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概论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697.00 KB
- 文档页数:22
《会计电算化》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育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软件常用模块的操作方法与技能, 并结合相应的实践教学, 逐步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巩固会计理论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部分软件基本操作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系统学习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组成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
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基本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从会计软件的评审、国外软件开发特点以及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等方面了解我国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会计电算化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组成[难点]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教学内容](一)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意义(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内容(三)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基本组成第二章用友管理软件的系统管理与初始设置[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本软件系统初始化内容和操作方法。
要求掌握系统初始化中设系统管理、新建帐套、基础设置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重点]帐套管理[难点]帐套备份与输出[教学内容](一)系统管理1.设置操作员2.新建帐套3.设置操作员权限(二)4.设置帐套备份(三)基础设置1.设置部门档案2.设置职员档案3.设置客户分类、客户档案4.设置供应商分类、供应商档案第三章用友管理软件的总账处理系统[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系统学习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和期末业务处理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要求掌握总账系统初始化中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及设置各种分类、档案资料的方法;掌握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的凭证处理和记账的方法。
熟悉出纳管理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了解期末业务的内容和处理方法。
[重点]总帐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难点]自动转帐处理[教学内容]㈠总账系统初始化1.设置系统参数2.设置会计科目3.设置项目目录4.设置凭证类别5.输入期初余额6.设置结算方式㈡总帐系统日常业务处理1.凭证处理(新增、修改、查询、删除、红字冲销)2.审核凭证3、记帐㈢出纳管理1.查询日记帐2.查询资金日报表3.支票登记簿4.银行对帐㈣帐簿管理1.帐簿查询㈤总帐期末业务处理1.定义转帐分录(对应结转转帐凭证、、销售成本结转转帐凭证、期间损益结转转帐凭证)2.生成机制凭证3、对帐4、结帐㈥补充: 辅助核算的设置、日常业务处理1.部门核算2.客户往来核算3.供应商往来核算4.个人往来核算5.项目核算第四章报表处理系统[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系统学习自定义报表和使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的方法。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3. 学时安排:共计75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5 学时,实践教学30 学时。
4.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会计软件进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二、教学内容1.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2. 会计软件的分类及其功能3. 会计软件的实施与运行4. 会计科目设置与账户体系5. 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操作流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应用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3. 上机操作法:安排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会计软件上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45 学时,每课时45 分钟。
2. 实践教学:安排30 学时,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
3.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50%)、实践报告(30%)和课堂表现(2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会计电算化教程》2. 教学辅助材料:PPT、案例资料、实践指导书等。
3. 会计软件:财务软件、ERP 软件等。
4. 计算机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的环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会计软件的应用和日常会计业务处理流程。
3. 上机操作:安排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占总评的30%。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参与度,占总评的20%。
会计电算化课件1. 课程简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对会计电子化过程进行研究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技能。
本课程将涵盖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技术应用和管理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能够设计和实施会计信息系统;•理解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和控制方法。
3. 课程大纲3.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与发展• 3.1.1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3.1.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3.1.3 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和作用3.2 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与功能• 3.2.1 会计软件的分类与选择• 3.2.2 会计软件的安装与配置• 3.2.3 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 3.2.4 会计软件的常用功能介绍3.3 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3.3.1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要素• 3.3.2 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流程• 3.3.3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方法与步骤• 3.3.4 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估与改进3.4 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控制• 3.4.1 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分析• 3.4.2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3.4.3 会计电算化的安全管理• 3.4.4 会计电算化的风险管理4.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实践,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5.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和实践项目。
闭卷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项目则要求学生设计和实施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并撰写相关报告。
6. 参考资料•张三, 《会计电算化导论》•李四, 《会计电算化实务案例》•王五, 《会计电算化技术与应用》7. 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学习资源:•教材附赠的光盘•学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互联网上的相关学习资料8. 注意事项•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作业和实践项目,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需要自备笔记本电脑,安装会计软件并熟练操作;•学生在进行实践项目时应注意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会计电算化涵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目标;了解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趋势;懂得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条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重、难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教学内容】*引言会计电算化的简要介绍(先播放5分钟的会计电算化实例短片),引出为什么要开设本课程。
当人类走过了以耕地和畜牧为基础的农业时代;以发电机和燃料为基础的工业时代,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的问世,加快了现代文明的步伐,把人类社会带进了一个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的、崭新的信息时代。
会计也从古老原始迈向现代的步伐,如今会计从理论到实务的各个方面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会计中运用的一种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来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全过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已进入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阶段。
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到2010年要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将更加有效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服务。
*本课程的内容简介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分为二个知识板块。
第一部分是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内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软件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会计软件的选择、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步骤。
第二部分是会计软件(财务软件)的操作。
介绍目前市场两种代表性的会计软件——用友通和金蝶。
主要介绍系统初始、总账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和工资系统。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电算化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2. 理解会计软件的基本概念、功能结构、处理流程。
3. 熟练掌握财务软件总账系统、会计报表、财务分析、工资核算和固定资产核算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