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格桑拉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妈妈格桑拉听课体会今天听了一节四年级音乐课中的一课《妈妈格桑拉》,让我受益非浅。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
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一、以故事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利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音乐引导中自然地进行学习。
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不同的音乐,让学生在教师语言和音乐中得到充分的音乐情境体验。
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和美术、模仿、律动、游戏结合成一个整体,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
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三、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
“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华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
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四、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
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
《妈妈格桑拉》教学反思1、《妈妈格桑拉》教学反思一节好的音乐课应该给学生这样几个印象:一、音乐课很轻松,很快乐。
二、音乐课很美。
三、音乐课真有趣。
四、每个人都有新的收获。
其实这也正是课程基本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的体现。
歌曲《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藏族风格特点的创作儿童歌曲。
歌曲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唱出了对妈妈的爱。
歌曲前部分节奏宽松承载着质朴而抒情的旋律,叙述着浓浓的母子深情。
歌曲的第二部分是从赞颂妈妈的爱转为歌唱性的呼唤音调,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之情。
我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1、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懂得珍惜父母的爱,有孝顺父母和感恩的意识与情感。
教学重点是用柔和亲昵的歌声、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难点是用轮唱的形式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通过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创设意境,调动学生情绪。
让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沉醉在对妈妈的爱和依恋之中。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教学应该在反复聆听的基础上,感受和表现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教师范唱等手段引导学生反复聆听歌曲。
通过听琴哼唱、分声部练唱、二声部轮唱逐步解决歌曲学习的难点,使歌曲学习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深入,水到渠成。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些方法的采用是非常有效的。
首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儿歌,并唱一唱这些歌,创设一种氛围,自然地导入新歌。
在新歌教学中,教师注意遵循学生认知特点,从节拍感受到旋律模唱、朗读歌词、视唱歌词、难点练习,步步深入,把一些歌曲难点处理得都很细致,学生学得有兴趣、有热情、很扎实,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歌曲的轮唱练习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五年级每个星期仅有一节课,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10分钟内较好地唱好歌曲的第二部分轮唱,我想还是应该遵循合唱教学,扎扎实实地把每一环节处理好。
后分声部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分声部唱得很好,但是合唱时节奏还不是很准确,于是我让学生反复练习,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懂得合唱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和谐、统一、美好。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尊敬、热爱之情。
2通过交流学习,了解藏族文化,并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3启发学生用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饱含深情演唱这首歌曲.教学难点:掌握变形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如xxxx|xx│xxxxxx│x—║中的第二小节的节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型:学唱教学时数:1时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同学们,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首先让我们来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有哪些表现爱爸爸妈妈的歌曲,如果你会唱,欢迎和着一起唱。
(点击幻灯片播放《妈妈的吻》)提问:这是什么歌?(学生回答后,老师予以肯定.)大家说得很对,这是一首写妈妈的歌。
这节我要教给同学们一首藏族地区歌颂母亲的歌——《妈妈格桑拉》二、新教学: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x藏地区的文化,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拉是花名,格桑花学名叫“金露梅",花瓣是黄色的,在藏区素称格桑花,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也是x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
格桑花随着季节的变幻,颜色也会转变,到了秋天就成了红色,让高原的色彩一点都不会觉得单调。
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
《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把妈妈比作格桑花,象征着母亲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也表示对母亲的敬意。
2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的录音,让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初步感知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3看歌词,集体朗诵一遍,朗诵时要带着感情,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用听唱法学唱第一乐段。
重点练习变形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前短后长、前弱后强。
(放音乐,让学生轻声跟唱几遍。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二乐段,巩固切分节奏的演唱。
(放音乐,让学生轻声跟唱,这段唱会后,将两段连起来唱几遍。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尊敬、热爱之情。
2.通过交流学习,了解藏族文化,并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
3.启发学生用饱满而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能饱含深情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变形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如xxxx|xx.│xxxxxx│x-║中的第二小节的节奏。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课型:学唱课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首先让我们来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有哪些表现爱爸爸妈妈的歌曲,如果你会唱,欢迎和着一起唱。
(点击幻灯片播放《妈妈的吻》)提问:这是什么歌?(学生回答后,老师予以肯定。
)大家说得很对,这是一首写妈妈的歌。
这节课我要教给同学们一首藏族地区歌颂母亲的歌——《妈妈格桑拉》二、新课教学:.在学习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x藏地区的文化,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格桑拉是花名,格桑花学名叫“金露梅”,花瓣是黄色的,在藏区素称格桑花,被藏族乡亲视为象征着爱与吉祥的圣洁之花,也是x藏首府拉萨的市花。
它喜爱高原的阳光,也耐得住雪域的风寒。
格桑花随着季节的变幻,颜色也会转变,到了秋天就成了红色,让高原的色彩一点都不会觉得单调。
它美丽而不娇艳,柔弱但不失挺拔,格桑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也叫幸福花。
《妈妈格桑拉》这首歌曲把妈妈比作格桑花,象征着母亲朴实无华、勤劳善良的性格,以及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也表示对母亲的敬意。
2.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的录音,让同学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初步感知歌曲所表达的感情。
3.看歌词,集体朗诵一遍,朗诵时要带着感情,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4.用听唱法学唱第一乐段。
重点练习变形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前短后长、前弱后强。
(放音乐,让学生轻声跟唱几遍。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第二乐段,巩固切分节奏的演唱。
(放音乐,让学生轻声跟唱,这段唱会后,将两段连起来唱几遍。
【音乐教案】妈妈格桑拉【教学目标】1.了解并学唱《妈妈格桑拉》这首藏族民歌。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其对音乐有更深刻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唱歌来表达情感。
【教学准备】1.《妈妈格桑拉》音乐录音带。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0分钟)1.教师播放《妈妈格桑拉》音乐录音带,让学生先闭眼听歌,感受音乐的美妙。
2.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对歌曲听后的感受,进行简短的交流。
3.教师对歌曲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Step 2 学习歌曲(20分钟)1.教师通过齐唱的方式,教授歌曲的歌词和基本旋律。
并进行适当分段的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
2.教师带领学生一遍一遍地进行跟唱,直到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整体旋律。
3.教师分组指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学习,注重发音、语调的准确。
Step 3 学习伴奏(20分钟)1.教师放老师模范演奏的音乐录音带,分段进行学习。
2.教师以简单的方式进行节奏运动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感。
3.教师和学生一起尝试弹奏简单的伴奏,使学生对乐器的表演产生兴趣。
Step 4 表演与展示(15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进行分组排练,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使用简易道具进行表演。
2.学生进行小组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及指导。
Step 5 总结(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总结学习的内容,检查和矫正错误。
2.学生分享对学习过程的感受,教师进行鼓励和肯定。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妈妈格桑拉》的舞蹈动作,并配合音乐进行表演。
2.教师可以进一步介绍藏族文化和民族乐器,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藏族音乐。
【教学反思】《妈妈格桑拉》是一首融合了藏族音乐元素的经典民歌,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通过分组排练和表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和表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年级音乐上册《妈妈格桑拉》教案-1一、适用年级本教案适用于六年级学生。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妈妈格桑拉》并能够唱出主旋律。
2.学生能够了解藏族音乐文化,认识藏族乐器。
3.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音乐中表现出的情感和场景。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是《妈妈格桑拉》,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背景和曲调。
通过介绍这首歌曲的故事、歌曲的情感表现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欣赏与分析播放《妈妈格桑拉》的音乐,让学生认真听歌,并分析曲调、节奏等。
第三步:学唱歌曲指导学生学唱《妈妈格桑拉》的主旋律,通过多次练习让学生掌握这首歌的旋律。
第四步:深入歌曲让学生听一遍《妈妈格桑拉》的完整版,让学生感受音乐中传达的情感和场景。
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心中所感受到的场景和情感。
第五步:了解藏族音乐文化介绍藏族音乐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最具代表性的藏族乐器,如青海湖石板、西藏锣鼓等,让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听懂《妈妈格桑拉》并能够唱出主旋律;学生了解藏族音乐文化,认识藏族乐器。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音乐中传达的情感和场景;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学生所感受到的情感和场景。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引入、欣赏与分析、学唱歌曲、深入歌曲、了解藏族音乐文化等几个步骤,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文化,认识藏族乐器,让学生感受音乐中传递的情感和场景。
难点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描述场景和情感,教师需要多配合学生进行训练。
通过本课程,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妈妈格桑拉》教案教学设计:1.组织教学:上课!2.导入:师:在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听音乐猜歌名》,咱们同学如果想到了,就举手回答好不好?游戏开始.....师:同学们,在我们的音乐世界里,有许多的歌曲是唱给妈妈的,那你们能说说有哪些么?或者唱上一两句?举手回答!生:.......师:同学们真棒,知道这么多写给妈妈的音乐作品,大家肯定都很爱自己的妈妈,那今天让我们一起听听藏族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PPT翻页——《妈妈格桑拉》板书1=F 4/4)3、聆听:师:好,同学们,咱们现在不要打开课本,只需要用心聆听就可以了,先来听一听这首歌曲的速度以及情绪是怎么样的?听......(听后PPT翻页)生:......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下面老师希望你们再次感受歌曲,体会歌曲分为几段?还有“妈妈格桑拉”这就话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听......(ppt翻页)生:.......师:歌曲很明显分为两段:A/B.A乐段:旋律在中低音区,像是一种倾诉,而 B乐段:旋律高扬,更像是一种呼唤。
师:那你们能不能体会到“妈妈格桑拉”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举手回答)(ppt翻页)4、学唱:师:好了,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祝福学唱一下这首歌曲。
(ppt翻页讲述)师:a乐段:我们用lu来模唱,我弹一句,你们模唱一句,注意要听琴轻声,如果准备好了就用你们的坐姿告诉我!(逐句模唱,完整模唱,添加歌词)。
b乐段(同上),完整唱。
师:同学你们认为歌曲的两个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比较合适呢?生.....师:非常好,之前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就说过了,a乐段是倾诉,b乐段是呼唤。
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再完整演唱一边。
师:接下来,咱们男生a乐段不要演唱,到b乐段的时候加进来,女生要一直演唱。
(唱)5、师:我们都被妈妈的爱深深感动着,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ppt翻页)接下来,我们想象着妈妈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用最真挚的感情,最自然的声音,跟着伴奏将这首歌送给自己的妈妈!(完整演唱)6、师:真棒!为我们自己的深情演绎鼓掌!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是藏族民歌,接下来,老师为你们播放几段音频,请你们告诉老师,这几段音频分别和哪个少数民族有关?(教师可以展示少数民族舞蹈代表动作给学生提示)(ppt翻页)生:.......7、师:同学们,其实我国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民族音乐,老师希望你们课下多去了解收集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感受它们的音乐风格特点,多体会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妈妈格桑拉教学反思
在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分声部唱得很好,但是合唱时节奏还不是很准确,于是我让学生反复练习,同时引导学生相互聆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懂得合唱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和谐、统一、美好。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目的。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的不足:
1、教唱时候对学生的声音、情绪引导的不够细致。
2、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还有待丰富。
3、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