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十四中高山说电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2.43 MB
- 文档页数:33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学生: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并引出课题(2-3分钟)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凸透镜,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
(分别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师:有哪位同学能起来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甲:```学生乙:```学生丙:```(课前复习部分)1、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 ___作用。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放大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光线会聚而成的,能用呈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立的。
虚像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看到,用屏接收,都是立的。
师:回答得非常正确,很好,请坐。
谢谢师:这些都是什么镜成的像?生(齐回答):凸透镜成像。
师:你看,既然是凸透镜成像,但是成像特点却不同。
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些什么呢?生:····师:要想弄明白这些问题。
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电磁波5 电磁波谱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电磁波5 电磁波谱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物理第十四章电磁波5 电磁波谱课堂探究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4的全部内容。
5 电磁波谱课堂探究一、比较说明各种电磁波的产生机理、特征和用途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组成电磁波谱,可见光只是这个谱系中很窄的一个波段。
下面将这一家族的成员比较一下,便于了解。
无线电波和红外线有重叠部分,紫外线和X射线有重叠部分,X射线和γ射线也有重叠部分。
二、各种电磁波的共性和个性共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电磁波,它们的行为服从相同的规律,都遵守公式v=λf,它们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c=3。
0×108 m/s,它们的传播都不需要介质,各波段之间的区别并没有绝对的意义。
个性:(1)不同电磁波的产生机理不同。
(2)不同电磁波的频率或波长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波长越长越容易发生干涉、衍射现象,波长越短观察干涉、衍射现象越困难.正是这些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如X 射线、γ射线等电磁波的波的特征很不明显,但穿透本领却很强,主要应用在探测和治疗;紫外线化学作用和荧光效应能应用在曝光灯、消毒柜等电器中;红外线的热作用强,衍射有明显的特征,应用于加热、遥测、遥感、红外摄像、红外制导;无线电波的波动性强,广泛地应用在通信、广播和导航等领域.(3)电磁波,都遵守v=λf,同频率的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频率越大折射率越大,速度越小.类型射线特点的应用【例题】防治“非典”期间,在机场、车站等交通出入口,使用了红外线热像仪,红外线热像仪通过红外线遥感,可检测出经过它的发热病人,从而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关于红外线热像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4.2 光的反射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光的反射规律,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2.通过观察实验,经历“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3.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获得收获的快乐4.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学习重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学习难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导学过程】一、课前导学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物体?同学们观察发光的白炽灯或者日光灯、平面镜、书、课桌等时,我们能够看见这些物体是因为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那么,教室内的桌子本身不发光,为什么我们却能够看见呢?二、课堂导学知识点一:光的反射规律(重难点)所有的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但不同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的情况不同。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由于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在甲图中标出:入射点(O)、法线(ON)、入射光线(AO)、入射角(i) 、反射角(r)甲乙(1)法线(ON):过入射点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2)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_____的夹角。
(3)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_____的夹角。
乙图所示,光线垂直射入时,入射角________、反射角_______2.分组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关于光的反射,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结: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的,请你举例说明。
针对训练:1.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束与镜面的夹角逐渐减少时,则()A.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B.入射角逐渐减少,反射角逐渐减少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少D.入射角逐渐减少,反射角逐渐增大2.一束太阳光沿着与水平地面成60o角的方向照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 )A.120°B.60°C.30°D.0°归纳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光的反射类型(难点)1.镜面反射(左图):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物体表面,反射光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单元单元复习《了解电路》教案(共2课时1)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通过实验认识了解电路2)探究电路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3)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4)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2、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由五节构成,特别是电路元件符号,简单的电路图的画法。
串并联电路区分。
电流定义,电流表使用。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电压的概念,会电压表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本章的重点。
简单的电路图的画法,串并联电路区分,电流定义,电流表使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电压的概念,会电压表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是本章的难点3、中招考点本章内容在中考试题中主要以作图、填空、选择为主,也可能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
本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静电现象、电流表电压表的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的探究、电路的设计和故障分析。
4、学情分析:在上学期对电学的学习中,学生对电学的灵活比较难以适应,觉得比较没有系统性,故在复习中应掌握在框架上让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让学生站在较高的高度上,理清电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灵活应用在解题上。
二、学习目标1、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2、通过回顾课本内学生能够说出电路的组成及串联,、并联电路,会画、会看简单的电路图,能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
3、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电流概念,会正确使用电流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电压的作用,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说出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三、评价任务1、通过实验认能熟练准确说出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电路的组成并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正确识别串联,、并联电路,会画、会看简单的电路图,能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
4、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说出电流、电压的概念,会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第二课时:第十四单元单元复习《了解电路》教案(共2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2、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2)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会读、画简单的电路图4、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九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由五节构成,特别是电路元件符号,简单的电路图的画法。
一、选择题1.有一种压电塑料薄膜,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压,若将它用在微型扬声器或话筒上,可将电信号转化为发声振动,或将发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另外,当它受热时还会产生电流,可用来制作火警预警装置,以上信息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转化过程是()A.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内能转化为化学能C.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内能转化为电能B解析:BA.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压,若将它用在话筒上,会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在这个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D.受热时还会产生电流,这个过程是由内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C.微型扬声器上又可将电信号转化为声音;在此过程中将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甲:抱热水袋取暖乙:冰熔化丙:丁:冬天搓手取暖A.甲图: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B.乙图: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后,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丙图:瓶内空气推开瓶集的演示实验与热机的如图冲程原理相同,都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丁图: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内能D解析:DA.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故A不符合题意;B.冰熔化成水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C.瓶内空气推开瓶盖时,气体对物体做功,内能减小,汽油机的气门关闭,活塞向上是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D.冬天搓手取暖,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是做功改变内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的半桶水不变的物理量是()A.热值,内能B.比热容,密度C.质量,体积D.热量,温度B解析:BA.热值是反应燃料燃烧时放热能力的物理量,与水无关;水的内能与质量有关,用去一半的水内能会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B.比热容和密度均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符合题意;C.水用去一半后,其质量和体积均变为原来的一半,故C不符合题意;D.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用具有来描述热量;水的温度受环境的影响,故有可能改变,故D不符合题意。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二学案: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3 功率_________学习目标1.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利用功率的定义式 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概念。
3.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含义。
4.根据功率的定义式推导P=Fv ,并能用于分析、计算和解释相关现象。
5.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
重点: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理解功率的种类和其物理意义并能用公式进行有关功率问题的分析计算。
3.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牵引力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动态分析。
难点:1.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2.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牵引力与速度之间关系的动态分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自主学习 (一)、功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
2.定义:____与完成这些功所用______的比值。
3.定义式:_________ 。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符号是__。
二、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三、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W P t【判一判】(1)功率是标量。
( )(2)功率越大说明力做的功越多。
( )(3)根据P=Fv 可知,汽车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 ) (4)机械的实际功率有时可以大于额定功率。
( ) 二.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探究 主题一:功率1.在建筑工地上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把1 t 货物从地面运到三楼: 方式一:搬运工分批搬运,需要时间3 h ; 方式二:用一台起重机提升,需要时间1 min ; 方式三:用另一台起重机提升,需要时间30 s 。
上述三种情况下,把货物由地面运到三楼时,试分析以下问题: (1)用不同的方式,对货物所做的功是否相同?(2)三种方式中做功的快慢是否相同? 提示:(1)对货物所做的功相同。
(2)因为所用时间不同,说明做功的快慢不同。
方式一最慢,方式三最快。
2.你能否定义一个物理量来体现做功的快慢?还记得速度是如何定义的吗?是否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做功快慢的问题呢? 【思路分析】探究某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快慢,一般可以用该物理量的变化值与所经历时间的比值来表示。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物理第十八章电子的发觉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 【学习目标】1.明白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份是比原子更大体的物质单元。
2.体会电子的发觉进程中包括的科学方式3.明白电荷是量子化的。
4.领会电子的发觉对揭露原子结构的重大意义。
重点与难点:1.电子的发觉和熟悉进程;2.电子的电荷量和质量、比荷。
【预习指导和利用说明】1.研读教材,勾画重点→演练导学案→发觉问题→再读教材解决问题→整理骨干知识。
2.通过自主学习教材,做完导学案,标记出疑点交由小组长汇总,以备上课时展现和质疑。
【预习自学】一、阴极射线1. 演示实验:如下图,真空玻璃管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__ ___,接感应圈的负极,A是金属环制成的_ ____,接感应圈的正极,管中十字状物体是一个金属片。
接电源后,感应圈会产生_______的高电压加在两个电极之间。
可观看到玻璃壁上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_ _。
2. 阴极射线:荧光的实质是由于玻璃受到___ __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发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_________。
3. 19世纪,对阴极射线的本质的熟悉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以为阴极射线是一种_________,另一种观点以为阴极射线是_________。
二、电子的发觉1. 阴极射线的实质:1897年,汤姆孙依照_________在电场和磁场中的_____情形判定,其本质是带_____的粒子流,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__ ___。
2. 电子的电量:电子电荷量的精准测定是____ ___利用“油滴实验”做出的,电子电荷的现代值为___________,与氢离子带电量相同。
3. 电荷量的量子化:电荷是量子化的,即任何带电体的电荷只能是e 的___ __倍。
4. 电子质量:电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 ___kg 。
5. 质子质量与电子质量的比值: =______。
6. 电子的发觉的意义:电子的发觉令人们熟悉到___ __是能够分割的,电子是_ ____的组成部份,是比___ __更大体的物质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