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 文化学基础(二)081103
- 格式:ppt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34
文化基础知识文化基础知识是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体系,它涵盖了语言、历史、艺术、哲学、宗教、科学等多个领域。
这些知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工具,也是我们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首先,语言是文化基础知识中的核心部分。
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掌握一门或多门语言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同时也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和交际圈。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外,学习其他语言,如中文、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交流。
历史是文化基础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历史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现在,预测未来。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这些历史塑造了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艺术作品往往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审美观念。
通过欣赏和学习艺术,我们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一个文化的精神内涵。
哲学和宗教是文化中的精神支柱。
哲学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道德伦理、知识的本质等问题,而宗教则提供了一种精神信仰和道德指导。
了解不同哲学流派和宗教信仰,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思想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能够促进我们对不同信仰的尊重和理解。
科学是文化基础知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学知识包括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了解科学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还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总之,文化基础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他人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语言、历史、艺术、哲学、宗教和科学等知识,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流和合作。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理解到社会存有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有的反映,提升初步使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水平。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对后世影响长远。
准确、详细了解孔子,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很多问题。
另外,因为孔子是一个争论颇多的历史人物,通过实事求是地了解孔子,也有助于我们实行准确的历史观教育。
各位思想家的主张是本课的难点。
思想史本身就很难,加之这个时期思想繁杂,理论抽象,更增加了我们学习的难度。
自主预习:1、思考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生活的时期?历史地位?思想主张?教育成就?2、了解思想家老子生活的时期?主要学说?思想主张?3、思考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主要学派及其思想?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A.老子 B.孔子C.墨子 D.韩非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荀子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A.老子 B.孔子C.墨子 D.韩非子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个主张的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 B.墨子C.孟子 D.荀子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A.老子 B.孔子C.孟子D.荀子7.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这个思想的是()A.墨子 B.孟子C.荀子 D.韩非8.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A.孔子 B.墨子 C.孟子D.荀子9.庄子代表的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10.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孔子提出了“仁政”学说D.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11,在诸子百家中,主张“民贵君轻”的代表人物是()A.韩非 B.孟子C.孔子D.墨子12.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争霸战争B.学术繁荣C.社会大变革D.新兴地主阶级产生13.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14.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其主张对当时封建统治最有用的是()A.儒家 B.道家C.法家D.兵家15.战国时期,在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墨子C.庄子D.荀子16.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主张改革,提倡法制的代表人物是()A.孙武B.孙膑C.孟子D.韩非17.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是()A.孙武 B.孙膑C.孟子D.管仲二、材料分析题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阅读材料回答:①上述内容是谁的名言?②他在教育方面还有很多名言,试举两例。
文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社会结构D. 文化现象答案:D2.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A. 传承性B. 多样性C. 封闭性D. 创新性答案:C3. 文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A. 历史分析法B. 比较研究法C. 田野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4. 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B. 战争冲突C. 社会经济发展D. 人口流动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文化的功能?()A. 凝聚功能B. 规范功能C. 娱乐功能D. 破坏功能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6. 文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 物质文化B. 制度文化C. 精神文化D. 非物质文化答案:ABC7. 文化传播的方式主要有()A. 口头传播B. 书面传播C. 电子传播D. 网络传播答案:ABCD8. 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包括()A. 价值观冲突B. 信仰冲突C. 生活方式冲突D. 语言冲突答案:ABCD9. 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包括()A. 立法保护B. 教育普及C. 技术修复D. 国际合作答案:ABCD10. 文化创新的途径包括()A. 吸收外来文化B. 挖掘传统文化C. 促进文化融合D. 利用现代科技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文化的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答案: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
物质文化主要指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生产方式;制度文化涉及社会制度、法律规范等;精神文化则包括语言、艺术、宗教、哲学等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内容。
12. 描述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文化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社会为文化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环境,而文化则通过其价值观、信仰、习俗等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思想,进而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推动或制约作用。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知识目标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2.掌握老子的哲学思想。
3.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物。
能力目标1.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老子的思想观点及孔子、老子本人。
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指导梳理本课知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教学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过程[导入语]同学们请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关于“苛政猛于虎”的故事。
故事说的是,有一次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
他叫学生子路去询问,得知是残暴的统治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
即使这样,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这有老虎没残暴统治的地方。
孔子由此得出一个结论:“苛政猛于虎。
”“苛政”指残暴的统治。
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里,就有反对苛政、提倡“仁”的学说,那么,孔子的思想除了提倡“仁”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成就,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孔子,与孔子同时代或与他相差不远的思想家还有哪些,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代会出现一个思想界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孔子生平[教师讲述]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失去了贵族的地位。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与姓颜的女子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上得孔子。
即孔子是父母非婚姻而生。
因排行二,祷尼丘,故称仲尼。
生而首上圩顶(四周高、中间低)故名丘。
(这是西汉司马迁的观点)。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年小官,后又做过三个月的鲁国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门的最高领导。
第4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复习案【学习目标】识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及意义识记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它的地位与要求识记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学习重难点】1建设核心价值体系2建设精神文明3发展先进文化课前预习案【自主梳理】一、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当代中国先进文化(1)基本内涵: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为指导、以培育、、、的公民为目标,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①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②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③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④本质:社会主义文化。
(2)坚持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和。
(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发展先进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基本内容及其关系(是什么)基本内容:四个方面内容间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②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③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④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为什么)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
(地位)B.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明显增强。
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为指导,用引领社会思潮。
(现状)(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怎么办)•①巩固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②用共同理想凝聚力量•③用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④用引领风尚。
文化学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个体行为B. 社会结构C. 物质文明D. 非物质文化答案:D2.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的基本特征?A. 传承性B. 多样性C. 封闭性D. 创造性答案:C3. 文化相对主义主张:A. 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B. 所有文化都是优越的C. 文化之间无法比较D. 文化之间存在优劣答案:A4. 文化适应性指的是:A. 文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B. 文化对个体的适应能力C. 个体对文化的适应能力D. 环境对文化的适应能力答案:A5. 文化冲突通常发生在:A. 文化内部B. 文化之间C. 个体之间D. 社会结构内部答案:B6. 跨文化交流中,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沟通策略?A. 尊重文化差异B. 使用非言语交流C. 避免文化误解D. 强制文化同化答案:D7. 文化全球化的主要影响是:A. 文化同质化B. 文化多元化C. 文化孤立D. 文化冲突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变迁的原因?A. 技术进步B. 人口迁移C. 自然灾害D. 文化自我复制答案:D9. 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经济发展B. 维护文化多样性C. 提高国际地位D. 增加旅游收入答案:B10. 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主要基于:A. 血缘关系B. 地域关系C. 语言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文化的基本要素包括:A. 价值观B. 信仰C. 语言D. 法律答案:ABCD2. 文化传播的方式有:A. 口头传播B. 书面传播C. 电子传播D. 非语言传播答案:ABCD3. 文化适应性的表现包括:A. 文化创新B. 文化融合C. 文化排斥D. 文化同化答案:ABD4. 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包括:A. 强制同化B. 文化对话C. 文化隔离D. 文化融合答案:BD5. 文化遗产的价值包括:A. 历史价值B. 艺术价值C. 科学价值D. 经济价值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文化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文化生活第九课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96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13① 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主流意识形态都是一元的)②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③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基本途径)④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文化发展的主体)⑤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什么?P96---P98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宏伟目标。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发展道路与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P101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培育四有公民)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P101---P102①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②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6、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