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工作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26.64 KB
- 文档页数:6
2024年传染病工作计划范例学校作为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的场所,是传染病的高发区域。
鉴于青少年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其抵御传染病的能力相对较弱,故青少年群体更易受多种传染病侵袭。
一旦发生传染病,其传播速度迅速,易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一、指导思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多项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的政策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传染病防治措施。
二、传染病预防1. 遵循国家预防为主的传染病防控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度大、传染病易发的特点,重点防范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常见传染病。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如黑板报、展板、校园广播、专题讲座等,广泛普及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确保传染病防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同时,常规开展教学环境消毒工作,确保消毒措施落到实处。
2. 定期组织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通过检查评比,将结果公之于众,以此激励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切实增强师生的卫生防病意识。
3. 充分利用家长会等渠道,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共同构建校园传染病防控网络。
4. 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
一旦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立即报告校医务室进行排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同时,利用晨会课、健康教育课等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
5. 协助总务处做好消除鼠害、蚊蝇等病媒昆虫及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的工作,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
6. 定期对学校饮用水进行消毒管理,确保师生饮用水安全。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防控中占据重要地位。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向学校报告。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计划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计划一、背景及目的1.1 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员流动的增加,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不断增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也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个有效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1.2 目的本工作计划的目的是在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确保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迅速控制传播,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
该计划为各个相关部门提供了指导,以便他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协调合作,采取必要的行动。
二、工作组织和责任分工2.1 工作组织为了有效应对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立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组。
该工作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的行动,并及时向上报告事件的情况。
2.2 责任分工2.2.1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部门:负责监测传染病情况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及时向工作组报告。
2.2.2 卫生部门:负责对疫情进行调查和研究,制定相关的控制和预防措施,并负责指导各级卫生机构的应对行动。
2.2.3 公安部门:负责维持社会秩序,确保实施隔离和封锁措施的有效性。
2.2.4 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控制人员流动,防止传染病的扩散。
2.2.5 媒体:负责及时发布有关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提高公众的意识和防护能力。
三、应对措施3.1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3.1.1 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3.1.2 制定疫情预警指标和预警标准,及时预警传染病的爆发。
3.1.3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交流与合作。
3.2 传染病防控3.2.1 制定传染病的防控方案,包括隔离、消毒、疫苗接种等措施。
3.2.2 加强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研究,提高防控水平。
3.2.3 加强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3.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3.3.1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
3.3.2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预案,包括社区防控、物资供应、舆情应对等方面。
2024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一、引言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有效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对于保护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我们制定了以下2024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掌握传染病疫情动态。
2.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4. 保障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
5. 增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三、具体措施1.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疾病监测点的监管和指导,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及时上报。
- 加强对传染病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判,提高预警能力,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2.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加强传染病知识宣传,通过媒体、互联网和社区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传染病的基本知识、防范方法和紧急处理措施。
- 加强学校教育,将传染病防控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 健全传染病防控机制,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完善传染病防控法规和政策体系,提高法规实施力度,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分类管理和监管。
- 加强传染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和应对突发事件。
4. 保障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控能力- 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和管理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和技能。
- 加强卫生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建设,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能力。
5. 增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传染病防控技术和信息,共同研究应对策略。
-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
2024年传染病工作计划范文为切实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在师生中的发生与流行,我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传染病(常见病)防控工作计划如下: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构建健全的组织领导体系鉴于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我校坚持“学校疫情无小事”的原则,将传染病防控与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范畴。
为此,我们构建了由校长亲自挂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任务具体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以学校领导为核心、校医为支柱、班主任为基层负责人的全校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网络,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以有效实施。
二、多措并举,加强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升学生防病意识与能力1. 我们充分利用校广播、班会、学生集会、健康教育课、健康小报、宣传栏、知识讲座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及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增强他们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通过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普及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知识,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三、完善制度,细化措施,确保防控工作有的放矢1. 我们建立健全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各项制度,包括规范的学校卫生管理制度、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预防制度以及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等,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尤其加强对冬春季、秋冬季传染病的防控。
2. 加强对校园环境卫生的监督与管理,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卫生制度。
德育处每日安排专人检查教室及校园环境的卫生状况,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文明班级量化考核体系,以提升学生的卫生意识,促进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而提高抗病能力。
3. 强化饮水饮食的安全卫生监管。
学校设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管理制度健全且措施得力。
2024年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2024 年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关乎着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健康和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 2024 年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加强传染病监测与预警,提高疫情发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确保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有效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控能力,完善防控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工作内容(一)加强传染病监测与报告1、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点布局,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测,如流感、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结核病、艾滋病等。
2、规范传染病报告流程,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建立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报告情况进行通报和整改。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与协作,及时获取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做到疫情信息共享。
(二)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1、做好传染病疫情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如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2、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制度,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环境卫生整治,改善环境卫生状况,消除传染病传播的隐患。
(三)提高公众传染病防控意识1、制定传染病防控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政策,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2、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学校健康教育讲座、社区健康咨询活动等,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3、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公众关心的传染病防控问题,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024年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公共卫生是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卫生院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024年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计划,将按照国家卫生计划和卫生院实际情况,制定以下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预防传染病1.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减少疫情的传播。
2.完善传染病预防接种服务,提高全民免疫接种率,确保免疫覆盖面。
3.开展对传染病的及时处置和隔离,控制疫情的扩散。
4.加强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和防护意识。
二、推进健康教育1.组织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知识水平。
2.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
3.加强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针对性。
三、改善环境卫生1.加强对卫生院内部环境的管理,营造清洁、整洁、卫生的工作环境。
2.提高医护人员的环境卫生意识,做好个人卫生和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制度,确保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置。
2.组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演练和应急培训,提高应对能力和水平。
3.加强与其他卫生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合作,实现联防联控,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开展健康监测和评估工作1.建立健全健康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公众健康问题和卫生状况。
2.组织开展健康评估工作,分析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卫生干预措施。
3.建立健康档案库,为公众提供个人健康管理服务。
六、加强卫生院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1.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卫生院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3.加强卫生院团队建设,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落实,卫生院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实现健康监测和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024年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工作计划2023年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工作计划一、概述2023年,我们面临着新的公共卫生及传染病挑战。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工作计划。
本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控能力,提升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应对能力,确保人民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
二、重点工作1.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 提升疫情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报告能力,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加强与一线医疗机构和实验室的信息共享和合作,做好疫情预测和预警工作;- 提升病毒溯源和变异监测能力,及时掌握病毒传播情况。
2.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 继续推进疫苗研发工作,加强对新型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扩大疫苗生产和供应能力,保证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 加强疫苗宣传和接种工作,提高公众的接种意识和参与度。
3.强化传染病防控措施- 制定并落实针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消毒、防护等;- 加强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好对传染病的追踪和随访。
4.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分享经验和信息;- 参与国际公共卫生机制的建设和改革,推动国际公共卫生合作的发展;- 加强对外卫生合作,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5.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提高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强对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完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处置能力;- 加强公共卫生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习惯。
三、工作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 建立疫情监测与预警中心,加强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 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和疾控中心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 组织定期的疫情预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2.加强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 继续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新疫苗的研发工作;- 加强疫苗生产和供应,提高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 组织疫苗宣传和接种活动,提高公众的接种意识和参与度。
2024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例文一、预防措施1. 减少儿童感染风险:应采取措施降低儿童接触病原体的机会,以减少其被感染的可能性。
2. 及时就医:若儿童出现发热、皮疹、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在疾病高发期,建议选择病人较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避免不必要的输液治疗,并全程佩戴口罩。
二、手足口病防控1. 传播途径与预防: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食用熟食、饮用开水、保持室内通风以及晾晒衣被。
2. 个人卫生习惯:应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及处理呕吐物或婴儿尿布后洗净双手,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
3. 环境管理: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和环境整洁,定期开窗通风。
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前往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减少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儿童的接触。
4. 隔离与消毒:一旦儿童出现发热伴皮疹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实施隔离和消毒措施。
对于幼儿园或学校学生,应及时通知班级老师,并在未治愈前保持居家休息,避免外出接触其他儿童。
三、结核病防控1. 疾病认知: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长期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丝应警惕结核病的可能性。
2. 检查与治疗:疑似结核病患者应前往县(区)级结防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并享受国家免费政策。
坚持正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
3. 个人卫生与公德:避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住口鼻。
确诊为肺结核后,应主动向学校报告病情,不隐瞒、不带病上课。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开窗通风习惯,保证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四、健康教育策略1. 面对面教育:通过讲座、培训、咨询和资料入户等形式,结合公民健康素养巡讲等活动,将传染病防治知识融入公众日常生活。
2. 社区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六个一进社区”活动,利用宣传日、集市等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咨询和服务,提高公众认识。
3. 志愿者与咨询服务:发挥健康教育志愿者和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作用,组织各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实际制定本计划一、工作目标: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1、疫情报告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
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对本班学生进行监查;(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记录。
2、疫情控制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严格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校长为第一责任人。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切实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2024年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例文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我校特制定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措施及计划如下:一、工作目标1. 明确卫生防病任务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 全面推进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升师生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及自我保健能力,强化传染病及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的长效运行机制。
4. 学校将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的原则,成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特别是针对诺如病毒等传染病,制定防控应急预案,确保预防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我校将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对发现的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重点加强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1. 疫情报告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传染病流行,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
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将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执行非常时期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日进行巡视;(3)设立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传染病登记簿,详细记录疫情信息。
2. 疫情控制一旦发现疫情,我校将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工作,分析病人分布特征,查找流行因素,采集相关标本;(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污染物品及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3)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4)在重大疫情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作出的停课决定。
3. 预防措施(1)将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并纳入工作考核体系;(2)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防病知识教育,设置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3)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学校环境卫生条件,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病从口入;(4)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预防接种程序,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学生疫苗接种工作。
公共卫生及传染病工作
计划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雨露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7年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计划为进一步贯彻《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全面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治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提高传染病发现和诊治水平,做好今年传染病防治工作,结合我站实际情况,制定2017年传染病防治:
一、认真执行国家传染病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规章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和规定。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组织并实施疾病防治工作。
二、严格督促检查,规范化管理
1、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工作。
2、传染病病例报告:接诊医生在首次发现或诊断法定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时,应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登记本”及时上报。
3、传染病信息直报:疫情报告人填卡后及时核对信息,并按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直报上级卫生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
4、应急处置:认真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性任务;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1、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社区内外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根据传染病特点和季节性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病知
识和能力。
2、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服务站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四、加强疫情管理,落实防治制度
完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规范门诊日志记录,提高疫情信息报告质量。
定期开展传染病的漏报检查,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时限的落实工作,确保全年传染病防治工作无漏报。
五、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开展对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传染病诊断标准、新发传染病防控知识、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处置等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疫情,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2017年1月8日
雨露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7年公共卫生基本概况
我站在区社会事业局和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5版),按照区《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其落实情况如下: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截止5月份底我站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188份,其中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61份,Ⅱ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档案25份,0-6
岁儿童保健管理档案97份,孕产妇健康管理档案102份,重型精神病健康管理档案0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104份,截止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纸质档建档率94.86%。
二、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工作,针对社区居民常见健康问题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每年不少于六次;针对季节变换和疾病变化及时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不少于十二期;充分利用社区广播和电子显示屏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利用卫生宣传日进村入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三、计划免疫及儿保
配合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扩大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实施,按时为新生儿建立预防免疫接种证,及时通知0-6岁儿童按时预防接种,做好辖区内0-6岁儿童脊灰、麻疹等常规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为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进一步规范0-6岁儿童系统管理工作,严格按照4:2:1系统程序进行管理,对体弱儿进行专项管理;积极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和疾病防治知识,着实提高0-6岁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四、孕产妇管理
以妇幼卫生“六免一救助”项目为依托,加强孕产妇保健工作,提升早孕建卡率和产检率,进一步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对高危孕产妇进行全程跟踪随访并及时上报,确保年内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及零死亡率;在辖区内广泛普及孕产妇保健知识,利用计划生育双月查日向育龄妇女发放区妇保所印制
的《孕产妇保健手册》,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逐步实现妇幼保健服务均等化。
五、65岁以上老年人管理
辖区内104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都实行规范化管理,并全部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度体检,对筛查出的疑似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跟踪随访,纳入慢病管理;对查出结石、占位的患者及时转上级医院确诊治疗。
六、慢性病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管理
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6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5例,定期开展随访并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
2、肿瘤患者管理
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配合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以死亡统计数据资料为基础开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定期参加上级疾控部门组织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资料收集技术和方法等业务培训。
3、重性精神病管理
配合社区加强日常排查,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病患者定期开展跟踪随访管,在上级医疗部门指导下实行个案管理,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干预指导。
七、传染病管理
定期参加上级疾控部门组织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辖区内居民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居民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八、卫生监督协管
按照区社会事业局和卫生监督分所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非法采供血及非法行医行为的监督协管工作,按照要求对辖区内餐饮业定期进行巡查监督协管,进一步改善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状况。
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