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57214
- 格式:ppt
- 大小:11.84 MB
- 文档页数:136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道路材料,其优势在于耐久性、坚固性和可维护性,在道路建设中被广泛应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安全、平稳和持久的路面,以满足交通负荷和环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步骤和关键要素。
1.交通负荷评估:首先,需要评估道路的预期交通负荷,包括车辆类型、数量和分布,以及道路的设计寿命和使用率。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确定设计强度和厚度。
2.地基评估:下一步是评估道路基础土壤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这可以通过进行土壤试验和分析来完成,以确定所需的地基改良措施。
3.设计强度:在确定交通负荷和地基条件后,需要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强度。
这可以通过确定路面的抗裂层、基层和底基层的厚度和强度来实现。
4.施工材料选择:选择适当的水泥混凝土材料也是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水泥的类型和强度等级、骨料的选择和比例、添加剂的使用以及抗裂层和基层的材料等。
5.结构设计:根据设计强度和材料选择,可以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具体参数。
这包括各层的厚度、强度和材料属性,以及铺设方法和施工顺序等。
6.施工控制:最后,需要进行施工控制以确保设计要求的实现。
这包括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过程控制、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等。
1.路面厚度:路面厚度的确定需要考虑交通负荷、地基条件和设计寿命等因素。
一般而言,较大的交通负荷和较差的地基条件会导致更大的路面厚度要求。
2.强度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来承受交通负荷和环境荷载。
设计强度可以通过材料和结构参数的选择来实现,并且需要考虑到抗裂层、基层和底基层的设计。
3.材料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关键材料包括水泥、骨料、添加剂和沥青砂浆等。
这些材料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交通和环境要求,以及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4.施工方法: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的选择对于路面质量的保证非常重要。
常见的施工方法包括摊铺、振动、压实和养护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建设中常用的路面类型,它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其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一般为:路面表层、基层和底层。
其中,路面表层是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层,是路面的耐久层;基层主要承受荷载分布于整个路面的作用,起到了均匀传递载荷的作用;底层则是为了减小地基沉降而设置的。
具体来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如下所示:•路面表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层•底层:碎石或湿土层路面设计车道宽度设计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首先要确定车道宽度。
车道宽度一般可以根据不同的车辆通行量和车辆类型以及道路用途而进行设计。
常用的方法有:•根据设计车速和车辆类型选取标准车道宽度•根据车辆通行量和道路用途等因素确定车道宽度路面厚度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结构是由水泥混凝土层构成,因此在路面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按照一定的厚度要求来设计路面。
路面设计中确定厚度时需考虑以下因素:•路面结构:要求各层结构厚度合理。
•交通荷载:需要考虑设计年限内的车辆通行量及类型,计算得出车辆引起的荷载。
•路面类型:降低路面等级可以减少厚度和成本。
基层厚度设计基层厚度设计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基层结构是影响路面耐久性和运行状况的主要因素。
基层厚度应根据地基土壤承载力及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采用试验和计算方法进行。
施工要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批量施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
•严格控制施工平整度和厚度,并保证道路质量和尺寸的精度。
•采用合适的光洁度和防滑性的表面处理方法,确保行车安全。
•对于白天和晚上的建设,应有不同的安全措施和设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施工关乎到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需要仔细论证和科学规划。
在路面设计和施工中,需要注意车道宽度、路面厚度和基层厚度等关键要点,并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路面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第十二章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第1节概述1.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特征●力学体系:弹性层状体系●弹性模量、力学强度大大高于基层和土基;●抗弯拉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混凝土板尺寸的强度指标:抗弯拉应力。
●力学图式:弹性地基板●主要损害模式:疲劳断裂2.设计内容和要求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确定土基、垫层、基层和面层的结构层位,各层路面结构类型、弹性模量和厚度。
●水泥混凝土面板要求具有较高的弯拉强度,表面平整、抗滑、耐磨。
常用类型: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
●基层、垫层的设置和抗冻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
2.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3.混凝土面板的平面尺寸与接缝设计4.路肩设计5.普通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3.设计原则1.首先保证工程的质量与耐久性。
基层、垫层设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当地材料。
2.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方案比选。
3.积极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4.保护环境,利于施工、养护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5.选择有利于机械化、工厂化施工的设计方案。
6.地基不良地段,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稳定路基沉降。
第2节损坏模式和设计标准1.损坏模式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的破坏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断裂路面板内应力超过泥凝土强度时会出现纵向、横向、斜向或角隅断裂裂缝。
原因:板太薄、轮载过重、板的平间尺寸过大,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过量塑性变形使板底脱空失去支承,施工养生期间收缩应力过大等。
断裂破坏了板的整体性,使板承载能力降低。
因而,板体断裂为水泥混凝土面层结构破坏的临界状态。
2.接缝挤碎接缝挤碎指邻近横向和纵向两侧的数十厘米宽度内,路面板因热胀时受到阻碍,产生较高的热压应力而挤压成碎块。
原因:由于胀缝内的传力杆排列不正或不能滑动,或者缝隙内落入硬物所致。
3.拱起混凝土路面在热胀受阻时,横缝两侧的数块板突然出现向上拱起的屈曲失稳现象,并伴随出现板块的横向断裂。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9T10:20:10.83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史宏伟[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水泥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陕西交科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7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对水泥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从水泥混凝土面结构层内容出发,在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要点的基础上,给出了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希望解析后,可以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分析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有很多的优点:路面强度高,承载能力大,耐磨耗能力强,抗滑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少,能见度好,利于夜间行车。
正因为有这些优点,所以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许多省市广泛使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我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呈现一个高峰期。
但从道路使用运营状况来看,大多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难以达到20-3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并且出现一些较严重的缺陷,如路面的早期断裂、错台、边角破损、平整度差等给行车和养护带来一定的困难,路面病害不易处理,且修复费用高、难度大。
究其原因,除了设计施工质量问题外,还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设计构造的角度,就如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有效的控制路面的缺陷,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与具体做法提出一些探讨意见,供同仁参考讨论。
1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概述目前,我国开展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有大量的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由于建设项目所处地区不同,路面结构选用材料也不尽相同。
路面结构层既承受着较大的荷载,同时也会受到外界大气、地下水等因素影响。
因此,应将质量最佳的材料铺设于路面上层,以使其在核心部位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对于路面结构层,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面层和基层以及垫层等。
第一,面层。
具体来说其主要是指处于路面结构层最上方的一层,行车对其所造成的荷载相对来说更大一些,与此同时降水以及环境温度等外界环境对其影响也比较明显。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设计指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指标包括承载力、平整度、抗裂性、抗滑性、耐久性等。
其中,承载力是指路面在服务阶段能承受的车辆荷载的能力,一般按照设计年车辆过境量和设计年载荷频率来确定。
平整度是指路面横向和纵向的平整程度,要求满足车辆行驶平稳、减少驾驶员疲劳和车辆磨损的要求。
抗裂性是指路面的抗裂性能,要求满足路面在恶劣条件下仍能保持完整。
抗滑性是指路面在雨天或其他湿滑条件下的抗滑性能,要求路面具有较好的排水能力和抗滑性。
耐久性是指路面的使用寿命,要求满足预期设计寿命的要求。
材料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材料有水泥、骨料、矿粉和外加剂等。
水泥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优质水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骨料应选择质量好、颗粒均匀的骨料,同时考虑骨料的石子含量和石粉含量,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矿粉可适量加入,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外加剂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如减小混凝土收缩、提高混凝土抗裂性等。
路面结构布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布置一般包括基层、底基层、底面层和面层等。
基层是路面的承托层,一般采用砂砾或碎石为主。
底基层是位于基层和底面层之间的层,一般由碎石等颗粒材料构成。
底面层是路面的支撑层,一般采用碎石骨料和水泥进行加密。
面层是路面的最上层,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来进行铺设。
路面结构的布置需依据路面设计指标进行合理选择,保证路面的功能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路面结构的设计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选择:基层的选择应考虑承载力和抗冻融性的要求,底基层的选择应考虑强度和排水性的要求,底面层的选择应考虑强度和抗裂性的要求,面层的选择应考虑平整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设计指标、材料选择和路面结构布置等方面的问题。
只有合理选择和设计这些环节,才能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交通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一、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公路交通工程中常见的路面结构类型之一、它具有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维护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高速公路、机场跑道等场所。
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设计。
二、设计参数1.车流量:设计年平均双向车日交通量为6000辆,其中重型车辆比例为10%。
2.地基条件:土质为常规黏土,具体地基参数如下:承载力 1.2MPa,内摩擦角35°。
3.设计寿命: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
4. 路面结构层厚度:基层厚度180mm,面层厚度250mm。
三、设计步骤1.路面结构设计方法选择根据研究资料和实际经验,选择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常用方法,结构数学模型法。
2.路面结构层间力学性质计算根据设计参数和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各层之间的力学性质。
基层弹性模量取为16MPa,面层弹性模量取为28MPa。
3.车辆荷载计算根据车流量和车辆荷载,计算设计年内的车辆荷载频次,并进行分析。
4.基床厚度计算根据基层土质参数和车辆荷载,计算基床厚度。
基床厚度计算公式如下:h=(P/Nq)+(P/2Nc)*(4a/D^2+1)其中,h为基床厚度,P为车轮荷载,Nq、Nc分别为土壤土质参数,a为车轮宽度,D为车轮直径。
5.设计反应板数目计算根据车辆荷载和反应板弹性模量,计算所需的反应板数目。
反应板数目计算公式如下:n=(3/4)*(q/M)其中,n为反应板数目,q为车轮荷载,M为反应板弹性模量。
6.路面结构层内应力计算根据路面结构层间力学性质和车辆荷载,计算各层内应力。
7.设计结果分析根据计算结果,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
四、设计结果与分析根据设计参数和设计步骤,完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计算。
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按照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基层和面层厚度分别为180mm和250mm,在正常车流量下能够满足设计寿命要求。
2.路面结构层间力学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水泥混凝土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承载车辆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