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2考点14 酸碱盐和氧化物 探究题 物质的性质实验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83.86 KB
- 文档页数:2
【2019最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2我们身边的物质考点14酸碱盐和氧化物6化学反应综合实验探究无答案
(2018•黑龙江龙东地区)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1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则你的猜想为
;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
为验证你的猜想请填写如表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酸碱盐和氧化物(18重庆A)14、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 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18南宁)28.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I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变红的是(填“a”或“b”)。
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18•遵义)盐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质的实验。
(1)能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的是(选填“实验一”、“实验二”),此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2)若实验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图是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前后主要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示意图,则“”代表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3)实验三稀盐酸中无明显现象;稀硝酸中的现象为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蓝,并有气泡产生,反应为3Cu+8HNO3=3Cu(NO3)2+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4)实验室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内壁上常附着一些铜,清洗方法是。
(18随州)42、(9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1)酸的化学性质①一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的化学性质②,图中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
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
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成分,将60g稀HCl分三次加入到盛有10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酸碱盐和氧化物(18昆明)18.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A.沉淀的质量B.氢氧化钡的质量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18陕西)15.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18衡阳)23.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a~c克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aCl2+Na2CO3=2NaCl+CaCO3↓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克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a克时,溶液质量比原混合溶液质量大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18德州)11.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
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H2O B.H2SO4C.NaOH D.CaCO3(18德阳)17.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 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时的溶液只含一种溶质B.R点对应横坐标的数值为180C.0至P过程中溶液的pH变大D.Q至R段表示生成沉淀的过程(18重庆B)14.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下列固体,其对应关系正确的是(18泰安)20、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 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酸碱盐和氧化物(18南宁)1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3.(2018恩施州,15,2分)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改良酸性土壤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能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答案】A【解析】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价格高、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A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故B正确;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可以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故C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D正确。
【知识点】氢氧化钠性质(18桂林)11. 氢氧化钠的俗名是()A.烧碱B.苏打C.小苏打D.熟石灰(18北京)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18广州)18.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9.(2018广西省玉林市,题号29,分值10)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_____。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实验三]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酸碱盐和氧化物
(18苏州)33、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___碳酸钠(选填“>”,“<”,“=”)。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
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
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1】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______碳酸钠(选填“>”,“<”,“=”)。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
酸碱盐和氧化物(18河南)25.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纯碱b.烧碱c.苏打d.小苏打(2)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①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人溶液体积为Vml时,溶液屮的溶质为____________。
(3)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③溶液X中含们哪些杂质?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8贵阳)1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1)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上升,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表(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溶液溶液升高;过量盐酸起冷却降温作用,反应停止热量散失,故后逐渐下降。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酸碱盐和氧化物(18南宁)1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3.(2018恩施州,15,2分)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改良酸性土壤 B.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C.能去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答案】A【解析】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钠价格高、腐蚀性强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A错;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故B正确;氢氧化钠与油污反应,可以除油污,可做炉具清洁剂,故C正确;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故D正确。
【知识点】氢氧化钠性质(18桂林)11. 氢氧化钠的俗名是()A.烧碱B.苏打C.小苏打D.熟石灰(18北京)7、下列物质能与NaOH反应的是()A.FeB.CO2C.Fe2O3D.NaCl(18广州)18.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D.2mL氢氧化钾溶液与1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29.(2018广西省玉林市,题号29,分值10)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_____。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实验三]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酸碱盐和氧化物(18凉山州)7.为探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每个实验最后都有一种叫复合肥的物质生成。
推出符合a、b、c、d对应的物质是()①a+K2SO4→②b+K2O→③c+K2CO3→④d+KOH→(18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各组物质按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图示要求的是A.C、CO、O2B.Mg、MgCl2、ZnSO4C.Ca(OH)2、CaCl2、Na2CO3D.BaCl2、BaCO3、H2SO4(18河南)13.甲、乙、丙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C、CO、COB.H2O2、H2O、O2C.KOH、K2CO3、KNO3D.Fe2O3、FeCl3、Fe(OH)3(18呼和浩特)5.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通常甲为固态单质,乙、丙为两种气体,且所含元素种类相同,乙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能产生温室效应B.①②④三个转化的反应中有一种相同的反应物C.③的转化只能通过和氧气反应来实现D.乙和丙化学性质不同是由于其分子构成不同(18宜昌)15.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C.甲的物质类别只能是单质或酸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18成都)14.下图物质经-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为SO2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18乐山)30.下面右图中,四圆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一种溶液,两圆的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下表中满足图示关系的一组物质是()(18嘉兴)10.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A. ①——MgB. ②——MgCl2C.③——H2SO4D. ④——Mg(OH)2(18绍兴)14.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
酸碱盐和氧化物
(18呼和浩特)10.实验室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以选择稀盐酸或CaCl2溶液(查阅资料得知:CaCl2溶液显中性)
B.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部分变质
C.D物质可能是气体,也可能是沉淀
D.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18陕西)22. (7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I.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II.打开K,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III.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eCl。
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实验步骤]中的现象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酸碱盐和氧化物
(18苏州)33、探究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研究小组进行如下两个实验:(1)【实验1】同时将足量的稀盐酸倒入锥形瓶甲和锥形瓶乙中。
反应至5s生成气体的速率:碳酸氢钠___碳酸钠(选填“>”,“<”,“=”)。
【实验2】分别将足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试管甲和试管乙中,边滴边振荡。
现象为:
①试管甲中的溶液开始时显浅红色,逐滴滴入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气泡,浅红色逐渐消
失。
②试管乙中的溶液开始时显红色,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浅红色
后,继续滴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浅红色逐渐消失。
(2)【反思1】在【实验2】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为何刚开始没有大量气泡产生?研究小组查阅资料,绘制出微观示意图。
①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碱性:碳酸氢钠_______碳酸钠(选填“>”,“<”,“=”)。
(3)【反思2】为何【实验1】中碳酸氢钠最终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大?
请你列式计算:【实验1】中两种固体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各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