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政府论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论文标题:论约翰·穆勒的国家适度干预学说——早期形态的市场缺陷论和政府缺陷论的混合体国家干预主义和经济自由主义是贯穿西方经济学演变全过程中的两大基本思潮。
西方经济学家总是无意或有意地卷入这两大思潮的斗争。
被西方学者称为古典经济学家的约翰·穆勒(1806—1873)在这两大思潮的斗争中,虽然基本上维护了经济自由主义的古典原则,但比马尔萨斯更为系统地阐释了折衷色彩浓厚的适度国家干预主义学说,从而使其成为他所构筑的折衷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讨这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有助于在深入开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拓宽一种新的思路。
一、功利主义哲学思想约翰·穆勒深受边沁功利主义、孔德实证主义、圣西门空想主义、西斯蒙第经济浪漫主义的影响。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是功利主义、实证主义、民主主义的大综合,晚年又有较强烈的社会主义倾向,并逐步修改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使之成为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新的哲学基础。
约翰·穆勒认为,功利主义是一种伦理享乐主义,而不是边沁的利己享乐主义。
后者奉行的信条是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自己的最大快乐。
前者则强调个人道德行为的标准是普遍幸福,而不是个人利益;普遍利益也就是个人利益,以及倡导关于同情和无私的利他主义。
实际上功利主义已被约翰·穆勒构筑成一个折衷调和的哲学体系。
穆勒怀疑边沁关于个人私利是人类行为主要动机以及永远寻找个人幸福的观点,有其深刻的背景。
他虽然从整体原则上并未抛弃功利主义及其赖以建立的经济自由主义学说,但由于受到日益强大的宪章主义、工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因而日益主张对维护私有财产和私人利益的现有资本主义进行改良,并寄希望于资本主义政府对私人利益的干预。
例如,他指出:“有时政府干预对于实现当事人的愿望是必不可少的。
这方面的例子有规定劳动时间的长短。
”[①]这就是具有浓厚折衷调和色彩的、鼓吹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相结合的国家适度干预理论出笼的哲学根源和社会政治背景。
约翰洛克〈政府论〉的解读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是英国的哲学家。
洛克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同时他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政府论》是约翰·洛克于1689-1690年出版的政治著作,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府论》中洛克主张公民社会是为了对财产权利提供保护才产生的。
洛克所谓的财产是以拉丁文的proprius一词为基础,代表了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包括了拥有他自己。
也因此,洛克所谓的“财产”包括了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
政治社会创立的目标便是为了提供财产权利更好的保护,因为财产能够代表其成员私人的(非政治性的)利益,但却无法代表一些只有与共同体里其他人结合才能实现的利益。
从这个理论延伸,每个人必然都在社会以外(例如在自然状态下)拥有一些财产,因此政府并不是财产权利的唯一来源,也不能够随意挪用个人的财产。
如果政府存在的目标是为了保护财产权利,财产必然是先于政府存在并且完全独立的。
洛克主张一个完整的经济体制的确可以在没有政府的自然状态下存在。
私人财产因此是先于政府而存在的,社会也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才形成的。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
在上篇中,通过对菲尔麦所依据《圣经》的研究,证明了菲尔麦《先祖论》中“君权神授说”和“王位世袭论”的荒诞不经。
洛克极力并有效地驳斥了费尼默的君权神授的主张。
主张政府的权威只能建立在被统治者拥有的基础之上,并且支持社会契约论。
不过他也强调社会契约论是可以废除的。
在下篇中,系统地阐述了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和目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状态】人类最初是处于一种纯粹的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全的自由、平等的状态。
自然法在自然状态中起支配作用。
《政府论》下篇读书笔记————旅游管理101班张勤丹《政府论》的作者是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政治著作,他是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开创人,同时也是第一个全面阐述宪政民主思想的人。
《政府论》出版于1690年,分上、下两篇,包括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方面。
上篇致力于驳斥保皇派思想家罗伯特·菲尔麦在《论父权、国王的自然权利》(1680)一书中宣扬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说。
下篇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君主立宪制下的议会主权理论。
现在,我读的是下篇。
《政府论》下篇分为十九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章:主要是对《政府论》上篇的回顾,延续上篇,驳斥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提出政府构建与政治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
作者认为当今世上的统治者们都不可能从“一切权力来源于亚当的个人统治权和父权”这个说法中得到什么实惠,也不要指望从中取得任何权威。
书中阐述:“现在世界上的统治者要想从以亚当的个人统辖权和父权为一切权力的根源的说法中得到任何好处,或从中取得丝毫权威,就成为不可能了”。
同时指出,政治权力就是为了确认和保护财产而制定有关死刑以及各种较轻处罚的法律的权利,以及为执行这些法律和保卫国家免受外来侵略而使用共同体力量的权利,而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公众福利。
第二、三章:论证了自然和战争的两种状态。
第二章是论自然状态,指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然状态,他们在自然法(即理性)的范围内,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而毋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或听命于任何人的意志。
在这种状态下,人的行为只取决于自己的意志。
同时,自然状态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
虽然,这是一种自由的状态,但并不是一种放任的状态。
尽管人们在这种状态中,拥有处理其人身或财产的无限自由,但是他并不拥有毁灭自身或自己所占有的任何生物的自由。
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经济学历史上的三次大综合1、第一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政治经济学原理》约翰.穆勒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首先重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然后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和分配理论。
其《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理论大体上包括三部分:生产要素论;“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的理论;“生产增长规律”,论述的是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增长规律。
第二编,分配理论继承了亚当.斯密以来把社会阶级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和把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地租的传统观点,并依次考察了分配的决定法则和变动规律。
第三编,交换。
穆勒认为价值问题是一个交换领域的问题:把价值归结为交换价值,把价格视为价值的货币表示;物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和稀缺,物品的交换价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
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
他主张由国家政策来调节收入的分配。
穆勒的理论体系大体上综合了亚当.斯密以来的前人和同时代人的经济学说,在《政治经济学原理》里一方面尽量维护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理论,另一方面又提出了改善资本主义制度的方案。
换言之,穆勒字基本上维持“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同时,提出改善资本主义运行的政策建议。
自出版后的半个世纪里,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视为经济理论的经典而名扬海外,奠定了穆勒作为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的历史地位。
2、第二次经济学理论大综合:《经济学原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1890年出版《经济学原理》是剑桥学派(新古典学派)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被认为是继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支配着英美经济学论坛。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六编。
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简介《政治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作者: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5.20.-1873.5.8):19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哲学家全书名:《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With Some of their Applications to Social Philosophy)被誉为: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1848年发表了使穆勒名扬于世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
《原理》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最流行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西方一些经济学家称《原理》为19世纪下半期西方国家一本无可争议的经济学的"圣经"。
他没有留下系统的遗产,没有所谓的"穆勒主义",但是在他出生的200年后,其自由主义思想仍然影响着世人。
内容提要基本观点在《原理》中,穆勒将经济问题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政治范畴内,研究了生产和分配的原理。
穆勒相信,自由竞争是必要的,有利于解放有用的社会能量。
然而,虽然国家不应该存在太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摆脱所有的责任。
穆勒平衡了一个时期以来的科学研究,并将经济原理和他的实践联系起来。
书目结构《政治经济学原理》共分五编第一编生产第二编分配第三编交换第四编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第五编论政府的影响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穆勒首先探讨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他继承了前人的基本观点,即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的学科,而财富则是具有效用和交换价值的物品。
西方经济史论文—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题目:约翰·穆勒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摘要:通过对约翰·穆勒的解读进行开篇,进一步阐述他的经济思想,进而引出他的经济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约翰·穆勒把自斯密、李嘉图以来各种相互对立的学说折中成为一个平和的思想体系,他又广泛的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一次大综合。
关键词:约翰·穆勒分配理论价值学说国家贸易理论货币理论启示【正文】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是19世纪中叶最杰出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也是他那个时代最睿智、最有良知的学者之一。
小穆勒在小时候没有进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而是在父亲老穆勒的亲自指导教育下实践其理论教育。
在父亲的严酷教育下,小穆勒从3岁开始学习希腊语和算术,8岁时学习拉丁语,稍晚些时学习几何、代数、化学和物理学。
10时的穆勒已经通晓世界历史和希腊、罗马文学,11岁时详读父亲的《英属印度史》艺术的校样。
12岁时学习逻辑学,并写出了一本《罗马政治史》,但因他认为此书是孩子气的无聊作品,将其书稿烧毁,因此并没有出版。
13岁起研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
在15~18岁时他编辑并出版了5卷边沁的手稿,19时开始发飙独立的学术论文。
在在经济学方面,他被认为是最后一名古典经济学大师、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当时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经夺取了政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到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19世纪50—60年代时英法的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增长;但在19世纪30—60年代期间,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在社会主义学说的影响下掀起了社会改良运动,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大综合。
试析约翰穆勒的政府论约翰穆勒是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对六种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观点进行了批判,并对自由放任的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政府干预经济思想。
约翰穆勒政府适度干预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1、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生活。
他认为,如果个人不能做出判断,或者是个人已经做出判断,但凭个人的力量无法实施对个人有益的判断时,就应该由政府实施对人人有益的判断;如果人们自己不能去做,而要得到别人的帮助,特别是人人都需要这种帮助,而人人又不能提供或者不愿提供这种帮助时,就需要政府提供这种帮助;如果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由于个人的能力或者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而不愿去做的事情,应该由政府去做。
这就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干预经济生话的依据,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政府干预经济应主要是非命令式的。
约翰·穆勒认为,政府干预可分为命令式和非命令式两种。
非命令式干预是政府不发布命令,而是给予劝告和传播信息,或者是“政府允许个人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具有普遍利益的目标,不干预他们,但并不把事情完全交给个人去做,而是也设立自己的机构来做同样的事情”。
约翰·穆勒一是十分赞同非命令式干预,认为若有可能,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就尽可能是非命令式的;二是“有大得多的必要性作为前提”命令式干预也是正当的,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
3、政府应做有益于社会而个人不能或不愿意的事情。
一方面是有益于社会整体利益,适宜私人去做,但是没有人去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私人无法也无力承担的公益服务,应由政府出面组织进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约翰穆勒的这种国家适度干预学说是对纯经济自主义理论和政策或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否定,是一种早期形态的“市场缺陷论和”“政府缺陷论”奇妙的混合物,是值得我们着重借鉴的。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毫无疑问政府应该干预经济,但政府如何干预经济却是我们遇到的难题。
一、背景:19世纪上半期西欧各国在理论界和政界时断时续地关于政府干预限度,以及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干预可以或者应该扩大到什么范围等问题的讨论。
一派倾向于应扩大政府的权限;一派主张尽量限制政府的活动范围,并对政府干预本身有抵触情绪。
约翰·穆勒则以折衷调和的态度对这场论战作了总结,系统地阐述了折衷主义的国家适度干预理论。
穆勒站在自由放任的立场上,强调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和一般原则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但同时又站在干涉主义者一边,反对放任学派过分限制政府职能的见解,主张政府对经济应有适度干预。
二、约翰·穆勒拓宽了政府的职能和政府干预的范围。
他把政府职能区分为“必要职能”(或“一般职能”)与“任选职能”。
前者具有很广的范围,而行使这些职能所依据的共同理由是增进普遍的便利,亦即政府在所有社会都行使的,并且大家都赞成政府行使的职能。
主要包括税收、财产和契约、司法和执法等制度。
后者是指跨越公认职能界限之外的政府职能,其特点是“政府有时执行这些职能,有时不执行这些职能,而且人们对于是否应该执行这些职能,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后一种政府职能是无关紧要的,政府行使不行使这些职能纯粹出于任意的选择。
”无疑,约翰·穆勒比他之前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者大大扩展了政府干预的权力和范围以及政府职能的作用。
他强调政府最必不可少的职能是“禁止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权利时明显侵害他人利益,并惩罚这种行为”,在他看来,政府最理想的职能是采取措施把人类现在用来相互侵害或用来保护自己不受侵害的力量用于正道,即用来征服自然,使其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日益造福于人类。
三、约翰·穆勒对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的分析约翰·穆勒批判了六种以错误理论为依据的政府干预,将其排除于政府任选职能之外。
在他看来,政府对于干预的对象抱有错误的看法,因而干预或多或少地对经济带来有害的结果。
其一,是保护本国工业。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政府论概述全篇十一章,其核心思想是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便决不允许政府进行干预。
着重从三方面论述1政府所要行驶的必要的,公认的职能所产生的影响.2在错误理论下,政府曾经行驶的,或者正在行驶的职能对社会的影响。
3从一个客观正确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应当行驶什么样的职能如何行使职能。
政府所要行驶的必要的公认的职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是从税收角度,税收作为政府存在的条件,讨论了政府在税收上该如何作为,如何在税收上做出决策。
二是围绕财产和契约的问题对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讨论。
三是讨论司法和执法制度的优缺点。
在税收上,以税收的四原则为基础,即一是要有一定的比例,二是税收是要确定的,三是税收要有便利性,四是从人民得来的税收要和国库所得相同。
提出了赋税公平的原则,在分配每个人应为政府支出做出的贡献时,应使每个人因支付自己的份额而感到的不便,既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
反对征收累进财产税,对利润增加重税,对储蓄课税等一系列税收上的阐述。
认为设税应当是鼓励人们更好的有节制的消费,扩大财富的积累增加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应当是鼓励由于虚荣而产生的浪费性消费,资本的外流,以及限制抑制生产力的发展。
在法律上政府应当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司法不完善的时候就不能认为人身和财产是安全的,法律应当对道德起到一个正面的促进作用。
在此篇章对继承法公司法等做出一系列的分析。
第二部分对禁止工人联合,对思想出版的控制,对价格的控制,垄断等错误行为进行了论证批评。
第三部分阐述了政府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政府的干预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
反对政府干预的理由有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所需的税款也是强制性的。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权力和影响。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
某些领域私人经营好于政府经营。
提高教育市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
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
但在某些领域比如救济穷人,适宜私人去做但没人愿意去做,永久性契约等方面需要政府的干预。
《政府论》简介及读后的一些思考《政府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政治哲学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690年。
本书可视为政治学的研究范畴,但对法学研究而言,此书亦属必读之列。
作者简介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人,在多方面拥有重要成就。
他的政治学是西方近代立宪的基础,他是近代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论教育》对后世思想家影响巨大。
洛克是医生、哲学家,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倡导者和理论家。
但洛克的声誉主要来自哲学。
他是经验主义的奠基者,也是哲学上自由主义的始祖。
洛克出身于律师之家,父亲是清教徒,曾在内战期间为议会军队作战。
洛克于1652年到牛津大学学习,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667年,洛克结识了艾希利勋爵亦即后来的沙夫茨伯爵,做了他的医生、家庭教师和秘书。
1683年沙夫茨伯爵倒败后,洛克随他逃亡荷兰,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回国。
洛克的主要著作有:《人类理解论》、《政府论》、《论宽容》和《论教育》。
这些著作集中写作和出版于1687-1693年这短短几年间,那正是“光荣革命”后他备受鼓舞的岁月。
著作简介1689年,洛克开始撰写《政府论》,1690年出版,旨在为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的正当性辩护。
该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了轰动。
《政府论》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是驳斥、批判拥护封建王权的菲尔麦爵士的君权神授理论,带有很强的针砭时弊之意味,可归之为“破”,洛克在下篇的重点是“立”,阐释了他主要的政治思想。
历来人们在探讨洛克政治思想时,主要是针对《政府论》的下篇。
洛克在《政府论》下篇提出统治者的权力应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建立国家的唯一目的,乃是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以及人民的自然权利。
当政府的所作所为与这一目的相违背的时候,人民就有权利采取行动甚至以暴力的方式将权力收回。
《政府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国家起源问题上,它解释了一种世俗的国家起源说,反对君权神授的主张,提出分权说和议会权力至上;主张国王在议会之下的立宪君主制,反对君主制。
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政府论概述
全篇十一章,其核心思想是除非政府干预能带来很大便利,否则便决不允许政府进行干预。
着重从三方面论述1政府所要行驶的必要的,公认的职能所产生的影响.2在错误理论下,政府曾经行驶的,或者正在行驶的职能对社会的影响。
3从一个客观正确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应当行驶什么样的职能如何行使职能。
政府所要行驶的必要的公认的职能主要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是从税收角度,税收作为政府存在的条件,讨论了政府在税收上该如何作为,如何在税收上做出决策。
二是围绕财产和契约的问题对其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讨论。
三是讨论司法和执法制度的优缺点。
在税收上,以税收的四原则为基础,即一是要有一定的比例,二是税收是要确定的,三是税收要有便利性,四是从人民得来的税收要和国库所得相同。
提出了赋税公平的原则,在分配每个人应为政府支出做出的贡献时,应使每个人因支付自己的份额而感到的不便,既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
反对征收累进财产税,对利润增加重税,对储蓄课税等一系列税收上的阐述。
认为设税应当是鼓励人们更好的有节制的消费,扩大财富的积累增加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应当是鼓励由于虚荣而产生的浪费性消费,资本的外流,以及限制抑制生产力的发展。
在法律上政府应当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司法不完善的时候就不能认为人身和财产是安全的,法律应当对道德起到一个正面的促进作用。
在此篇章对继承法公司法等做出一系列的分析。
第二部分对禁止工人联合,对思想出版的控制,对价格的控制,垄断等错误行为进行了论证批评。
第三部分阐述了政府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做,政府的干预分为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
反对政府干预的理由有干预本身是强制性的,课征干预所需的税款也是强制性的。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权力和影响。
政府职能的增加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
某些领域私人经营好于政府经营。
提高教育市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
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则。
但在某些领域比如救济穷人,适宜私人去做但没人愿意去做,永久性契约等方面需要政府的干预。
总之,约翰穆勒提倡自由经济但是也反对无限制的自由经济,政府应当在某些方面进行干预但不是无所限制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