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17
饮料用水的要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饮料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饮料的质量和安全成了十分重要的问题。
水是饮料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饮料的品质。
下面将介绍饮料用水的要求。
1、卫生要求水是大自然中最能传递病菌和毒素的介质,因此,饮料生产中的水必须不仅清洁无害、无色无味,更要经过充分消毒后才能使用。
传统的消毒方式包括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紫外线、臭氧等,这些消毒方式都可以有效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同时,为了保证饮品卫生质量,饮料生产厂家对生产车间和相关设备的卫生状况也有严格要求,例如车间应干燥、清洁、通风良好,饮料生产设备也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饮料的卫生质量。
2、化学指标要求为了保证饮料口感与质量,对水质还有一些化学指标的要求。
首先, PH 值应控制在6.5-7.5 之间,酸碱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饮料的口感。
而总硬度应低于200mg/L,高硬度水不仅会影响饮料的交互作用,还可能在设备表面形成水垢,造成杯子上的白色沉淀。
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也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过高的有机物会改变水的味道、臭味或色彩等特征。
3、微生物指标要求水中微生物的含量直接影响到饮料安全性,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例如,石英砂过滤器过滤后的水中细菌总数应小于100CFU/mL,对于指标菌也有相应要求,例如大肠菌群必须为零才能使用。
同时,在饮料生产过程中,还需对生产车间和摆放设备定期进行卫生检测,以及控制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保证工作人员不带菌入厂。
4、其他要求饮料中水质的要求还包括水的稳定性、透明度、气味、口感等方面。
水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不会发生很大的化学变化。
而对于透明度,水中不能有明显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同时还需注意气味和口感,要求饮水口感纯净、无异味、口感可口。
总之,为了保证饮料的安全、卫生和口感品质,对饮料用水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
根据不同类型的饮料和生产工艺,对水的卫生指标、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2饮料用水的要求及处理饮料用水的要求及处理是指在饮料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的质量标准和处理方法。
水是饮料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对水质的要求和处理方法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以下是就饮料用水的要求及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饮料用水的要求1.清洁卫生:饮料用水应无杂质、异味、色度等,不含任何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有害物质。
2. 适宜硬度:饮料用水的硬度应适中,在0.2~0.5mmol/L范围内,硬度过高会影响饮料的口感,过低则容易腐蚀设备、管道。
3.适宜pH值:饮料用水的pH值应在6.5~8.5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饮料的稳定性和味道。
4. 含氧量:饮料用水的含氧量要求较高,一般在8~12mg/L之间,以保证饮料的气味和口感。
5.微生物指标:饮料用水的总菌落、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指标均不能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
6.重金属和有机物质:饮料用水要求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低,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
二、饮料用水的处理方法1.预处理:包括混合沉淀、絮凝沉淀、砂滤等工艺,用于去除水中的颗粒物、悬浮物和浑浊物等。
2.活性炭吸附:通过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质、异味物质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杂质和臭味。
3.离子交换: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的离子进行交换,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硬度离子等。
4.反渗透:利用半透膜原理,将水中的溶解性固体、微生物等通过膜截留,得到高纯净的水。
5.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照射水体,破坏细菌、病毒的DNA结构,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6.臭氧处理: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臭味和有害物质,提高水质。
7.稳定调节:通过添加适量的稳定剂和调节剂,调整饮料用水的pH 值、硬度和氧含量,以稳定饮料的质量。
总结:饮料用水的要求及处理对于饮料的生产至关重要,只有使用符合要求的水源,并通过适当的处理方法,才能得到水质优良的饮料用水,保证饮料的品质和安全。
饮料企业在生产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建立和完善水质检测和处理流程,确保生产出高质量、安全可靠的饮料产品。
饮料厂水处理操作规程饮料厂水处理操作规程第一章概述1.1 目的和依据饮料厂水处理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水质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以保障饮料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规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饮料厂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饮料厂的水处理工艺和操作。
第二章水质要求2.1 原水水质要求2.1.1 原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要求。
2.1.2 原水应经过必要的预处理,去除可见的杂质、悬浮物和有机物,保证进入水处理工艺的水质稳定。
2.2 净水水质要求2.2.1 净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要求。
2.2.2 净水pH值应在6.5-7.5之间,硬度应小于150mg/L。
2.2.3 净水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应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第三章水处理工艺3.1 混凝3.1.1 采用适宜的混凝剂,根据原水特性进行投加量的控制。
3.1.2 混凝时间应根据原水的特性和水质要求进行合理的控制。
3.1.3 混凝后,应进行沉淀或过滤处理,去除混凝后形成的絮凝物。
3.2 活性炭吸附3.2.1 采用适宜的活性炭,根据水质要求和吸附性能进行投加量的控制。
3.2.2 活性炭的饱和度应定期监测,达到一定饱和度后进行更换。
3.3 反渗透除盐3.3.1 采用适宜的反渗透膜,根据水质要求和膜的性能进行操作和控制。
3.3.2 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和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3.4 二次消毒3.4.1 在净水处理后,进行二次消毒,确保水质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3.4.2 二次消毒的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
第四章操作流程4.1 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工艺和参数。
4.2 操作人员应加强现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4.3 操作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资料记录和管理5.1 运行记录5.1.1 操作人员应准确记录每天的操作情况,包括操作时间、操作参数和水质数据等。
5.1.2 运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以备查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