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乙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6.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理解羧基的结构特征;(2)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3)掌握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酸性、跟醇发生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1)采用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展示及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乙酸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采用复习回忆法及实验验证法学习乙酸的酸性;(3)利用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诱导、讲述、动画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4)利用类推法学习酯、羧酸的结构与性质。
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乙酸在生活和生产的应用,了解有机物跟日常生活和生产的紧密联系,渗透化学重要性的教育。
(3)通过酯化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酯化反应。
教具准备: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乙酸酯化反应原理的动画模拟、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管、滴管、乙醇、浓硫酸、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为何在醋中加少许白酒,醋的味道就会变得芳香且不易变质?厨师烧鱼时常加醋并加少许酒,为何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特别鲜美?[板书] 二、乙酸(醋酸)1、分子结构[回忆]乙酸组成[展示]乙酸分子的比例模型[学生]乙酸结构含有甲基和羧基,并写出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
[板书] 分子式:C2H4O2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OOH官能团:—COOH[展示]盛有乙酸的试剂瓶,学生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
阅读教材第75页有关乙酸的物理性质的内容。
[板书]2、乙酸的物理性质:无色、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酒精、熔点16.6℃、沸点117.9℃、[过渡]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其化学性质主要由—COOH决定,乙酸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复习回忆]乙酸的通性[板书]3、乙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通性: CH3COOH ⇔CH3COO-+H+[问题探究1]家庭中经常用食醋浸泡有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的暖瓶或水瓶,以清除水垢。
《乙酸》教学设计课题乙酸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学会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学会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实验现象分析推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实验中推理,在推理中归纳,培养学生了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1.乙酸的酸性2.乙酸的酯化反应学习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这节课,我们从酒开始。
请同学们看屏幕。
[屏幕展示]不同年份的酒的价格。
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越醇香呢?本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思考: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从身边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乙酸的物理性质[展示] 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当温度低于16.6℃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一.物理性质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3.易挥发4.熔点:16.6℃(冰醋酸)让学生学会思考、观察环节三.乙酸的结构[屏幕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二.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化学式:C2H4O2结构式:根据乙酸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写出书本的结构式。
理解乙酸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结构简式:CH3COOH基官能团:羧(—COOH)环节四.乙酸的化学性质[屏幕展示]思考1: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H+浓度哪个大?为什么?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练习: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屏幕展示]思考2:食醋浸泡可除去暖瓶或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利用了醋酸的什么性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屏幕展示]思考3:上面事实能否比较出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如果向小苏打溶液中加醋酸,会有什么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屏幕展示]思考4:还可以通过哪些反应证明醋酸显酸性?练习:写出醋酸与钠、氧化钠、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乙酸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乙酸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2.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和试剂:乙酸、乙醇、硫酸、硫酸钠等;2. 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3. 相关教学资料和案例。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展示一些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对乙酸感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乙酸的性质:1. 结构和物理性质:介绍乙酸的化学结构和常见的物理性质;2. 化学性质:讲解乙酸的酸碱性质和氧化性质,以及其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反应。
三、乙酸的制备方法: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乙酸的合成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乙酸的制备原理;2. 反应机理:讲解乙酸的合成反应机理,并对反应条件进行讨论。
四、乙酸的应用:1. 工业应用:介绍乙酸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的应用;2. 生活应用:讲解乙酸在食品保鲜、清洁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五、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探讨乙酸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场景,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家里继续深入学习乙酸的相关知识,并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乙酸的性质和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拓展乙酸的相关知识,深入了解其在现代化工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乙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化学2(必修)P75-76,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2课时的内容。
从教材安排来看,初中已经介绍了乙酸是一种弱酸,到了必修我们要知道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是一种烃的衍生物;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H+,到了必修要知道乙酸有特定的官能团,有不同的断键方式,结构决定性质是必不可少的认知方式。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省级三类示范高中一年级普通班的学生,该阶段少部分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较为懒散,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不足,有个别学生甚至对化学一无所知。
教学中我适时、适当、适度地使用多媒体和实验,引导学生推理、分析和实验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设想及设想依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之外的方法和能力”,即“教是为了不教”。
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寻找实例,在学科中寻找融合点。
教师体现一个“主导”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理论推理,设计实验验证,掌握新知识。
学生体现一个“主体”的地位:通过自主探索,观察归纳,突破重难点。
通过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除水垢)引入,引出乙酸酸性的教学,利用厨房中常见的几种物质来设计实验验证“乙酸的酸性比碳酸酸性强”。
通过实验说明乙酸酯化反应的原理把握反应机理。
从而将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的想和做,提高了学习的层次和效果。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模式;2.掌握乙酸的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3.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并能灵活应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培养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2.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三节乙醇与乙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该篇说课稿针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的《第三节乙醇与乙酸》内容进行讲解。
此章节介绍了乙醇与乙酸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乙醇与乙酸的特性、性质及实际应用,为学习有机化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命名方法。
•了解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阐述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能够进行乙醇和乙酸的反应方程式的写法与解析。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与乙醇和乙酸相关的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乙醇和乙酸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乙醇和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乙酸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教学难点:乙醇和乙酸的性质与化学反应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首先,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乙醇和乙酸在生活中的常见应用,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并能够预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课文(20分钟)接下来,我将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解乙醇和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命名方法。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示范,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概念。
然后,我将详细介绍乙醇和乙酸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乙醇和乙酸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变化规律。
第三步:解析反应方程式(15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乙醇和乙酸反应方程式的理解,我将逐一解析几个典型的反应方程式。
通过对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等的解析,让学生掌握写出反应方程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方程式推测反应过程。
第四步:习题训练(25分钟)为了巩固学生对乙醇和乙酸的学习成果,我将出示几道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和解答。
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及时纠正。
高中化学必修二乙酸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3. 了解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2.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三、教学内容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乙酸的制备方法:从乙烯或乙醇制备乙酸的方法- 乙酸的性质:稳定性、水溶性等3.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乙酸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乙酸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 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乙酸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究乙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实验教学法,进行乙酸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乙育深化对乙酸的认识。
五、教学资源1. 乙酸的示意图、实验设备等2. 实验材料:乙烯或乙醇、氢氧化钠、氯化钴催化剂等六、教学过程1. 乙酸的结构和性质的讲解- 展示乙酸的分子结构- 分析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讲解- 讲解从乙烯或乙醇制备乙酸的方法- 探讨乙酸的性质3.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乙酸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实验教学:- 进行乙酸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乙酸-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乙酸的制备方法和性质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乙酸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还应该掌握乙酸的制备实验方法,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乙酸》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1.糖醋鱼,松鼠桂鱼,香甜可口,酸酸的,讲述醋文化,让学看得人直流口水,你知道他们的美味离生感受化学自古不开一种重要的调料,是什么吗?以来就与生活息2.醋的来源( PPT展示)了解醋的来源息相关,激发学习3.两千多年来 , 食醋把我们的生活调理的兴趣有滋有味 , 是食醋中的哪种成分的功劳思考并回答:乙酸呢?(二)知识点一:乙酸物理性质、结构1.观察乙酸 ( 颜色、状态、气味 ) ,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2.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板书】一、物理性质二、结构1)分子式: C2H4O2H O||H— C— C—O—H|2)结构式:H3)结构简式: CH3COOH4)官能团是羧基:— COOH 归纳: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熔点16.6 ℃,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酒乙酸的球棍模型,精。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进而顺理成章的写出乙酸认真观察,将球棍模型传的分子式、结构给其他同学。
通过球棍模式、结构简式型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三)知识点二:乙酸化学性质【过渡】生活中,醋酸可以除去水垢,利用了乙酸酸性的什么性质呢?酸的通性?回顾酸的通性【板书】三、化学性质1)、乙酸的酸性(断 O- H 键)CH3COOHCH-+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COO+ H②与活泼金属反应酸的通性学生初中就已经掌握,非常熟悉。
通过回顾酸性,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掌握【设问】烧鱼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香醇【板书】 2)酯化反应【讲述】酯化的过程(反应机理)【可能一】a、O O浓H2SO 4CH3—C—OH+H —O—C2H5CH 3—C—O—C2H5 + H2O 【可能二】b、 O OCH 3— C— O— H+HO — C2 H5浓H2SO 4CH 3—C—O—C2H5+ H2OO O浓 H2SO41818CH3— C— OH+H — O—C 2H 5CH 3—C—O—C2H5 + H2O同位素示踪法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板书】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反应类型:酯化反应、取代反应、可逆反应(四)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乙酸乙醇的酯化反应2、思考A、试剂加入顺序:B、浓硫酸的作用:Mg+2CH3COOH乙酸的酸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乙酸》教学设计《乙酸》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 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 , 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 学生易于接受 , 同时结合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 . 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 通过乙酸弱酸性实验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理解乙酸的酸性是源于乙酸分子中 O— H 键的断裂。
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三章第三节。
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脂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乙酸在生活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物,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以酸为首的说法,这体现着乙酸作为一种重要调料的社会价值,而进入现代社会乙酸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2.教学目标(1)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学习实验设计方法,学会动手操作实验技能。
(3)树立乙酸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从结构角度认识乙酸的酯化反应三、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是一种酸,到了高中必修阶段乙酸就是一种有机物,而选修阶段乙酸是一种烃的衍生物,学生对乙酸分类的认知呈上升变化。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只知道乙酸能解离出 H+, 到了必修要知道有特定的官能团,而到了选修阶段还要了解断键方式,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也是呈上升变化的。
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乙醛等内容,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利于沟通。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学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二)乙酸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乙酸》是人教版必修2教材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种常见的有机物的第二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简单的有机物---甲烷、乙烯、苯、乙醇,这为过渡到乙酸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通过使用球棍模型或用橡皮泥自制的模型,使学生对有机原子之间的成键规律有了初步认识。
但有机化学容易使学生感觉很复杂很陌生,而且乙酸的酸性学生有这个常识,但作为有机酸如何确定它为几元酸以及如何判断它的酸性强弱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乙酸的酯化反应作为一种新的有机反应,后续教材中还有,本节是第一次接触,让学生去感受此反应的真实存在,以及运用已学过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知识解释此反应作为探究的重点。
因此乙酸作为烃的衍生物典型官能团的代表,是理科学生有机化学学习方法培养的良好载体,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AHA12GAGGAGAGGAFFFFAFAF本学段主要是以生活中常见的乙酸来学习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为学习有机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
2、知道乙酸的分子结构,了解乙酸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3、通过对乙酸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由事物的表象解析事物的本质,建立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4、通过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解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特性。
2、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学以致用的AHA12GAGGAGAGGAFFFFAFAF科学方法。
3、尝试建立性质反映结构,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方式;体验从宏观到微观的学科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