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的速率》教案-新版
- 格式:docx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教案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能够应用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反应瓶、试管、烧杯、磁搅棒等。
2. 实验药品:盐酸、氢氧化钠等。
3. 教学PPT。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
2.使用实验演示或视频展示反应速率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1.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2.讲解速率的计算方法,引入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的概念。
3.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
2.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四、练习(15分钟)1.出示一些关于反应速率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五、总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性。
2.梳理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能够应用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进行反应速率的计算。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化学反应速率。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
2.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2.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 练习: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编写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认识。
4. 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试管、滴定管、秒表、化学试剂等。
2. 多媒体课件: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等。
3. 习题库: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第二课时:讲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课时:进行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
4. 第四课时: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 第五课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习题训练。
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第一课时)高一化学组 张敏【教学目的】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初步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教学重点】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特征。
【教学过程】[引入] 判断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的方法有哪些?1、产生气体的快慢;2、固体质量的变化;3、温度的变化; 只能粗略的估计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定性角度)4、浑浊程度;5、颜色变化…… 准确的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一、 化学反应速率1、概念:是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单位:mol ·(L·s )-1 或mol ·(L ·min) -1。
3、公式:tA c A ∆∆=)()(ν 诊断练习:在一密闭容器中装有N 2和H 2,反应开始时,N 2的浓度为2mol/L ;H 2的浓度为5mol/L ;反应开始2min 时,测得容器中N 2的浓度为1.8mol/L ,求这2min 内N 2、H 2、NH 3的平均速率各是多少?思考 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既可以用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那么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是否相同呢?其大小有什么关系呢?《世纪金榜》P32微思考?反应C (s )+H 2O (g )=CO (g )+H 2(g )中V (H 2)=0.1mol/(L ·s ),则V (H 2O )是多少? V (C )=0.1mol/(L·s )正确吗?小结:1、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所以需要指明具体物质,如V (CO)。
2、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m A + n B == p C + q Dひ(A):ひ(B):ひ(C):ひ(D)== m :n : p :q3、一般不用固体物质表示(其浓度视为常数)4.化学反应速率实际上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必修2第二章第三、四节复习一、化学反应速率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
2、计算公式: v =△C / t 单位: mol/(L•s )mol/(L•min)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练习如:2A(g)+3B (g)C(g)+4D(g)ν(A):ν(B):ν(C):ν(D)= 2:3:1:4【练习1】某一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是2mol/L,经过两分钟的反应,它的浓度变成了1.6mol/L,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练习2】在一定条件下N2 + 3H2 2NH3 的反应中,充入氮气和氢气,反应到2分钟时,测得 C(NH3 )为0.4mol/L.分别用N2 、 H2、 NH3 表示反应速率。
V(N2)= ;V(H2)=;V(NH3)=。
【练习3】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开始至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它因素。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反应速率。
注意:“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气体的浓度”;(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反应速率。
(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可以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选择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成千上万倍的加快反应速率。
(5)表面积:【练习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既可以用反应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也可以用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练习2】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作催化剂的是() A.①②B.①②③C.②D.②③【练习3】下列措施肯定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是()A.增大反应物的量B.增大压强C.适当升高温度D.降低反应物浓度【练习4】(多项)在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的做法是()A.用热水溶解蔗糖以加速溶解B.把块状煤碾成粉状再燃烧C.真空包装食品以延长保质期D.低温冷藏使食品延缓变质【练习5】节日里,小朋友们玩的荧光棒的发光原理是:化学物质相互反应过程中,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化学反应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也不同。
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就是化学反应速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需要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加以控制。
如在一些合成反应中希望反应能快一些,而在食物的保鲜过程中则希望氧化过程越慢越好。
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各种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促进学生利用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指导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本单元共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介绍了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第二部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则介绍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教学设计时,按“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猜想→实验探究验证→寻求理论依据→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思路进行。
二、教材分析选修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除了对必修内容的适当深入外,还体现了如下特点:1.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介绍常见的测定速率的方法)2.关注化学科技发展,体现时代性(飞秒化学)3.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补充速率单位ml·s-1)4.适应学生志趣,注重学生发展(介绍过渡态理论)本单元教材结构体系的编排,从必修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到本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从实际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到理论解释,体现了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相结合的螺旋式的编排方式。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本单元提出如下要求与建议:1.能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2.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通过对活化能的研究,运用相关理论(有效碰撞和过渡态理论)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各因素进行理论解释。
4.通过催化剂的实际应用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5.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化学反应的速率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期普通班的同学。
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与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
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2、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诸如了解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等,积累了一些化学反应及方程式,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
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不是在知识的深度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是本节课关键所在。
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外因。
过程与方法:能够设计简单实验方法测定并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通过实验的过程强化控制变量这一思想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思想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教师小结】MnO2粉末、KI粉末、K2Cr2O7粉末、CuCl2粉末都可以催化H2O2溶液的分解,并且催化作用不同。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优秀9篇】化学反应速率教案篇一教学过程:1.定义: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V == △C/ t 单位是:l/(Ls)或l/(Lin)或l/(Lh)化学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变化来表示,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其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例题】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l和3l的H2和N2,发生N2 + 3H2 2NH3 ,在2s 末时,测得容器中含有0.4l的NH3,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N2 + 3H2 2NH3起始量(l):1 3 02s末量(l):1-0.2 3-0.6 0.4变化量(l):0.2 0.6 0.4则VN2==0.2/2×2==0.05 l/(Ls)VH2==0.6/2×2==0.15 l/(Ls)VNH3==0.4/2×2==0.1 l/(Ls)【明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即:VN2 :VH2 :VNH3 ==== 1 :3 :25.对于在一个容器中的一般反应aA + bB == cC + dD来说有:VA :VB :VC :VD === △CA :△CB :△CC :△CD === △nA :△nB :△nC :△nD==== a :b :c :d6.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比较不同反应进行得快慢或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快慢时,应选择同一物质来比较。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速率》的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我们需要采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进行讲解。
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实验、数据、图片和漫画等多种教学媒体,引发学生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识适度地直观化。
在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时,可以与物理学中的速度作比较;在研究有效碰撞理论时,可以联系化学键的知识。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性、技能性和体验性研究目标。
其中,认知性研究目标包括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技能性研究目标包括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和初步学会利用有效碰撞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体验性研究目标包括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以及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可以采用设疑激趣、实验引探、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和归纳小结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物体运动速度与化学反应速率类比的方法,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发现问题或得出结论,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利用归纳演绎的方法来研究有效碰撞理论;利用多种教学媒体,使理论通俗化,有利于学生理解。
同时,利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二和温度为变量的实验设计。
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包括直观图片来分析问题和动画来解释微观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整个教学过程可以采用设疑激趣、实验引探、多媒体演示、启思诱导、小组讨论和归纳小结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教师活动:1.利用德国石雕像60年来的变化,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精选3篇)教案一: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学会通过实验确定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烧杯、盐酸、镁条、碗、计时器。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
3. 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如何计算化学反应速率?2. 介绍实验:告诉学生将会进行的实验是“镁和盐酸的反应”。
3. 实验操作:将一块镁条和盐酸倒入试管中,记录开始反应的时间。
4. 实验观察:观察反应中气泡的产生情况,并隔一段时间记录实验结果。
5. 数据整理: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并计算出反应速率。
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反应速率。
6. 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在黑板上列出。
7.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提出合理的解释。
教案二: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确定教学目标:1. 理解速率方程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确定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方法。
3. 学会运用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计时器、烧杯、导管、试管架。
2. 实验药品:亚硝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2. 实验操作:将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记录开始反应的时间。
3. 实验观察:观察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并隔一段时间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整理: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并根据数据推导出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
5. 讨论与分析:分析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的确定过程,并解释实验结果。
6. 实际应用:根据所学内容,应用速率方程和反应级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三: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的关系教学目标:1. 了解反应速率和能量变化的关系。
2. 学习并掌握活化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探究不同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
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
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3.动手实验,可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做,然后据实验现象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规律。
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生动手做,再由学生讨论概括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4.通过对本节所设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并当堂课完成课后“习题二、2”,综合运用本节所学内容反馈学生掌握情况,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高中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3.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三、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四、教学难点: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2.掌握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五、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例分析2.小组讨论3.实验操作六、教学过程: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意义- 举例说明反应速率的概念2.计算反应速率的方法- 讲解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反应速率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分析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讨论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4.实验操作- 进行反应速率实验,观察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结论七、教学反馈: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并解答问题2.在下节课开始前进行回顾,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八、教学评估:1.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定成绩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九、教学扩展:1.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反应速率的理解2.可以讨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反应速率在现实中的应用以上为化学反应速率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愿您的教学工作取得成功,学生成绩蒸蒸日上!。
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3.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关系的理解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实验结果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反应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
4. 评价学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不同浓度的溶液、催化剂等。
3. 教学课件: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实验现象等。
4. 实际案例:化学工业中的应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计算。
2. 第二课时:探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课时: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因素的关系。
化学反应教案: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高中化学反应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定义,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理解影响因素的物理意义;3.学会运用实验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4.理解化学动力学基本概念,学会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机理。
二、教学内容: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影响因素的物理意义;3.实验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4.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及影响因素的物理意义。
四、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2.学生掌握通过实验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理论知识为主线,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及实验测定;2.示范法:通过化学反应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3.实践法:安排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学习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
六、教学手段:1.黑板、白板;2.实验装置及化学试剂;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教学流程: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定义。
2.课堂讲授(20分钟)(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的推导;(2)数学理论的解释;(3)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4)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借助化学反应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及影响因素的物理意义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带入实验中的化学反应实例,让学生预测化学反应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2.课堂讲授(20分钟)(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及其物理意义;(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3)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4)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5)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2.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明确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化学反应限度、实验对该问题的再认识,理解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一、化学反应的速率【思考与交流】你了解下列化学变化过程进行的快慢吗?反应的快慢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反应速率”来表示。
1、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2、数学表达式。
注:无论是用某一反应物表示还是用某一生成物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都取正值,且是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3、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例1、反应N2+3H2=2NH3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5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g,求ν(NH3)、ν(N2)、ν(H2)。
课件展示解法1和解法24、得出结论:同一反应可以用不同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反应速率。
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是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
各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计量数之比ν(N2):ν(H2):ν(NH3)=1:3:2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实验事实:实验2-7实验现象:加入Na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信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速率,本节内容在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继化学能之后,本节教材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继续认识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道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2)采用小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合协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学会从化学反应快慢的这一视角来认识化学反应。
(2)学会从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角度解决生活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化学的认识模糊、不系统,实验操作设计能力较差五、主要教学方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情境法六、教学工具教师利用传统方法教学,配以部分图片资源进行讲课,利用实验室开展探究。
七、各阶段时间分配第一环节:5 min;第二环节:5 min;第三环节:30 min;第四环节:5 min八、教学流程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组,引学生查阅资料,思考并回答导学生阅读思考所提问题老师运用迁移,帮助学生理解概学生自学总结,锻炼提念升自学概括能力老师设置问题组,引导学生探究学生思考回答,用实验来验证猜测学生思考解释,课后查老师举例练习,布置作业阅资料结束说明开始或结束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九、教学过程环名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节称第创1、给出工业制硫酸的图片~讲1、课前阅读本节课的内容以工业制一设解制硫酸的历程~提出两个并查阅有关资料硫酸生产条件环情问题: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2、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的优化为背景节景硫酸的生产发展,我们今天问题展开内容~并加,学习的知识对硫酸的工业生以图片效果的引产有什么意义呢, 感染~使学生产导2、展示焰火、爆炸、青铜器生生浓厚的兴趣。
2.1.1 化学反应速率
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
【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表达式、单位等
2.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反应的计量数之比
【学情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物体运动速度的基础上,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的困难,但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却将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会定量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方法,提高速率概念的理解能力
3. 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教学重难点]。
高一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第一课时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3、通过运用函数图像观察和描述特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
2、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教学重点1、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教学方法:发现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药爆炸相比较快慢又如何?提问:你从比较牛奶变质中对化学变化的快慢有何新的认识?讲解: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千差万别,“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需要用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来衡量或比较。
与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相类似,化学反应过程中进行的快慢用“化学反应速率”来表示。
阅读教材p28第3、4段,回答下列问题:1、定义:2、表示方法:3、表达式:(用v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表示浓度的变化量,△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4、推断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影学生的答案,交流讨论。
学以致用:应用1:应用1:已知反应N2+3H22NH3,根据下图判断(1)A是______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情况;(2)C是______物质的量浓度变化情况;(3)2分钟内N2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____应用2:为了研究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某同学根据反应中生成CO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出了右图所示的曲线。
化学反应速率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化学反应速率教案目标: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分析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反应视频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知识讲解:3.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4. 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并讲解其作用原理。
5. 引导学生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的碰撞频率和碰撞能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6.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选择一种化学反应,如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观察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7.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变量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安排。
8. 实施实验并记录数据,注意实验的安全操作。
9. 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讨论和总结:10.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归纳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12. 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应用中利用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反应过程的例子。
拓展活动:13. 提供更多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化学反应速率变化规律。
14.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设计,探究其他影响因素。
教案评估:15. 设计一份简单的选择题或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和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 化学实验器材和试剂- 视频或图片展示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教科书或教学PPT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化学反应速率很慢,甚至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生。
2. 探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态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动态平衡的概念。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反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