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例严重肝外伤的手术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文本67例肝外伤的诊治.doc典型的外伤史,有内出血或出血性休克表现,右上腹部有压痛和腹膜刺激征,腹穿抽出不凝血液,化验检查血清转氨酶增高,是判断外伤性肝破裂的关键。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和吸入足量的氧气,快速补充血容量,积极有效的抗休克,是为手术创造条件的重要措施。
〖文本〗穿透性腹部损伤急诊救治.doc本文对63例穿透性腹部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穿透性腹部损伤的急诊处理方法。
〖文本〗代谢方面的改变.doc手术创伤刺激引起的代谢改变总的特点是能量动员增多,蛋白质、脂肪、糖原分解增加,表现为代谢率高,术后早期呈负氮平衡。
〖文本〗实验外科物品预算.doc实验外科物品预算的具体内容为:男更衣柜、女更衣柜、实验台、手术床、无影灯、药品柜、视频直播、打包台、敷料柜、电子白板、紫外线架、医疗推车、手术器械、消毒锅、吸引器、呼吸机、高频电刀、手术室边台、热水器。
〖文本〗腹部外科手术后急性胃扩张的护理.doc本文对于腹部外科手术后急性胃扩张病人的护理进行了论述,对其发病原因、治疗措施及对于胃扩张护理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总结做好心理护理,提供病人以良好的病室环境,生命体征的严密监测以及胃肠道外营养支持的必要性,探讨总结了必要的胃肠减压术的护理步骤,通过系统护理,能有效地改善腹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急性胃扩张)的症状,此文有关急性胃扩张的护理,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重要护理方案之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文本〗腹部外科重症及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doc腹部外科中小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择期胃大部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等,因手术创伤较小,即使液体治疗不足,机体多能通过代偿维持其内环境稳定。
而一旦遇见重危病例,存在生命器官功能不全、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或巨大手术创伤时,如仍按一般病情要求输液,则必然导致低血容量、低组织灌注结果,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升高。
因此,我们着重介绍腹部外科重症及大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液体治疗要点。
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魏元恒;刘晗【期刊名称】《中国民康医学》【年(卷),期】2024(36)9【摘要】目的:观察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8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命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评分。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等GQOLI-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需求满足、操作技能、健康指导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休克指数指导下的护理应用于外伤性肝脾破裂出血患者可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总页数】4页(P159-162)【作者】魏元恒;刘晗【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相关文献】1.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在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r休克急症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2.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3.应用休克指数预测肝/脾破裂患者失血量对指导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意义4.综合护理干预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5.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部闭合性损伤62例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治措施。
方法:收治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3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手术治疗39例(死亡2例,37例治愈)。
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应尽快明确诊断,根据病情不同及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关键词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急救手术治疗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类损伤,约占腹部损伤的32%[1],因其致病病因繁杂,病情隐蔽复杂,病程发展快,极易造成临床诊断困难,以致危及生命,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对腹部损伤的部位,是否有内脏损伤,复合伤应及时明确,以便采取急救措施。
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62例,回顾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10~79岁。
根据临床症状:患者入院明显腹痛56例,入院时休克状态27例,合并骨折36例。
合并胸部损伤14例,合并颅脑损伤11例,肝破裂12例,脾破裂27例,十二指肠破裂3例,空肠,回肠破裂16例,大肠破裂5例,胰腺损伤7例。
合并骨折36例。
合并胸部损伤14例,合并颅脑损伤11例,肝破裂12例,脾破裂27例,入院后56例行腹部B超、51例行腹部X射线,58例腹部穿刺及腹部CT检查。
8例行诊断性腹腔灌洗。
根据受伤原因:其中交通伤47例,跌摔伤10例,斗殴他伤5例。
就诊时间:伤后就诊时间<1小时7例,1~8小时19例,>8小时37例。
治疗方法:其中行保守治疗23例,急诊剖腹探查手术39例,其中脾切除21例,脾修补6例,肝修补术及部分切除9例,肠修补及肠切除19例,胰体尾修补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1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减压9例,骨折内固定23例。
与胸外、骨科、及脑外科进行联合手术12例。
结果保守治疗23例均痊愈(100%),术前明确诊断36例,手术治疗39例,术中急救死亡2例,37例治愈。
手术治愈率948%。
讨论腹部闭合性损伤常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其中对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临床应注重了解受伤时间、暴力性质、大小、方向、速度和作用部位、以及受伤后到就诊时的病情发展。
肝破裂92例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肝破裂患者92例中,男71例,女21例。
年龄17~65岁,平均31.5岁。
伤后至住院时間平均为3.8小时。
闭合性伤83例,主要是撞击伤和坠落伤。
开放性伤9例,均为刀刺伤。
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分类法提出的肝外伤分级标准[1]分类:Ⅰ级7例,Ⅱ级38例,Ⅲ级32例,Ⅳ级10例,Ⅴ级5例。
Ⅲ级以上为重型肝外伤。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39例。
其中脾破裂4例,肠破裂伤7例,右肾挫伤5例,四肢或骨盆骨折11例,脑外伤4例,胸部外伤8例。
方法:手术治疗77例,保守治疗15例,77例肝破裂手术方式分别为肝修补44例、肝修补+纱布填塞20例。
肝修补+选择性肝动脉结扎7例,肝修补+肝右动脉结扎+T管引流3例,肝部分切除3例。
结果92例中治愈87例(治愈率为96.1%),死亡5例。
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其中合并第一、第二肝门处撕裂2例,合并门静脉断裂1例,肝脏广泛粉碎性破裂1例,2例死于合并症颅脑损伤,3例术后并发胆漏,经局部引流痊愈。
讨论及时明确诊断:行B超、CT检查或合并伤的检查,以便为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由于肝破裂常合并有其他脏器的损伤或休克,因此要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积极抢救休克,当肝破裂在诊断与抢救上出现矛盾时,遵循“生命第一”的治疗原则,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为前提,避免因辅助检查而延误抢救时机。
笔者强调诊断性腹腔穿刺具有简单、可靠及不受条件限制的优点,其阳性率>90%,是临床诊断腹腔内出血的快速有效的方法,本组对于Ⅱ级以上的损伤腹腔穿刺阳性率为100%。
治疗方式的选择:①保守治疗:Hollands等[2]对281例肝外伤行非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
本组保守治疗15例,均获得成功。
结合文献及笔者经验,有下列指征可暂时行保守治疗:闭合性损伤,症状轻微,血液动力学稳定。
无腹膜刺激征,入院后经补液,生命体征很快稳定。
CT或B超提示浅表裂伤或直径<3cm的肝内或包膜下血肿,损伤分级在Ⅲ级以下。
碘仿混合物绷带肝脏创面填塞治疗严重肝外伤78例邱卫明;黄雁;黄荣【摘要】目的:观察碘仿混合物绷带肝脏创面填塞在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鹰潭市第184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78例行碘仿混合物绷带肝脏创面填塞治疗的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治疗结果,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1d(T1)、3d(T2)、5d(T3)时存活患者血常规指标[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比容(HCT)]、血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78例严重肝损伤患者行碘仿混合物绷带肝脏创面填塞治疗,治愈率83.33%(65/78),死亡率16.67%(13/78).65例存活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13例(20.00%).T1~T3时,65例存活患者WBC、ALT、AST水平均逐渐降低,Hb、HCT水平则于T2时降低、T3时上升(P<0.05).结论:以碘仿混合物绷带肝周填塞为主要的抢救手段可有效降低严重肝损伤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水平,对治疗严重肝损伤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13【总页数】3页(P24-26)【关键词】碘仿混合物绷带;肝脏创面填塞;严重肝外伤【作者】邱卫明;黄雁;黄荣【作者单位】江西鹰潭市第184医院普通外科,江西鹰潭 335000;江西鹰潭市第184医院普通外科,江西鹰潭 335000;江西鹰潭市第184医院普通外科,江西鹰潭33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7出血量大、合并多处损伤、感染发生率高等情况增加严重肝外伤治疗难度。
同时,文献显示,肝外伤术后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4%左右,并可引发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1],危及患者生命。
如何快速有效控制创伤后失血和继发感染是治疗严重肝外伤关键问题[2]。
院感考核系列感控案例分析试题案例一:女,29岁,剖宫产后第3天出现切口渗液,渗液清亮,无异味,无发热,无明显伤口疼痛,检查见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无异常,见伤口中有少量渗液,敷料潮湿,未见脓性渗出物,伤口周围无红肿压痛及隆起。
血WBC及DC正常范围,CRP正常,渗液标本细菌培养阴性,渗液涂片镜检未见明显白细胞及脓细胞,渗液细菌培养见表皮葡萄球菌生长。
剖宫产后切口感染?是由表皮葡萄球菌所致?答:不考虑切口感染,考虑为脂肪液化,可以进一步看看患者是否肥胖。
表葡菌考虑为污染。
案例二:男,55岁,因重度脑外伤左侧额顶部硬膜下血肿2016年7月8日17时急诊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10年服药治疗。
人院后当晚19时急诊手术治疗清除血肿,手术后患者仍昏迷,7月11日出现肺部感染,7月18日因咳嗽明显、排痰困难气管切开插管,多次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肺部CT提示双下肺感染,右侧明显,经过吸痰、抗感染治疗后至8月20日肺部感染明显好转,但患者仍昏速,不发热,痰少。
体查:深度昏迷,头部切口愈合好,口腔无白膜,颈软,双肺呼吸音略粗,无干湿性啰音,心率70次每分,律齐,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假性导尿。
血WBC+DC正常,尿常规正常,CRP及PCT均正常,胸片双肺纹理稍粗,原双下肺病灶基本吸收,心膈正常。
从8月16日连续三次送培养均为PDR-AB。
是否存在感染,院内?院外?感染部位?病原体?答:是,院内感染,术后肺炎,鲍曼不动杆菌。
案例三:医生A某在感染科上班期间,出现发热,体温39℃,查体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及疱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
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阳性,诊断为水痘感染。
追问病史,该医生1周前曾治疗水痘患儿。
请问:该医生是否发生医院感染?为什么?答案:属于医院感染,该医生在工作期间治疗过水痘患儿,考虑标准预防落实不到位,导致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本次水痘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的,因此属于医院感染。
医学创新研究2008年8月第5卷第24期M ED I C I N E I N N O V A TI O NR E SE A R C H爱爹爹谬强磊..一;商幅j薯二摩薯学黪豫}i啦ji≥蠢菇爱毫十.::。
.匆≥?-|参。
∞?基曩量矗蠢|誊善菇:萎参|.1蠢孝澎i:参j矗鸟j60例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石恒彦高振兴张一鲁山县人民医院(河南鲁山467300)【中图分类号】R65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821(2008)24—0083—02【摘要】目的探索创伤性肝破裂的最有效的诊断措施及治疗方法。
方法通过对60例肝破裂病例的分析、手术方法的比较,总结出肝破裂手术的关键所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等。
结果60例病人中3例死亡,57例治愈,死亡率为5%。
治愈率为95%。
结论准确的诊断与伤情评估,术前积极的复苏急救,简单有效的手术,积极处理并发症在肝外伤救治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肝破裂腹腔穿刺填塞止血随着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创伤性肝破裂发生率有明显增高趋势,发生率仅次子脾破裂,居第二位,占胸腹部损伤的15%一20%。
肝脏因其体积较大,质地脆,无论在胸腹部钝性伤或穿透伤中都容易受累。
又因其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伤情往往较重,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较高。
现将我院1999年7月至2007年7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中。
男55例,女5例,男:女=11:1。
年龄5—72岁,平均34岁,以中青年为多。
闭合性损伤54例(90%),开放性损伤6例(10%)。
1.2伤情及分级1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制定了肝外伤标准化分级,共分6级,此方法已被公认为肝外伤程度分级的可靠依据。
本组I级17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8例,V级3例,Ⅵ级2例。
1.3临床表现与诊断60例全部都有外伤史。
致伤原因:交通伤39例,高处坠落伤13例,锐器刺伤8例。
术后胆漏原因分析与处理对策作者:徐铁峥武金才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关键词】胆漏胆漏(瘘)是肝胆疾病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
我院在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施行肝胆手术4687例,发生术后胆漏(瘘)39例(包括外院转入6例)。
现就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中男28例,女11例,年龄19~81岁(平均49.2岁)。
因胆囊结石伴急慢性炎症行胆囊切除术19例(其中开腹手术3例,腹腔镜手术16例),胆管多发结石伴胆囊炎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 管、腹腔引流2例,肝门胆管癌行胆管癌切除术4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5例,外伤性粉碎性肝破裂行肝修补术2例,肝脓疡开腹引流术1例,胆道探查术后T管并发症4例。
1.2 胆漏原因胆囊床肝创面细小胆管损伤15例,肝总管或左右胆管损伤6例,胆囊管残端漏3例,胆总管损伤5例,胆肠吻合口漏6例,T管并发症4例,其中误拔1例,滑脱1例,拔管后漏2例,共合计39例。
1.3 临床表现与诊断术中放置腹腔引流管22例,术后每天引流液50~300ml;无腹腔引流管或拔管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症,腹腔穿刺20例获得胆汁;影像学检查B超与CT表现为右膈下积液18例,十二指肠腹膜后间隙积气、积液2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11例显示胆道造影剂外泄,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 5例。
1.4 治疗与结果 39例病人25例行ERCP检查,11例显示胆道造影剂外泄,余未见明显异常,17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3例行内镜下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EST),其中4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均属轻症,保守治愈;胆肠吻合口术后漏者5例行PTCD置管引流,均通过吻合至肠袢。
根据B超提示,对胆漏量>400ml,或腹张、腹膜刺激症等表现明显者予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对于ERCP提示胆道横断伤者或腹膜后间隙渗漏严重者再手术,重建胆道或置T管引流;37例获得治愈,2例死亡,均死于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
上腹部实质性脏器闭合性外伤螺旋CT增强表现李月河;龙其伟;陆建新;姜卫;黄益希;李钢;贾春岩;王永斌;王学飞;夏建兵;胡桂明;张伟;马瑛【摘要】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nd staging value of spiral CT(SCT)in blunt solid upper abdominal injury(BSUAI). Methods CT findings and grading systems in 58 cases with BSUAI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compared with clinic treatment outcomes. Results All cases of BSUAI were detected by SCT.Among spleeninjury( n=33),gradeⅠ,gradeⅡ,gradeⅢ,and gradeⅣhave 3,4,19,and 7cases respectively.Among liver injury(n=10),gradeⅠ,grade Ⅱ,grade Ⅲ,and grade Ⅳ have 3,2,3,and 2cases respectively.Among kidney injury(n=14),grade Ⅰ,gradeⅡ,gradeⅢ,and gradeⅣhave 3,5,4,and 2 cases respectively.Among pancreas injury(n=14),gradeⅠ,gradeⅡ,gradeⅢ ,and grade Ⅳ have1,1,2,and 0 cas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SCT enhanced scan is of important value in diagnosing and staging of BSUAI.%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对上腹部实质性脏器闭合性外伤的诊断、分期价值。
交通事故致腹部闭合伤39例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对腹部闭合伤(因交通事故引起)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总结性分析。
方法:统计2009年2月—2012年2月腹部闭合伤(因交通事故引起)39例患者所使用的诊断方法的阳性率,观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疗效。
结果:主要选择的诊断方法为腹腔穿刺、b超扫描、剖腹探查,每种方法应用占比分别为53.8%(21/39)、100%(39/39)、79.5%(31/39),阳性率统计值分别为100%(21/21)、97.4%(38/39)、90.3%(28/31);选择保守治疗的百分数为17.9%(7/39),治愈率100%,选择手术治疗的百分数为82.1%(32/39),其中3例因出现并发症而行二次手术。
结论:对腹部闭合伤(因交通事故引起)患者应选择综合检查方法,以尽快的了解病情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延迟时间越长患者的危险越大。
【关键词】腹部闭合伤;诊断;治疗;交通事故【中图分类号】r6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41-02交通事故一直都是临床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主要致病因之一,引起的身体伤害具有不可预见性且程度严重,病情通常较复杂,诊断需快速以尽早的给予有效治疗。
常见的伤害性疾病为腹部闭合伤,涉及的器官和系统比较多,不易判断病情,因此常选择实施仪器诊断等方法。
本文将统计2009年2月—2012年2月腹部闭合伤(因交通事故引起)39例患者所使用的诊断方法的阳性率,以探讨有效的诊断措施,并观察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疗效以分析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分析病例:2009年2月—2012年2月腹部闭合伤(因交通事故引起)39例患者,均有其他部位的合并伤,主要为胸部、头部以及多处骨折伤,入院症状为昏迷、腹痛、呼吸障碍、休克。
4例患者为未成年(不足18岁),12例患者为老年(超过60岁),23例患者为青、中年(18—58岁)。
106 中国卫生产业[摘要]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急症术后引发酒精戒断综合征的诊疗经验。
方法 回顾莱州市驿道中心卫生院过去5年内收治的腹部外伤急症术后出现酒精戒断综合征的42例病例资料。
结果 治愈39例,3例死于肝功能衰竭。
另有3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0例切口感染、9例顽固性腹水、7例肺部感染、5例术后出血,3例肠瘘,经过相应的处置后均已治愈。
结论 术后并发症与肝功能分级有关,与戒断状态的程度没有明确的关系;腹部外伤急症引发酒精戒断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一线治疗药。
[关键词] 腹部外伤急症;酒精戒断综合征;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 R656.1;R749.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9(c )-0106-02腹部外伤急症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杨风平 李 娜山东省莱州市驿道中心卫生院,山东莱州 261426所谓“酒精戒断综合征”,即躯体依赖酒精的酗酒者,在突然停止饮酒或者减少酒精摄入量时,出现各种精神障碍或者躯体功能紊乱,当再次饮酒可以使症状迅速缓解为特征的一系列症候群。
通常出现这些症状的人群是,由于某种疾病选择戒酒,或者因发生某种与酒精有关联的其他疾病而主动放弃饮酒的患者。
2008—2012年间,山东省莱州市驿道中心卫生院收治的腹部外伤急症中,共有42例在术后并发酒精戒断综合症。
在此期间,通过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诊治,总结有关腹部外伤急症合并酒精戒断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体会,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2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农民36例,其他职业者6例。
年龄31~79岁,平均58.6岁。
从发病至就诊,历经时间为20~90 m i n 不等。
其中腹部刀刺伤19例,交通事故伤18例,坠落伤5例。
在发病之前,全部病人均有酗酒史,时间6~45年不等,平均25.6年,每日酗酒量75~500 g (纯乙醇)。
1.2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急症剖腹探查手术。
39例严重肝外伤的手术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严重肝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单纯缝合修补4例,带蒂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17例,不规则性肝切除术9例,单纯纱布填塞3例,肝动脉结扎3例,门静脉修补1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修补2例。
结果39例患者中治愈34例,死亡5例。
术后并发症11例。
结论手术是严重肝外伤的根本治疗措施,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完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标签:严重肝外伤;手术;诊断;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9例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10~64岁,平均38.6岁。
损伤原因:开放性损伤7例,其中锐器伤5例,火器伤2例;闭合性损伤32例,其中车祸伤19例,坠落伤8例,钝器伤3例,挤压伤2例。
合并伤:颅脑外伤3例,肋骨骨折6例(伴血气胸4例),胃肠破裂4例,脾破裂3例,膈肌损伤2例,腹膜后血肿2例,肾脏损伤1例,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1例,下腔静脉以及肝静脉损伤2例。
损伤分级:按1994年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判定的分级标准[2],Ⅲ级以上即为严重肝损伤。
本组Ⅲ级27例,Ⅳ级9例,Ⅴ级3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入院时除1例昏迷者无主诉外,其余均诉不同程度的腹痛,查体除2例腹部体征不典型外,其余均有腹膜刺激征。
就诊时距受伤时间1~8 h。
24例入院时已进入休克状态。
腹腔穿刺除2例体位不配合无法穿刺外,其余均穿刺抽出不凝血。
36例行腹部B超或CT检查均提示腹腔积液和肝脏完整性破坏。
1.3 手术方法
39例均行手术治疗:单纯缝合修补4例,带蒂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加缝合17例,不规则性肝切除术9例,单纯纱布填塞3例,肝动脉结扎3例,门静脉修补1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修补2例。
2 结果
本组39例患者中,34例痊愈;死亡5例,其中肝损伤Ⅲ级1例,Ⅳ级2例,Ⅴ级2例。
3例在术中死于难以纠正的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例死于脑疝。
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再出血2例,均再次手术止血,腹腔感染3例,胆漏2例,肝脓肿1例,应激性溃疡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
3 讨论
3.1 诊断问题
严重肝外伤早期诊断才能及时抢救患者的生命。
诊断仍以腹部症状及体征为主,辅助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必备手段。
诊断性腹穿和B超检查对诊断帮助较大,且简单、易行、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
腹部CT对判断肝损伤的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但对危重患者不要强调上述检查,有时仅靠腹部体征和腹穿即需作出紧急剖腹的判断,否则会延误治疗。
3.2 治疗问题
3.2.1 术前准备应在较短时间内做好急诊术前准备,严重肝外伤出血凶猛,就诊时多合并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因此及早、快速、足量液体或输血扩容防治
休克是术前急救的关键。
如术前能够纠正休克,手术相对比较安全,但切忌为了纠正休克或追求术前诊断进行过多辅助检查而耽误治疗。
3.2.2 手术方式严重肝外伤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尤其是病情特别严重者,应争分夺秒,剖腹探查。
本组1例肝穿透伤并门静脉裂伤,伴面部、背部等多处刀刺伤,入院时即送入手术室,约10 min心跳、呼吸停止,紧急开腹控制出血而获得成功。
手术原则是彻底清创,严格止血,防止胆漏,充分引流[3]。
笔者体会:(1)彻底清创肝脏裂口的血块、粉碎或失活组织、异物等,将创面的血管或胆管断端仔细结扎,以免发生胆漏或再出血。
(2)缝合修补法:本法适用于裂口不深、出血不多、创缘较整齐的病例。
如缝合前将大网膜、明胶海绵填入裂口,可提高止血效果并加强缝合的牢固性。
本组中应用21例均为Ⅲ级肝损伤,效果满意。
1例出现胆漏,11 d后再次剖腹切开胆总管置T管引流,2个月后胆漏愈合。
(3)肝叶/段切除术:适用于有大块肝组织破损,特别是粉碎性肝破裂、实质断离及毁损严重时。
不规则肝叶切除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未受损的肝组织。
死亡率比规则性肝切除明显降低,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手段[4]。
本组9例行不规则肝叶切除,除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外均痊愈。
如果伤及肝内较大胆管或作了肝组织大块切除者,加行胆总管引流,可减少胆瘘或再出血的机会。
本组3例肝叶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4)肝动脉结扎术:适于深在而复杂的肝裂伤经缝合创面血管仍不能控制出血时。
本组行肝动脉结扎3例。
术后胆漏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
肝功能异常2例,经积极保肝治療好转。
(5)纱布块填塞法:用于裂口较深或肝组织已有大块缺损而止血不满意且无条件进行较大手术的患者。
是目前公认为严重肝破裂处理的一项救命措施[5]。
本组应用3例,其中2例达到止血目的。
(7)累及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的处理非常棘手,死亡率高[6]。
本组2例均因出血凶猛,血源不足,最终修补未能成功。
手术应根据肝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力求简单、有效。
探查要仔细和全面,以免遗漏合并伤。
术毕常规在膈下、肝周及盆腔放置有效引流,对术后观察及控制腹腔内感染有重要的作用。
3.2.3 合并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合并伤应根据伤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处理颅脑外伤、胸外伤等危及生命的损伤。
本组2例合并颅脑损伤者,同时进行手术均抢救成功。
加强术后观察,有效抗感染及支持治疗,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保持引流通畅,积极防治腹腔感染、出血、胆漏、MODS等并发症,亦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 6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4-955.
[2] 吴孟超. 肝脏外科学[M]. 2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02-503.
[3] 丁胜义,杨广顺. 27例严重肝外伤治疗体会[J].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1):37-39.
[4] 杨永清,徐峰,黄晓敏. 不规则性肝切除对严重肝外伤的诊治体会[J]. 肝胆外科杂志,2010,18(5):353-355.
[5] 周学鲁. 填塞法在严重肝外伤中的应用(附13例报告)[J]. 广西医学,2004,26(8):1108-1109.
[6] 林忠生. 闭合性肝外伤诊治现状[J]. 广西医学,2009,31(12):1859-1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