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41
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其底下的上层土壤,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2. 土地资源的分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其他土地。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4. 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建筑用地和其他土地分布较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难点: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各类土地资源齐全,但比例不同。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土地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我国的重要性。
3.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以及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4.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的认知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正反面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类土地资源的的空间分布。
3. 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土地资源分配,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时安排:本节课共45分钟,其中讲解土地资源概念、分类及重要性约15分钟,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人均占有量及分布情况约20分钟,讨论及分享环节约5分钟,总结及布置作业约5分钟。
八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土地资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地资源的种类: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3.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建筑用地分布较广。
4. 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5.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方法: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土地荒漠化等。
6. 爱护土地资源的意识:珍惜每寸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2. 难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对土地资源的认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为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看法。
4. 开展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地资源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土地资源的概念、种类及其在我国的分布情况,讲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5. 实践活动: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调查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土地资源》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本节教材内容包括“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地区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方面,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关于本节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认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意义;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
三.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和了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难点:认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地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学情分析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资源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对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已经建立了初步的思维框架。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其在分布领域上的差异,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五.课前准备本节课是智慧教育环境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教学助手,推送微课和课件,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首改编的《中国的土地资源》流行歌曲导入,活跃课堂气氛。
2.课前反馈展示总结学生课前导学的提交和批阅情况,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与表扬。
3.小组合作释疑小组探讨1:问题一:土壤、土地和土地资源有什么区别?问题二:你能区分戈壁、沙漠与荒漠吗?问题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什么意思?小组探讨2:假如你是一名“土地规划师”,请你针对沙漠、雪山、高寒荒漠、石山等难以利用的土地,提出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作业设计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主要特征,举例说明土地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
(一)基础读图填图作业土地是万物之本,是财富之源。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土地类型多种多样。
兰山区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展开了探究祖国大好河山的土地研究之旅。
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行动起来吧!1.2022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此次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下图为我国土地类型构成图和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__(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齐全/不齐全),耕地所占比例__________(大/小),难以利用土地所占比例__________(大/小),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3)读“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图例序号与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 ①林地②草地③水田④旱地B. ①水田②旱地③林地④草地C. ①旱地②水田③草地④林地D. ①草地②林地③旱地④水田(4)利用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草地多分布于地势第三级阶梯B. 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C. 旱地分布在年降水量多于800 mm的地区D.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耕地多以水田为主【参考答案】(1)可再生(2)齐全小大(3)B(4)D【设计意图】本题考查我国的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信息。
【实施建议】本作业适合学生在教学内容完成后出示,体现出教学的连贯性、流畅性引导学生当堂完成。
(二)能力提升作业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了解到我们的祖国天南海北,被誉为五彩中国。
金色中国(西北地区):黄沙漫漫,戈壁满布;黄色中国(北方地区):沃野千里,麦浪滚滚;银色中国(青藏地区):冰雪高原,银装素裹;绿色中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