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 公开课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7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预习“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初步把握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骤。
二、预习内容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实验1.实验原理:用取样法或取样法,对草地(自确定)双子叶植物进行计数,并计算出其种群密度。
2.目的要求(1)掌握初步辨别单子哪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方法。
(2)。
3.材料用具4.实验步骤:(1)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2)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确定的调查时间:;需要携带哪些材料用具;你在小组内的分工是。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说出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画出各特征间的相互联系并说出其原因。
(2)说出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哪些。
(3)能够表达出教材探究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注意事项。
二、学习过程(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探究一: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呢?1、回忆初中知识,种群的概念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2、种群的基本特征: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你能简单说明原因吗?探究二:种群的各特征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又怎样相互联系的,请完成相关的概念图:思考完成:能够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的种群特征是,它又上怎样预测种群密度的,请画出它的类型并加以标注:(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其中样方法适于调查哪些生物标记重捕法适合调查生物的特点是2、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数为m,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三):探究草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简单说出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不同点:2、想一想本实验要用到哪些工具和用具3、用样方法进行本实验的基本原则是4、根据实际情况你要调查的双子叶植物是,用怎样的取样方式样方的面积是,你在小组内的工作分工是。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自主学习】一.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_____________生物_______________个体。
二.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一)、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________或单位________中的________ 。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
2、种群密度的应用:农林害虫的________、渔业上________的确定等。
(二)、方法:1.样方法(1)概念:_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________,求得每个样方的________,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________做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于________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________等生物。
(3)不宜选用单子叶草本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的种群密度实验步骤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志重捕法(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________捕获,做上标记后再放回_______,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_______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2)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
三、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死亡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通过预习还有什么疑问【合作探究一】模拟实验调查草坪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1、取样方法是________:我们为什么这样取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汇报交流内容:(1)取样方法(2)样方大小(3)估算结果【合作探究二】标志重捕法:1.原理:2.你能依据概念得出公式吗?当堂检测:1.下列不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A.年龄组成 B.性别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种群密度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89只鼠,第二次捕获57只鼠,其中有标志鼠30只。
《种群的特色》导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种群的特色2、检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学习重点、难点检查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知识梳理:一、种群的看法1、看法:生态学上把在必然内据有必然的生物的个体。
如一个池塘中。
2、与个体的关系:种群是由组成的,但是种群的特色和个体的特色同样。
二、种群的特色( 一 ) 种群密度:1、看法: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的数量,它是种群最基本的。
2、表示方法:3、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和( 1) 样方法( 取样检查法)①含义:在被检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采用若干个样方,经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全部样方种群密度的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②适用范围:适用于及关于活动能力、活动范围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检查。
③计数时应依照的原则。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幸好界线限上的个体,应依照“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
( 2) 标志重捕法,①含义:在被检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依照重捕到的动物中标志个体数占总数的比率,来估计种群密度。
②计算公式:种群数量=标志个体数X 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数③适用范围:( 二 ) 出生率和死亡率1、看法: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 或死亡 ) 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平时以表示3、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原因( 三 ) 迁入率和迁出率1、看法:在单位时间内迁入( 或迁出 ) 的个体数量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意义:迁入率和迁出率在研究城市中拥有重要意义,也了种群密度的大小( 四 ) 年龄结构:1、看法:各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比率。
2、种类: ( 一般分三各种类)①:年幼个体很多,老年个体较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密度将增大。
②:各年龄期个体比率适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大体相等,密度较牢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种群的特征》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1节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列举种群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抽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了解生物环境的稳态,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种群的特征。
【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课型、课时】新课,两课时。
【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幻灯片等【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回顾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细胞到生物圈: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学生阅读P59,特别强调种群的概念。
物种: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繁殖,并能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组生物个体。
种群: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同时生活的个体总数。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教材中介绍的两种抽样方法,可以用抽样方法进行抽样和估计。
也可以将模拟的草原分成若干等份,在得到一份的数量后,再估算出整数。
种群密度一、调查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的方法种群密度: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的个体数量。
(人口密度是人口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探究:学生阅读、思考、讨论,老师提示。
讲述1:样方法取样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物种和具体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样方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形等,但每种方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样方法的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2)取样: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4)平均:将样方平均。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n/n。
讨论讨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1.样方数量会影响调查结果吗?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2、样方多大适宜?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每个样方的面积应一致,可根据调查对象适当调整3、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做到随机取样;取上不取下,取左不取右4、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讲述2:标志重捕法标记再捕获法:将一定数量的生物个体捕获并标记在边界清晰的区域,然后放回,经过适当的时期后再捕获(标记的个体与未标记的个体充分混合后再次分配)。
种群密度=4.1《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高二备课组一、种群的概念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2、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的总和。
【例1】:以下描述的是种群吗?A 、赣江和长江里的鲫鱼B 、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C 、池塘里所有的雄性蟾蜍D 、峨眉山上全部的藏猕猴二、种群的特征(重点) 1、种群的密度(1)概念: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
(2)计算方式: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3)特点:①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在不同时期种群密度也是不同的。
(4)意义:种群的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在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5)调查方法①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
②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通过计数种群的一部分,估算种群的密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A .样方法(重要)① 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课本60页)【举例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课本61页) ②调查步骤::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确定。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计数每个样方内的该种群的数量,并记录↓计算种群密度:取各样方的平均值 ③常用的取样方法取样法 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方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一致。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分,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和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
④样方大小:一般以 (填形状)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 。
⑤取样时应注意的事项:a :取样的关键就是要做到 ,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
高中生物种群的特征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学习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的密度二、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三、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四、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种群的特征包括、、,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
2、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的值。
3、常用的取样方法有法和法。
4、对于的动物可采用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5、比较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二)典型题例分析1、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2、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的数量的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3、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人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株m-2)年份种名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加拿大一枝黄花1、95、19、415、116、5狗牙根8、06、25、63、91、6巢菜3、02、11、10、20车前草3、02、00、400婆婆纳3、22、81、71、30泽漆2、11、81、51、00小蘖2、21、91、51、21、0狗尾草3、22、51、51、10、6繁缕8、03、21、10、50卷耳5、41、41、000(1)用坐标系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课题《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课型:新课12②有哪些常用的取样方法?③如何保证统计结果接近越接近真实情况?2.标志重捕法(1)适应范围:。
(2)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的相等,在调查期间没有新个体的,也没有较多个体的。
(3)标志物和标志方法:标志物不能过于,以防改变与其它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动物的活动或导致其发生等,标志物必须维持一定的,在调查期间不能脱落。
在被调查的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数量为a,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到的个体数量为b,其中被标记个体数为c,此种群数量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1.若在a点时调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并全部标记后释放回环境中。
第二次捕获了80只,其中有20只带有标记,则兔种群的K值约为只。
若在第二次捕获过程中,发现地面有脱落的标记(某些带标记的兔被天敌捕食,标记不影响兔被捕食)。
这种情况下,估算的K值______ (偏高、偏低、不变)。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
该种群密度是____ 只/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 (偏高、偏低、不变)。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 __________(偏高或偏低)。
知识小结:当堂检测:4 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片稻田里的水稻的数量 B .一片稻田里的害虫的数量C .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D .一个池塘内各种鱼的总数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能用地上部分的数量作为种群密度B .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3.下列各项中,决定动物种群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 )A.出生率 B .死亡率 C .出生率或死亡率 D .出生率和死亡率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施放在田间,可成功诱杀棉铃虫的雄性个体,这一措施可使棉铃虫种群的密度 ( )A.明显增大 B .明显减小 C .相对稳定 D .先增后减5.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的是 ( )A.种群密度 B .出生率 C .性别比例 D .年龄组成6、现有某小组调查一个面积为2hm 2的草场中的灰苍鼠的危害情况。
《种群的特征》(第一课时)导学案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P60~63的内容,记忆、理解种群的数量特征。
2.结合教材P61的探究实验和P62的标志重捕法简介,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1.完成三维设计P39-402.以概念图的形式,理出本节知识框架。
课内探究案【问题探究】1.依据种群概念,确认下列①~③是否可看作一个种群?为什么?①两个池塘中的鲤鱼②某池塘中所有的鱼③一块农田中全部长出玉米粒的玉米2.依据种群密度的概念,判断“一块玉米田中的所有的蝗虫”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吗?3.使用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4.使用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课堂练习】1.(1)如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
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
(2)下表是该班级10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种群密度为。
(3)样方法调查苦荬菜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2.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
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
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1)该草原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2)如果对田鼠标记的符号过分醒目,则会(增大/降低)田鼠被捕获的概率。
如果标志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
《种群的特征》导学案编制人:周海波审核:高二生物组时间:20141026【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2)初步学会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3、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学习重点】种群的特征及各特征之间关系。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课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新知预习导学(一)种群的概念1.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生物的个体。
2.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包括、空间特征和,其中个体所没有的特征是。
(一)种群密度(1)概念:指或体积内某一种群的数量。
是________最基本的参数。
(2)调查方法:①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中某种生物的个体数,然后以其估算种群总体的方法。
②标记重捕法(标志重捕法):a.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样地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后再放回到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重捕取样中的标记比例与样地总数中的标记比例的假定,来估算该种群内的个体数量。
b.估算某种群内个体数量(N)的公式:(二)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因此可以说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种群密度。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单位时间内的或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2.分析迁入率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若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___;迁入率=迁出率,种群密度_________。
(四)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
高二生物导学案(教师版)编号 22 编写人审核人执教日期第课时课题:种群的特征生物学核心素养:1.通过分析资料、思考和讨论,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2.通过分析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联,形成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
(生命观念)3.学会分析不同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相应人口政策制定缘由,培养社会责任观。
(社会责任)学习重难点:种群的数量特征。
学法指导:阅读60-63页,完成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完成合作探究导学方法与预设一、自主学习:1、种群的概念:2、种群密度概念: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法和法。
4、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5、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概念:6、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二、合作探究:1、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样方多大为宜?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什么?计数原则是什么?2、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三、作业检测1、下列实例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水池中的所有生物B.某温室中栽培的所有花卉C.一个水池中的所有蝌蚪D.某城市中的所有人2、下列叙述符合种群密度概念的是()A.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B.某森林每平方千米范围内猞猁的数量C.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D.一亩水稻的年产量3、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是()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4、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种群密度B.年龄组成C.性别比例D.出生率5、某生物小组在调查一块面积为1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
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
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少于92只B.多于92只C.少于175只D.多于175只6、下列不是对种群空间特征的叙述是()A. 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 一棵树上蚜虫的集群分布C. 水稻田中秧苗的均匀分布D. 草场上蒲公英的随机分布7、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不能用样方法C.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记重捕法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暗性8、右图是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结构曲线图。
第4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导学案)
主备人:文小刚审核:高一生物备课组
【学习目标】
1、阐述种群密度概念。
2、尝试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3、尝试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点】: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学习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
【知识链接】
1.在自然界,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整体部分之和。
2.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全部个体形成;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
的集合,构成。
【自主学习】
一、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1、种群密度的概念:种群在或中的
种群密度在种群特征中的地位: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逐个计数法:在调查、时。
(2)估算法:抽样调查法(如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黑光灯诱捕法:对于有的昆虫)。
(一)、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
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适用对象:双子叶植物、、、等。
不宜选用单子叶草本植物,原因是
2、什么是样方?样方的确定:(依据生物种类具体环境,样方的大小适宜,样方个数足够多,样方
形状以正方形为主)
3、样方的选择:样方的大小因不同植物而异,草本植物为1m2,灌木为16m2,乔木为100m2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4、取样方法:、
5、结果统计:(解决边缘效应,一般而言,样方顶边、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
不做处理)
6、本小组还有下列疑问
【合作探究一】
调查草坪上的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1、取样方法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取样:
2、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是:模拟草坪一
:
比例尺:1:100 即图中长度1cm代表实际1m 模拟草坪二
:
比例尺:1:100 即图中长度1cm代表实际1m
(二)、标志重捕法: 【自主学习】
具体步骤 : a 、在 捕获 ,做上 再
b 、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 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的
1次(总数记为M ,全部标第2次(总数记为n,其中标记数为m)
(1)适用对象: , 的动物。
(2)计算公式:(假定前提:被标记个体与未被标记个体混合均匀,且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 在调查区域中该动物的总数为N ,根据总数N 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得到 比例 ∶ = ∶ ; 可得调查区域种群数量:N= (3)实际操作中注意事项有:a.标记对动物无伤害,且不易消失;b.标志不能过分醒目;c.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入、迁出、出生、死亡。
我们还有下列疑问 【合作探究】
计算“20克黄豆种群”的种群密度
条件:20克黄豆,代表一种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他们“生活”在2.5平方米的课桌上 要求:先在“捕捉”一部分黄豆,标记后”“放回”,再重新“捕捉”估算出20克黄豆的种群密度
本小组的操作如下:
本小组的调查结果是: (个/m 2
)。
【随堂练习】
1、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估算该地区鼠的种群密度?
2、在调查B 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 ×40cm 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
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
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