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1课时单生与和声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28
单音与和声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心火烧》男女混合唱)心火烧心火烧心扉呀关不住了爱情在心中打闹他说是春天到了……思考:观看视频,给你哪些启发?一首混合唱的歌曲怎样才能完美地完成呢?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一致与分歧活动一:材料分析周日,七年级(1)班同学组织游山,同学们都很开心,都按规定的时间早早地集合在学校门口,到了景点,老师说可以自由活动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以后必须准时在规定地点集合,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再多逛逛,可另一部分同学不同意,最后决定坚持原计划,一个小时后集合。
可是小玲、小丽、小文都想多逛逛,小玲说:“我们就多逛一会儿吧,反正同学们不会丢下我们自己走的。
”于是三人没有准时归队。
一个小时过后其他同学都到了约定的地点,只差小玲、小丽、小文三个人,同学们等不到她们,怕发生什么意外,就焦急地分头去找,40分钟后,终于找到了她们,同学们都怪她们没有集体意识,可她们也很委屈:好不容易来一次,我们不过是想多逛一会儿……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提示: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出现了分歧,个人与集体的需要不同。
(2)你怎样看待小玲等人的做法?提示:一方面,小玲等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理解;但集体有集体的规则,应遵守集体规则。
(3)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提示:小玲等人应认识到这是集体活动,该有集体意识;集体尽量协调同学们的意愿。
教师讲述:在这个案例中,小玲等人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出现了分歧,其实我们在学校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分歧,例如教材P63第二个探究与分享中所举的小例子。
(二)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活动二:教材P63第一个探究与分享思考:(1)如果我们不服从这些要求和规则,可能给集体带来哪些影响?提示:无法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造成局面混乱,集体无法正常运转。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1框单音与和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我国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集体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集体中个体与集体的和谐共处。
本课通过“单音与和声”的比喻,引导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在集体中,每个成员都需要为集体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对集体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在集体中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在集体中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深入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从而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案例,让学生分析个人与集体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如何在集体中和谐共处。
单音与和声教学目标(一)确立依据核心素养勤于反思: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社会责任: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
课标依据《单音与和声》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本框题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有“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在集体中成长”。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
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二)具体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集体、涵养自觉遵守集体共同规则、规范的品格。
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分组讨论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3.知识与能力知道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有一致有冲突,找到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冲突的办法;明白如何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知道坚持集体主义。
(三)重难点重点:如何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难点: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主动地构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基于此理论,在教授“单音与和声”部分时,采用活动学习法,设计多样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2.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对立的。
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
二、让和声更美【活动三】辩论赛1.在不合理的规则被修改之前,是执行规则重要,还是修改规则重要?为什么?提示:言之有理即可。
单音与和声学习目标与要求:【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一致性与冲突,学会分析冲突产生的原因,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化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
2. 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让集体的和声更美。
3. 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观念,坚持集体主义。
教学重点: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怎样让和声更美。
教学难点: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怎样让和声更美。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根据预习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勾画出重点知识。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关系(1) 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__________ ,集体又必须有一些_______________ 。
(2) 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 ______________ ,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
(3) 我们有时会感受到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 ____________ 甚至冲突。
原因: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2.如何面对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冲突?(1) 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 __________ 集体的共同要求。
(2) 实际上,个人意愿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之间往往不是完全 __________ 的。
理解集体要求的___________ ,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们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 __________________ 。
二、让和声更美1.如何让和声更美?( 如何让集体更美好?)(1) 随着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某些共同要求变得不合时宜,需要适当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__________ 上是一致的。
(3) 在集体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处理 ____________ 的各种关系。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1框单音与和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共处。
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集体中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共同创造和谐的氛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之前,已经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缺乏对集体利益的认识。
同时,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自私、任性等行为,这些都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意识,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共处。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共同创造和谐的氛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以便进行教学实践。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集体活动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集体中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个体在集体中扮演什么角色?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与他人和谐共处。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案例中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