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元朝的统一同步练习 中图版
- 格式:doc
- 大小:780.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训练1.元朝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其中属于东南地区的是()A.台湾府B.宣慰使司都元帅府C.澎湖巡检司D.安西都护府2.今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以下关于台湾地区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A.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卫温抵达流求B.元朝设澎湖巡检司,首建行政机构C.郑成功击败日本殖民者,收复台湾D.康熙统一台湾,设置行省3.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清代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
两代这样做主要是A.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B.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C.强化地方自治的需要D.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4.《元史》记载,(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而元人赵天麟也认为行省“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由此可知,元朝设置的行省A.具有较强独立性B.设置在边远民族地区C.加强了中央集权D.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李治安提到: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围内“画地统民”,而蕴含着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
这反映了元代A.优化边疆治理B.削弱行省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专制6.“元代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的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由此可知,元代此举()A.以文化分流为行政划分原则B.客观上促进了文化融合C.有利于文化趋同制度的推行D.合理设置区划巩固统治7.在行省制度下五岭地区被纵向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分设治所于南昌、武昌,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又呈以北制南之势。
可见这一制度着眼点是()A.顺应山川之势B.遏制地方割据C.发展南方经济D.推进民族交融8.如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的疆域图,仔细观察,判断下列解读与之吻合的是A.该地图是清朝疆域图,都城在大都B.今天的西藏在地图中的宣政院辖地C.今天的山西省隶属于图中陕西行省D.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统一多民族国家9.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历史人教版同步练习考试总分: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1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55分)1. 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2. 如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A代表的朝代是()A.西晋B.隋朝C.唐朝D.宋朝3. 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其中②处代表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隋朝建立B.隋灭陈,完成统一C.隋炀帝登基D.开凿大运河4. 隋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为()A.文帝之治B.文景之治C.贞观之治D.开皇之治5.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古代水利工程是()A.隋大运河B.元大运河C.灵渠D.都江堰6. 德国科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中记录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A.北京到广州B.扬州至广州C.北京至杭州D.杭州至广州7. 我国的科举制,作为世界上最早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最早开始于( )A.秦B.汉C.隋D.唐8. 唐高祖李渊于621年诏令,诸州学士和有一定功名者,通过地方预试后每年十月可赴朝廷应试。
次年再次下诏,布衣寒士得不到举荐者可以自由投考,不再需要官府举荐。
此举意在( )A.建立科举考试制度B.打击上层统治阶级C.选拔人才巩固皇权D.改革中央选官模式9. 隋末,他的暴政激起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他预感到末日临近,曾对着镜子说:“好头颅,谁当9. 隋末,他的暴政激起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他预感到末日临近,曾对着镜子说:“好头颅,谁当之!”这个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10. 隋炀帝统治晚年,国内普遍出现“虽有田畴,贫弱不能自耕”、“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严重情况。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今天的新疆、西臓、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它的统治范围之内,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是( )A.汉朝B.唐朝C.元朝D.清朝2元朝有诗云:"胡人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该诗句反映了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同时又有一个新的民族开始形成,它是( )A.维吾尔族B.满族C.回族D.藏族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藏两族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更好地管理西藏,元朝设立了( )A .西域都护B .宣政院C .驻藏大臣D .伊犁将军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 .台湾府B .宣政院C .澎湖巡检司D .台湾省5.在元朝,直属于中书省的管辖区域被称为“腹里”。
当时被称为“腹里”的包括( )A .山东山西河北B .山东山西河南C .山东山西陕西D .山东山西北京6.下图示意的地方管理制度盛行于( )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7.《元史。
地理志》记载:“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之边,唐所谓羁糜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 .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 .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 .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8.元朝疆域“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元朝开创了(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三司制D .行省制9.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 )A .防止分裂割据B .实现国家统一C .强化思想控制D .开发边疆地区10.元朝规定: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一、选择题1.“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这主要反映了()A.宋朝军事力量强大B.元朝疆域辽阔C.元朝社会经济遭到破坏D.汉唐阶级矛盾尖锐2.“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这句话反映的史实是()A.我国对外交往频繁,中外联系日益紧密B.宋朝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C.民族交融,民族之间没有任何差异D.宋元时,我国各民族不断交融、共同发展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的统一政权''的是()兴虾〉©,成_人中都4.下面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局部)”,其中“?”处应填入()ownr?i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御史台5.元朝时,在中央负责监察事务的机构是()A.枢密院B.通判C.节度使D.御史台6.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元朝时设立什么机构来管辖琉球()A.市舶司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西域都护7.2019年3月28日,庆祝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大会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
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是()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C.元朝时设立宣政院D.清政府设立驻藏大臣8.我国著名歌手腾格尔演唱的《天堂》,深情表达了对家乡内蒙古的赞美。
历史上蒙古族建立了国土空前辽阔的元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阿保机9.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两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张图例中有''省界”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
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两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A.徐杰:西汉和唐朝B.李红:明朝和清朝C.刘君:元朝和清朝D,陈民:元朝和明朝10.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
人教统编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 )A. 夏朝B. 秦朝C. 唐朝D. 元朝2.元朝时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分管全国军事事务的是( )A. 太尉B. 枢密院C. 御史台D. 禁军3.元朝时,直属中央的中书省管辖,被称作“腹里”的是( )①山东②山西③河北④河南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中央王朝在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建立行政机构是在( )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5.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下列政权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A. 西周B. 秦朝C. 元朝D. 南宋6.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元朝7.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一份重要遗产。
以下对这份遗产叙述正确的是( )A. 开创了以省为单位的行政区划,是中国省制的开端B. 创新了中央官职的设置方式,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C. 通过血缘关系,把政权与族权紧密结合,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统治D. 实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州政府的分权,使地方州政府保留一定的权力8.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A. 汉朝政府B. 唐朝政府C. 宋朝政府D. 元朝政府9.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
它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政权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③灭掉西夏政权④在中央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④10.为了加强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朝时设立的机构是( )A. 宣政院B. 御史台C. 澎湖巡检司D. 枢密院二、非选择题11.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相对应的名称:A(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________B(都城):________。
《元朝的统治》同步练习◆选择题1.元朝的建立者是()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完颜阿骨打D. 蒙哥2.“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3.元朝时,直属中央的中书省管辖,被称作“腹里”的是()①山东②山西③河北④河南。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在《元朝疆域图》中,我国某一地区被称之为“琉球”,这是该地区是我国领土的历史见证。
该地区指的是()A. 西藏B. 新疆C. 台湾D. 南海5.元朝为了实行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建立的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是()A. 行省制度B. 八旗制度C. 郡县制度D. 三省六部制6.《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
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A. 统一蒙古草原B. 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C. 建立蒙古国D. 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7.少数民族曾在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上写下灿烂的篇章。
你知道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哪一个吗?()A. 辽B. 金C. 元D. 清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A. ①②④B. ①②③⑤C. ②③⑤D. ①②③④9.《元史·地理志》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下列四幅疆域图,属于元朝的是()A. B.C. D.10.“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 中书省 B. 宣政院 C. 行中书省 D. 理藩院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
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繁,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刑房置审刑院。
”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A.重用亲信B.频换宰相C.分化事权D.废除宰相2.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的措施是()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B.削弱和分割相权C.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D.重视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度3.两宋时期是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时期。
下列史实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关系的是()A.楚汉之争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澶渊之盟4.北宋和南宋之间的关系类似于()A.西晋和东晋的关系B.隋和唐的关系C.曹魏和北魏的关系D.武周和北周的关系5.“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A.两宋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秦汉时期6.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A.南北朝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7.元朝统一全国的时间和标志是()A.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B.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C.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D.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9.下列图1、图2、图3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行政机构设置的主要情况。
其中,图3反映的朝代是()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0.《今日邵阳·今昔变化》称,唐宋时期,邵阳境内的造纸业、刻书业等手工业生产有一定规模,多种果树开始人工栽培,粮食生产发展到“稻粟再熟”。
促进该时期邵阳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占城稻推广到全国B.中亚的胡萝卜、大蒜等开始传入C.经济重心逐步南移D.娱乐场所瓦子遍布农村11.《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第4课元朝的统一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世纪,蒙古高原生活着很多部落,以______为首的部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蒙古各部。
2.蒙古大汗国的建立
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________,统一的______正式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灭掉西夏、金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掉西夏和金,形成对南宋的包围之势。
2.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年,______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____。
忽必烈就是______。
____年,元军攻下临安,南宋灭亡。
南宋丞相______坚持抗元,被俘后,慷慨就义,表现了崇高的气节。
3.元世祖发展经济
(1)措施:______重视____,多次禁止蒙古贵族改农田为牧场的做法。
招抚____,鼓励____,在中央设立______,管理全国的农田水利等事务。
(2)影响:他统治期间,政治统一,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元朝____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
4.巩固统一
(1)设立______,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地方设立________,由中央委派官吏进行管理。
(2)设立______,负责____地区的行政事务。
(3)在澎湖设______,加强了对____(台湾)的管辖。
三、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和民族融合
1
目的保证________的统治地位
第一等级______
第二等级色目人(蒙古人以外的西北和西域人)
第三等级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
第四等级原____统治区的各族人
2
(1)元朝的____,促进了周边民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2)大量信仰________的外国人迁入我国,和汉、蒙古等民族长期通婚杂居,形成了新的民族——____。
答案:一、1.铁木真
2.1206 成吉思汗蒙古国
二、2.1271 忽必烈大都元世祖1276 文天祥
3.(1)元世祖农业流民垦荒劝农司(2)大都国际大都市
4.(1)中书省行中书省(2)宣政院西藏(3)巡检司琉球
三、1.蒙古贵族蒙古人南宋
2.(1)统一(2)伊斯兰教回族
【问题1】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影响?
探究: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为了加强对全国有效的管理,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首先,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其次,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再次,行省制度把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便于民族间友好相处和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问题2】有人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融合时期,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说出你的理由。
探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时期:
第一,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二,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面:汉族人民开发边疆;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回族开始形成。
第三,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1.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
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 D.蒙古族
2.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南宋抗战派大臣是()。
A.文天祥 B.李纲C.岳飞 D.韩世忠
3.(2011·湖北十堰)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A.夏朝 B.西周C.秦朝D.元朝
4.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A.台湾B.夷洲C.琉球 D.大都
5.清真餐馆里面有许多回族人民的特色菜,味道鲜美可口。
回族作为一个民族开始形成是在()。
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6.某电视台拟定拍摄《忽必烈风云传》的电视连续剧,其中编剧编写了有关忽必烈的一些台词,如果你是此剧组的历史顾问,请你指出其中存在着哪些错误,并说明理由。
台词一自成吉思汗建元以来,国土不断扩张,我身为其孙更应励精图治。
台词二近日来一些贵族经常圈占农田做牧场,我认为此事不足为怪,放牧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应大力提倡。
台词三最近朕见到了许多来自外邦的朋友,其中来自西班牙的马可·波罗,朕印象颇深,可留在朕的身边。
台词四有关国家的治理,朕认为仿照前朝实行州县制为佳。
(1)错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错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A 3.D 4.C 5.C
6.参考答案:(1)错误:自成吉思汗建元以来;理由:元朝是忽必烈建立的,不是成吉思汗。
(2)错误:我认为此事不足为怪,放牧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应大力提倡;理由:元世祖忽必烈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3)错误:来自西班牙的马可·波罗;理由: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
(4)错误:仿照前朝实行州县制为佳;理由:元朝采取的是行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