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四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4
文言文阅读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与“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以”等,这就需要我们熟记常用虚词的基本意义和主要用法,比理解意思。
这儿考的是古今异义,在文言文里,去是典型的古今异义字,古代是离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人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元常。
少随刘胜入抱犊山②,学书三年,遂与魏太祖、邯郸淳、韦诞③等议用笔。
繇乃问蔡伯喈④笔法于韦诞,诞惜不与。
乃自捶胸呕血。
太文言文阅读一(一)随堂练赵威后问齐使(一)l.问候 2.这样 3.如果(二)排比: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反问:苟无岁,何以有民。
(三)民本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事不可缓也;救民于水火之中……(四)舍本逐末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轻重倒置。
译文:齐王派使者问候赵威后,送给她的信还没有启封,威后问使者:“你们国家今年收成怎么样百姓怎么样国君怎么样?”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我奉命问候威后,可您现在不问候我们齐王,先问收成和百姓的情况,难道有先卑贱而后尊贵的道理吗?”威后回答道:“不是这样的。
如果没有每年的收成,哪有百姓没有百姓,哪有君王啊怎么能舍弃根本的而询问次要的呢?”齐欲伐魏(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
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译文: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
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
文言文阅读”浩然叱曰无所不可。
山林,‘业已饮,遑恤他慕荣利。
,根据文中语言环境,应该解释为未穷青之技(穷: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不论男女在家,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翼诸余鸟,晨风不得捕,去。
已而有鸟来,与余鸟同啄。
鸡视之兄弟也,与之文言文阅读三(一)随堂练(一)1.(1)老朋友(2)给(3)因为(4)同情。
2.(1)这个官给你不合适。
3.某人(指我)4.(1)A(2)D(3)B5.此官与公不相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意对即可)(二)⒈⑴穷:尽,这里是完全学会的意思。
⑵弗止:不挽留。
⑶谓:认为,以为。
⑷谢:谢罪,道歉。
⑸①向,跟着;②在。
⑹①的;②代技艺。
⒉“反”通“返”,归,回去。
⒊⑴青,或秦青⑵薛谭⑶秦青⑷于秦青⒋⑴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
⑵薛谭面对秦青的高超技艺,自愧不如,快心潜心学习。
⑶说明学无止境,如果浅尝辄止,则达不支精深的境地,反之,永不自满,持之以恒,努力进取,方能功成名就的道理。
(二)课后练:(一)1.(1)一匹绸缎 (2)懒曲背,驼背 (3)狭窄,窄 (4)温和的人,慢性的人。
(5)(心理)藏着。
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1)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
(2)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
(3)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3.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二)1.①文:古义:花纹,文字今义:文化,文科,文章②翁:古义:鸟类头颈上的羽毛今义:老者③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④翼:古义:翅膀,用翼遮护,辅佐今义:翅膀 2.对待晨风:蜀鸡急忙用自己的翅膀把小鸡都遮护起来。
对待乌鸦:蜀鸡把把乌鸦当作兄弟一样对待,4.对比,如: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引用,“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焉。
)使动用法
公问其故
视其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分)
【甲】(邹
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
的名士。
1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九下文言文
达标检测
1.(1)蔽:蒙蔽、受蒙蔽、被蒙蔽
(2)刺:指责
(3)反:同“返”,返回
(4)期年:满一年
2.B A.“以”:介词,用/相当于“而”,表顺承;B.都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或者“向”;C.“其”:代词,它的/表反问语气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D.“且”:尚且/将近。
3.(1)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2)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舍并且拜他为老师。
(3)(村中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4.礼贤下士,才能广招人才,国家才能强大。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文言文专项复习五学习目标:1.复习《陈涉世家》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习题。
1. 解释加点的字词。
陈涉少.时辍.耕之垄上苟.富贵,无相忘若.为佣耕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度.已失期法.皆斩扶苏以数谏故.今或.闻无罪楚人怜.之为天下唱.吴广以为然.足下..事皆成念.鬼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置人所罾.鱼腹中固.已怪之矣夜篝.火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吴广素.爱人忿恚..尉尉果笞.广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借.第令毋斩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比.至陈与皆来会计..事骑.千余披坚.执锐.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皆刑.其长吏从.民欲也2.辨析词义。
会.天大雨皆来会.计事道.不通伐无道.扶苏以数.谏故数.言欲亡数.日扶苏以数谏故.广故.数言欲亡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佣者笑而应.曰杀之以应.陈涉宜多应.者上使外将.兵项燕为楚将.或以为亡.河曲智叟亡.以应举.大计亦死死即举.大名耳管夷吾举.于士陈胜王.功宜为王.车六七百乘.公与之乘.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二世杀之.扶苏以.数谏故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固以.怪之矣以.激怒其众杀之以.应陈涉若为.佣耕为.屯长项燕为.楚将为.天下唱士卒多为.用者为.坛而盟功宜为.王笑而.应曰夺而.杀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为坛而.盟二、再次朗读课文及记忆文中重要词语的词义。
三、课堂迁移训练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之句读停顿内容概括【学习目标】1. 归纳文言文句读停顿的方法,并能用方法划出句子的准确停顿。
2. 知晓文言文内容概括提炼的注意点,并能在实际解题时运用。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崇明老人记[清]陆陇其崇明具有吴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
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①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
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
伯仲叔季②,列肆五间:每户一铺,另辟一间,为出入之所。
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
始拟膳每月一轮,周而复始,其媳日:“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侍奉颜色,太疏。
”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
媳又日:“翁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
”乃以一餐为率③,如蚤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蚤餐季,周而复始。
若逢五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
分伯仲坐定,以次称觞④献寿。
率⑤以为常。
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
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买果饼啖之。
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也。
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对弈,或樗蒲⑥。
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嘱其家佯输于老人,老人亦不知也。
老人胜,辄踊跃归。
亦率以为常。
盖数十年无异云。
(选自《明清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注】①鬻(yù):卖。
②伯仲叔季:兄弟排行的次序。
③率(lǜ):文中指频次。
④称觞(sh āng):举杯。
⑤率(shuài):大致,一般。
⑥樗蒲(chūpú):古代一种游戏。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共两处)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2.文中两次写到“率以为常”,请依次分别概括所指的两件事。
(1)第②节中“率以为常”指(2)第③节中“率以为常”指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崇明老人的子女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发扬的中华美德。
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之句子翻译的技巧【教课目的】一、明确文言词句子翻译的要求。
二、学习文言词句子翻译的方法。
【教课过程】一、知识梳理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二、典型例题与方法点津㈠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出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存不动。
翻译以下句子:1、赵惠文王十六年。
2、庐陵文天祥。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4、即公大兄无弈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㈡删:把无实义或没必需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复词中无实意的一方等删去。
翻译以下句子:1、夫赵强而燕弱。
(发语词)2、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语气助词)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构造助词)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停留助词)5、备他盗之进出与特别也。
(偏义复词)6、填然鼓之。
(音节助词)㈢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
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换成现代汉语。
翻译以下句子:⒈疏屈平而信上官医生。
(单换双)译:⒉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古今异义)译:⒊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作状)译: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假字)译:㈣调: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一些特别句式 :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依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例范调整语序。
翻译以下句子:⒈沛公何在?(宾语前置)译:⒉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译: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译:㈤补:补出词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⒈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译:⒉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译:⒊竖子,不足与谋。
(省略宾语)译: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介词)译:㈥贯:指要依据上下文语境,灵巧贯穿地翻译。
这个“贯”就是“意译”。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译: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吞并八荒之心。
译: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移之徒也。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提高文言文词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与理解能力,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吞.之:何不试之以足(
则熙熙而乐(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
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
七上文言文
达标检测
1.B
2.年岁时间
3.井架坏了,多次想更新它。
4. (一)陵州盐井---井侧设大车绞之。
井架的结构。
(二)岁久---而陵井之利复旧。
修建新井架。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陵州盐井深五百余尺,井壁全是岩石。
井的上部、下部都很宽广,只有中间较为狭窄,叫做“杖鼓腰”。
旧时,用柏木作成井干,从井底直达井口,从井口的木干上用大绳吊下去,才能到达水面。
井旁安设大绞车绞动绳索。
年代久远,井干朽烂,多次想换新的,但是井中阴气袭人,人一下去就死,无法下井施工。
只有等到雨天,阴气随雨水下降,才稍微可以下井施工,天一放睛就得停止。
后来,有人创制了一个大木盘,盘中盛满水,盘底凿了许多小孔,水像雨点一样从小孔中洒出,安设在井口上,称为“雨盘”,让清水洒下终日不绝。
这样连续几个月,井干被全部更新,陵州盐井又恢复了原有的盐利。
《赵普》(《宋史》)普少习.( )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 )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如流。
既.()薨..( ),处决..()。
及次日临政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 ),而能以...()有岸谷..(),虽多忌克()天下事为.()己任。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 )循默( ),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 )复.( )奏其人,亦不用。
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
1。
解释加点字。
2.翻译下列句子。
太祖常劝以读书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太祖乃悟,卒用其人3.赵普面对“太祖怒",四奏某人为官,而能“颜色不变”,其根本原因是4.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几件事上?5.你觉得赵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鹤楼记》(阎伯理)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下..()巍峨,高标..( ) ,上倚.()河汉临.( )江流;重檐....()翼.()馆,四闼.( )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 )也。
1.解释加点字。
2.翻译下列句子.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上倚(yǐ)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tà)霞敞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文中概括黄鹤楼外观特征的句子是为了说明黄鹤楼这一外观特征,具体描写黄鹤楼的位置,外观以及登楼所见的句子是4.对这篇文章解释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费祎登仙的传说,给全文抹上了迷信色彩。
B.“荆吴形胜之最”这一句,是对黄鹤楼的重要性的扼要概括.C.“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一组对偶,强调了黄鹤楼名称由来之证据充足。
文言文专题复习四
学案
学习目标:
1.复习《出师表》一课。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培养迁移能力。
学习过程:
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完成预习习题。
1.解释加点的字词。
中道崩殂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盖.追先帝之殊.遇诚宜开张
..圣听
不宜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
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愚.以为
悉以咨.之裨补
..阙漏
行阵
..和睦亲.贤臣远.小人
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愿.陛下亲之信之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由是感激
..后值.倾覆
夙.夜忧叹庶.竭驽钝
攘除
..奸凶以彰.其咎.
咨诹善.道临表涕.零
2.辨析词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诚.宜开张圣听
帝感其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以.光先帝遗德
以.塞忠谏之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悉以.咨之
先帝不以.臣卑鄙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临.表涕零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深追先帝遗.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深入不毛.
兵甲已足.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闻.寡人之耳者
燕、赵、韩、魏闻.之
不求闻.达于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