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知识点复习湘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57.23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
知识点复习湘教版
知识点
6 月 25 日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计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种类齐备:我国各种土地资源齐备,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种类,这有益于就地取材。
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供给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地区差别显然:我领土地资源的空间散布不均衡,土地生产力的地区差别显然。
我国耕地主要散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域。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散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草地主要散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北方地域集中了全国 90%的耕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以旱地为主雨热同期,土壤肥饶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少,降水较少
南方地域
以水田为主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富
西北内地区以草地和沙漠为主光照充分,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分,但热量不足
我领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纳的举措
土地种类存在问题主要原由采纳的举措
耕地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使用不合理,乱
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方面确实保护耕地,另一方面适合开垦荒地。
林地滥伐丛林,面积减少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禁止滥伐,盗伐丛林
草地 1/3 的草地遭到不一样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
幅度降落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划区
轮牧。
湘教版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位置)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是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海陆兼备国家。
大部分地区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这种位置优越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海陆位置也很优越,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部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
中国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二、辽阔的疆域中国领土的四端分别是最北的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最南的曾母暗沙4°N,最西的帕米尔高原73°E,最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
中国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往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岸线长1.8万千米。
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
钓鱼岛、黄岩岛和三沙市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三、众多的邻国中国陆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邻国接壤,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
此外,中国还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隔海相望。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镇三级以及特别行政区。
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二、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由来各异,与行政中心有关。
例如,河北和山西的简称都与太行山有关,福建和江西的简称都与武夷山有关,湖北和重庆的简称都与巫山有关,青海和甘肃的简称都与祁连山有关,西藏和新疆的简称都与昆仑山有关。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一、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2010年达到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广东,最少的是澳门。
中国的土地资源本讲主题1.土地资源的利用2.地区分布不均3.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重难点易错点解析一、土地资源的利用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利于发展耕作农业。
草地这里草原茂盛,人们在这里放牧牛羊,能够发展牧业。
林地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
建筑用地这里高楼林立,道路如网,适于住宅、商店和工矿企业的发展。
土地利用类型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2.我国土地资源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__丰富 __。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__不足 __,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类型__齐全 __,耕地、林地比重__小 _,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这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现实状况。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耕地后备资源是指自然条件较好,但尚未被开垦的宜耕土地,它是仅次于耕地的优质土地资源。
据调查,我国除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外,真正未利用的荒地很少。
全国后备土地资源总量约 1 亿公顷,其中,可供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只有 1 300多万公顷。
而且这些宜耕土地大多是现有的天然草场和疏林地,它们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建设用地,又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
若按垦殖率一般为60% 计算,全国耕地最大潜在增量不足 800 万公顷。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之一: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土地类型多样,耕地、林地比重小。
二、地区分布不均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土地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名称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旱地半湿润、半干旱平原、高原、丘陵耕地水田湿润平原、丘陵名称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草地半干旱高原、山地林地湿润、半湿润山地、丘陵名称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难以利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丘陵用土地我国土地资源特点之二:地区分布不均,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不当排放造成土地污染。
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精讲课本目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第三节中国的人口第四节中国的民族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工业第三节交通运输业知识点总结1、“郡”、“县”的名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清朝的“省”、“县”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有很大影响2、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
国家根据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3、我国共有34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的人口:(P10-14)★ 重要图片:P10各省人口数量。
1、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21.2%,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原因】: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人口出生率明显上升;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以人口地理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为界,东部多西部少;4、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的质量,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5【东部人口密集的原因分析】:东部地形较平坦,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湿润,河湖众多,经济方面东部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
中国的民族:(P15-18)★ 重要图片:P16中国民族分布图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人口400万以上的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民族政策: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知
识点复习湘教版
知识点
6月2日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
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
北方地区集中了全国90%的耕地和林地,土地生产力高以旱地为主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少,降水较少
南方地区
以水田为主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富
西北内陆区以草地和荒漠为主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土地类型存在问题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
耕地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另一方面适当开垦荒地。
林地滥伐森林,面积减少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草地1/3的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大幅度下降超载放牧或弃牧,毁草开荒,再加上管理不善划区轮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