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光学分析法导论(第一论)
- 格式:ppt
- 大小:755.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一章 光分析导论1.1 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 1.1.1. 电磁辐射:一种高速度通过空间传播的光量子流,它具有波粒二 象性。
EL = h ν = h c / λ = h c σEL为能量,单位为J或ev,1ev = 1.602 × 10-19 J h为普朗克常数6.626 × 10-34J.s; ν为频率,单位为Hz,即s-1;c为光速3 × 1010 cm.s-1 ; λ为波长,单位nm或Å(10-10 m); σ为波数,单位cm-1。
[例] 某电子在两能级间跃迁的能量差为4.969 × 10-19 J,求其波长为多少纳米?其波数为多少?[解] 由 ΔE = h ν = h c / λ 得λ = h c / ΔE10-19= 6.626 × 10-34× 3 × 1010 / 4.969 ×= 4 × 10-5 cm= 400 nmσ = 1 / λ = 1 / 4 × 10-5 cm = 25000 cm-11.1.2. 电磁波谱:电磁辐射按波长顺序排列称为电磁波谱。
它反映了物质内能量的变化,任一波长光子的 能量与物质内的原子或分子的能级变化(ΔE) 相对应,它们之间的关系为:ΔE = E1-E2 = EL = h ν = h c / λ表1-1 电磁波谱能量高低 高能辐射 中间部分长波部分典型的光谱学 γ射线 X射线 真空紫外 紫外可见 红外 微波电子自旋共振 核磁共振波长范围 0.005-1.4 Å 0.1-100 Å 10-180 nm 180-780 nm 0.78-300 um 0.75-3.75 mm3 cm 0.6-10 m跃迁类型 核能级 内层电子 价电子 价电子 分子的转动和振动 分子的转动 磁场中电子的自旋 磁场中核的自旋1.2 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1.2.1 原子光谱: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而产生的 光谱,它包括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 光谱等等。
课程介绍一.教学内容1.电磁辐射及电磁波谱的概念、特性及相关物理量2.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及相关的光谱学3.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4.光学分析法的基本仪器二.重点与难点1.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特殊2.各物理量的相互换算3.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机制4.各种能级跃迁的概念及相应的光谱三.教学目标1.牢固掌握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及性质2.熟练掌握电磁辐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3.清楚理解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光谱4.清晰光学分析法分类的线索5.了解光谱法的基本仪器部件四.建议学时安排2 学时概述光学分析法是基于能量作用于物质后产生电磁辐射信号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辐射信号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
它是仪器分析的重要分支。
这里需注意到几个问题:●电磁辐射包括从波长极短的γ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电磁波谱范围,而不只局限于光学光谱区。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很多,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等,各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均可建立起对应的分析方法。
因此,光学分析法的类型极多。
●基于上述两点,光学分析法的应用之广为其它类型的分析方法所不能相比。
它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尤其是化学结构分析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分析法也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
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是一种以极大的速度(在真空中为2.99792×1010cm·s-1)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以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能量形式(注意!是一个能量形式)。
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以及X-射线和γ-射线等。
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称为电磁辐射的二象性。
1.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用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来描述,如图9-1所示,它是简单的单个频率的平面偏振电磁波。
平面偏振就是它的电场矢量E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磁场矢量H在另一个与电场矢量E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电场和磁场矢量H都是正弦波形,并且都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