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授权领域名称、代码及授权时间

授权领域:车辆工程授权领域代码:430135

授权时间:2002

二、领域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创办于1954年,目前本学科有教授10人(其中博导6人),副教授10人,讲师(工程师)13人,高级工程师1人,教师中80%具有博士学位。车辆工程学科于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授予权,2005年被学校列为示范建设专业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特色示范专业,2009年获批安徽省重点学科。目前实验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教学与科研设备原值超过2000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在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节能环保车辆技术、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辆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等方向形成了特色,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学生主要就业领域为车辆工程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三、培养目标

掌握车辆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本专业工程技术领域最新发展动向,视野开阔,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车辆工程专业领域的某个方向独立承担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四、研究方向

(1)车辆动力学与控制技术

(2)节能环保车辆技术

(3)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4)车辆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5)车辆产品开发与管理

五、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年,最长年限不超过4年。

六、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利用一年半时间完成。

七、课程地图

八.课程关系图

T2

T3

T4

T5

九.实践能力标准

(1)具备独立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在车辆工程某一方向领域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在车辆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产品设计、试验测试、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 能够了解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

(3)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具备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图形和数据处理,具有撰写技术报告和科研论文,并进行口头报告和表达的能力。

(4)具有知识获取能力。具有文献检索、归纳、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能力。 十.实践教学地图

十一.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践教学采用学分制,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课程设置如下图所示。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十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鼓励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实践基地或相关企业实习,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1、实践教学时间、学分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采用学分制,须修满6学分。

2、实践教学地点和内容

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或相关企业工程或生产现场进行,导师帮助所指导的研究生确定实践教学地点,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实践教学单位主要业务(主要生产产品);设计流程或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原理;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工程和生产管理等。

3、实践教学报告及其要求

实践结束后,学生根据实践内容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实践报告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单位的主要业务(主要生产产品);设计流程或生产工艺;设计、工艺原理;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实践教学单位技术或管理特色;技术或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实践教学单位技术或管理创新方面的建议等。

4、实践教学学分的认定:

实践结束后,由实践活动所在企业(单位)就研究生实践学习情况给出鉴定,并填写《合肥工业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表》。将实践报告交导师审核,签字通过后,交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会考核,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备案,考核合格,实践记6

学分。

十三、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结合学位论文任务,至少阅读40篇在研究领域内以行业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国内外文献,了解、学习本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3000字以上的文献综述,综述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包括研究现状、水平、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意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概况等。课题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课题,包括技术引进、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等生产关键任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等方面的课题。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迟应在第二学期完成文献综述,最迟应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

2、学术交流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参加3次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

3、工作技术实践

工作技术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生的课程教学、辅导、试验、实习的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辅导,也可以是厂矿企业、科研部门、工程单位的生产、科研技术或管理工作。

作为工作技术实践的一部分,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将硕士生担任助教或助管工作设立为1个学分的必修环节。要求助教所助课程学时(或累计)不少于48学时;助管工作量当量等同于助教工作量要求。

十四、学位论文

论文的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工程硕士类论文的一些具体内容和形式要求:

1)工程设计与研究类

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

符合规范。

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类

能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理论推导、分析严密完整,实验方法科学,

数据可信。

能应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

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或适用性。

3)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类

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

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

应有调试、测试乃至应用结果和评价。

4)工程管理类

应有明确的生产与工程应用背景和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收集与统计的数据充分、可靠。

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校内且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且专业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另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十五、论文答辩要求和学位授予

1)攻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

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2)学位论文正文不少于3万字,撰写格式参考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相关规定。

3)论文开题报告和中期阶段报告。

4)不少于5000字的实践报告。

5)论文评阅、答辩审批、答辩、学位授予等,均按国家教育部和《合肥工业大学授予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作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六、其他说明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二门主干课程,所修学分不计入课程总学分。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070702)培养方案 Program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一、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与专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级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城市规划与管理、资源开发与利用、气象应用、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旅游资源开发、饭店管理等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规划与管理等工作。 Ⅰ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train and bring up professional talents acquiring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knowledge & skill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 Resource management. Graduated students can undertake urba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meteorological application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maps and GIS applica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hotel management in research institutes, colleges and other departments, such as resource, environment, programming, planning etc. 二、主干课程及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包括自然资源学、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土地管理学总论、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测量学与地图学、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气象学与气候学等。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配套的实践性课程构成。 双语课程:土地利用规划 专业特色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区域规划、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地利用规划、旅游规划。 ⅡMain Courses & Courses System Natural Resources, Theory of Management, Theory of Economics, Theory of Ecology,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The Principl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AutoCAD,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Urban Detailed Planning, Region Planning, General of Land Management, Planning of Land Use, Tourism Planning, Surveying and Mapping, Physical Geography, Human Geography,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etc. The courses system is composed of public basic courses, specialized core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and elective courses. Bilingual course:Planning of Land Use Characteristic specialized courses: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The Principle and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在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进行创新设计与工程研发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领军素养和竞争力,以满足该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需求。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牢固而系统地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车辆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应用上述知识解决车辆设计、制造、电子控制等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对现代车辆设计、制造及电子控制等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能通过文献资料对上述复杂工程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在综合考虑工程及法律、文化、环境等社会制约因素的前提下,针对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相应的能够体现创新意识的解决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车辆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信息和网络技术工具,了解学科的发展前沿,具备较为宽广的学科视野。 6、工程与社会:能够理解工程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评价车辆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在车辆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中,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能够将大工程观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车辆设计、制造及其电子控制过程的工程实践中。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28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城乡规划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规划师基本训练,能从事城乡规划及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素养,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和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2、具有一定的政治思维、经济分析和领导艺术才能,能很好地综合与协调城市规划中各种问题,了解城市规划、经济环境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3、具备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环境心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旧城更新与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掌握城市道路与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4、具备较强的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社会综合调查和分析研究、计算机辅助绘图、社会交往与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5、掌握城乡规划的基本法规与相关技术规范以及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程序和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技研究、项目策划和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分 基本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在校修读年限为4―7年,总学分 180 。 四、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城乡规划 六、专业主干课程与学位课程 1、专业主干课程 城乡规划原理(二)、建筑设计(一、二、三)、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乡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2、学位课程 城乡规划初步、建筑设计(二)、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总体规划设计。 七、实践性教学环节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10124140054)

城乡规划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83300,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理论与知识,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能全面从事城乡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设计及规划管理,并向相关领域拓展的高素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城乡与区域规划理论和方法; 2.城乡规划与设计: 3.城乡规划技术科学; 4.社区与住房规划: 5.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6.城乡规划管理;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242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27学分,研究环节要求注5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1.对课程教学及存档的相关要求 (1)理论课程考核 校级公共课程采用考试方式:学科专业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具体方式由任课教师确定。 (2)补修本科课程 补修课程须在入学一年内完成,根据任课老师要求,参照本科课程结业形式。课程存档:按照研究生课程作业相关要求,自入学起,第三学期结束之前完成存档。 (3)“城市规划设计"课程要求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分四个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总体规划研究、历史保护与城市更新研究、城市设计研究、小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研究),由指定教师授课,可口由选题, 也可由授课教师组织参与相关设计竞赛和实践规划项目。每个学生必须选择1门城市规划设计课程。 个人工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学生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参加课题;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于6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 2.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导师口上) 城市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由研究生的导师口行安排上课时间和考试方式,最终成绩只计通过与不通过。 本课程任课教师为该研究生指导教师,以研究生参与导师指导的规划设计课题成果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评分。课题由导师根据学生研究方向选定,可以是各类城乡规划研究与规划设计类型。个人匚作量要求为:本人作为该项目主耍规划设计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该项目主要规划研究与设计成果;理论研究和规划文字部分不少于10000字,图纸不少丁? 15张规划图纸(或分析研究图纸)。课程存档要求:研究生认真填写《研究生"规划设计与实践"课程完成情况登记表》,由导师评分并签名。本人成果的文字和图纸用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01]

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Vehicle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7 执笔人:陈立锋 审核人:毛征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车辆设计、制造、实验、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的车辆工程领域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与原理、汽车设计与理论、汽车试验测试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车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汽车设计、制造、实验、检测和管理等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机械工程、工程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和车辆产品设计制造方法;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试验、测试、计算机应用、文献检索的基本能力,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车辆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升级改

造与创新的能力; 4.了解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学科的前沿技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5.了解国家车辆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6.具有一定的车辆工程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组织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业美学的基础知识; 8.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 9.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修业年限 四年 五、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方向设置 由于车辆工程专业为湖南科技大学新增专业,暂未设置专业方向。 七、课程学时与学分分布及要求 (一)课程学时分布 课程学时分布分课内课时、课外第二课堂课时和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周等三部分,分别见表1~表2。

车辆工程学习计划

2011 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车辆工程专业考研学习计划 (2010-09-21 11:24:54) 转载 标签:分类:研试 孙训方 清华园 材料力学 理论力学 复习 转载请注明:《求学?考研》跨考教育 前言 对于考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机械工程方向的同学而言,由于机械工程专业科目复习参考书较多,但是考试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考察,总体而言专业课考试的所针对的难度并不是很大。所以,第一遍的参考书学习,一定要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专业课的复习需要拿出百分百劲头亲自动手去学习,去思考。 一、专业信息介绍 1、院系专业信息,包括就业、导师、科研情况 学校简介: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 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国学门) ,1928 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 年秋开办研究院,各系设研究所。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 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 南联合大学。1946 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 个学院,26 个 系。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1978 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 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 211 工程”建设和“ 985 计划”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 个学院,56 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具体专业:(把本专业进行简单描述即可,其他专业不用介绍)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成立于1980 年,而清华大学培养车辆及其动力工程人才从1932 年清华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成立时就开始至今已有78 年的历史。1952 年前,清华机械工程学系毕业生中有近百人参与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筹建和第一汽车厂、第一拖拉机厂和第一个坦克厂的建设,成为相关行业最早的一批领导和骨干。1952 年全国高等院校专业调整时,在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内设立了汽车专业。1980 年,为加强汽 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清华大学正式成立汽车工程系,将热能工程系所属汽车专业和内燃机专业划归汽车工程系,从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汽车工程系设置的车辆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车辆工程专业还被列入国家高等学校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汽车研究所,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车辆及其动力工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场所。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方案

城市规划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3至8年)。 二、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关爱民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既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注重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发展方向: 方向一:城市设计 方向二:城市开发与规划管理 方向三: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三、培养规格 业务要求: 1. 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2. 掌握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进行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能力; 3、理解环境、经济、社会、建筑、土木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有关城市环境与地理、城市与区域、城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与交通工程、城市文化历史、城市工程基础设施、城市设计与管理、城市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城市问题、协调解决城市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城市市政工程和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社区发展、城市开发更新、建筑设计、城市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协调者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开展工作的能力。 5、具有城市规划管理能力; 6、具有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含运作CAD基本能力和GIS的初步能力)。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基本要求与分配(附表一) 五、集中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与要求 1、军训、公益劳动、军事技能:校内,2周 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意识,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 2、建筑认识实习:市内,1周 使学生增强对建筑形式和城市结构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空间组织能力。 3、素描实习:外地,2周 通过实地写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4、色彩实习:外地,2周 通过色彩实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并提高其构图造型能力,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设计周:6周, 本设计周安排在六个学期,是为该学期的课程设计留出的专用绘图时间,随

车辆工程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 430135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厂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和学校,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高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1.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用以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为2-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5年。 三、领域范围 (一)地面车辆系统与控制技术 (1)研究地面智能车辆的设计理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导航技术,开发多功能、柔性化、智能化车辆; (2)研究车辆与地面相互作用机理,基于可控悬架系统的车辆道路友好性; (3)研究非常规行走机构及非常规行走机械系统;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和动态设计,零部件的强度分析。 (二)车辆新型动力传动系统 研究直接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同时转换成机械能与流体压力能或电能,及其传递的方法和技术,同时在其电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工作,旨在解决目前车辆动力生成及传递过程中,由于多环节及控制不当而造成的能量浪费、污染严重、行驶不能很好适应行车环境等问题;研究新型代用燃料发动机技术。 (三)现代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 针对现代车辆设计开发的关键环节,在稳健设计、车身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 (1) 应用可靠性设计理论与优化技术,研究机构稳健性分析与综合模型及算法,解决机构各构件结构参数制造公差及运动副间隙的最优分配问题; (2) 研究参数化车身曲面造型、车身曲面反求、车身曲面光顺、车身轻量化设计、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车身模具设计等车身设计与制造过程的数字化技术; (3)以摩擦学理论为基础,开展对汽车重要摩擦副的摩擦学机理研究。 四、课程设置 工程硕士的计划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有关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教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计划课程总学分应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程至少21学分,选修课程11学分。 (一)课程设置见《430135车辆工程教学计划》(附后)

2017年山东科技大学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方案 Training Schem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门类:艺术学;二级类:设计学类;专业代码:130503) 一、专业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旨在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设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在环境设计部门从事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各类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及园林绿化设计工作,在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环境设计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学习并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在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能够掌握环境设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并在各类设计部门或机构从事环境设计的相关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外文专业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4.掌握本专业领域的设计学理论基础知识、环境设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5.掌握环境设计的专业设计知识,熟练运用专业设计的技能和方法,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相关设计实践与管理工作。 6.具有一定的设计实践与科研开发能力,能够从事环境设计领域的分析、开发衍生品和设计工作。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8.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追新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9.对专业发展趋势需持续关注,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4)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车辆工程领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特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如下: 1、研究生必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严谨的学风,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技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生产实践知识,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 四、课程设置

五、实践环节 为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应加强实践环节训练。研究生的实践环节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 助教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三或第四学期进行,具体任务在导师安排下参加车辆工程专业的本、专科教学的辅助教学工作,完成包括听课、辅导答疑、上实验课、辅导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辅助带教学实习、收集整理教学资料等各个环节的任务。由教研室根据效果写出评语。 助研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进行,具体任务由指导教师确定,助研工作的任务安排应结合实际科研课题,完成一定量的科研工作,写出助研报告,由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助研工作的效果及科研能力做出客观评价。 助管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开始,时间不少于一年,具体任务由系会同学工办安排。助管的形式主要是承担本学科专业本科生的日常管理或班主任工作,由院系对研究生助管工作给出评价。 参加三助的研究生经考察合格者记2学分。 在职研究生可免修实践环节,但不记学分,所缺学分必须通过选修课程补上。 六、选题报告及中期考核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调查实际情况和参加研究工作,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审核后确定学位论文题目。 ①选题原则 a、硕士学位论文应选择本学科内对国民经济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并具有先进性,以使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尽可能接近本学科的前沿或我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b、课题的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要根据实验条件、计算条件、科研条件等实际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选定适当的课题,以使研究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c、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 ②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水平,完成论文所具备的条件、期限和预期达到的目的等。 ③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最迟第四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同时结合课程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开题报告如不符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4 ) 业务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汽车制造业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运用、管理、服务和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在汽车制造企业、汽车运输企业、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行业和贸易部门,从事车辆及车辆总成的设计制造、车辆检测、诊断、维修、保险、营销和管理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车辆工程基本理论,运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进行车辆设计制造及车辆检测、诊断、维修、保险、营销和管理的工作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车辆动力学与控制、车辆电器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车辆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或某个专业方向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7、具有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能力、生产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8、具有较强的外语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译、写作能力。 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控制工程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内燃机原理、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等。 主要实践环节: 金属工艺学教学实习、机械制图测绘、机械制图CAD上机实践、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汽车驾驶实习、毕业实习(校外)、毕业论文(或设计)等。 最低学分要求:最低修读285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少于220学分,实践教学不少于65学分。 毕业标准及要求 1.达到德育培养目标。 2.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学分。 3.达到国家教育部要求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为3—6年,工学学士 专业建制时间:2007

车辆工程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授权领域名称、代码及授权时间 授权领域:车辆工程授权领域代码:430135 授权时间:2002 二、领域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创办于1954年,目前本学科有教授10人(其中博导6人),副教授10人,讲师(工程师)13人,高级工程师1人,教师中80%具有博士学位。车辆工程学科于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获得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授予权,2005年被学校列为示范建设专业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特色示范专业,2009年获批安徽省重点学科。目前实验室面积4000余平方米,教学与科研设备原值超过2000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在车辆动力学及其控制、节能环保车辆技术、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车辆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等方向形成了特色,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学生主要就业领域为车辆工程行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三、培养目标 掌握车辆工程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本专业工程技术领域最新发展动向,视野开阔,并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车辆工程专业领域的某个方向独立承担相关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四、研究方向 (1)车辆动力学与控制技术 (2)节能环保车辆技术 (3)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4)车辆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5)车辆产品开发与管理 五、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制为年,最长年限不超过4年。 六、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利用一年时间完成,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利用一年半时间完成。 七、课程地图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代码:082802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85.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城乡规划 相近专业:建筑学、景观学、艺术设计 院部负责人:胡跃进审核:汪小飞校长:汪建利 日期:2015年8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城乡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能力,具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地方历史文化,能在专业规划设计机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及其相关的开发与管理、研究与教育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专业培养服务于基层和地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较强工程设计能力,踏实肯干,安心基层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 (3)培养市场急需的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人才; (4)在教学环节和内容上增加徽派建筑和徽州古村落规划的相关内容,体现城市规划专业的实用性和地方性; (5)专业方向定位于以培养学生的小城镇规划与设计能力为主。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城乡规划的原理、程序、方法以及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适当处理城乡规划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遗产的相互关系,并具备将这些元素统一表现在规划设计上的基本和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085300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2019版)

城市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085300) 一、专业特色 具有理科特色的工学硕士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 (1)具有工程技术设计素质与技能,胜任城市规划设计工作; (2)具有地理科学理论基础和区域科学、城市科学学术素养,能从事城市发展研究; (3)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培养能应用人文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具有广泛知识基础的复合型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富于创新能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高级专业人才。 要求研究生做到: (1)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法纪,品行端正,求实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 (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坚实理论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初步掌握第二外语; (3)坚持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三、研究方向 (1)城乡规划理论与哲学 (2)区域发展与规划

(3)城乡规划与设计 (4)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5)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6)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7)城乡规划管理 四、招生对象 1.城市规划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2.从事城市规划工作或相近专业工作四年以上,有实践经验的同等学历人员; 五、学习年限 城市规划专业硕士实行3年制。最长年限为4年。 六、课程设置 类型课程名称学分学期安排备注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自然辩证法等选修课程 1 必修课程英语 4 B 一级学科通识1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 2 秋2区域研究与规划 2 秋3城市与区域系统分析方法 2 秋 C 学位必修 课1城乡规划哲学与方法论 1 春 2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研究 1 秋含设计3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进展 1 春 4城市结构规划研究 1 春含设计5生态规划研究 1 春 6 城市设计研究 1 秋含设计7规划设计实践 2 全年 8 研究方法 2 秋 D1 专业选修课程1城市区域管理与政策研究 1 秋2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1 秋3城市文化空间研究 1 春4城市住房与社会问题 1 秋5城市防灾与公共安全研究 1 秋6经济地理学新进展 1 春

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

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700 专业名称: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城市规划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既要有主干学科的支持,又要有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武汉大学是一所文理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现在的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环境生态学等已形成了对城市规划专业的有力支持。武汉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的特点是: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除掌握本专业的必备知识外,又受到了良好的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熏陶,较系统的了解了一门以上相关学科知识。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3、掌握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知识,具有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分析城市问题、解决城市规划与设计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专业调查研究和正确表达(图、文、口头)的能力; 5、具有应用系统工程理论论和GIS技术的能力; 6、运用外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7、具有自学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五年

学分要求:毕业生需达到180个学分,其中必修课126学分,选修课54学分。 五、学位授予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学科基础课:建筑设计(1-3),建筑设计基础(1-2),城市规划原理, 中外城市建设规划史, 其他主干课程:城市详细规划原理、详细规划设计、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总规原理、城市总规设计、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设计、区域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社会调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七、专业主要实验 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实验、模型制作实验、城市信息系统、摄影、测量及遥感。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1、参观综合实习2周 2、写生实习2周 3、认识实习1周 4、测绘实习3周 5、详细设计周1周 6、规划设计实习16周 7、城市信息系统实践2周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 凡修满本专业规定学分,各门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成绩合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武汉大学毕业生要求,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306W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车辆设计制造、检测维修和服务等专业能力,能够在汽车行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合作创新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现代车辆工程理论前沿,应用前沿和发展动态; 2、掌握汽车理论及其构造、现代工程设计软件,具备从事汽车设计的基本能力; 3、熟悉汽车零部件加工工艺和设备,初步具备机械制造工艺编制和生产的能力; 4、掌握车辆检测维修、运用、管理、营销、保险等方面的知识;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具有熟练操作相关工具软件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7、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知识再生等社会适应和发展能力; 8、具备机械系统、电子系统、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和维护等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并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9、具有汽车驾驶基本技术。 三、专业方向 1、汽车设计与制造方向:学习和掌握车辆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具备汽车产品及主要零部件设计与研发能力,能够在汽车生产和汽车配套企业从事设计与制造等相关工作。 2、汽车检测与维修方向:学习和掌握车辆检测维修的基础知识,具备汽车的整车及主要总成检测与维修能力,能够在汽车生产和汽车配套及汽车服务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3、车辆服务管理方向:学习和掌握车辆营销、保养、美容、保险等基础知识,具备汽车产品营销、售后服务和运用管理能力,能够在汽车服务行业从事相关工作。 四、素质与能力分析表(表一)

车辆工程(城轨、机车、铁道车辆)专业培养计划

车辆工程专业 Vehicle Engineering 一、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制 基本学制四年 (二)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从事轨道车辆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等相关领域工作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四)培养规格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3.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轨道车辆工程等基础知识。 4.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等基本技能。 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够在本专业学习中熟练地应用。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 7.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主干学科及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干课程:机车总体及走行部、机车电力传动技术、内燃机学、车辆结构及原理、车辆制动、车辆动力学、城市轨道车辆结构及原理、城市轨道车辆牵引传动技术、动车组总体及转向架及动车组牵引传动及控制等。 (六)专业定位与特色 车辆工程专业设有机车、铁道车辆、城市轨道车辆和动车组四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培养轨道车辆领域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本专业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与本专业直接对应的研究生专业包括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其它相关专业。

武汉科技大学车辆工程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与应用能力,熟 练掌握车辆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制造技术、控制技术、试验技术、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理 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在车辆工程领域内从事车辆的理论研究、汽车产品开发、车辆设计、车辆制造、车辆生产 管理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三、主干课程 根据车辆工程专业的四大特色:先进制造技术、汽车摩擦学、汽车人机工程和电动汽车与新 能源技术,本专业本科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包括以下五大领域: 机械设计制造基础 传动与控制 车辆设计与制造 计算机应用技术 热流体 主干课程如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制图、机 械设计、机械原理、电工电子技术、车辆工程概论、汽车理论与构造、发动机原理、装备与 制造技术基础、机械控制理论基础、数控技术、塑性成形技术、流体传动与控制、汽车电子 与控制,汽车摩擦学、塑性成形技术,车辆成形装备、电动汽车技术。 四、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金工实习、电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汽车结构拆装,毕业设计,军事训 练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条件 总学分数 170 学分(课内),鼓励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多选课,选高层次课程,多得学分。 学生还须完成课外实践 8 学分,并且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全国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国 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教学教材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名称 专业代码:080308W。专业名称:汽车服务工程。 二、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汽车服务、汽车营销与保险方面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了解国内外汽车营销市场及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具备现代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和汽车售后服务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汽车营销、售后服务、车辆检测维修、车辆鉴定评估以及金融保险等汽车服务工作的能力。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技术、机械基础、汽车原理与结构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的物理、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综合运用汽车、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从事汽车营销、汽车售后服务、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保险与理赔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2.掌握数学、物理、机械、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 3.掌握汽车结构与理论、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金融与保险等基本理论与知识; 4.具备汽车营销、检测、维修、评估鉴定等方面的能力; 5.了解汽车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和动态; 6.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检索和科学研究等能力。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培养的同时,加强人文社科知识拓展和经营管理能力训练,设置了汽车服务、汽车技术等特色方向,知识结构合理,能力培养全面,择业范围较广,发展空间较大。 四、主干学科 汽车服务工程。 五、主要课程 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理论与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电控系统、汽车服务工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汽车结构实验、汽车发动机实验、汽车控制系统实验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电工电子技术实践、金工实践、汽车检修实践、汽车营销实践、汽车驾驶技术、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