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财课本)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东西。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一个经济运动过程。
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具体体现在经济运动的各个环节上。
因此,我们还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来说明生产关系内在的一般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互相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总过程的矛盾运动。
二、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政治经济学既然以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的任务就必然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除了个别的在一切社会形态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外,经济规律都是历史的规律。
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质,即经济规律的产生和发挥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利用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来规划自己的行为,即是通常所说的,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自觉性,较快地实现预定的目标。
经济规律按它们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均发生作用的一般经济规律。
第二类: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在这些社会形态里都存在并发生作用。
这种在某几个社会形态里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一般称为共有经济规律。
第三类:只在某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里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就只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
而按劳分配规律就只能在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