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
第一,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中国现代园林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建设,强调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园林设计和建设将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遵循生态规律,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一个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园林生态系统。
第二,注重文化传承。
中国现代园林倡导弘扬传统文化,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
园林
设计和建设将强调园林的历史文化背景,突出地域特色,恢复和保存传统园林的建筑和景
观元素,通过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传递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传承和弘扬。
注重公共性和社会功能。
中国现代园林强调园林的公共性和社会功能,将园林打造成
为人们休闲娱乐、文化交流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园林将注重景观的开放性,提供便利的公
共设施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创造健康、舒适、美丽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第四,注重创新和科技应用。
中国现代园林将注重园林设计和建设的创新和科技应用,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技术手段,提高园林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
园林将运用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绿色技术,实现园林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提高园林的管理和运营效
率。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公共性和社会功能、创新和科
技应用以及生活化和人性化的特点,将致力于打造更加美丽、舒适、环保的现代园林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与分析城市园林绿化是指在城市里开展植树造林、绿地建设和公园建设等活动,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一项重要工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园林绿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对城市园林绿化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对社会效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化能够有效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治水源涵养、减少水土流失等,从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的绿地和树木能够吸收大量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减少城市空气污染;同时,防尘、减噪的作用也能提供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的居住舒适度。
2. 增强城市气质与文化内涵城市园林绿化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亮丽风景线。
通过布置不同种类的植物、景观水体以及艺术雕塑等,为城市注入生气和活力。
同时,通过规划设计的方式,将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等元素融入园林建设中,提升城市的品位与文化内涵。
这些景观和文化元素也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增加了城市居民的社交活动空间。
3. 改善市民健康水平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市民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绿化环境能够吸引市民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提供了一个健康、舒适的活动场所。
在绿地中散步、晨练,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体力、促进新陈代谢。
此外,绿化环境还具有缓解视觉疲劳、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改善了市民的精神状态。
4. 提升城市形象与吸引力城市园林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与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投入。
绿化景观的美化能够增加城市的整体美观度,提升城市的文化自信心和凝聚力,进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同时,绿色的城市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居住需求,提高市民的居住幸福感。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城市园林绿化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的美化和文化内涵提升,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观光、旅游。
论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在于,它可以通过园林的设计和布局,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同时也可以传达人们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关注。
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典园林可以成为现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种绿色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场所。
同时,园林的建设还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艺术及其文化价值,不仅可以在国内传承发扬,也可以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还可以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
园林不仅是一种文化载体,更是一种生态系统,通过园林的建设和管理,人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中国古典园林的现代意义和价值,通过传承和发扬古代园林艺术,推动园林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 1 -。
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园林设计摘要:当下现代生活环境的恶化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园林设计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本文运用生态观念的观点指导园林艺术设计,在地形、植物、水景、建筑等规划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生态观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成为当代园林设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生态观念;园林设计在当代社会给予环境问题以突出地位的视点下,生态观念不断深入人心。
人们开始从征服自然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转变,园林设计也向着合理利用土地的方向发展。
现代园林不再局限于以某一群人为服务对象,而是将人类视作一个与其他物种相依存的自然系统中的一分子,现代园林设计的视野拓展到了整个人类文化圈与自然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与持续发展上。
生态观念下的园林地形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地形的设计是很重的一部分。
自然大地是人类园林活动的基础,千变万化的形态使其成为园林设计环境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把阳光、空气和水带入人们的生活,这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目标。
在按照人们精神、美学、生态的高标准营造宜人的景观环境时,必然要更多地考虑到地形的因素,将地形巧妙地融入园林的空间序列和意境的建构中,探索各种新的表现方式,丰富人与环境的关系。
1.1 地形的利用与塑造园林是从大的自然环境中用艺术手法划分出来的,它只能依赖环境、借助环境,而不能人为地改变环境。
因此,如何积极利用园林的固定特性,妥善处理好它同环境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美,是园林创作的关键。
这里我们以山西地形的概况来说一下;山西省境内地形多样,山地、丘陵、残塬、台地、谷地、平原等交错分布,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面侵蚀切割强烈。
黄土是风成作用形成的特殊堆积物,我国的黄土高原以其独特的地貌形态称著于世。
山西普遍分布着黄土,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黄土分布的地区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
面对这样的地形概貌,我们在园林的设计中对地形的处理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方面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环境、位置和功能等综合因素、适应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气候、地下环境,促进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与城市环境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改善以土壤为核心的立地条件,推广以人工介质为基础的种植土,创造适生环境,提高绿地维持机制。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为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多元化和新技术应用。
首先,现代园林注重以人为本。
园林创造的不仅是美好的景观,更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在园林设计中,强调了观赏性、互动性、参与性等特点,旨在让人们更好地享受园林带来的美好感受。
园林不再是冷冰冰的展示物,而应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人们在其中放松身心、欣赏自然风光、感受文化之美。
其次,现代园林注重生态环保。
生态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共同追求和关注的焦点。
园林设计者在园林建设中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性融入园林中,使园林在美化同时也具备生态保护功能。
例如,广泛应用各类环保材料与技术,推广生态园艺,加强的水资源管理,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现代园林具备多元化特点。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园林建设也不再单一。
园林现在不仅有传统的公园花园,也有植物园、游乐园、动物园、主题公园、文化园和体育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园林。
这样,可以满足人们不同需求,让人们拥有更多的选择。
最后,现代园林运用新技术。
科技的进步为园林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智能化、数字化、机械化等现代技术应用于园林设计,带来更加方便、高效、专业的设计与维护。
例如,智能化植物灌溉、数字化景观设计与可视化、无人机检测与维护等,为园林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总之,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在于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多元化和新技术应用。
这些特点使园林更具人性化,同时也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将为人们创造更为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
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
现代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是在尊重自然、人性化、艺术化和环保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优美、更舒适的公共空间。
这是对传统景观规划静态化的突破,也是对现代化的思考和实践的升级。
首先,尊重自然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景观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一个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空间。
保护自然环境、倡导绿色出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等为人们尊重自然的行为趋势。
其次,人性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人性化设计是指景观设计应该依照人类心理和行为习惯,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现代景观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并采用多样性的设计策略,满足不同的人群和业态。
艺术化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通过运用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能够实现人们生活的美好愿望。
现代的景观设计应该尤其强调的是美学素养,利用景观艺术的手法,生成有意义的公共空间,以提高城市居民健康、幸福感。
最后,环保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现代景观设计应该尊重自然,以适合的手段、方式来创造、改建和维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环保是世界范围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普遍话题。
现代景观设计应该通过技术革新、创新设计方式等环保性实践,实现环保。
综上所述,现代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是重视社会以及个人的需求,保护、尊重、认识自然的美好和复杂,体现人性化、艺术性和环保性的特点,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达到人与环境和润谐共生。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摘要】中国现代园林在城市化进程下不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结合,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应用科技与智能,以社会价值为导向。
城市化推动下,园林规划需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保护与园林建设相互促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园林设计中注重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同时融入创新元素,使园林更具独特性和时代感。
科技与智能在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提升了园林的智能化水平,增强了园林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社会价值导向下的园林规划与建设,使园林成为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引导人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促进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将继续朝着融合自然、文化、科技和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中国现代园林、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创新、科技、智能、社会价值、规划、建设、结论。
1. 引言1.1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园林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不再只是简单的绿化美化功能,更多地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与智能应用以及社会价值导向等方面。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园林不仅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更是人们休闲娱乐、心灵美好的风景线,承载着社会各个方面的期望和需求。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文化传统的继承,园林建设也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并融入现代科技与智能元素,使园林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园林规划和建设也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导向,将公益性、可持续性、创新性等因素纳入考量,使园林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探索,才能实现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城市化进程推动下的园林发展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
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环境景观设计是衡量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标志之一。
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生态性及科技性;具有特色鲜明、渗透性强的空间特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建设系统交融的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科学地、合理地、艺术地环境景观设计是平衡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创造区域文化特色、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就对现代环境景观设计价值取向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促进现代景观设计的良好发展。
标签:现代景观;价值取向一、社会性价值景观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对景观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回顾历史,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使园林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了现代景观的产生。
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意识的进步,促进了景观事业的发展和景观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展。
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对于无所节制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人们对自身的生存环境危机感日益加重,于是环境保护成为普遍的意识。
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使得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园的工业之后的景观不断出现,社会的发展改变着现代景观设计的面貌,社会因素是景观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
景观的社会意义还在于,景观应该、也必须要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
现代景观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景观是为了人的使用,这是它的功能主义目标。
虽然为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景观设计,但景观设计最终关系到为了人类的使用而创造室外场所。
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景观设计应该是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境界。
这一点,北欧国家及德国的景观设计师已在全球树立了榜样,在那里,景观的社会性是第一位的,日常生活的需要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景观设计师总是把对舒适和适用的追求放在首位,景观设计不追求表面的形式,不追求前卫、精英化与视觉冲击效果,而是着眼于追求内在的价值和使用功能。
这种功能化的、朴素的景观设计风格应该赢得人们的尊敬。
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
园林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其形式内涵就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
首先,园林必须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园林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深刻影响,并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另一方面,优秀的园林设计反过来刺激和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与进步。
研究现代园林与社会价值取向,就是要寻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方向,创建出符合时代精神,
符合全球化战略要求的新园林。
园林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它受生产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制约,特别是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的影响,同时,园林的发展与社会价值取向是有一定的互相性,园林发展反过来会促进当地的经济、文化的提高。
在当今全球化到来的时代,就是要克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所带来的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思想,创造出符合社会与人需要的园林形式。
本文试从影响园林发展的几个方面,来探求现代园林发展的新思路。
一、意识形态中价值取向一直决定着园林的形式与内涵
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变革,总是在对过去的继承与否定中进行的。
我国的现代园林就是通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扬弃”中逐步实现的。
1、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
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主要受统治阶级的思想及佛、道、绘画、诗词的艺术影响,如在魏、晋、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呈分裂状态,加之道、佛盛行的影响,产生了玄学,这时的士大夫,或欲享乐,或洁身自好,或遨游山水,导致了自然审美观的形成,治园特点多为自然情趣的田园山水。
也就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佛教传入中国,当时立寺成风,有着“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的壮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
境界。
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皇家苑囿或私人园林多以自己欣赏和生活,极明显反映出主人的意识价值取向,或炫耀气势唯我独尊,或夸耀显贵光宗耀祖,或避世取幽修身养性。
这些园林的设计修建思想无一不是当时统治阶层的思想反映,折射着当时社会人为思想。
2、园林社会价值取向更多地反映在哲学思想上
东西方造园艺术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哲学差异产生的。
自古以来,园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在美学还未形成体系前),而美学又是在一定哲学体系支配下产生、发展的。
在西方,尽管一直贯穿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的斗争,但不论哪一派占上风,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的基础上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就充分体现这一本质。
中国古典园林则深受绘画、诗词等文学的影响。
中国古代没有专业的造园家,许多园林则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使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表现为自然式山水园林。
这种绘画与诗文的影响,直接反映当时文人的思想,反映着当时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表达了人们在特定历史时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符合当时社会的哲学要求。
3、现代园林中的社会价值取向
现代园林是当代社会的产物,是现代科学技术与思想、现代艺术、园林水平及人们生
活方式在环境中的充分表现。
建国初期,我国园林基本走平民化道路,即使是纪念园,也都是走游园的路子,这符合当时的人文要求。
园林的起点与规模的发展,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的需求。
当时建立的多是封闭综合公园,并且多有圈养式动物园,还有一些简单的游乐设施。
这种形式与当时较低下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一致的。
随着经济文化艺术及现代科
技发展了,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游乐,还对精神需要有了更多的追求,这样出现了各类不同的园林形式:主题公园、专题类公园、近民式的小游园、适应不同活动要求的广场,甚至如高尔夫球场等,这些园林形式是同当前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讲求生态效应,与人们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更多审视人类在自然界中地位,这一深层次上的价值取向是一致
的。
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的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要变成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
在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
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二、如何运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导现代园林的发展
明确了意识形态中的价值取向对园林建设的影响,要求我们在运用现代观念造园中,进一步全面了解社会价值体系,进一步明确园林设计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力争避免我国现代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燥动思想,避免急功近利和过度盲从。
1、片面追求政绩工程的消极作用
政绩工程在现代我国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往往有这样的现象,有些领导出差归来,大讲人家城市发展之先进,接着找两个设计人员,天南海北走一遭,回来照葫芦画瓢,搞项目如游园、大同小异,设计没有特色,多数掺入领导意图,不经讨论,显示不
了地方文化,地方风貌,经不起历史检验。
我们在园林建设中,首要的是明确现代园林定位一定要符合地域特色和人文思想,园林是活的,一棵树一根草都折射出设计者的匠心,但政绩工程是领导意志的体现。
例如,前些年大连市首先采用了大面积草皮来造景,形成了崭新的城市风貌。
草皮造景,往往可形成大面积开敞空间,有一种气势;而且草皮来的快,转眼成景,不久全国上下,大江南北,都兴起了植草之风,广场公园自不用说,连社区小游园也言必谈草皮,根本不问当地的实际,等到大连出现浇水危机后,全国上下自然也无法幸免。
还有政绩工程往往都有一个突出主题的载体,特别是园林雕塑。
园林中使用雕塑自古就有,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遍地开花”。
自深圳出现“拓荒牛”后,全国各地效仿不穷。
今天你牵头牛,明天我就拉匹马,或栓头羊,更有甚者,会上一座连设计者也弄不明白的东西立在园内怎么看怎么别扭。
根本不考虑当地的文化与地域特色。
政绩工程对经济的浪费也是惊人。
一任领导一任想法,有的道路、游园甚至随着领导变化两三年换一次,这样
劳民伤财给社会造成影响。
2、用健康的价值来指导园林的发展
现代园林不能一味强调好看,也不能过份强调其国际性与旅游效用,应着力于现代社会的人文要求,满足社会与人的需要。
我们在建园林过程中,一定要符合人们对自然融合的迫切要求,要通过造园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引导人们回归自然。
生态型园林就是顺应这种趋势产生的。
生态型园的基本要素是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它符合人与自然的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变与更新的规律。
现代园林形式是多样的,在符合生态效用的同时,还应着眼于当地的人文与自然历史,应具有地域的特异性。
笔者就铜陵市的园林规划来说明地域性要求。
铜陵市是一座依山傍江的中小型城市,是以铜开采与冶炼为支柱的工业型城市。
铜陵市的园林规划就应充分考虑山水要件,突出其依山傍水的自然地理,以古铜都文化史为隐线,着力塑造唐代大诗人李白心目中的灵韵山川: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设计的园林基调应以长江为衬景,以道路绿色走廊为连线,辅以公园广场、游园为点缀,创造大园林景观,以实现绿掩铜都的理想境地。
同时,现代园林应在生态经济与城市
建设可持续发展与人们普遍要求回归自然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应立足于现代、高于现代,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享用的公共环境来辅助城市建设,以求城市生态进步,造福人类的空间。
三、在现代园林中融入全球化战略
全球化战略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的产物,指在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等融合过程。
现代园林的全球化战略实际上就是东西方园林思想与技巧的高度融合过程。
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本国园林的世界认同性,二是对世界园林思想、方法的认知性。
近年来,在国际广泛交流的推动下,园林建设与发展的新视点、新思维大量涌现。
在城市园林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花园城市观、森林城市观、山水城市观。
这些新的观点,也大大超越了人们以前的园林观念,将城市园林引向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
全面了解园林建设的全球趋势,就能在深层次上了解影响和制约园林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认识促进园林建设的根本动力。
时代的变化,推动园林建设全球化,不仅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要求,在实施园林建设的全球化时,我们首先要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继承与"拿来"都有一个"扬弃"的过程。
比如在公园建设中,我们在强调民族特色,地域异性的同时,适度地融入异域民族风情,积极应用多学科成果,必能将公园建设成具有包容性、感染力、创造力、风格鲜明的新景区。
在城市园林规划方面,应整体综合考虑,建立必要的框架,掌握延深的角度与层次,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共存空间,而摒弃中国古典园林的单一成体,就无法研讨中国园林历史与文化,其园林生命、园林生态、园林文化就不能永续发展。
因此在园林建设中必须考虑既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既考虑中国文化,又考虑世界发展。
积极吸收世界园林造园精髓,以适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将中国园林建设推向新高潮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