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56.27 KB
- 文档页数:3
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研究作者:权震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6期[摘要]现如今,由于交通运输的稳步提升,地铁也逐渐发展。
建立健全管理地铁换乘站的乘客流量制度应该被地铁管理人员所重视。
但是,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乘客流量时也会被很多条件限制,因此,妨碍了客流的正常通过。
所以,地铁站的管理者为了加快地铁站的乘客通过量,必须对乘客流量的管理工作进行细致分析。
本篇文章就是从研究影响地铁换乘站的乘客流量的管理问题方面,对高度管理乘客流量的有关知识和根本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地铁;换乘车站;客流组织;影响因素;原则及措施中图分类号:U2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066-01当今社会,地铁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得到普遍应用,不仅如此,最近几年地铁的乘坐量明显增加。
然而,因为地铁被大多居民广泛使用,也带来了地铁换乘站乘客流量极高的问题,而且,组织乘客也又受到了诸多条件的制约。
所以,地铁站的管理者不得不加强对乘客流量的管理方法的分析,以及对相关的处理方法进行阐述。
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研究地铁换乘站的乘客流量的管理方面应该遇到的限制条件,还有它正常实施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和乘客流量的管理的有关方法。
一、地铁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随着现在地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它的运行路线也日趋完备。
不一样的地铁运行路线都会出现多个地铁换乘站。
所以,地铁换乘站的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乘客能有一个无危险、简捷、方便的换乘。
管理者如果想尽快处理完这个问题,应该尽量明白妨碍乘客流量的管理方面的限制条件,具体来说就可以归纳出下面两种观点:第一,地铁站的站台的排列方法会对乘客流量的管理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的地铁站站台组合形式有很多,主要以同一平面和上下两层为主。
不一样的方法会让乘客享受不一样的速度,对于同平面这种方法,它与其他的方法相比无危险,就算所有乘客一同出站也不会造成任何危险。
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分析与思考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地铁换乘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和思考,并通过客流人群在环境、时间以及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相关阐述,最终得出高效管理地铁换乘站客流人群的對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有效的提升了地铁换乘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意外状况的发生。
关键词:地铁换乘;客流人群;有效管理1.当前地铁换乘客流人群现状及背景概述地铁作为当前城市中最为重要的居民出行工具之一,其在整个交通系统中的功能性是无可替代的,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张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地铁所承受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在一些大型的地铁枢纽站,因其承担着地铁网络中协调和衔接的重要任务,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就成为了当前最为棘手的一个问题,而此类问题在节假日、双休日和上下班高峰期则更为凸显,因此,如何对地铁换乘站的客流人群进行管理和分流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2.地铁换乘站影响客流人群的因素分析2.1换乘方式造成的影响目前地铁换乘方式主要取决于线路与站台之间的组合和连接,而根据不同的组合和连接换乘方式如上图所示分为以下几种:站台换乘、节点换乘、站厅换乘和通道换乘。
站台换乘是指下车站台和上车站台在线路上直接相连,乘客无需通过通道、楼梯或其他线路进行换乘,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换乘时间,但是在地铁换乘站高峰期,站台换乘处很容易会造成人群拥堵,反而会大大降低换乘效率,甚至有造成危险的可能。
节点换乘一般是指在两条线路的交叉重叠处构建一个用以换乘的车站平台节点,两座车站站台之间则用楼梯进行连接,乘客若需换乘则需要通过楼梯和换乘平台,这种换乘方式虽然在空间利用率和换乘效率上有一些损失,但是整合的换乘节点可以最大限度对客流人群进行分流,车站工作人员也可以对客流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
站厅换乘是指下车站台和上车站台之间设置一个两线共用的站厅,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升整个地铁换乘站的空间利用率,但换乘之间需要通过站厅等地铁设施耗时过长,地铁管理人员若处理不当,也很容易造成客流拥挤。
车辆工程技术195理论研究0 引言 各个城市的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地铁体系建设速度逐步加快,换乘站是各个地铁线路之间的连接站点,对于地铁交通体系整体进行网络化运行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
地铁换乘站的客流量比较大、客流方向也比较多,无形中也加大了地铁换乘站产生问题的概率;特别是在高峰拥堵时间段,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其是现阶段各个城市地铁运行期间需要重点解决的一项问题。
本文从地铁换乘客流组织管理遵循的原则内容入手,展开阐述,针对如何正确开展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探讨。
1 地铁换乘客流组织管理遵循原则 实时掌握客流变化状况,对地铁换乘站的客流量进行分析,重点关注乘客乘坐地铁的实际安全状况。
结合各个地铁换乘站实际状况,合理设计乘客的具体流向,如在换乘站台、楼梯、大厅等位置适当降低客流交叉以及对流现象,合理设计标线,并要禁止乘客在楼梯和扶梯上 出现打闹的现象,要求乘客真正做到靠右侧行走或是站立,保证地铁乘车有序性。
如图一和图二精准的展现出同台换乘断面图和同厅换乘示意图,在客流量大且混乱的区域,设置相应数量的安全线和栅栏进行区域分离,防止不同流行的地铁乘客相互进行干扰[1]。
在实际对地铁乘客进行引导期间,始终坚持换乘通道单项流动,防止因为双向流动的原因,对地铁换乘站客流造成冲击。
积极构建导向标识系统,防止产生客流交叉或是拥挤的现象。
适当的减少换乘站之间的距离,为乘客换乘提供便利条件。
构建突发事件应急管控举措,要求各个部门技术与安全管控人员统一听从指挥等。
图1 同台换乘断面示意图图2 同厅换乘示意图2 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策略2.1 在时间方面客流组织管理策略 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要精准掌握客流变化规律,实时统计并预测因为时间、周边环境、线网变化等因素所引起的客流变化,这样就能够提前预见突发大客流产生的具体时间,进而准确落实地铁换乘站应急预备准备工作。
此外,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在地铁换乘站产生短时间的聚集到站内或是换乘通道的现象,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管理人员就要严格管控此区域入口的人口密度,从而实现疏散和调整地铁出入口人口流动密度,能够为地铁乘客安全出行提供重要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优化研究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客运组织1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组织1.1正常情况下的客流组织进站组织、出站组织及换乘组织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日常客流组织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进站组织是指首先在客服中心、自动售票机等购票或持有储值票,然后经过检票通过闸机进入付费区,再通过自动扶梯、楼梯或电梯达到站台候车。
乘客在相关工作人员的组织下按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乘车;出站组织是指乘客在相关工作组织上按先下后上的顺序下车后进入车站站台,然后通过自动扶梯、楼梯或电梯达到付费区,然后经过闸机达到站厅的非付费区,再经过相关标识找到相应出口;换乘组织分为两种,一种是付费区换乘,一种是非付费区换乘。
付费区换乘是指乘客在换乘站下车后,不通过闸机,直接经过相关标识达到另一线路站台换乘。
非付费区换乘是指乘客在换乘站下车后,再出站或付费区才能到达另一线路站台换乘。
1.2紧急情况下的客运组织车站遇见紧急情况时可采用清客、疏散及隔离等客运组织方式。
使用清客客运组织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车站清客,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车站末班车或特殊情况必须终止服务等情况时;另一种是列车清客,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牵引供电中断及区间故障等情况下。
使用疏散客运组织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隧道疏散,当隧道内出现危及员工及乘客安全情况时,需对乘客进行有效疏散;另一种是车站疏散,当车站内出现危机员工及乘客安全情况时,需对乘客进行有效疏散。
一般在以下三种情况采用隔离客运组织方式:一是当客流较大,不同方向的客流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可在闸机、楼梯、隔离带等处人为隔开人群,从而保持客流畅通;二是当有乘客发生冲突、打架导致场面难以控制时,需立即隔离打架区域,保护现场且避免波及周围乘客;三是,当出现乘客伤亡等意外情况时需进行有效隔离。
另外一种常见的客运组织就是大客流客运组织。
突发性大客流、大型活动大客流及节假日大客流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大客流几种常见情况。
早预测、早准备及早控制是大客流客运组织的常见处理方法。
智能交通NO.11202258智能城市INTELLIGENT CITY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组织方案优化研究徐树亮(徐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0)摘要:随着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水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常态化大客流特征日益明显,换乘车站客流拥堵情况严重。
文章结合西安地铁小寨站客流运营现状,建立基于乘客微观行为的小寨车站客流仿真动态评价模型,剖析车站客流瓶颈及现状运营组织问题。
从客流管控与客流组织的角度提出优化方案,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优化方案评估,为换乘车站设施布局及运营组织优化提供策略支持。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车站;客流组织;客流仿真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936(2022)11-0058-03DOI :10.19301/ki.zncs.2022.11.020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环境复杂,乘客行为随机,计算机仿真的方法较传统数学分析更适用于此类复杂环境和系统的研究[1]。
黄家骏等[2]通过建立节电约束条件下的客流分配模型,通过程序求解,依据节点受影响程度指标甄别瓶颈节点的可行性;杨瑞霞等[3]基于现有的行人仿真研究方法,结合元胞自动机,对市郊铁路与铁路换乘站的客流进行仿真;李世民等[4]动态模拟评估西安北大街站的换乘功能,追溯客流换乘症结并提出优化策略;彭进等[5]深入分析大型换乘枢纽站的客流组织特点,探寻了优化方法及方案比选指标。
分析站内乘客走行行为特征,提取乘客行为特征参数,仿真模拟乘客站内集散活动,对站内设施能力瓶颈进行有效识别及疏解,通过客流管控、组织策略提升客流集散效率、缓解车站客运压力,是提高车站服务水平直观有效的手段。
1换乘车站概述西安地铁小寨站地处小寨商圈核心,车站设A~F 共6个出入口,为T形岛-岛换乘车站。
2号线换乘客流为站台换乘,3号线换乘客流为站厅换乘方式。
小寨站作为2、3号线换乘站,车站日换乘比例稳定保持在0.4~0.9之间,约为线网换乘总量的36%。
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研究摘要;当今时代,随着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的逐渐发展,积极地做好地铁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已经成为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极其注意的一个问题。
而地铁换乘站的工作人员在组织客流时,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阻碍了乘客的顺利通行。
因此,工作人员加大对于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的研究,以提升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则通过分析影响地铁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的因素,谈论了有效组织客流的相关原则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随着城市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地铁线路数量逐渐增加,作为连接线路与线路之间的换乘站、其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换乘站是地铁网络化运营实现“有机衔接、协调运转”核心任务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市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由于换乘站客流量大,客流方向较多,换乘站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高峰时段拥挤进一步加剧,特别是节假日出现大客流拥挤更为严重,因此对于换乘站的客流组织管理已成为地铁客运管理中的难题,也是地铁运营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是指出行者为到达目的地,进行轨道交通间的换乘或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换乘的一种行为活动。
轨道交通换乘主要包括:轨道交通线路之间的换乘、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的换乘、轨道交通与私人小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的换乘。
本文中的轨道交通换乘特指城市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
1.地铁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就目前我国城市地铁的建设状况来看,其线路以及站点的建设正在日益趋于完善,更多的地铁换乘车站将出现在不同的地铁线路中。
而换乘站的工作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如何地使乘客实现安全、便利、快捷、有效的换乘,就成为其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工作人员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努力弄清楚影响换乘站的客流组织工作的因素。
具体而言,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为以下两点:(1)首先,地铁换乘站站台之间的组合形式会极大地影响到客流组织。
我国当前的地铁换乘车站主要是以同一平面与上下两层这样两种形式结合的,不同的结合方式会影响到乘客的换乘速度。
地铁换乘站节假日大客流客运组织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铁交通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而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客流量的快速增长,也给地铁换乘站的客运组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总结出了地铁换乘站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期的客运组织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包括设立临时服务点、加强客流引导和提高客运人员素质等。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改善地铁换乘站节假日客流高峰期的客运组织和服务质量,提高乘客出行体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铁换乘站;节假日;大客流;客运组织;服务质量引言:地铁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在特殊时期,例如节假日和大型活动等,地铁交通的客流量往往会快速增长,这也给地铁换乘站的客运组织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如何有效地应对地铁换乘站在节假日等大客流时期的客运组织问题,提高客流引导和服务质量,成为了当前地铁运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地铁换乘站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期的客运组织问题分析(一)客流高峰期的客运组织特点在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地铁换乘站的客流量往往会呈现出以下特点:客流量大幅增加:相比平常日的客流量,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地铁换乘站的客流量往往会快速增长。
例如,某城市地铁换乘站在春节期间的客流量较平常日增加了约30%。
客流集中度高:在客流高峰期,大量的乘客会在短时间内涌入地铁换乘站,导致客流的集中度很高。
这给站内的客运组织和服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客流组成多样化: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前往地铁站的乘客组成更加多样化,包括前往景区、探亲访友、购物等不同目的的乘客。
这给客运组织和服务带来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需求[1]。
(二)客运组织存在的问题在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地铁换乘站的客运组织存在以下问题:设施设备不足:由于客流量急剧增加,地铁换乘站的设施设备往往难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例如,厕所、自动售票机等设施往往会出现排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