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养殖模式下的猪营养研究及饲料配方技术新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692.00 KB
- 文档页数:108
专题报告近五年我国猪营养研究进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蒋宗勇在养猪业,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即“养重于防,防重于治”。
只有养好猪,才能给猪场带来经济利益。
而在饲养过程中,充足且均衡的营养是养好猪的必要条件。
在养猪的各个环节,母猪、仔猪、育肥猪,其所需营养均·有所差异,因此要细化饲养管理。
母猪营养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近些年,我国保持年上市生猪6.6亿头,母猪存栏量约为4800万头,但我国母猪生产性能远低于发达国家生产水平。
过去五年内,母猪营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越来越多。
这些规模化猪场以饲养瘦肉型猪为主,瘦肉型母猪和传统母猪的营养需求有很大的差异。
母猪的营养水平及能量水平对妊娠母猪体况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体况对母猪繁殖性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母猪过肥或过瘦,都会影响其繁殖性能。
在生产实际当中,规模化养猪场妊娠母猪采取限饲的手段,根据体况的胖或瘦来凋节其饲料用量,让其达到理想的体况。
郑爱荣等报道,妊娠35d以内按照维持需要的1.2倍饲喂母猪,其胚胎存活率最好,显著高于维持需要的2或0.6倍,所以这个阶段,控制营养水平非常重要。
徐盛玉等进一步证明饲喂过高或过低营养水平的日粮,引起母猪孕酮分泌过高或过低,降低胚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视黄醇等,降低胚胎成活率。
营养水平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能量水平。
实际生产中,妊娠母猪一般采用限饲的管理方法,能量水平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母猪繁殖性能。
周平等报道,按NRC推荐量给59.0kg后备母猪减少或增加叫12.5个百分点的饲粮能量水平,母猪发情率随能量水平增加而提高。
但若过度限饲,母猪妊娠期( 30d至分娩) 能量限饲( 80%NRC推荐水平)会抑制后代仔猪早期生长及肌纤维发育,降低仔猪初生重、断奶重和日增重。
此外,在生产实践中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在母猪妊娠后期饲粮中添加3%油脂粉,可显著提高仔猪初生重。
限饲也有一个弊端:在猪场中,每天早上都会听到妊娠母猪傲傲叫,因为每天给它们的饲料量非常有限,它们很饿。
浅谈猪饲料组成与猪的营养研究 李志威(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1 国内养猪业发展现状中国是传统的养猪大国,7 000多年以前就将野猪驯化作为家畜饲养,猪肉自此成为人类主要的优质动物蛋白来源[1]。
2000年我国的生猪出栏量已经超过5亿头,到2015年出栏量已经超过7亿头,国内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非常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猪肉产品占全国肉类产品的50%,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对猪肉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
目前国内生猪养殖产业已经形成独立完善的产业体系,并在国家号召下向规模化、集约化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2]。
在国内对猪肉产品的高需求下,养猪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养殖模式、健康环保、猪肉质量、产品安全成为目前行业的关注焦点,在此背景下,我国在猪的养殖与饲料科技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快速发展。
提高饲料原料的利用率、提高猪肉的质量一直是猪营养研究和饲料研发的重点方向。
目前国内的养猪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国内猪的生长环境较差,管理水平较低,导致猪的健康水平较低、繁殖性能低下、疾病发生率高,限制了猪的生长潜力。
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学者开展了提高母猪生产效率综合养殖技术、仔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技术、无作者简介:李志威,1995年,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摘 要:我国是传统的养猪大国,同时也是猪肉产品消费大国,每年的生猪出栏量都位居国际之首。
国内对猪肉的需求量居高不下,促进了国内养猪行业的迅速发展。
目前国内的小型养猪场正逐渐减少,大型养猪场的数量正逐渐上升,养猪业正走向集约化养殖的道路,猪场对饲料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
在当前环境的刺激下,猪饲料和猪营养的研究进展也在高速发展。
文内主要从目前猪饲料组成和营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养猪业提供参考,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关键词:猪;饲料;营养抗猪肉与饲料营养和安全保障技术、饲料资源评价与饲养标准研究,带动了全国猪营养饲料研究的发展方向[3]。
母猪营养及管理新技术猪场经营的成败取决于繁殖猪群的效率。
如果母猪不繁殖,那么猪场就无猪可售。
如果母猪产后不能分泌足够的乳汁来喂养小猪,商品猪的数量就会减少,母猪的生产率也会降低。
如果没有仔猪可供断奶或饲喂,那么同期断奶、阶段喂养和分性别饲喂等措施就没有意义了。
因此,我们饲养母猪,就是为提高它的繁殖性能力争每头母猪提供年断奶仔猪数由17-22头增加到24-25头,把乳猪育成率提高到92%以上,母猪年产仔由2窝增加到2.3-2.4窝,最大限度地提高母猪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在实践当中我们通常将母猪的生产技术管理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后备(空怀)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母猪特定的阶段就必须按照特定的需求,供给营养实现科学管理。
一、后备母猪饲养和管理在生产实践中母猪淘汰率大约为30-50%,因此,后备母猪是构成繁殖猪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生产性能的稍微改善对整个猪群的繁殖性能都有重要影响。
选作繁殖用的后备母猪应具有较低的背膘厚和较好的生长率,因此,它们在营养上有别于育肥猪。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应从选种留用到母猪交配期间,后备母猪应自由采食,保证能量需求,日粮中粗蛋白的含量不低于15%,赖氨酸含量达0.7%,后备母猪日粮应含有较高水平的钙磷,一般钙不低于0.82%,磷不低于0.71%。
配种后应限制饲料采食量,每天2-2.5公斤,否则胚胎发育早期死亡增加。
在实践中后备母猪配种体重应达125-130公斤,背膘厚17-20mm。
交配后72小时内采食量应限制少于2.5kg/天。
在管理上实行群饲,一般3-5头/栏。
配种前用公猪诱情或把母猪混入陌生母猪中,采取“迁移”办法来刺激母猪发情。
母猪配种时间以第三个情期为宜。
二、妊娠母猪饲养和管理成功饲喂母猪的关键在于坚持哺乳期的充分饲喂,而在妊娠期要限制饲喂这是一普遍原则。
在生产实践当中,我们饲养瘦肉型母猪,在环境条件适宜,没有严重寄生病侵扰的情况下,一般每天投喂母猪妊娠阶段饲料1.8-2.5kg即可满足需要。
5专家视点中国猪营养研究进展四川农业大学/陈代文(续2010年第5期《新饲料》第13页)1.2.5.3生长促进剂 王学东等[85]选择35d 断奶仔猪分别饲喂每克日粮中含有0(对照)、0.6×107、 l×107、2×107cfu 枯草芽孢杆菌或0.3×107cfu 地衣芽孢杆菌的日粮。
结果表明:l×l07cfu 枯草芽孢组有降低饲料系数和促进仔猪生长的趋势,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6.7%,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3.61%,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 >0.05)。
地衣芽孢杆菌显示出了一定抑制腹泻的趋势,但在促生长方面却表现出一定负面效应。
王海东等[86]研究了鼠李糖乳酸杆菌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1%鼠李糖乳酸杆菌制剂(Ⅰ组)、基础日粮+0.2%鼠李糖乳酸杆菌制剂(II 组)、基础日粮+0.3%鼠李糖乳酸杆菌制剂(Ⅲ组)。
结果表明:试验前期II 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极显著提高(P <0.01);饲料转化率得到极显著改善(P <0.01);采食量方面,试验前后期II 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 >0.05),但试验后期较对照组减少耗料15.93%;全期腹泻发病率试验Ⅱ组最低,为0.4%。
合生元是益生素和化学益生素的组合,戴兆来等[87]利用体外法对4种化学益生素和4株乳酸菌(S1、L7、L17和L18)进行了合生元组合的筛选,并在仔猪上进行了饲养试验(各组仔猪分别于7~10日龄和19~22日龄每天8∶00经口饲喂乳酸菌、化学益生素或合生元:每头仔猪2mL,活菌数1010CFU/mL,化学益生素质量浓度为50g/L,合生元为乳酸菌和化学益生素按1∶1体积比混合)。
结果表明:混合乳酸菌与果寡糖(FOS)+菊粉组合以及与FOS+低聚木糖组合具有减少腹泻,提高生长性能的作用,可用于断奶期仔猪饲料。
喹胺醇是一种新型兽用药物性添加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喹胺醇残留量少、毒副作用小,但是否会引起其他毒性作用,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