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伤
- 格式:ppt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22
外伤性肝破裂病人的护理外伤性肝破裂是一种危重疾病,可能出现严重的颅内出血、呼吸衰竭、多发性器官衰竭等并发症,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在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护理原则1.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合理安排护理时间和护理内容。
2.督促病人进行常规检查,如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3.严格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确保病人的药物使用正确、安全。
4.依据病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如加强心理疏导、饮食调理、病房环境整理、珍视患者安全等。
5.加强卫生防护,常洗手,佩戴口罩、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重点1.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病人的生命体征可以反映出病情的变化情况,护士需时刻监测病人的体征数据(如呼吸、血压、心率、体温等),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加强病人的康复护理:在病人身体状况稳定、出现康复期时,应加强对病人的康复护理。
通过营养支持、药物间歇性治疗、体育锻炼、心理疏导等措施,提升病人的体质,加快康复进程。
3.科学合理的病人护理:在看护和换药的过程中,应采用充足的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同时,要加强对病人的身体清洁和皮肤护理,减少压疮和皮肤破损的发生。
4.合理控制病人的饮食:病人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食物。
避免刺激性饮食和饮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护理技巧1.病人初次发作时应迅速处理: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使其处于舒适地位。
然后马上送往医院治疗。
2.监测病人药物副作用:由于病人需要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因此需要特别留意可能引起的药物副作用。
如出现呕吐、过敏反应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动员家属积极介入护理工作:病人的家属在护理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护士应该引导家属正确的了解患者病情、配合护理工作、积极参与病人康复护理等。
肝外伤32例临床分析王家文,汤永胜,刘志平关键词肝破裂;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 5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4761(2011)01005702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合肥3肝脏外伤是腹部创伤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创伤类型,多发生于交通事故,意外坠落,以及刀刺等后。
肝脏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损伤后出血凶险,极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及胆汁腹膜炎,病死率很高[1]。
我院2003年1月~2010年5月共收治肝外伤病人3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2例,男性26例,女性6例,年龄6~65岁,平均32岁。
其中车祸伤18例,坠落伤8例,刀刺伤4例,其他伤2例。
1.2损伤情况肝右叶伤23例,左叶2例,肝左右叶均有损伤7例。
合并四肢或骨盆骨折7例,肋骨骨折12例,颅脑外伤4例,脾破裂2例,胃肠损伤2例。
依据B 超,CT 和术中探查所见,参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ST)肝外伤分级标准!级7例,级13例,#级10例,级2例。
1.3治疗方法32例中,其中4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28例。
纱布填塞8例,单纯褥式缝合12例,肝叶切除8例。
2结果非手术治疗3例痊愈,1例发生多发性肝脓肿,经B 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后治愈。
22例手术后并发膈下感染12例,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
死亡5例。
死亡率156%,其中3例死于严重的失血性休克,1例因ARDS 死亡,1例死于颅脑外伤。
3讨论3.1肝外伤的诊断现代医疗手段对肝外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但临床表现也是肝外伤诊断重要部分。
有明确的外伤史,尤其是右上腹或右季肋部在受伤后感到疼痛,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相关表现,要仔细地体格检查,同时借助临床手段或影像学检查帮助诊断。
3诊断性腹腔穿刺和腹腔灌洗诊断性腹腔穿刺简单易行,可以在动态观察时反复采用。
但腹腔穿刺也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腹腔灌洗能提高腹腔内出血的诊断率。
本组病例中有20例患者在入院后早期腹腔穿刺出不凝固的血液。
肝破裂是一种严重的肝脏外伤,常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护理质量。
以下是对肝破裂患者术后护理措施的详细阐述,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一、生命体征监测1.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术后患者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因此需要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
2. 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变化,一旦出现脸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
二、体位与休息1. 术后患者应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和腹腔引流,减轻腹部压力和张力。
2. 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引起出血。
3. 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发生。
三、引流管护理1.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2.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 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干燥,防止感染。
四、饮食与营养1. 术后第一天患者需禁食,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2. 术后第二天可给予流质饮食,如米汤、粥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软食。
3. 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4. 必要时通过静脉途径补充营养。
五、疼痛管理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应及时给予止痛药物,减轻患者痛苦。
2. 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止痛药物剂量,确保患者舒适。
六、预防感染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术后感染。
2. 保持病房清洁、通风,减少细菌滋生。
3. 观察患者体温、切口情况,如有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七、心理护理1.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
2.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八、早期活动1.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2.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九、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2. 指导患者正确服药、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外伤肝破裂分级标准及处理
一、分级标准
根据损伤严重程度,外伤肝破裂可分为四级:
1. 一级:肝实质破裂,但出血量较小,无休克表现。
2. 二级:肝实质破裂伴有大量出血,导致休克。
3. 三级:肝实质破裂,出血量大,休克严重,需要紧急手术止血。
4. 四级:肝实质破裂,出血量大,休克严重,且伴有其他器官损伤,需要紧急手术止血。
二、处理方式
1. 一级: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包括输血、输液、使用抗生素等措施。
同时,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 二级:对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需要采取紧急手术止血。
手术方式包括肝实质缝合、肝动脉结扎等。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再次出血。
3. 三级和四级:对于严重休克的患者,需要紧急手术止血,同时进行其他器官损伤的修复。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和康复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外伤肝破裂患者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
同时,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肿周围水肿、挽救周围受压和缺血的神经组织,可减轻血肿浸润和血肿分解产物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害。
(2)发生继续出血或再出血时,可以通过留置的引流管抽吸和冲洗。
(3)血肿消除可以减少脱水药物的用量,降低脱水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这对年老体弱,有多种合并症的病人尤其有意义。
(4)创伤轻微,对神经功能预后无不良影响。
(5)操作简便、安全、快捷,能减少病人的费用。
本研究选择了幕上出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显著,说明内科常规治疗脑出血是有效的。
组间总体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但分型比较,轻型病人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说明该方法不适合于轻型病人,中型病人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重型病人无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均与对照组无差异,这可能与重型病人的出血量大,出血部位较深有关[5]。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占位性病变,具有外科病性质,应该手术,但它又兼有自发性、可多发,易再发出血等内科病特点,且有年老体衰多合并手术禁忌症,因此,可以说它是一个准外科疾病,适用于准外科手术治疗———锥颅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尤其对中型幕上脑出血病人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623792 全国第四界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 何效兵,姜亚军,何家声.脑出血后脑水肿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2000,8(2):952974 戴炯,李善良.自发性脑出血后凝血酶的毒性作用[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9(1):182215 陈衔城,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见:史玉泉主编.神经病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2582259(本文编辑:白维仁)58例肝脏外伤的治疗杨旭太 魏丕中 作者单位:744600 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杨旭太);甘肃省庄浪县中医院(魏丕中) 肝脏外伤是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生率仅次于脾破裂居第二位。
肝脏外伤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肝脏外伤的治疗方法,治疗肝脏外伤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肝脏外伤应该吃什么药。
*肝脏外伤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肝脏损伤的治疗首先要考虑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是否有复合伤,如是否有脑、肺、骨损伤。
根据全身情况及合并伤的轻重缓急确定合理的救治计划。
对单纯肝损伤的病人在积极纠正失血性休克的同时积极准备手术。
1.急救处理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
迅速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证输血输液通畅,避免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不足。
应选用上肢静脉穿刺,因为下肢静脉在术中可能被阻断。
最好有一条静脉通路是经皮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导管放置于右心房(上腔静脉),既有利于快速输液又有利于监测中心静脉压(CVP),以调节输液量。
并留置尿管,观察每小时尿量。
在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做必要的检查,诊断明确后再做进一步治疗计划。
休克严重者可在输血、补液扩容的同时积极手术。
不能等到休克纠正后再处理损伤,这样常失去挽救病人生命的机会。
2.非手术治疗Pachter报告轻度肝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成功率可达95%~97%。
采用非手术治疗的理论依据是:①86%的肝外伤在手术时出血已停止,由于解剖原因右肝、正中裂伤自行止血的机会更多。
腹腔灌洗阳性而手术探查者67%的不需进一步外科处理。
②CT、BUS能准确判断并动态监测伤情,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条件。
③非手术治疗打击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病人易接受。
肝外伤后非手术治疗的指征:①Ⅰ、Ⅱ级或Ⅲ级血肿(AAST分型)无活动出血,血肿不进行性扩大的病人。
②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出血量不超过600ml。
③腹膜炎症状轻,病人神志清楚能配合体检者。
④无腹内合并伤者。
上述情况可在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血红蛋白、腹围的情况下,暂不手术治疗。
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2周以上,镇静止痛,输血补液,预防感染,正确使用止血药物。
抗生素的选择以胆汁可能存在的细菌为依据。
止血药物以促凝、抗纤溶药物联用,必要时联用小血管收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