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中常见的路面类型之一,其主要结构组成包括路基、基层、底基层、面层等几个部分。
1. 路基:是路面下方的自然或人工基础,通常由填方或挖方得到。
路基的主要作用是承载路面的重量和交通荷载,同时还要起到排水和防止沉降的作用。
2.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紧贴路基的第一层,通常采用石灰土、砂石等材料铺设而成,主要作用是承载路面的荷载和传递荷载到路基上。
3. 底基层:是基层上面的一层,通常采用碎石、混凝土等材料铺设而成,主要作用是提高路面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4. 面层:是路面结构中最上面的一层,通常采用水泥混凝土铺设而成,主要作用是承载车辆荷载和提供平稳的行车表面。
除此之外,水泥混凝土路面还需要设置路缘石、排水沟、雨水口等配套设施,以保证路面的排水、通行和安全性。
总之,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成复杂,各层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路面体系,确保道路畅通、安全。
- 1 -。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及施工技术规程一、前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公路交通建设的常用路面形式,其优点在于耐久性好、承载能力强、平整度高、施工容易等。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及施工技术规程是为了保证路面建设质量,提高路面使用寿命,保障行车安全而制定的。
本文将从路面设计、路面结构、材料选择、施工技术等方面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及施工技术规程。
二、路面设计1.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1)承载能力:保证路面承载交通荷载的能力;(2)平整度:保证路面平整度,使行车舒适性好,减少车辆磨损;(3)排水性能:保证路面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对路面的影响;(4)耐久性:保证路面耐久性好,延长使用寿命;(5)经济性:保证路面建设费用合理,降低路面使用成本。
2.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应包括路面基层、底基层、中间层和面层四个部分。
(1)路面基层:路面基层应采用自然土壤或人工填料,其厚度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2)底基层:底基层应采用碎石或砾石料,其厚度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等情况确定;(3)中间层:中间层应采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稳定碎石,其厚度应根据交通荷载、路面使用寿命等情况确定;(4)面层:面层应采用水泥混凝土,其厚度应根据交通荷载、路面使用寿命等情况确定。
3.材料选择(1)水泥: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其28d抗压强度应不低于42.5MPa;(2)砂:砂应符合国家标准,石粉含量不应超过5%;(3)石子:石子应符合国家标准,石子直径应小于水泥混凝土厚度的1/2,石子强度不应小于水泥混凝土强度的70%;(4)水:水应符合国家标准,应保证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流动性。
4.施工技术(1)基层处理:基层应进行平整、压实等处理,确保基层坚实平整;(2)底基层施工:底基层应先进行碾压,再进行湿铺碾压,碎石应均匀铺设,碎石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3)中间层施工:中间层应进行混合、铺设、压实等工序,保证中间层厚度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4)面层施工:面层应先进行模板的制作和安装,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保证面层厚度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5)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浇筑后应进行养护,保证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
路面结构为:
15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5%)
30CM石灰土(灰10%)
总厚度:53CM
4.3.1灰土基层
施工顺序:铺土→铺灰→拌合洒水→碾压→初期养护。
施工要点:土料要筛,土粒粒径不大于1.5cm,筛余及时清理外运.根据设计厚度适当备料,石灰可按比例与素土拌合均匀,控制虚铺厚度,一层达到设计厚度和标高,并根据路宽撒出路面施工边缘线,以便后做路缘石等。
干拌均匀后,撒水渗透2-3小时,在进行湿拌,湿拌2-3遍,做到灰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
混合料含水量控制在18~20%左右,使混合料紧握成团、轻撒即散为宜。
石灰土经机械碾压后现场试验员按规定随即抽样检查,并随时测量其高程、平整度,若达不到要求者,补压或返工。
4.3.2水泥稳定碎石层
水泥稳定碎石层按设计要求比例将碎石与水泥拌合均匀(水泥5%)后,用压路机充分碾压,保证密实。
4.3.3水泥混凝土路面
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分块浇筑砼。
浇筑时要振捣密实,
特别是边角地方一定要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质量。
砼路面连续浇筑时,应将填缝板预先埋入砼中。
根据设计坡度提浆抹面,待达到一定强度时,用路面压花机将路面压花成型,并用草苫覆盖养护。
砼路面使用前,必须检查试块强度,当抗压强度达到75%时,方可开放交通。
质量要求:砼路面表面无裂缝、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缺陷,其接缝高差高度不得大于2mm,纵缝、横缝必须沿全长做通,且上下贯通。
纵缝横缝直线度的允许偏差:纵缝在20m长度内不得大于20mm,横缝在路宽内不得大于1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