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2年元月调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845.00 KB
- 文档页数:8
武汉市2008—2012年调考(中考)作文题汇编【2008年元月调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新闻,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表达你的想法,文体自选,文题自拟。
在克罗地亚的海滨扎达尔,有一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风琴。
这是一架经过精心设计的海浪管风琴,白色石阶下暗藏35个大型风琴管,大海就是风箱。
海水拍打和潮汐涨落会在风琴管中自动形成气压变化,美妙的乐声也随之产生。
海风琴建成于2000年,设计者是建筑师尼古拉·巴希奇,巴希命生长在海边,小时候就喜欢聆听海浪拍打岩石的声响,海风琴的设计灵感也来源于此。
去年海风琴获得了欧洲城市公共空间奖。
【2008年四月调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50分)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我们认识了一个弱女子,她坚守一位医生的良知,冒着生命危险揭露行业潜规则,屡遭报复,陷入困窘,但她十年不辍,无怨无悔,被她揭露的伪劣医疗器械有20多种,其中8种已被查处,她最终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多个法规性文件。
她——陈晓兰,只是一个弱女子,却挑起了维护医疗环境纯洁的大任。
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是有限的,也是无穷的……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诗歌、戏剧除外)【2008年五月调考作文试题】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50分)5月8日,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极端不利条件在珠峰之巅燃烧,举世为之惊叹。
在这史无前例的壮举背后,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智慧。
在设计火种灯的过程中,由于以往常用的液体航空煤油在6500米以上无法正常工作,科研人员先后试验多种材料都被一一否定,后来,退休科研人员任国周看到一个用碳做热源的暖手炉后突发灵感,决定用碳做火种,但第一次试验效果不理想。
后来,任国周看到一个烧饼摊旁的蜂窝煤炉,顿生联想,将碳柱象蜂窝煤一样上下摞放在火种灯内,下面的碳柱燃尽化成灰,上面的碳柱自动落下来,这样通过不断添加碳柱就可以保持火种灯不灭,而且排灰问题也能解决。
2014—2015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猝然蹂躏(lìn)膂(lǚ)力入不敷出B.匮乏磕绊(bàn)耷(dā)拉汗流浃背C.窒息无垠(yín)自艾(yì)光怪陆离D.秀颀虬(qiú)枝水渍(zé)吹毛求庇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司马迁的伟大,在于他从未以成败论英雄,从未以简单的道德观念来_____历史人物。
他____将前代的杀手、同时代的违法者塑造成了英雄或准英雄。
或许,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剌客们不是经常出现在汉代的画像石上吗?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六大刺客,东汉时期就刻在了山东嘉祥的武梁祠内,______。
A.评判竟然惟妙惟肖B.判断竟然惟妙惟肖C.评判居然栩栩如生D.判断居然栩栩如生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方便患者,提高效率,我院决定采取分时段挂号,详情请见告示。
B.本次摄影展展示出的这些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全国道德模范的平凡生活。
C.为了惩戒失信行为,市文明办、市法院今年第四次联合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D.本次电视问政,将现场公布“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单位的年终考评总成绩。
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
陶渊明以自然为神灵,_____,____,____,____,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A.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追慕自然,信仰自然B.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耕种自然,投身自然C.他投身自然,耕种自然,信仰自然,追慕自然D.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种自然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人脑计算机目前,科学家正致力于建造一种“人脑计算机”,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计算机。
2012-2013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13.1.24说明:满分120份,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修改,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焦灼秀颀(qí)驰骋大气磅礴(bó)B、匮乏濡染(rú)幽咽眼花缭乱(liáo)C、浮燥翌年(lì)沉湎屏气凝神(píng)D、玄虚蹂躏(lìn)褴褛稍纵即逝(shì)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______出深山罅隙,月光就扑了过来。
(2)那只病狼之所以要紧跟着他这个病人,是希望他先死。
早上,他一睁眼睛就看见这个畜生正用如饥似渴的眼光_________着他。
(3)亿万棵粗细均匀的白桦。
一团团、一片片从大兴安岭铺天盖地、排山倒海地____ _下来,在坡上、草中、水旁、路边找好自己的位置,风姿优雅、亭亭玉立,像玲珑剔透的女儿国。
A、流看倾泻B、冲瞪倾泻C、冲看排列D、流瞪排列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汉江关博物馆建设的启动意味着武汉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工作拉开了序幕。
B、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完成建设,在中国和周边地区已经可以独立提供卫星导航定位授时服务,总体性能与美国GPS性能相当。
C、阿里集团将建立一个超大规模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力争全国范围内实现网络下单24小时内到达的目标。
D、随着几场大面积的降雪,使北方多地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
4、将"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茶水漱口好处多。
2012年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5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机读卡上)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A、篡.夺(cuàn) 慰藉.(jí) 荫.庇(yìn) 踉.踉跄跄(niàng)B、剽.悍(piāo) 伧.俗(cāng) 谮.害(zèn) 长吁.短叹(yū)C、禀.告(bǐng) 阴霾.(mái) 汲.取(jí) 无动于衷.(zhōng)D、绮.丽(qí) 家醅.(pēi) 匍.匐(pú) 味同嚼.蜡(jiǎo)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A、羁绊地窖清荣俊茂获益非浅B、旁鹜拮据销声匿迹锐不可当C、疵想滞笨眼花瞭乱妇孺皆知D、伫立延纳啸聚山林张皇失措3、下列词语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1)他(孔乙已)从破衣袋里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2)它隐姓埋名,安于这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
(3)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向他。
(4)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到这个洞里。
A、排偏僻靠近倾倒B、摸偏僻接近倾倒C、摸荒僻逼近倾泻D、排荒僻逼近倾泻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组是:A、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B、在我遭受挫折时,是他陪伴我长吁短叹....,听我倾诉内心的烦恼与痛苦。
C、大自然的智慧与人类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D、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
5、下列句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信客》选自《秋雨散文》,作者余秋雨,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
B、莎士比亚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家、诗人,《罗密欧与朱利叶》、《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李尔王》是他著名的四大悲剧。
C、《骆驼祥子》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故事讲述的是老北京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韧,不爱说话。
湖北省2012届高中毕业生2012年4月武汉市高三调考语文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提纲发祥地别出新裁大海里捞针 B.渎职敲竹杠步履为艰快刀斩乱麻 C.幅员开倒车察言观色礼轻情意重 D.忖度破天荒声名雀起人不可貌相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和.面迷惑.霍.乱豁.然开朗 B.劲.敌靓.妆痉.挛曲径.通幽C.地壳.讥诮.撬.动翘.首以待 D.殄.灭觍.颜腼腆.恬.不知耻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杜绝官员贪污腐败的最好策略,在于完善权力的制衡机制,并赋予民众能够有效监督官员的权力,而不仅仅是....纠缠于官员任职的地域问题。
B.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首次开放地级市户籍,并对进城农民的土地权益作出了明确保证..。
C.“课内比较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在我省开展的有声有色,可谓甚嚣尘上....,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D.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
B.在2011年8月29日晚110米栏的决赛中,罗伯斯严重干扰刘翔冲刺,经中国代表团申诉被判犯规,取消了他的金牌。
C.当80多岁的李大爷仰面摔倒时,亟待人们予以救助。
围观者竟无人上前扶他一把,一个半小时后老人才被送到医院救治。
D.面对教育部推行的汉语四六级考试,国人纷纷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国语冷”以及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吗?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是十六世纪英国杰出的戏剧家,雨果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喜剧《威尼斯商人》、小说《悲惨世界》和《雪国》。
B.《红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在变换出题人、加大试题难度等考试传闻“盛嚣尘上”的当下,元调语文试卷的出炉,第一次为本届初三中考备考工作提供了切实的参考。
其实,熟知命题规律的人都知道,即使是换了出题人,命题思路也不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毕竟,这可是全市性的大考,岂能如此儿戏?言归正传,谈谈2012年元调语文试卷。
——选择题部分,其实并没有孩子们认为的那么容易,难度还是高于中考的,尤其是现代文阅读一,选项设置比较隐晦,个别题目的陷阱埋得较深。
——阅读题部分,倒是比较平实,但还是那句话,平实的阅读题,会使得评分标准更加细致、严苛,加上元调一直存在的压分倾向,阅读的普遍得分是否真的会那么可喜,就难以预料了。
不过,今年作文可能是一大压分看点,也许会部分解除阅读题压分的压力。
——谈谈作文题,这个大家比较关心。
先奉上原题:汉字的姿态,让人浮想联翩;汉字的意蕴,让人回味无穷。
书写汉字,是塑造生命姿态的过程;品读汉字,是品读人生真谛的过程;研究汉字,是领悟传统文化内涵的过程。
总有那么一个字,让你想起一段动人的经历,有所领悟;总有那么一个字,让你学会思考人生的要义,受益终身。
请以“我心中最重的那个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名字和校名。
关于这道作文题,有几个问题可以讨论一下。
一是文体选择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从上一届初三开始,就已经一路纠缠着初三老师与考生们的问题。
带“我”字的命题,是不是一定要写记叙文呢?我认为,不一定。
命题者在文题中突出“我”字,只是为了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感受。
在这一问题上,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写议论性散文,给大家看一篇2011年四月调考的高分作文为例:我曾有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①我曾有梦,梦想着像徐志摩一样在滚滚红尘中潇洒自如。
我可以行走在康桥上吟诵“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可以相遇无数知己,与其相伴谈心;我亦可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武汉市2012年中考语文综合活动题点击(2012年元月调考)根据要求完成17-19题。
2011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南非德班召开,为宣传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中国政府特地举行了“中国角”活动,这一活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这个世界性问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关注世界气候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为了了解世界气候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某同学想做一次有关“生活中的节能减排”的调查,想了解人们在交通、家居、办公三方面生活中节能的妙方,请你帮他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
(2分)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德班气候大会“中国角”的相关资料,请你围绕“中国青年的表现及其影响”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
(4分)【材料1】在大会的“中国角”启动仪式上,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代表、复旦大学学生赵政代表中国青年向世界青年发出但倡议,倡议大家积极行动,同舟共济,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该倡议书提交给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里斯。
此举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材料2】在大会“中国角”举办的“气候变化适应工作青年论坛”上,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大二学生沈钊和他的同伴、来自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王凯一同登上了主讲台,与全球青年分享了今年10月完成的《2011绿色大使宁夏科考报告》,用亲身经历谈自己的气候变化体验。
外媒对中国青年的行动表示赞许,认为青年人的加入,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思路。
【材辩3】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在“中国角”场外上演了十余场独幕剧《同舟共济新解》,呼吁全世界应当同舟共济,共同面对气候变化。
同时,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代表团在德班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开展了“中国青年环境友好使者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展览”、为大会电脑安装“GreenPC绿色电脑节能专家”等活动。
2011-2012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有改编)2012.1.5.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水渍.(zì)焦灼.磕绊.(bàn)汗流浃.背B.悲怆.(càng)浮燥.沮.丧(zǔ)不可思意.C.雾霭.(ǎi)濡.染契.约(qì)飞珠迸.玉D.褴褛.(lǚ) 锤炼.恻.隐(cè)悠.然自得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_______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
(2)他那被风雪吹打得黑红的脸庞,刻满了________的皱纹。
(3)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________上来,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没。
A.擦坚强喷B.抹坚毅涌C.擦坚毅喷D.抹坚强涌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17年来,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出了300多名大学生,其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
B.以“创意的力量”为主题的2011武汉双年展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隆重开幕,它展现了武汉创意领域的最高实力。
C.武汉市拟于2012年2月1日前新增出租车1317辆,此次新增出租车将采用新的运营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质量低、管理难。
D.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4.将“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A)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B)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C)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D)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2011-20 12学年度武汉市部分一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2012.1.5说明: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Z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共12分,每小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附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这声音和浮动的阳光一起,留在了我的心里,就像一枝饱蘸着淡彩的毛笔,轻轻地过一张雪白的宣纸,在这白纸上,便出现了永远不会消除的彩晕(2)他那被风雪吹打得黑红的脸庞,刻满了的皱纹。
(3)疲倦像涨潮一样,从他身体的各处上来,但是他刚强地打起精神,绝不让这种令人窒息的疲倦把他淹没。
A.擦坚强喷B.抹坚毅涌C.擦坚毅喷D.抹坚强捅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17年来,北京大学保安大队出了300多名大学生,其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不少年轻人慕名而来。
B.以“创意的力量”为主题的2011武汉双年展在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隆重开幕,它反顾了武汉创意领域的最高实力。
C.武汉市拟于2012年2月1日前新增出租车1317辆,此次新增出租车将采用新的运营机制,以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质量低管理难。
D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经达到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全年的一半左右。
4.将“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技”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A)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B)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C)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D)这是漫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成语里的歌声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
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
子是,便有人均“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
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
响遏行云。
形容赞美这喻亮的歌声。
“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
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
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
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
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国”、“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
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
“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
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会做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这便是“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
“余音绕粱”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
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域的关而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国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
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
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
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
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
“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
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
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
“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者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
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这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的两大流派。
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
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
汤问》)记载此事。
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牙善于弹琴。
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
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
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奇,意境表现流水。
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
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几千年前,伯牙国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散方军心。
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该下。
一天夜空,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
“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的,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⑧从这些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能看到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有删改)5.本文谈到了与音乐相关的许多成语,下面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说明古代流传下来很多描绘美妙歌声的成语。
B.说明古代成语中存在很多与音乐有关的美丽传说。
C.说明古代成语中展现着古人在音乐上的极高的造诣。
D.说明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6.下面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作者讲“响遏行云”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讲究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作者讲“余音绕梁”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
久久难忘。
C.作者讲“阳春白雪”的故事是为了说明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D.作者讲“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7.下面情境中四个人使用和音乐有关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雪听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不禁赞叹:“真叫一个“余音绕...梁.”啊!妈妈说:“你听听邓丽君唱的这首歌,那叫一个‘回肠荡气’啊!”B.小军在作文里评价《千里之外》:“周杰伦特有的含混吟唱和费玉清的字正腔圆....的演唱,居然配合得这样完美!”C.小惠在毕业纪念册上为自己最好的朋友写下这一样一句临别赠言:“世人皆言人生知音难觅,你我相逢共谱高山流水....。
”D.小明在日记里写下与同学们到东湖郊游的经历:‘“走在回荡着编钟音乐的小路上,我们都觉得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膝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现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呼?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辑推;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越.明年越:经过B.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属于C.把酒临.风临:面对D.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道德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D·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10.下面对此文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仲淹借为岳阳楼作记的机会,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
B.范仲淹受滕子京所托为岳阳楼作记,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C.范仲淹为岳阳楼作此记,着重记载了重修岳阳楼的意义,盛赞巴陵胜状美景。
D.范仲淹对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是为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四、(14 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每小题3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微斯人,吾谁与归?12.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
(8分,每空2分。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孟子》两章)(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欧阳修虽能寄情山水,但他内心的孤独仍然暴露在这句话里:“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亭记》)(4)责任,在天下有识之士心中占有最重的份量,无论是孟子所说的“君子有终身之忧,还是杜甫所说的”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都能让我们看到那份深重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只想和你接近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
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师不得其门。
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时时他不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