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翻译并理解文中的句子。
(3)能够分析毛遂自荐的原因和结果,从中得到启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毛遂自荐的成功因素。
(3)学会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敢于自荐、勇于表现的品质。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能够翻译并理解文中的句子。
(3)分析毛遂自荐的原因和结果,从中得到启示。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遂其人及其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毛遂自荐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毛遂自荐的原因和结果。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分析毛遂自荐的成功因素,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示。
5. 练习与反馈:(1)让学生翻译并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写一篇关于毛遂自荐的读后感。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毛遂的生平事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程度,如字词理解、句子翻译等。
3. 学生从故事中汲取的智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毛遂自荐》。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意义。
(3)了解《毛遂自荐》的背景知识,如作者、时代、主题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自荐、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毛遂自荐》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对《毛遂自荐》背景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 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毛遂自荐》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遂自荐》的作者、时代背景等。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并与同桌交流。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以补充和评价。
4. 探究学习(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主题和内涵。
(2)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回答问题并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毛遂自荐》。
(2)学生选择一篇与《毛遂自荐》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和思考,下节课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对课文《毛遂自荐》的朗读和背诵情况,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包括阅读和思考相关的文章,以及写出的读后感。
《毛遂自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毛遂自荐》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
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掌握《毛遂自荐》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地进行《毛遂自荐》的教学设计,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毛遂自荐》的教材和课文
录音设备和录音材料
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练习材料
教学步骤
步骤一: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教师向学生介绍《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如毛遂的背景、自荐的内容等,让学生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
步骤二:掌握《毛遂自荐》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教师讲解《毛遂自荐》中的词汇和句子结构,如生僻词的解释、句子的分析等,引导学生进行词汇和句子结构的练习,让学生掌握《毛遂自荐》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步骤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朗读的活动,如对话练习、课文朗读等,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步骤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的训练,如问题回答、情感表达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对《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和情节的准确理解
学生《毛遂自荐》中词汇和句子结构的掌握情况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的展示和应用情况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的表现情况
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古代文学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演绎和创作活动。
幼儿园大班优秀社会教案《毛遂自荐》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培养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培养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3.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理解毛遂自荐的意义,学会勇于表达自己。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人相处。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毛遂自荐》2.白板、白板笔3.小组讨论道具:卡片、彩笔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毛遂自荐这个故事吗?幼:不知道。
师:今天,老师就来讲一讲毛遂自荐的故事。
2.讲解毛遂自荐的故事师: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谋士,他非常有才华,但并不被人所知。
有一天,赵王要选拔谋士,毛遂便毛遂自荐,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才华和想法。
他成功地成为了赵王的谋士,为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
师:故事讲完了,你们觉得毛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幼:勇敢、自信、有才华。
3.讨论毛遂自荐的意义师:毛遂自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幼:要勇敢地表达自己,不要害怕别人嘲笑。
师:对了,我们要像毛遂一样,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优点,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4.小组讨论:如何毛遂自荐师: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如何在生活中毛遂自荐,展示自己的优点。
(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1)要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2)要勇敢,不怕失败,敢于尝试。
(3)要诚实,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6.小组活动:毛遂自荐大赛师:现在,我们来举行一场毛遂自荐大赛。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优点。
(小组活动,每个代表进行毛遂自荐,其他小朋友进行评价)7.结束语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毛遂自荐,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优点。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自信、勇敢的人。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毛遂自荐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毛遂自荐》及教学反思(5篇范例)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优秀教案《毛遂自荐》及教学反思《大班社会优秀教案《毛遂自荐》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认识和展现自己的优点。
2、培养幼儿自信心。
活动准备:故事《毛遂自荐》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出本次活动。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今天钟老师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毛遂自荐》,仔细听故事,待会钟老师要考考你们呢!(教师讲述故事)教师:小朋友们故事听完了那我要开始考你们咯!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说的是谁?你们知道什么是自荐吗?(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小结:自荐就是自我推荐,即自己说出自己的优点和本领。
2、通过提问引出本次活动。
教师:一个人如果有本领,别人又不知道,该怎么办呢?是一个人呆在一边等人来请呢?还是不怕讥笑,勇敢地站出来自我推荐呢?(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并试着个别的回答。
)教师小结:当一个人有本领,别人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可以勇敢地站出来自我推荐,就像我们在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后,如果我们自己知道,那我们就可以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这也是自我推荐。
二、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本领或优点。
1、教师先以自己为例说说自己的优点,并鼓励幼儿大胆自荐。
教师:小朋友不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或本领,钟老师也有自己的优点,今天我先来说一说我的优点或本领,我是幼儿园里的一名教师,我会教小朋友们新的知识和本领,而且我每天都能够按时起床来幼儿园上班。
;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的优点是关心班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当有小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会及时的帮助他,瞧!老师是不是很棒啊!教师: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优点呢?我们也来夸夸自己身上的优点(或自己会的本领),来毛遂自荐吧!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请幼儿来说一说。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可以先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说说自己的优点或自己会的本领,待会请小朋友跟大家一起分享!(先让孩子与同伴分享交流)3、幼儿在表述时,对幼儿说出的优点给予回应。
《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毛遂自荐》这篇文章;(2)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3)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经过和结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2)引导学生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培养自信、勇敢的品质;(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毛遂自荐》这篇文章;(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3)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背景、经过和结果。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文章主题思想;(3)引导学生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培养自信、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遂自荐的背景和历史;(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毛遂自荐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2)要求学生标注生僻字词,并查找其含义;(3)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2)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深入解读文章主题思想;(3)强调毛遂自荐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文章,加强语言表达能力;(2)进行相关的阅读理解练习,巩固所学知识;(3)引导学生运用毛遂自荐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毛遂自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毛遂自荐”这个成语的含义和出处。
2、引导学生分析毛遂自荐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学习毛遂自荐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内容和意义。
(2)分析毛遂自荐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将毛遂自荐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在适当的场合勇敢自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毛遂自荐的故事,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毛遂自荐的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毛遂自荐的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当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摆在面前,但是没有人主动站出来,这个时候你们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勇敢展示自己的故事——毛遂自荐。
”2、讲解故事(10 分钟)详细讲述毛遂自荐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要到楚国去求救,他要挑选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
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门客自我推荐说:“我能去!”平原君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到我门下有多久了?”毛遂说:“有三年了。
”平原君说:“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会露出来。
可是你在我这里都三年了,我却没听说过你,这是为什么呢?”毛遂说:“那是因为我今天才请求您把我放到口袋里呀!如果您早就把我放进去,我早就脱颖而出了。
”平原君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带他一起去了楚国。
3、分析讨论(15 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①毛遂为什么要自荐?②毛遂自荐成功的原因有哪些?③从毛遂自荐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2)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情境模拟(15 分钟)创设一个班级活动需要选拔负责人的情境,让学生模拟毛遂自荐的场景,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毛遂自荐》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毛遂自荐》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毛遂其人及其故事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毛遂自荐》。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激发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勇于自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熟练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毛遂其人及其故事背景。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古文词语和句式。
2. 深入解读文章内涵,体会毛遂自荐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毛遂自荐》的文本材料。
2. 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遂其人及其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毛遂自荐的精神品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毛遂自荐》,理解文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古代文化知识,如词语、句式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毛遂自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难问题。
(2)重点讲解毛遂自荐的精神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对毛遂自荐精神的体会。
(2)激发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勇于自荐的品质。
6.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练习。
(2)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7.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毛遂自荐的精神价值。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于自荐,发挥自己的优势。
8.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六、教学反馈与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小组讨论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对《毛遂自荐》的理解和兴趣。
《毛遂自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毛遂自荐》的文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3)了解毛遂其人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自信,勇于自荐,发挥自己的潜能。
(2)学会团队合作,尊重他人,发扬集体精神。
(3)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毛遂自荐》。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
(2)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和成语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遂其人及其历史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成语。
(2)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解释课文中的成语,举例说明其用法。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检验学习效果。
(2)选取课文中的成语,让学生造句。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毛遂自荐》。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毛遂自荐》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4. 学生对团队合作和集体精神的展现。
5. 学生对爱国情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毛遂自荐》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毛遂自荐》是一篇古代中国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毛遂的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帮助赵国解决了危机。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毛遂自荐的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内容,理解毛遂自荐的精神内涵。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1.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梗概毛遂是赵国的一名普通百姓,他热爱国家,关心时事。
当赵国面临危机时,他勇敢地站出来,自告奋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他的智慧和勇气得到了赵国君臣的认可,最终成功化解了危机。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理解毛遂自荐的精神。
2.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毛遂自荐的精神,并联系实际生活。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简要介绍毛遂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毛遂自荐》的故事情节。
4.2 讲述故事详细讲述《毛遂自荐》的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毛遂的智慧和勇气。
4.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毛遂自荐的精神,讨论毛遂自荐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其他历史上的自荐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毛遂自荐的精神。
4.5 总结发言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毛遂自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勇于自荐,锻炼自己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思考题目,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毛遂自荐》详案
一、导入
古往今来,有才能的人出世不多,自荐者更是凤毛麟角。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三请始出;苏轼在他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中也表现了出世与入世的苦闷;陶渊明遗世独立,陶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中……能有多少人象毛遂那样脱颖而出,展示自己的才能,解除国家的忧患呢?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带给同学们更多的启示。
二、常识竞赛,回顾文学常识并检测。
在这节课正式开始之前,让我们先来进行一场“知识小竞赛,看一看哪一组同学发挥的最出色。
请看题:
1、《毛遂自荐》选自于哪一部书?
2、这部书的作者是谁?是西汉时代的著名什么家和什么家?
3、这部书是我国最早的体通史。
4、《史记》一书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共
篇,以本纪、世家、列传记不同人物和国家、民族,以书述制度沿革,以表记史事的脉络。
5、鲁迅先生称它是,。
6、战国时的四君子指:、、、。
7、本课中出现了哪些成语?毛遂自荐锥处囊中脱颖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九鼎大吕
过渡语: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
那么战国时,七雄逐鹿中原以争天下,一介布衣的毛遂究竟是如何使使楚王最终同意派兵救赵,解秦之围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文章。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本文的情节发展脉络。
三、分析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分析: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端:秦围邯郸,赵国危在旦夕,求援于楚。
第二部分(第二段)发展:合纵之事,日中不决。
高潮:楚廷言纵,说服楚王。
结局:歃血定纵。
第三部分(第三段)尾声:平原君引咎自责,向毛遂诚恳致歉。
四、文本分析
师: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主体部分应该是谈判的过程。
那么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象一下,平原君到了楚国后,会如何跟楚王谈判呢?恐怕要联系上下文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哦!
生1:楚王,我国的都城已经被秦军包围了,请你赶快出兵去救救我们吧!生2:楚王,求求你跟我们赵国联合抗秦吧!
师:同学们再把自己当作楚王,想想,你听到平原君的求救后,你会想什么呢?你会同意跟赵国结盟联合抗秦吗?
生1:我凭什么要帮助你们赵国呀。
生2:我为什么要帮你们抗秦,秦国又没有来攻打我们楚国,我才懒得去出兵呢。
生3:帮你们抗秦?我能得到什么好处呀?我才不干这傻事呢!
师:是呀,楚王心里想:我帮你们抗秦,我得不到任何好处,傻瓜才会同意出兵帮你们赵国解围呢!所以,文中写到,二人是从“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
”可见,平原君的谈判技巧不是很高明,他说的话没有打动楚王的心,楚王当然就不愿意出兵咯!谈判陷入了僵局,这可怎么办呀?
生:毛遂不负众望,按着剑走近楚王面前。
师: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毛遂身上,希望他上台去说服楚王,毛遂就上台去了,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这就叫作……(生:不负众望。
)
师:毛遂只是一个地位低微的门客呀,他敢拿着武器逼近楚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毛遂胆大包天。
(下面的学生听完后一哄而笑。
)
师:胆大包天是贬义词,大家想想,能用这个词来形容毛遂吗?换个什么词更恰当呢?(生思索片刻,便纷纷举手。
)
生1:勇敢;生2:胆子大;生3:胆识过人。
师:是呀,毛遂胆识过人。
楚王在知晓了毛遂的身份后,大声斥责他,让他退下,一般人听了楚王的斥责后会怎么样呢?可毛遂是怎样表现的?
生:毛遂不仅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反而按着剑更走近了楚王。
师:从这个“不仅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反而更靠近了楚王。
”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毛遂的确是胆识过人啊。
在楚王发怒的情况下还敢靠近楚王,他就不怕楚王恼羞成怒杀了他吗?
师:同学们,你们体会得很好。
现在,楚王的命掌握在毛遂手里,即使楚国再强大,此时也来不及救楚王了呀。
如果毛遂只是这样逼着楚王,楚王会心甘情愿地答应出兵救赵吗?
生:如果我是毛遂,我可能就拿着剑逼迫楚王,“你答不答应出兵跟我国共同抗秦?今天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下面的学生又大笑,说:你这是强盗行为呀!楚王心里肯定不服。
)生:如果我是楚王,我会假意答应,等毛遂退下以后,我会马上抓住毛遂问他的死罪。
师:是呀,所以要说服楚王光是有过人的胆识还不行,还要有什么?
生:有过人的智慧。
毛遂抓住了楚王的心理,把楚赵联合抗秦的利弊分析得很清楚,打动了楚王的心,让楚王心甘情愿的答应出兵救赵。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毛遂劝说楚王的话,读完后分析一下毛遂到底用了什么样的谈判技巧才说服了楚王呢?
生1:我觉得用了激将法。
毛遂说“楚国是个大国,理应称霸天下,可是在秦国面前却胆小如鼠。
”这是很明显的激将法。
意思是说楚国这么强大才应该是世界第一,怎么可能还怕区区的秦国,受秦国的欺负呢?
生2:毛遂还用了挑拨离间计。
毛遂说“秦国烧掉了你们楚国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别国的人都感到羞愧,难道你们就甘心看着自己老祖宗的坟都被烧掉而不管吗?”这正是在挑拨楚国和秦国之间的关系,逼得楚王为了面子不得不跟赵国联合起来抗秦。
…………(学生的精彩言辞不绝。
)
师:同学们把楚王和毛遂的心理分析得很到位,那么你们有没有信心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再来演一演?
教师挑选一组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
人物:旁白十九人平原君楚王毛遂
五、结合文本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毛遂
同学们读的非常精彩,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在同学们精彩的朗读中,老师仿佛看到了那位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的毛遂,毛遂的成功可以用分成四步,老师想用以下的短句来概括一下:
抓住口实,斥之以礼
按剑而前,威之以力
分析情况,晓之以利
歃血为盟,约之以信
老师想知道:在毛遂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哪些优秀的品格?
毛遂:机智善辩、有外交才华、大智大勇、大义凛然、果敢严谨,是一个对政治形势了如指掌、见义勇为、慷慨纾难、智勇双全、有礼有节的门客形象。
六、分析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首先他确有真才实学,这是他勇于自荐的基础。
从他到楚国后的表现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其次,对自己充满信心。
他认为自己不为人所知,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并不是自己平庸。
再次,他对入选的十九人有深刻的了解,认为他们是一群庸碌之辈,自己不在他们之下。
七.文中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毛遂”的形象?
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对比、衬托、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写法。
作者刻画毛遂这个人物的主要手法,是语言和动作描写。
毛遂自荐时的雄辩语言,和楚王定盟时的智勇语言,均使对手折服;毛遂“按剑而前曰”的动作,“奉铜盘而跪进”的咄咄逼人的英气,“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的豪气,无不把这传奇人物写得活灵活现。
故事从开始就把毛遂和数千门客放在对比描写的氛围之中,以众门客的庸碌反衬毛遂的脱颖,用会盟前门客十九人的迟疑与焦急,给毛遂出难题,和“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的毛遂成功后的反唇相讥对比;把毛遂的智勇和楚王的色厉内荏相对比;把平原君对人才使用的前后态度作对比;这一系列的对比,使人物个性特征,特别是毛遂的个性特征表现得栩栩如生了。
过渡:毛遂是成功的,但老师更期待同学们能从中受益。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之说,虽古已有之,但靠别人去发现,我总认为是一种浪费,一种遗憾,一种悲哀,知己莫若己,能够真正发现你、了解你、赏识你的人,毕竟太少、太少,老师更希望同学能够抓住机遇,正像“法国作家雨果说的——机会是不守纪律的”,推荐自己,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八、作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实现既要有机遇,更要靠自己的努力。
请抓住新学期伊始评选班干部的时机,给老师写一封简短的自荐信,推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