解呼吸困难。
根据患者氧饱和度和临床症状,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和浓度。
常见的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面罩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
3. 给予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重要治疗手段,可预防和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4. 提供有效的镇痛:肺栓塞患者常伴有胸痛和呼吸困难,给予适量的镇痛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5. 鼓励早期活动:对于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早期进行适量的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但必须注意活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6. 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对于肺栓塞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等。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或报告医生。
二、病情观察1. 生命体征观察: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的监测。
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或缓慢、呼吸急促等现象,并与患者的平时情况进行比较。
2. 呼吸情况观察: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吸节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呼吸困难、咳嗽或咳痰等症状。
注意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是否有窒息的表现。
3. 血氧饱和度观察:通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进行实时监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氧合。
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提高肺栓塞诊断的正确率,降低错误率和漏诊率。
方法:选择64层螺旋CT对肺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开始常规扫描然后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区域从患者肺尖至膈水平。
结果:18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中, 12例为两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2例为右肺动脉主干及其部分分支栓塞,4例为左上肺动脉及下肺动脉栓塞。
结论:64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除了可以确定肺动脉是否具有栓子并且可以诊断出栓子的具体位置和栓塞的范围,为临床提供明确的诊断。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64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血管造影【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38-02肺动脉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症[1],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突发死亡,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肺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肺栓塞的发生率也在增加,病死率和误诊率较高,因此对肺栓塞的早期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肺动脉栓塞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考虑病例选择的典型性与均衡性,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临床怀疑肺栓塞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34~80岁,平均年龄为60岁,临床症状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偏高。
1.2 检查方法选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前训练患者屏气,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两臂上举,一次屏气状态下扫描从肺底至肺尖,扫描条件: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mAs,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为碘海醇或碘普罗胺,注射速率为3.0~3.5ml/s,注射的剂量为75ml,行团注追踪+自动触发技术,靶血管选择肺动脉主干,当靶血管的浓度到达阈值后自动触发扫描,扫描时间为10~12秒。
肺栓塞护理措施(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且临床上常见。
为了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肺栓塞的护理措施。
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护理措施1.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相关病情,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用药史等。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3.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缓解措施的有效性。
4.定期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心脏功能。
5.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状态,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二、减轻患者不适症状的护理措施1.给予患者氧气吸入,以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2.卧床休息,减轻患者的运动负荷,避免过度劳累。
3.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镇痛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4.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给予抗凝治疗,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5.积极处理并减轻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
三、促进患者体液循环的护理措施1.给予患者充足的水分,以保持良好的体液平衡。
2.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的颜色,判断患者的肾功能和水排除情况。
3.进行下肢按摩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4.定期测量患者的腿部围度,观察是否有水肿的表现。
5.根据医嘱给予利尿剂,以促进体液循环和水分排除。
四、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肺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问题。
2.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和血氧饱和度,防止发生意识障碍和低氧血症。
3.加强皮肤护理,避免压疮和感染的发生。
4.定期进行深静脉血栓预防治疗,包括使用弹力袜和给予抗凝药物。
5.与康复师一起制定康复计划,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
五、患者教育和健康指导的护理措施1.为患者详细解释肺栓塞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案,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
2.教育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包括抗凝药物和镇痛药物。
3.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改善血液循环和身体状况。
4.指导患者坚持药物治疗,定期复查和监测疗效。
能谱64排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主要来自下肢深静脉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常见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由于其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甚至缺如,所以诊断较困难。
目前在各种对PE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中,公认的金标准是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但由于具有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约4%,死亡率约为0.2%)和受设备限制,未被用于常规检查[1]。
随着快速采集技术的进展,CT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地位越发的提高,特别是随着能谱螺旋CT的问世,诊断的敏感性大大提升,其特有的肺组织造影剂分布三维成像技术对诊断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诊断率大于93%)。
能谱64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患者屏气时间短,减少了移动伪影,特别是在呼吸落差最小值时或被动呼吸暂停期间扫描,在1次屏气的时间从主动脉弓到心室中部水平或膈肌,至少扫描15 cm的长度,以包括主肺动脉,上中下叶和段的肺动脉,平均采集时间为5 s左右。
图像后处理采取0.75 mm重建,常用的重建方法有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容积重建等三维重建技术对肺动脉血管进行重建。
西方国家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发病率为1 /1000,在心血管疾病中居第3位。
我国肺栓塞发病率无流行病学统计资料,但从临床看亦有上升趋势。
世界范围内肺栓塞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2]。
因此提高对肺栓塞的诊断意识非常重要。
大多数肺栓塞患者都有发病诱因,如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慢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等。
临床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肺动脉栓塞范围和原先心肺功能的状态。
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引起急性肺水肿,甚至死亡。
典型的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三联征病例较少见。
肺栓塞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致命性疾病。
死亡率约为20%~30%,仅次于肿瘤和冠心病,居第3位,及时治疗可使死亡率下降至8%左右[3]。
肺栓塞病人的护理措施(二)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对于肺栓塞病人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能够有效缓解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肺栓塞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病情、提供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和心理护理等。
正文:一、监测病情1.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发展状况。
2. 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及时发现低氧血症的状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3. 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血栓溶解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及部位,及时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二、提供合理的休息和营养1. 鼓励患者保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病情加重。
2. 给予充足的液体摄入,保持患者的水平补充,促进血液循环。
3. 提供高蛋白、低脂、高维生素的饮食,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促进身体恢复。
三、药物治疗1. 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抗凝药物,防止血栓再形成。
2. 给予抗栓药物,促进血栓的溶解,恢复血液循环。
3.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疼痛管理,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
4. 扩张肺动脉和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减轻肺动脉压力,改善症状。
四、预防并发症1. 提前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评估,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血栓的发生。
2. 增加液体摄入量,预防尿路感染和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
3. 注意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如肺梗死、肺高压等,并及时进行处理和干预。
五、心理护理1. 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2. 提供良好的沟通环境,倾听患者的心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治愈信心。
总结:综上所述,肺栓塞病人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病情、提供合理的休息和营养、药物治疗、预防并发症和心理护理等。
通过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肺栓塞的护理措施有哪些(一)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由于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引起。
它可能导致肺循环障碍、肺组织缺血、坏死甚至死亡。
针对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生存率。
本文将介绍肺栓塞的护理措施,旨在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处理肺栓塞的病情并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正文:一、确保患者安全:1.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干扰。
2. 保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血压计、心电图监测仪等,及时记录和汇报监测数据。
3. 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如床栏、减压袜等,以防止误坠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4. 按规定进行病情观察,注意呼吸、意识、脉搏、血压等指标的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二、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气体交换:1. 维护气道通畅,保持头部高位,避免使用仰卧位。
2. 提供纯氧吸入,辅助氧气疗法或机械通气支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呼气末正压(PEEP)。
3. 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根据需要调整氧气浓度。
三、防止血栓再形成:1. 给予抗凝治疗,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以抑制新血栓的形成。
2. 监测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以便调整抗凝剂的剂量和时间。
3. 通过提升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水平,鼓励患者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减肥等,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缓解症状和并发症:1. 给予镇痛药物,如吗啡、阿片类药物等,以缓解胸痛和呼吸困难。
2. 对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3. 防治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等,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
五、病情监测和康复护理:1. 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及时记录和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 进行康复护理,包括早期活动、改善营养、遵循心肺复苏原则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总结:肺栓塞的护理措施包括确保患者安全、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预防血栓再形成、缓解症状和并发症、进行病情监测和康复护理等。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导致的死亡率相当高。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在肺栓塞的诊断中,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快速成像、低剂量造影剂使用等优势,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
肺栓塞是由于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了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肺血管阻塞和肺组织缺血。
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胸痛、呼吸急促、咳嗽、咯血等。
由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因此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挑战。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利用螺旋扫描技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患者的肺动脉进行全面、三维的成像。
相比于传统CT技术,64排螺旋CT具有更高的成像速度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肺动脉血管及其分支的情况。
低剂量造影剂使用也是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的一大优势。
传统CT检查中,造影剂的使用量较大,对肾功能的要求也较高,容易导致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能够在低剂量下实现高质量的成像,有效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避免了造影剂使用量过多带来的不良反应。
在临床实践中,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其成像速度快,能够快速获取肺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有利于准确判断血栓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该技术还能够检测出其他影像学异常,如肿瘤、肺动脉高压等,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还有助于区分肺动脉栓塞与其他肺部疾病,如急性肺梗死、肺炎等,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在患者接受治疗后,该技术还可以进行随访,观察血栓溶解的情况,为评估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低剂量造影剂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肺栓塞,并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该技术在肺栓塞的诊断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肺栓塞急救护理要点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紧急护理。
以下是肺栓塞急救
护理的要点:
1. 立即呼叫急救电话,一旦怀疑患者出现肺栓塞症状,立即拨
打急救电话,告知医护人员症状和患者的情况。
2. 保持患者安静,肺栓塞患者需要保持平躺,尽量减少活动,
避免剧烈运动或激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3. 给予氧气,氧气是肺栓塞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面
罩或鼻导管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4.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5. 密切观察症状变化,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胸痛、
咳血等症状,需要密切观察症状的变化,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6. 输注抗凝药物,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抗凝治疗,医护人员会根
据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抗凝药物,以防止血栓继续扩大。
7. 进行影像学检查,肺栓塞的诊断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肺血管造影等,及时进行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总之,肺栓塞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治疗。
在急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引言概述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对于患有肺栓塞的患者,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肺栓塞的护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一、早期发现和识别肺栓塞1.了解患者的病史和风险因素:了解患者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如长时间卧床、手术后、肿瘤、妊娠等。
2.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注意患者是否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咳嗽、咯血等症状。
3.进行相关检查:进行肺通气灌注扫描、胸部X光、肺动脉造影等检查,以确定肺栓塞的诊断。
二、实施抗凝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2.监测凝血指标: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以确保抗凝治疗的效果。
3.注意抗凝药物的副作用:抗凝治疗会增加出血的风险,需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同时控制用药剂量。
三、注意患者的休息和活动1.卧床休息:在治疗初期,患者需要进行卧床休息,以减少身体活动对血液循环的影响,并避免血栓进一步蔓延。
2.适度的活动: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引导患者进行适度的活动,如床上坐位、步行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3.注意氧气供应:对于重度呼吸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氧气治疗,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四、积极预防并发症1.肺梗塞后综合征的预防:给予患者长期抗凝治疗,避免再次发生血栓形成。
2.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对于高危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如早期活动、翻身、按摩等。
3.出血的预防:护理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应小心谨慎,避免擦伤和创伤,以减少出血的风险。
五、心理护理1.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一环,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
2.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肺栓塞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进行心理支持。
3.促进康复: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提高肺功能,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