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铁路高地温分布特征及地质选线探析_姚志勇
- 格式:pdf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6
青藏铁路沿线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及其对沙害的影响分析青藏铁路途经地区地壳运动强烈,是现今地表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域单元,分布着大量的褶皱和活动断裂带,岩石破碎,土质松散,地貌类型多样,病害严重。
同时,由于地势高耸,受高寒气候影响,温差大,冻融风化强烈,产生大量岩屑等细粒物质,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沿线布满了类似戈壁的风蚀沙砾石滩地,在破碎的地形上发育着大面积巨厚沉积物,特别是在铁路途经众多水系的河谷、湖盆等洼地分布有由风积沙组成的各种风成地貌,在大风干燥季节造成沙害。
限于青藏铁路的建设和通车只是近些年的事,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及其对铁路沙害的影响认识不充分。
因此,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青藏铁路沿线的地形、气候、水文进行调查,分析其类型、分布、特征及对沙害的影响,以期系统认识青藏铁路沙害规律,为防沙提供依据。
1材料与研究方法文中数据资料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获取。
在野外,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沿青藏铁路考察地貌、气温、降水、风况、河流、湖泊等的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
在室内,主要采用Google Earth影像判译及GIS处理,并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上述自然要素对铁路沙害的影响。
2调查与分析结果2. 1地形青藏铁路自西宁出发,依次经过的主要地貌单元有:煌水谷地、日月山、青海湖、关角山(青海南山)、柴达木盆地、昆仑山、楚玛尔高平原、可可西里山、秀水河-北麓河、风火山、日阿尺曲、乌丽山及盆地、沱沱河、开心岭、通天河、布曲河谷、温泉盆地、唐古拉山、扎加藏布、头二九山、安多河谷、错那湖-桑雄、念青唐古拉山、柴曲谷地、羊八岭、堆龙曲、拉萨河谷。
山地除日月山、关角山、昆仑山北坡、可可西里山、风火山、开心岭、唐古拉山、九子纳、念青唐古拉山等地势较为险峻外,其余多呈穹窿状,山岭浑圆坡度平缓,盆地和谷地大体呈NWW-SEE向展布,河谷宽浅,地形平缓。
因此,线路通过地区除昆仑山北坡路段,羊八井至拉萨路段属坡降较大的山区河谷,中间的风火山、可可西里山、开心岭、唐古拉山、九子纳、念青唐古拉山等路段坡降较大外,其余地段宏观上属高平原地貌,保留着古老的夷平面,地形平坦开阔。
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块石路基与普通路基的地温特征孙志忠;马巍;李东庆
【期刊名称】《岩土工程学报》
【年(卷),期】2008(30)2
【摘要】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块石路基与普通路基3个完整冻融循环周期内的地温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路基下原天然地面处与原冻土天然上限处的地温变化过程以及路基不同部位下部土体的地温年际间变化过程。
试验结果表明:块石路基下降温趋势明显且低于普通路基,原天然地面处低0.4~0.9℃,原天然冻土上限处低0.3~0.6℃。
块石路基下部土体降温范围与降温幅度均大于普通路基,块石路基右路肩下部土体降温范围大于普通路基3 m,块石路基中心下部土体降温范围大于普通路基2 m。
块石路基下部土体通过块石层与外界气体发生热交换强度不一致,右路肩下部最强,路基中心下部次之,左路肩下部最弱。
【总页数】6页(P303-308)
【关键词】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块石路基;普通路基;原天然地面;原天然冻土上限【作者】孙志忠;马巍;李东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5
【相关文献】
1.青藏铁路安多试验段斜坡路基地温及变形的特征分析 [J], 沈宇鹏;赵文杰;许兆义;王连俊
2.中国青藏铁路北麓河路基冻土动应变速率试验研究 [J], 朱占元;凌贤长;胡庆立;于洋;邹祖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治理交通规划与工程青藏铁路沿线高温地热特征浅析陈传财 宋春梅四川省煤田测绘院,四川 成都 610000摘要:青藏铁路沿线高温地热显示区是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来源,以断裂深循环为运移方式的高、中温热异常区。
中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地质演化,断裂构造及新构造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地热资源是集水、矿、热三位于一体的环保型新能源,其开发利用可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关键词:地热;成因;高温;青藏铁路青藏铁路沿线拉萨以农业为主,主产青稞、小麦、油菜等;当雄—安多一带以畜牧业为主。
工业主要有羊八井热田地热发电,其他有少量的矿产开发,太阳能、风能资源亦较丰富。
当前时代的发展特点是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地热正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充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部分替代煤、石油等化工类资源,既可减轻环境污染,又能缓解煤、电等资源紧张的局面。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一、区域地质概况1区域地质构造西藏青藏铁路沿线高温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区主要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地区,包括的市县有拉萨市、尼木县、当雄县、那曲县、聂荣县、安多县,地理坐标:90°00′—92°30′,北纬29°15′—32°30′。
青藏高原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多期特提斯古大洋板块的扩张、俯冲、消减,产生了多期强烈的构造变形、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和区域变质事件,在青藏高原内部形成了6条总体近东西向展布、规模巨大的板块结合带,及被其分隔开的10个地块。
调查区即位于其中的冈底斯-拉萨地块,区域上,各时代的地层出露较完整,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部分时代地层有所缺失。
由老至新叙述如下:Pt2-3地层属中-新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当雄县羊八井、那曲尼马、扎仁及措美县古堆乡一带;Pz1地层属下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工作区内措美县古堆乡一带;石炭系(C)主要分布于当雄-九子拉一带;二叠系(P)主要呈零星状分布于当雄-九子拉一带;三叠系(T)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南岸及当雄-九子拉一带;侏罗系(J)主要分布于九子拉以北一带;白垩系(K)地层在该带呈零星出露;古近系(E)主要分布于羊八井-羊易一带;新近系(N)主要分布于当雄-九子拉一带;第四系(Q)广泛分布在本次工作区山间的水系附近,多为松散沉积物。
高原切变线引发的川藏铁路昌都段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对比分析作者:次仁拉姆卓玛杨丽坚参扎西高勇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4期收稿日期:2023-12-16基金項目: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项目(XZ202101ZY0004G);中国气象局复盘总结专项项目(FPZJ2024-129)。
作者简介:次仁拉姆(1989—),女,西藏林芝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西藏高原中短期、短临预报与研究。
#通信作者:高勇,E-mail:****************。
摘要:在无雷达监测资料的情况下,能较全面地分析2019年9月3日与2023年10月8日西藏昌都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MICAPS常规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风云4A卫星云图资料等对比分析了两次强降水过程的降水特征和成因,并找出了其中的异同点。
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北路槽后冷空气南下与南部暖湿气流北上在昌都北部和中部一带汇合形成切变线而造成的,降水强度与中高纬槽的位置和南部高/低压环流有关;200 hPa高空的强辐散作用与强降水的出现与加强有大的关系;降水发生前,低层水汽由高值区向降水发生的地方聚集,孟加拉湾一带水汽通量散度正值越大,越有利于南部水汽向高原输送;相较于降水发生前的上升运动,降水期间的上升运动更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及维持;降水发生之前均有“上干下湿”的喇叭口结构,CAPE值越大越有利于发生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两次降水过程均由午后的对流云团发生发展,合并加强造成的。
关键词:高原切变线;强降水;川藏铁路昌都段中图分类号:P426.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4–0-04西藏昌都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
昌都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以寒冷为基本特点,由于受南北平行峡谷及中低纬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
西藏南部地热
廖志杰;张振国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89(035)004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藏南部花岗岩类岩石的热产率特点;其次根据在羊卓雍错和普莫雍错湖底观测的异常热流值(分别为146±17mW/m2和
91±5mW/m2),探讨了西藏南部的大地热流,认为如此高的热流值是由高热产率的厚层花岗岩层产生的;最后对藏南的高热流和地热系统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它们分布空间的一致性认为在西藏南部地壳浅部存在异常热源,这些异常热源与区域高热流一起可能成为喜马拉雅地热带内众多地热系统的热源.
【总页数】8页(P366-373)
【作者】廖志杰;张振国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凝聚地热精英,组建地热院士工作站,创建干热岩增强型地热系统示范工程 [J], 庄庆祥
2.胶东地热田地热流体的补径排特征——以招远东汤地热田为例 [J], 赵辉;殷涛;史猛;江海洋
3.鲁东招远地热田地热通量及地热成因研究 [J], 钟振楠;康凤新;宋明忠;郎旭娟;柳
禄湧;傅朋远;李志杰
4.深层地热能开发及其对地热水流场的影响——以兰考县深层地热能开发为例 [J], 宋前进;王刚;许一川;程磊
5.广东河源市黄村地热田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流体化学特征 [J], 邱辉;朱育坤;李朋;罗强;张轩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郭余良【摘要】根据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测温工作的实践,通过对地温测试资料的统计分析,阐述了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规律,并总结了影响地温分布的各种因素.【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07(033)001【总页数】4页(P61-64)【关键词】地温;特征;规律;因素【作者】郭余良【作者单位】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地路处,陕西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地温是冻土动态特征的重要标志。
随时间和深度变化而变化的地温,不但反映着该处冻土的发展和演变史,而且还反映现状特征。
同时,地温也是评价冻土工程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因此,了解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有助于加深对沿线冻土工程地质特征的认识,对设计参数的合理选取和冻土工程的设置都大有裨益。
1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的地温特征1.1 地温分区的原则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分区原则主要是依据冻土的年平均地温Tcp值,将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划分为高温极不稳定多年冻土区(Ⅰ)、高温不稳定多年冻土区(Ⅱ)、低温基本稳定多年冻土区(Ⅲ)和低温稳定多年冻土区(Ⅳ)四种类型(如表1所示)。
表1 青藏多年冻土区地温分区原则年平均地温Tcp/℃地温分区Tcp≥-0 5Ⅰ-1 0≤Tcp<-0 5Ⅱ-2 0≤Tcp<-1 0ⅢTcp<-2 0Ⅳ1.2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地温的分布特征根据上面的分区原则,对青藏铁路北起西大滩,南至安多约550 km的多年冻土区进行了详细划分,大致情况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多年冻土的地温与所处的地貌单元等因素密切相关。
根据地貌,地温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高山分布区主要分布于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丽山区、开心岭山、唐古拉山及头二九山等地区。
该类地区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较低,地温曲线类型为放热型(如图1)。
(2)高平原和河谷盆地分布区主要分布于楚玛尔河高平原、北麓河盆地、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布曲河谷地和扎加藏布盆地等地区。
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地温的极值推算
董安祥;白虎志;李栋梁;薛万孝
【期刊名称】《高原气象》
【年(卷),期】2003(22)5
【摘要】利用耿贝尔分布函数对青藏铁路沿线7个气象站的气温和0cm地温进行了极值估计。
结果表明:年极端最高气温50年一遇与常年接近,10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0.1~1.5℃。
年极端最高地温5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0.0~10.2℃,100年一遇比常年偏高1.5~13.7℃。
未来50年,如果年平均气温增加1.0℃,50年一遇的年极端最高气温将比常年偏高-0.1~2.0℃,100年一遇的将比常年偏高0.7~2.8℃。
【总页数】4页(P503-506)
【关键词】青藏铁路;气温;地温;极值推算
【作者】董安祥;白虎志;李栋梁;薛万孝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兰州中心气象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3.36
【相关文献】
1.青藏铁路沿线清水河地区气温和地温的相互关系分析 [J], 杨海鸣
2.青藏铁路沿线地面气温和地温的年际变化趋势及与地形的关系 [J], 李栋梁;柳苗;钟海玲;吴青柏
3.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带地温监测系统建成 [J],
4.ENSO对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地温的影响及其预测 [J], 董安祥;李栋梁;郭慧
5.青藏铁路沿线1373年以来气温和地温的变化研究 [J], 时兴合;李栋梁;赵燕宁;秦宁生;汪青春;朱西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8)0920358202RS 和GIS 在高寒山区铁路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收稿日期:2007211228作者简介:李为乐(19822),男,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059李为乐摘 要:研究了RS ,GIS 技术的应用现状,对RS ,GIS 技术在高寒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指出RS ,GIS 和三维可视化等高新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克服高寒山区地质资料匮乏、地面调查困难等问题,使高寒山区的工程地质勘察和铁路选线成为可能。
关键词:高寒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数据管理中图分类号:U212.22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建、改建的山区铁路越来越多,目前规划修建、扩建、改建的铁路很多,基本规划了“九纵三横”的铁路体系[125]。
从这些铁路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高原山区。
随着北线青藏铁路的完工,南线滇藏铁路规划、选线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滇藏铁路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缝合带附近的高寒山区,由于板块间的俯冲和碰撞,地壳活动剧烈,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如斜坡稳定性(滑坡、岩堆)、冰水泥石流、冰湖溃决、高地温等;区内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供给困难、地质资料缺乏,给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带来了严峻考验。
在这些地区进行常规地面工程地质勘察,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得不偿失[6],而且这些地区的地质资料由于比例不同、出图单位及时间不同,在传统的AutoCAD 数据平台下很难实现图幅的顺接和有效的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
这就要求采用遥感技术(RS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和新方法,扩大地质勘察范围,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地质勘察水平和质量,减少外业工作量,为高寒山区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与选线工作提供便捷的技术手段。
1 RS 和GIS 技术应用现状遥感影像具有视野广阔、影像清晰、地形形态逼真的特征,40余年来,我国有80余条铁路新线勘察中应用了遥感技术[7],积累了丰富的遥感应用经验。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南界路基地温特征分析
许国光;王连俊;沈宇鹏
【期刊名称】《路基工程》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选取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南界典型断面,分析路基地温在运营阶段的变化特征,并对温度场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推测:认为冻土区南界填筑路基影响了冻土天然地温场,使人为上限降低,并造成阴阳坡的温度场不均.因此,需要采用一定的补强措施来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许国光;王连俊;沈宇鹏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
【相关文献】
1.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热棒路基地温场分析 [J], 牛东兴;李勇;熊治文;韩龙武
2.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特征研究 [J], 李忠;汪琦;司剑锋
3.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普通路基地温监测及其预测分析 [J], 孙志忠;马巍;温智;李东庆;冯文杰
4.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特征研究 [J], 李忠;汪琦;司剑峰
5.青藏铁路安多段多年冻土斜坡路基地温特征分析与预测 [J], 赵文杰;王连俊;沈宇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别策划·雅万高铁建设成就雅万高铁热带火山岩土特性及工程对策研究赵斗1,王树杰2(1.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300308;2.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线路站场设计研究院,天津300308)摘要: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对雅万高铁沿线分布的火山灰质黏性土、泥页岩、深厚软土等3类热带火山岩土地质特性进行研究。
分析热带火山岩土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的机理和原因,研究提出采用合理确定工程类型、边坡稳定性控制、加强防排水等措施控制路基边坡失稳;采用洞口“零仰坡”进洞技术、简化双侧壁导坑开挖工法、“傍山”偏压软土地层半明挖排桩框架内护拱横撑工法,控制隧道边仰坡、基坑、掌子面失稳;采用CFG或管桩对软弱和膨胀性地基进行加固或采用换填措施,并提出无砟轨道区段盲沟加双层封水方案,预防地基上拱变形;采用CFG桩、管桩和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措施,提高深厚软土地段地基承载力,解决沉降控制和不均匀沉降问题。
工程对策应用在雅万高铁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雅万高铁;热带火山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对策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83X(2023)12-0043-06 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7.13.0010 引言雅万高铁位于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西爪哇岛西部,沿线因特殊的火山物质组成和湿热的沉积环境,导致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有别于我国一般沉积地层[1]。
分析热带火山岩土特性、预测相应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工程处理对策,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3]。
1 热带火山岩土地质特性热带火山岩土以火山灰、火山碎屑及火山弹形成的黏性土、砂类土、碎石为主,普遍呈胶结和半成岩状,其物理力学性质、胶结程度及强度差异较大[1]。
黏性土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普遍具有膨胀性;砂类土颗粒强度不高,部分手捻可碎;碎石类土分选性差,石质强度软硬不一。
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 工程地质学报 1004-9665/2020/28(2) 0421 10黄艺丹,姚令侃,谭礼,等.2020.喜马拉雅造山带工程效应及中尼铁路工程地质分区[J].工程地质学报,28(2):421-430.doi:10.13544/j.cnki.jeg.2019-513HuangYidan,YaoLingkan,TanLi,etal.2020.EngineeringeffectoftheHimalayanorogenandengineeringgeologicalzoningofChina Nepalrailway[J].JournalofEngineeringGeology,28(2):421-430.doi:10.13544/j.cnki.jeg.2019-513喜马拉雅造山带工程效应及中尼铁路工程地质分区 黄艺丹①②③ 姚令侃①②③ 谭 礼① 郭沉稳④ LaluPrasadPaudel⑤(①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都610031,中国)(②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31,中国)(③抗震工程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道路与铁道工程抗震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31,中国)(④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610041,中国)(⑤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中央地质系,加德满都44618,尼泊尔)摘 要 造山带内动力作用的工程效应是地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
结合GIS技术和相关地学理论,对喜马拉雅造山带由构造划分的高喜马拉雅、低喜马拉雅和特提斯喜马拉雅3个地块进行研究,揭示不同地块工程地质特性和灾害效应受内动力制约的普适性规律。
提出:在挤压碰撞造山机制作用下快速隆升的高、低喜马拉雅,地震以逆冲型为主,地震强度大、频率高,水平应力相对较大,主应力方向近NE-WS方向,地形向大高差发展、河流下切强烈,山地灾害严重;而属于拆离地系,处于相对沉陷状态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震以正断型为主,地震活动性相对较弱,水平应力相对较小,主应力方向近E-W方向,地形演化向着减弱地势的趋向发展,雪崩灾害严重;此外,高喜马拉雅特有的海洋性冰川地貌、冰湖和冰川泥石流,可能是控制跨喜马拉雅山铁路线路方案的重要问题。
铁路工程地质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刘铁良
【期刊名称】《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年(卷),期】1996(007)002
【摘要】本文论述了气候自然变化及其异常、对盐湖、黑海沿岸、里海西岸和贝阿铁路的工程地质条件,带来的盐溶、斜坡作用活化,海侵和路基热融变形等工程地质灾害的现实性和严重性。
指出今后进行铁路工程地质勘测设计时,必须考虑未来气候自然变化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6页(P33-37,43)
【作者】刘铁良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青藏铁路工程走廊多年冻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J], 杨永鹏;孟进宝;韩龙武;李勇;蔡汉成;朱兆荣
2.宝鸡至天水铁路工程地质环境遥感分析 [J], 甄春相
3.北环铁路工程地质环境分析 [J], 于国新
4.中尼跨境铁路工程地质环境特征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J], 姚志勇;孟祥连;李响;苗晓岐;赵文
5.东亚-东南亚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在津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