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增设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的构想
- 格式:pdf
- 大小:384.65 KB
- 文档页数:5
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设置文献综述蔡佩贤;梁飞媛【摘要】现金流量表作为三大财务报表之一,从一个新角度提供了不同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的会计信息.但是,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一直未被确定.文章查阅搜集以往会计学者的研究资料后,从会计目标、报表编制方法和成本效益三方面评述了现金流量表要素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期刊名称】《财会研究》【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要素设置;目标导向【作者】蔡佩贤;梁飞媛【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5.1自1977年现金流量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成为正式报表(IAS 7,1977)以来,信息使用者对现金流量表的兴趣日渐增强,尤其是1987年FASB发布的《第95号财务会计报告——现金流量表》,要求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整套完整的财务报表的一部分,更是让现金流量表的地位一升再升。
近几年来,现金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重视,及时准确地获取现金流量信息已经成为信息使用者对于财务报表的一项迫切需求。
然而,作为企业对外公开的除资产负债表、收益表之外的“第三张报表”,现金流量表的会计要素设置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对此,FASB第六号概念公告(1985)提出“虽然该公告定义的要素包括了基本要素,并且被广泛认同为财务报表要素,但是他们并不是仅有的财务报表要素。
……其他报表或目标可能需要其他的要素。
”(Par.3)。
然而纵观各国做法,均未对现金流量表设置任何会计要素。
对此,IASC在《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1989)中曾解释说:“财务状况变动表通常反映收益表要素及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变动,所以,本框架不确定财务状况变动表特有的要素。
”(Par.47)。
那么,对于到底是否应当对现金流量表设置会计要素,设置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应该从哪些角度进行考虑以及应当设置哪些会计要素等问题,本文将追溯有关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设置的研究进程,并提出若干思考。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关键指标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种重要表格,用于记录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以反映企业的现金收支状况。
通过编制和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健康以及现金流量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和关键指标分析。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1.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通常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主要部分。
经营活动部分反映企业日常运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部分反映企业进行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购买和出售长期资产所支付和收到的现金等;筹资活动部分反映企业进行融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等。
2.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步骤(1)收集相关资料:收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
(2)确定现金流量类别:根据现金流量表的分类,将收集到的资料归类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类别。
(3)计算现金流量:根据归类后的资料,计算出每个类别的具体现金流量数额。
(4)填制现金流量表:按照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格式,将计算出的现金流量数额填入相应的表格。
(5)审查和分析:仔细审查填制好的现金流量表,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问题和矛盾。
二、现金流量表的关键指标分析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对现金流量的贡献,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如果现金流量净额为正数,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了足够的现金流入,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如果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了较多的现金流出,可能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映企业进行投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会计实操经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思路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审计过程中,大家往往比较头疼,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客户工作中并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审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表需要审计师自己编制;另一方面,部分客户虽然编制了现金流量表但是编制方式不对或者勾稽关系不对,审计师不光要自行编制现金流量表还要找出与客户的差异并说服客户。
本文主要讨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思路。
一、主表的编制思路。
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内容及编制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析与收入相关的项目来统计,一般等于营业收入加:应收票据的减少、应收账款的减少、预收账款的增加、应交税金—销项税额,减:应收票据背书支付应付款项或预付款项、计提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转销、应收票据贴息;特别提示,如果应收票据贴现终止确认了,相关现金流计入经营活动,如果应收票据贴现未终止确认,相关现金流计入筹资活动。
2)、收到的税费返还:主要为出口退税;3)、收到的其它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主要为政府补助,单位往来等;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一般等于营业成本加:存货的增加、应付票据的减少、应付账款的减少、预付帐款的增加、应交税金—进项税额,减:制造费用中的折旧、工资及福利、应收票据背书支付应付款项、预付账款中购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增加额、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中购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增加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般等于应付职工薪酬的借方,当然要扣除非货币性薪酬福利;同时将应付职工薪酬的贷方与相关资产和成本费用核对以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将工程人员的工资计入在建工程核算,那么就要在此项目中扣减下来,避免重复统计;6)、支付的各项税费:根据应交税费的借方发生额统计,加直接计入费用的税费,比如印花税如果没有通过应交税费核算而直接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就要在应交税费借方发生额的基础上加上管理费用中的印花费;特别提示,代扣代缴的个税不属于支付的各项税费,属于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现金流量表编制与分析掌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技巧现金流量表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期间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帮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
本文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技巧。
一、现金流量表的编制1.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现金流量表由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组成。
经营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主要业务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对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通过债务和股权等渠道获得资金和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
2. 现金流量表的项目现金流量表中包括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个方面的项目。
现金流入项目包括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项目包括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和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
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步骤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财务报表和其它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情况;(2)确定现金流量表的时间范围和报告期间;(3)收集和整理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包括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项目及其金额;(4)分类整理现金流量表的项目,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别列示;(5)计算各项目的合计金额,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总结部分;(6)审查和检查现金流量表的数据和计算结果,确保准确无误;(7)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最终形成可靠的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量表的分析1. 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现金流量表反映了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可以帮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现金收入和支出状况,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经营决策和财务规划。
2.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指标(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净额,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
(2)自由现金流量:反映企业可自由运用的现金流量,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探讨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探讨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来说明企业报告期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的动态报表。
随着1992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更新的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正式公布,很多国家会计准则都规定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
我国财政部于1998年3月2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所有企业从1998年1月1日起对外编报现金流量表,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新体系,企业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同时满足投资者及债权人了解企业财务状况,以便于进行经济决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稳定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现金流量表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已近两年的时间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起到了财务状况变动表所无法比拟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现就有关的问题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增值税问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销售商品或购进货物收取或支付的货款、增值税在现金流量表中分别反映,但是由于原会计核算体系中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等帐户中货款和增值税是一并核算的,没有分开,这样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增加了不少的难度。
即为了编制现金流量表,在平时应将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等帐户中的货款、增值税增设二级科目进行核算,这种做法不符合习惯的核算方法。
为此财政部印发《关于执行具体会计准则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字「1998」66号)一文中指出:为了简化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程序,也可以对现金流量表项目作如下调整。
具体为:(1)取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项目,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并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中;(2)将“收到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返还”项目,改为“收到的税费返还”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收到的增值税、所得税等税费返还;(3)将“支付的增值税款”项目改为“实际交纳的增值税款”项目,反映企业实际上缴税务部门的增值税款。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一部分: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概念一、现金流量表概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1.资产负债表;2.利润表;3.现金流量表;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5.附注。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流量表定义为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是一个期间报表,其反映的是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不是一个时点报表,1.本期现金从何而来。
2.本期的现金用向何方。
3.现金余额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从净利润到净现金流量的演变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资产负债表是静态地表现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利润表则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在这段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它记录的是,企业以什么样的成本费用,获得了多少收入,最终的实际盈亏情况如何。
净利润是评价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客观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效益情况。
净利润指标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
在净利润的计算中,大量运用了应计、摊销、递延和分配程序,使得净资产和净利润信息中含有大量主观的估计。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原则,是指以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而不问货币资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
也就是说,一切要素的时间确认,特别是收入和费用的时间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责任)已经发生为标准。
净利润评价指标的不足:存在大量的人为估计反映的损益信息存在一定的固有限制,比如,实现的利润并不一定已取得现金,仍存在收不到现金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
净利润和净现金流量都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的财务指标。
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我国企业现金流量表采用报告式结构,分类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编制现金流量表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这两种方法通常也称为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直接法和间接法。
采用直接法编制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型账户法,也可以根据有关科目记录分析填列。
直接法和间接法特点:1.在直接法下,一般以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调节与经营活动有关各项目的增减变动,然后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在间接法下,则是以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有关项目,剔除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说明:(找根)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实际收到的价款及销项税额)=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现+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现+本期预收的款项-因商品退货造成的本期付现额+收回以前的坏账。
现卖现收前卖现收后卖现收【例题·判断题】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本企业自营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不包括委托代销商品收到的现金。
()(2011年)【答案】×【解析】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包括委托代销商品收到的现金。
【例题·单选题】A公司2013年度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其中现销售入600万元,赊销收入400万元;当年预收货款100万元,预付货款200万元,因质量不合格销售退回支付现金300万元,收回前期坏账50万元,则甲公司当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万元。
A.850B.650C.450D.1000【答案】C【解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600+100-300+50=4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