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154.17 KB
- 文档页数:2
高层住宅的室外公共空间设——体育元素与公共活动空间的结合摘要:当今高层住宅的设计大多体现为重视户型设计而轻视公共空间,忽略了传统社区的户外交往空间。
本文以麟恒中心广场三期住宅建筑方案设计为例,通过对社区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介绍,探讨高层住宅社区设计通过引入体育元素的设计方式以营造户外活动空间的可能性。
关键词:高层住宅;公共空间;体育【引言】传统住宅的院落空间设置与当今高层住宅户外活动空间的缺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从事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在麟恒中心广场三期投标方案中借鉴新加坡邻里中心商业模式并引入体育的概念,达到了改善社区公共空间和引领健康居住的目的。
【正文】一、当今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近年来设计建成的住宅项目主要以低密度住宅和高层住宅两类为主,其中低密度住宅一般表现为传统的低、多层、中高层住宅,房屋在规划设计上可以尽量铺展并以院落作为基本的户外交往空间,体现人、建筑、自然三者间的和谐,同时多个院落空间有机联合形成社区公共活动空间。
而高层住宅作为高速城市化的产物往往缺乏公共活动交往空间,主要体现在:(1)室外公共空间缺乏。
由于高容积率、日照间距限制、道路系统复杂和缺少景观规划等原因,高层住宅小区的室外场所往往不会作为优先设计对象,因此其缺乏设计感、大而无用、易沦为纯交通空间。
(2)户型设计过于优先。
追求利益最大化和设计标准化的户型过于被当做了设计优先考虑的对象,同时户型设计上过度追求套内面积最大化带来公共空间面积的最小化,一栋单元楼的公共空间可能只有每层电梯厅的几平方米,无法提供有效的活动空间。
(3)纯居住而非生活。
传统住宅的居住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当今的高层住宅已经越来越沦为单纯居住的机器,而忽视了生活的多样性。
综合以上因素,居住环境中公共交往空间的缺失和由此带来的住户关系冷漠、社区精神丧失等弊端, 已经成为住宅设计中应关注的问题。
二、项目建设背景及设计理念麟恒中心广场三期地处深圳市横岗片区,距离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较远,基地位于地铁站500米服务半径内,地块北侧规划有一处公交首末站,南、北侧规划有小规模的公共开放空间,一二期已建成区域级商业服务综合体。
对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分析随着城市化和人口增长的不断加速,住宅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其设计也变得愈发重要。
而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的设计更是备受关注。
公共空间不仅是住宅建筑的连接点,也是居民之间交流互动的场所。
对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质量,也是促进社区活力和居民融合的关键。
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规划:公共空间的规划应当合理。
首先要考虑公共空间的位置,要使其能够方便地连接各个住宅单元。
公共空间的大小和形状也要合理设置,要考虑居民的日常活动需求,避免空间过大或者过小。
公共空间的功能规划也至关重要,需要考虑到社交、休闲、运动等多种功能,以满足居民不同的需求。
2. 开放性与私密性:公共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开放性与私密性的问题。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应当既能够为居民提供社交、互动的场所,也能够保障居民的私密性和安全感。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绿化植被、屏风、隔断等手段来创造一个既开放又私密的空间环境。
3. 多样性与灵活性:公共空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这意味着公共空间不应该是单一的、刻板的,而是应当为不同的居民提供不同的选择。
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座椅、桌子、休息区域,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需求的居民。
公共空间的布局也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和场景。
4. 环境氛围:公共空间的设计应当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
一个好的公共空间应当能够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使居民愿意在其中停留、交流和互动。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绿化、景观、水景等,以及合理利用光线、色彩等元素,来创造出一个具有活力和温馨感的空间环境。
以上几点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对公共空间设计进行分析时所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方面。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来创造出更加符合居民需求和社区特色的公共空间。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公共空间设计研究随着现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住宅环境的品质越来越重视。
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共同的社区环境,提高居民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互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社交活动。
住宅建筑的公共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了入口大厅、走廊、楼梯间、电梯门厅、室外花园、社交活动区等。
这些空间虽然看似简单,但它们却是整个住宅环境的核心部分。
公共空间中的设计也影响着居民的情感连结和社区文化,包括建筑结构、平面布局、色彩和材料选择等。
公共空间作为住宅建筑中的重要区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布局与流线设计。
公共空间的功能性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的,它充分考虑了居民的活动需求,使交通流线更加流畅顺畅。
此外,公共空间还可以适当安置座椅、书桌、活动区等设施适应居民的各种文化需求和年龄段。
在设计中,需特别地考虑到老年居民的行动自由,比如入口要设有无障碍设施等。
2.色彩和材料选择。
在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颜色、材料选择上要与整个住宅建筑环境相适应。
建筑设计师应根据趋势选择合适的色彩,并合理运用不同材质,如石材、木材、大理石、玻璃等,以营造出现代感和舒适度。
3.照明设计。
公共空间的照明要能提供足够的亮度,同时又要考虑到可视性、舒适度及创造营造出温馨的气氛。
4. 空气质量管理。
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住宅环境,建筑设计师应该注重公共空间中的空气质量管理,使室内的空气保持清新与流通,这不仅可以减少居民的疾病发生率,更可以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住宅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不仅仅是美观的,它更应该考虑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建筑师应该结合建筑环境的实际情况、住户需求的相互牵连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更加人性化,舒适,创造出更好的住宅环境。
小区社交空间促进居民交流互动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人口密集度的增加,居民社交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小区作为居民生活的核心区域,其社交空间的建设和推广成为促进居民交流互动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小区社交空间的定义、优势、设计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区社交空间的定义小区社交空间是指为了促进居民之间交流和互动而设计和用于社交活动的区域。
它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促进邻里关系和社区凝聚力的重要平台。
小区社交空间的建设常常包括公园广场、休闲花园、社区健身房、活动室等,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社交选择。
二、小区社交空间的优势1. 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小区社交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与邻居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通过参与社交活动,居民能够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同时也能够分享生活经验和资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 促进邻里关系的建立:小区社交空间作为邻里交流的平台,鼓励居民之间互相认识、尊重和帮助。
通过定期组织社区活动,如篮球比赛、亲子游戏日等,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邻里关系逐渐加强。
3. 增强社区凝聚力:小区社交空间的建设能够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社交活动,居民之间能够互相协作,共同解决社区问题,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这将有助于提高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区社交空间的设计小区社交空间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多元化的功能布局:社交空间应该包括多种功能区域,如休闲座椅区、花园区、运动区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公共设施,如饮水机、公共厕所等,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 舒适宜人的环境设计:社交空间应该注重绿化和景观的设计,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合理利用绿植、花草等元素,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愉悦的休闲场所,并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
3. 强调可持续性:在社交空间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例如,可以采用环保材料,设置太阳能灯光,提倡垃圾分类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打造一个绿色、可持续的社区环境。
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和特色之一。
高层建筑的崛起给城市带来了空间利用的突破和人口密集的可能性。
然而,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交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功能性、可达性和可人性三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中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
一、功能性高层建筑的公共空间首先需要满足功能性的要求。
公共空间可以包括大堂、咖啡厅、休息区、接待处、会议室等。
这些空间需要根据建筑的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布局,确保达到预期功能。
例如,大堂是高层建筑的门面,需要体现建筑的风格和氛围,同时也是人们进出建筑的主要通道,需要保证人流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咖啡厅和休息区则是为居民和访客提供休憩和社交的场所,需要舒适的座椅、良好的照明和通风设施,同时也要考虑到噪音控制和隐私性的问题。
会议室需要满足商务会谈和研讨的需要,需要适当的座位和设备以及良好的隔音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功能性设计,可以提高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二、可达性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可达性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应该便于居民和访客的到达和使用。
一方面,公共空间应该与其他功能区域相连接,比如与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等。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导向设计,可以使居民和访客能够方便地到达公共空间。
另一方面,公共空间应该考虑到人们的出行方式和便利性。
在高层建筑中,人们通常会选择乘坐电梯来到公共空间,因此电梯设施的布局和运行效率都需要考虑进去。
同时,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例如设置无障碍通道和适配设施等。
通过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可以增加人们对该空间的使用和参与度。
三、可人性高层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设计与规划还应该注重可人性的问题。
公共空间应该为居民和访客提供愉悦和舒适的环境,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社交需求。
首先,公共空间的设计要注重自然光线和室内空气的流通。
通过合理的窗户设计和照明系统,可以使公共空间更加明亮和通风,提高人们在其中的舒适感。
建筑中的公共空间与社交互动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提供住宅和工作场所,还包含了各种公共空间。
这些公共空间旨在促进社交互动,满足人们的需求,创造社区感和共享的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建筑中的公共空间与社交互动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首先,建筑中的公共空间为人们提供了相互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例如,公园和广场是人们聚集和交流的理想场所。
这些场所通常设有休息区、儿童游乐区、绿荫和户外座位,为人们提供放松和交谈的机会。
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也是社交互动的热点,人们可以分享和讨论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其次,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可以促进不同社群之间的互动。
例如,购物中心和商业区成为人们相互交流和互动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些场所购物、就餐和休闲,同时也有机会结识新朋友和扩大社交圈子。
此外,公共交通站点和机场也是人们进行社交互动的场所。
人们可以在这里与其他旅客交流,分享旅行经验和感受,并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动。
建筑中的公共空间还可以促进社区意识和互助精神的发展。
社区公园和社区中心为邻里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平台。
居民可以在这些场所聚集,举办各种活动,如野餐、运动比赛和文化表演。
这样的社交互动有助于增强邻里关系,创造凝聚力和共同认同感。
此外,一些建筑设计还可以提供共享设施,如工作空间和儿童托管中心,帮助人们互相支持和帮助。
然而,在建筑中创造有意义的公共空间并不容易。
要考虑人们的需求和活动类型,并提供适当的设施和环境。
例如,一个成功的公园或广场应该有足够的座位、绿植和阴凉区,以提供舒适的休息和交流空间。
此外,空间的规划和布局也需要考虑到人流量和流动性,以避免拥挤和不便。
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公共空间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最后,公共空间的社交互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交互动,人们可以分享知识、经验和观点,增加对不同文化和观念的理解。
这对于促进社区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建立社会联系至关重要。
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考论文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思考论文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使得高层住宅成为现今住宅的主要形式。
内部公共空间是高层住宅的组成部分,对高层设计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我国对住宅的要求也逐渐向“舒适型”转变。
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对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还常常被忽略。
文章对高层建筑公共空间设计进行研究,得出有效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高层住宅;公共空间设计;方案高层住宅内部空间是由住户套型空间和公共空间两部分组成的。
而内部公共空间在住宅中所占的面积很大,高层住宅设计的好坏也与这一部分有着重要的关系。
所以,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对提高整个建筑的质量、住宅的舒适性、人性化的氛围有着现实意义。
1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现状高层住宅内部公共空间是进行人际交往,邻里互动和社区活动的一种公共空间形式。
对室内外的联系具有重要、多样和经济性的作用,并且对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等方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的公共交往空间由于高层建筑的竖向叠加的形式,加强了居民的隐私性的同时也减少了居民交流的机会。
而且高层住宅为了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导致了交通空间的有限,减少了居民停留的时间,阻碍了居民间的交往接触和公共环境的良好氛围形成。
同时,高层住宅容纳了更多的居民,由于自身的文化、心理等环境的不同,也降低了交往的可能。
2高层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原则和方案2.1设计原则在对高层住宅进行设计时从人性化和生态化两方面设计。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环境进行塑造。
如可以根据高层居民的年龄特点,为老年人设计安静休闲的空间,儿童设计符合童趣的主体区域,并为家长设计座椅。
生态化设计主要是针对住宅绿化程度,例如在各个区域增加绿植,改变空间的空气质量,或者在屋顶设计绿化区域,达到绿化和节能的效果。
2.2设计方案在掌握高层住宅的内部公共空间的情况和设计原则后,对内部公共空间进行立体多层次的设计,在竖向空间里分解承载的密度,将人性化和生态化的`原则充分应用。
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公共交通空间作为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便利性。
本文将对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进行探讨。
一、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的组成与功能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主要包括楼梯、电梯、走廊、门厅等部分。
楼梯是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通道,也是居民日常步行上下楼的选择之一。
设计时应考虑楼梯的宽度、坡度和踏步高度,以确保行走的安全与舒适。
电梯则是居民上下楼的主要交通工具。
电梯的数量和载重量应根据住宅的层数、户数以及居民的出行需求来确定。
同时,电梯的速度和运行平稳性也会影响居民的使用体验。
走廊连接着各个住宅单元,是居民日常通行的必经之路。
走廊的宽度应满足两人并行和搬运家具等物品的需求,同时要保证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门厅是居民进入住宅的过渡空间,具有接待、等候和临时存放物品等功能。
一个宽敞、明亮、整洁的门厅能够给居民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首先要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楼梯和电梯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设置防火、防烟设施。
走廊和门厅应避免出现狭窄、昏暗的角落,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
2、便利性原则设计应方便居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
电梯的位置应合理布局,使居民能够快速到达自己的住宅单元。
走廊应尽量缩短,减少居民的行走距离。
门厅应设置信报箱、快递柜等设施,方便居民收取邮件和物品。
3、舒适性原则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公共交通空间应具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和声学环境。
可以通过设置窗户、通风口等方式改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减少噪音的传播。
4、美观性原则公共交通空间的设计应注重美观,与整个住宅的风格相协调。
可以通过装饰材料的选择、色彩的搭配和艺术品的布置来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三、高层住宅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的要点1、楼梯设计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 11 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75 米,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6 米。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在现代城市的发展进程中,高层住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高耸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公共交往的问题。
高层住宅中的公共交往空间,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层住宅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低层住宅,高层住宅在垂直方向上的延伸使得居民之间的物理距离加大,交流机会相对减少。
这就使得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和营造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公共交往空间在高层住宅中的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有底层架空空间、屋顶花园、中庭、公共走廊等。
底层架空空间是将住宅底层的部分或全部空间留空,形成一个开放的公共区域。
它可以作为居民休闲、健身、儿童玩耍的场所,也可以作为社区活动的举办地。
屋顶花园则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俯瞰城市景观、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好去处,同时也为邻里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中庭通常位于建筑内部,是一个采光良好、环境优美的空间,适合居民在此休憩、交谈。
公共走廊虽然面积相对较小,但如果设计得当,也可以成为居民短暂交流的场所。
然而,在现实中,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往往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空间规划不合理。
有些公共交往空间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有些则位置偏僻,不易到达,导致使用率低下。
其次是功能单一。
很多公共交往空间仅仅提供了简单的休息设施,缺乏多样化的功能,无法吸引居民长时间停留。
再者是缺乏人性化设计。
例如,座椅的设置不够舒适,缺乏遮阳避雨的设施,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等。
为了打造优质的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合理确定公共交往空间的位置、面积和布局。
要注重空间的开放性和可达性,让居民能够方便地到达和使用。
同时,要丰富公共交往空间的功能。
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区、阅读区、社交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居民的需求。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242·高层住区户外邻里交往空间的研究魏倩男 谢栩 金晓菲(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为了满足城市的快速化发展进程,高层住区应运而生,解决了住房紧张的问题,然而,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人情的冷漠,是邻里“居邻而陌路”的现实。
本文是从交往空间的构造入手,以增加居民之间的良好交流为目的,探索居民喜爱的户外交往空间,来改善高层居住区的公共生活,营造邻里友好交往的和谐社区。
关键词:高层住区;户外空间;邻里交往中图分类号:TU9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5-0242-002一、高层住区空间现状(一)高层住区空间容量大高层住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随着国家的进步,经济的提升,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问题产生,高层应运而生,它通过不断地向上增加层数来获得更多的居住面积,这不仅可以改善住房紧张问题,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
高层看似完美却存有更大的隐患。
这种竖向的发展模式导致众多人口居住在同一片土地上,人口的高密度形成了需求的高密度,人们对空间的需求也很大,尽管住宅层数的增加,使低密度的建筑也拥有一定的空间,而且高层住宅的空间开阔性和空地率与低层建筑相比也较大,空间的尺度也就增加。
但是由于人口规模的增大,其空间仍然呈现容量大的特点。
所以。
高层住区是由建筑和人口及其内部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构建的巨型体系,内部空间和城市之间的多种问题都需要通过时间解决。
(二)高层住区建筑高度高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陆地上进行繁衍生息,他们学会钻木取火,在大地上,他们懂得围兽捕猎,在地面上,他们学会使用工具和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人类的发展与地面及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
在传统的部落中,人类在自己住区周围的地面上劳作休憩并建立了自己的洞穴,再进一步发展成的社会中有了自己的村落和邻居,在这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举办活动,共同生活。
在广袤的大地上,大家可以在自己认知范围内的街道和广场上嬉戏交往,在大片的草地和花园中闲庭漫步。
浅析高层住宅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设计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高层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人们在追求高品质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于小区内交往空间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交往空间作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交流、互动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和谐氛围。
高层住宅小区中的交往空间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为居民提供了社交的机会,促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缺少与邻居交流的契机,而良好的交往空间可以打破这种隔阂,让居民们有机会相识、相知,形成紧密的邻里关系。
其次,交往空间也是居民放松身心、缓解压力的场所。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工作的疲惫和生活的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舒适。
此外,它还为儿童提供了游戏和成长的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当前一些高层住宅小区在交往空间的设计上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方面,空间布局不合理。
部分小区的交往空间分散且狭小,难以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
有些甚至被机动车道或停车位占据,导致居民无法正常使用。
另一方面,功能单一也是常见的问题。
一些交往空间仅仅提供了简单的座椅和绿化,缺乏多样化的设施和活动区域,无法吸引居民长时间停留。
此外,缺乏人性化设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例如,没有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差异,缺乏无障碍设施,以及在光照、通风等方面设计不足,影响了居民的使用体验。
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舒适的高层住宅小区交往空间,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原则。
交往空间的设计应与整个小区的规划布局相协调,融入小区的整体环境之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次是多样性原则。
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功能区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居民的需求,如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区、健身区等。
再者是人性化原则。
充分考虑居民的使用习惯和心理需求,设置舒适的座椅、遮阳避雨设施、无障碍通道等,确保每个居民都能方便、舒适地使用交往空间。
此外,安全性原则也至关重要。
当代住宅建筑架空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摘要:当今城市生活,城市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精细化、休闲化和场景化,已经成为社会高净值人群的集体诉求与精神共识。
在众多多层、高层住宅项目中,居住小区里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被大众所关注,其公共空间设计的品质感尤为重要,是居民日常进行公共社交的开放性空间,其中架空层的出现解决了很多日常生活的困扰,架空层由原来自行车、电动车停放的鸡肋空间进化成新一代共享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使用功能的公共社交空间,这也意味着架空层空间地位的提高。
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当中,公共社交空间是人们休闲栖居的重要场所,也是品质生活的主要营建者。
多样化的功能空间,是建筑气质的延伸,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可以说影响社区品质的因素有很多,架空层绝对是其中一个。
在时代变化,品质迭代升级的今天,架空层已经成为了高端楼盘的标配。
本文就住宅建筑公共架空层功能和空间的迭代,提出其公共空间的设计创新方向,重点阐述住宅建筑公共空间中关于架空层的设计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架空层;设计要点1、住宅建筑项目公共空间概念住宅建筑公共空间主要指居民进行各类室外活动或者进行公共社交的开放式空间,居民在该空间中能够自由活动,享有更高生活品质。
加强住宅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工作能够切实提升城市宜居性以及生活舒适度,打造高品质住宅建筑项目,为推动城市住宅建筑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传统住宅架空层与现代住宅架空层的区别和传统住宅架空层相比,现在住宅架空层的设计、规划、功能定位上有哪些变化和创新?架空层曾经被视为鸡肋。
因为无法直接产生价值,对建筑计容面积有折损,开发商对此类空间很抗拒,业主居住使用起来体验感也一般,很多架空层变成非机动车停放、堆杂物的地方,甚至被私人占用,引发邻里纠纷。
传统住宅架空层整体设计景观单调,观赏价值低。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及开发商逐渐意识到公共空间品质设计的重要性,在土地出让和设计阶段即鼓励和要求多设置配套共享空间,架空层从原来建筑、景观、室内的三不管区域逐步受到重视。
居住环境设计中的社交互动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在城市中生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居住环境设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除了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外,社交互动空间也成为了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社交互动空间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交流、沟通和交往的场所,更可以增进社区的凝聚力,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认同感。
本文将就居住环境设计中的社交互动空间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社交互动空间应该是多功能的。
社交互动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包括人与环境之间的交流。
因此,在设计交互空间时,要考虑到各种各样的需求和活动。
例如,一个开放式的庭院可以为居民提供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可以组织一些社区活动,如篝火晚会、音乐表演等。
此外,一个设备齐全且灵活多变的娱乐室,不仅可以让居民在室内进行各种娱乐活动,还可以举办一些兴趣小组,如棋牌、阅读或瑜伽等。
这样的多功能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增加社交互动的机会,为社区增添活力。
其次,社交互动空间应该注重创意和个性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特点,因此,为居住环境设计独特的社交互动空间非常重要。
可以在社交空间中加入一些艺术装置,如雕塑、壁画等,来增加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此外,可以专门设置一些个人创作区域,供居民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可以是个人绘画区、书法区或者音乐创作区等。
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艺术感受力,增加交流的话题,使社交互动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再次,社交互动空间应该提供良好的互动平台。
在居住环境设计中,互动平台的建设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
例如,在共享空间中设置一些座位和桌子,供居民聚集在一起交谈、分享和合作。
此外,可以设置一些屏幕或投影仪,用于展示社区的信息,如居民活动、社区新闻等。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居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还可以方便社区管理者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和协调。
最后,社交互动空间应该注重隐私和安全保障。
社交互动空间的设计不仅要注重交流和互动,还要考虑到居民的隐私和安全需求。
中华民居2012年3月引言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集化,土地资源短缺[1],高层住宅成为建筑发展的主流,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居民交往方式。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能够更好的交流,愉悦身心舒适的交流平台为目的。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营造生态性、文化性的高层住宅环境,是未来发展的必然。
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促进居民邻里之间交往具有显著作用[2],同时能提高高层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品质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增加居民的空间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
1.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概念高层住宅是为解决人口居住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高层住宅自身占地面积的有限性,高层住宅在满足大规模的居民对公共交往空间的需求方面有欠缺。
公共交往空间是指在高层住宅中为满足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而提供的一个可供娱乐、休闲的公共交流空间。
现代高层住宅正向着功能全面化方向发展,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是对现代建筑设计师的最基本要求[3]。
2.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现状分析“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充分体现了居民对于相互交往的渴望性。
高层住宅由于自身占地面积的有限性,其高容积率的现状造成的居住质量的降低,居民之间的交往关系倍受关注。
现阶段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居民邻里交往的需求,这与完善的单体户型内部空间设计的成熟性及设施配备的高端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2.1 高层住宅现状高层住宅的竖向层叠的形式,加强了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削弱了居民之间相互交往空间的亲密性,弱化了居民之间公共交往的可能性。
高层住宅的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平面布局紧凑化设计,忽略公共交往空间,降低了居民间交往的密切性。
2.2 交通空间的局限性高层住宅为满足经济利益最大化,决定了交通面积的有限性。
以电梯走廊为代表的追求便捷的交通通道,削弱了居民停留的自由性及与周围的人接触的机遇性。
箱式电梯的设计,增加了承载的人口密度量,由于其空间缺乏变化性,阻碍了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的形成。
2.3 公共交往对象的多样性高层住宅的设计初衷是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更多的居民,决定了人口密度大的特点。
居民由于来源于不同的环境,必然存在着文化、心理的个性差异,降低了交往的可能性。
3.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原则3.1 人性化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为人们的生活空间提供充分的空间实用性及美观性,达到形式与功能统一。
人性化的设计主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在进行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中,考虑到针对不同环境的塑造,体现公共交往空间的“以人为本”的特性。
老年人活动空间在设计上,应该设计安静休闲聊天为主题的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喜欢安静的心理需求;年轻人主要的活动区域,则应该以活泼运动为主题;儿童主要活动区则以娱乐玩耍为主题,儿童一般由家长带领,提供一些休息座椅以供家长休息。
3.2 生态性高层住宅中的生态性设计主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人口基数大,人均绿化率低这一特点。
在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中引入生态性的设计理念,有助于保证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在公共交往空间设置一定的绿化面积,在为高层住宅的居民提供合适的娱乐休闲场所的同时,对于高层住宅区的微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例如在屋顶平台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绿化设计中,夏季可以吸收热量,避免屋顶直射,冬季可以保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绿化与节能的“双赢”效果[4]。
4.“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在对现代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及基本的设计原则的总结基础上,提出设置“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
将现代的高层住宅看做是多层住宅建筑的竖向叠加形式,在垂直空间里,竖向分解其高密度的承载性,并将人性化,生态性的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其中。
这种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具体模式是经过住宅楼外部公共交往空间,从低到高依次建立架空式底层公共交往空间、门厅公共交往空间、各层公共交往空间、“公共层”设置公共交往空间、屋顶平台公共交往空间,一个立体式的多层次的空间形式。
通过这些公共空间的设置,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的频繁度,加强居民之间的交往的密切性。
4.1 架空式底层公共交往空间在1926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了“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的新建筑特色。
将高层住宅的底部架空的理念,也是继承了柯布西耶的这一设计思想。
4.1.1 公共设施的设置底部架空设置的相关公共设施例如活动室、管理室、便利店等,目的是为整个高层住宅的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
既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又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居民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平台。
4.1.2 植物绿化在底部设置相应面积的绿化,既能增加高层住宅的绿化率,又可以作为高层住宅内外环境的结合点。
通过一定的绿地将高层住宅楼的内外部沟通连成一片,绿化的连续性加强了视觉上的通透性,弱化了高层住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张玉明 高文静 程立安(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摘 要:高层住宅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匮乏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展开分析,在充分了解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人性化,生态性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高层住宅“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为以后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倡导建筑设计师创造出更舒适、生态、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
关键词:高层住宅 公共交往空间 居民Research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based on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ZHANG Yu-ming , GAO Wen-jing(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ABSTRACT: ANALYSIS IS LAUNCHED FOR THE SHORTAGE STAGE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IN THE PRESENCE MAINSTREAM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VELOPMENT TODAY. BASED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DESIGNING PRINCIPLES, SUCH AS HUMANE, ECOLOGY, ETC. DESIGN METHOD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PUBLIC INTERCOURSE SPACE ---"STEREO TYPE AND MULTILEVEL" IS PROPOSED.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ECUTIVE DESIGN AND ADVOCATING THE ARCHITECT DESIGNER TO CREATE A MORE COMFORTABLE, ECOLOGICAL AND SAFE PUBLIC INTERACTION SPACE .KEY WORDS: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THE RESIDENTIAL PEOPLE・29・・30・中华民居2012年3月宅的压抑感,忽略了对高密度的感知性。
4.2 门厅公共交往空间高层住宅的门厅设计,是住宅居民从外部空间进入个体住宅的必经的过渡空间。
各个单元入口门厅的设计,应该通过色彩,造型上区别于其他单元的入口空间设计,既能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又在共性中塑造个性。
门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合理设计,有效减少居民对于高密度环境的拥挤感,增加人们对高层住宅的空间归属感及与同单元居民的共同体意识。
4.3 各楼层的公共交往空间各楼层的公共交往空间最为重要的就是交通空间的设计。
交通空间内部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居民交往的生态环境品质。
候梯厅的公共交往空间属于同层间交通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理改善候梯厅的环境设计,使其不过于局促简单,适当设置座椅进行简单装饰,缓解人们等待电梯时的焦躁感。
电梯厅的设计,应避免千篇一律的箱式电梯的设计,播放轻松的音乐及天气变化提示,设置一定主题意义的画报,让人们在电梯厅内部享受到富有人性化的设计,能够为人们更好的交往做好铺垫。
高层住宅楼具有人口居住高密度的特性,在本层的几户住宅的交通核心设置一定的公共交往空间。
该交通核心的公共交往空间通过走道与侯梯厅相联系,共同服务于居民,加强居民联系的密切性。
4.4 “公共层”设置的公共交往空间“公共层”是将高层住宅内每隔几层设置一个公共层,在该公共层内部,设计一定的“公共空间”, 作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这有利于解决高层住宅住宅竖向层叠的形式而导致的各个楼层的居民公共交往空间分离的问题。
该公共层作为高层住宅内部竖向的联接,是合理缓解居民的居住环境中私密性与公共性矛盾的有效措施,在保证居民生活追求私密性的同时,提供方便的公共性的活动空间。
4.5 屋顶平台的公共交往空间高层住宅屋顶空间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增加居民公共交往空间的层次的多样性。
4.5.1 主题活动集中区将屋顶空间设置成带有一定主题性质的日常活动的场所,由于其自身的高度特征,避免了不必要的骚扰,增加了使用的高效性,人们在进行这些休闲活动时,提高了邻里交往的密切性。
4.5.2 屋顶绿化在高层住宅屋顶设置一定面积的绿化,将住宅环境的生态性理念应用其中,可以增加住宅空间的绿化率,调节高层住宅区的小气候。
由于自身的高度性,形成人们接触观摩住宅外部空间的最开阔的视角,盆景花卉的处理也丰富了交往空间的多元化,有效增加邻里交往的趣味性,有助于提供良好的活动交往场所。
5.结语高层住宅,在未来是主流建筑的发展方向。
高层住宅的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构思,虽然牺牲了一部分住宅面积,但是,却创造了环境优雅,亲切宜人的公共交往空间 [5]。
在改善高层住宅的小气候和环境卫生方面,美化高层住宅环境和为居民创造休息活动场地都有显著作用。
建筑设计者应该深层次的探索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思路,营造具有人性化的、生态性的可持续性高层住宅环境,促进高层住宅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 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一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李陌.高层住宅内部公共交往空间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3] 田宝江,蒋五一.高层住宅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筑,2009(01).10-12[4] 赖雄发.谈高层住宅的生态化[J].广东建材.2007(01):108~109.[5] 林朝前.谈现代住宅建筑的规划与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6):145~146.程,故部分淤积面需要整平处理;(2) 淤积面以下采用在坝顶进行水泥灌浆的方法;经投资比选后,水下处理方案选用全灌浆的投资略小于灌浆加水下混凝土处理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