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长安城商业区东市西市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457.00 KB
- 文档页数:24
城市发展史中国古代都城商业市场空间的演变特征一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商业的催生下完成的,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商品交换,出现了商业空间,它与人类相伴至今,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而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生活改善,商业空间从原始时代“以物易物”的露天交易点,逐渐演变成今日以世界为舞台的商业贸易网络体系,从而使人类城市生活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也就是在这种基本的买卖关系行为中不断和继续着它由点到面的演进……一,中国古代商业和市的产生与形成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原始时代,人们共同对抗自然,生产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
但在不断改进的劳动工具后,增加了人们的生产力,生产物过盛就逐渐衍生了原始的交换。
这些交换先是偶然性,渐渐变得经常而刻意。
据《易经》所载,神农氏曾在日中设市以“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这可算是原始的市集。
在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
历史学家都相信,“商人”、“商业”之名的由来就是来自商部落的名称。
人们先称到处贩卖的人为“商”,在固定地方售物的人叫“贾”,即所谓“行商坐贾”,后来则逐渐统称为他们为“商人”。
商业交换点的生成源于人的基本生活行为,商业建筑空间的点便是在人对于商业行为的需求中产生的。
商业行为的形态与商业行为所需要的空间的关系在最初就表现为“市”。
“市”即为“交易(行为);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空间)”。
二,中国历代商业的发展和空间演变<一> 先秦时期夏朝时期手工业及商业从农业畜牧业中区分出来,出现了以商业手工业为主的城市。
但当时还是以局限在居民点内部的物物交换的形式为主。
商代统治者居住的城市称“邑”,人们交易的场所为“市”。
最初的市和城是分隔的,后来为了切合统治者的需要而迁到邑之内,商朝歌城内设九市。
市内还有各式各样的“肆”,那就是分门别类的店铺。
商民善于经商,商朝都城已成为繁华的商业都市,有“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之称。
唐长安东\西两市比较研究作者:芦蕊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6期摘要:东市与西市是唐长安最主要的、规模最大的两个市场。
长安东、西两市作为唐代市场体制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承担着区域经济中心的职能。
两市在最初设置时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两市的空间布局和周边环境、市场繁荣程度以及商业功能方面产生了一定差异。
关键词:唐代长安东市西市唐长安东、西两市在规划布局等方面基本无差别,但毕竟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具体条件不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状态。
对两市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东、西两市的比较中进行探索。
一、东、西两市的空间布局与周边环境唐长安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全城共108坊。
东市和西市位置是对称的,分别设在皇城以南东、西两侧。
东、西市在最初的设计理念上并没有特殊的区别,二者位置对称,建制、规模也基本相同。
两市的地理位置是取决于长安城的交通条件的,其北面紧临春明门至金光门东西向大街。
这条街道宽约120米。
春明门是长安到灞桥必经的地方,由灞桥经蓝田是趋向东南各地的大道。
金光门是向西通往周至、户县等地的必经之地,出金光门再往西经眉县就是沿渭河谷地到大散关的大道,也是西域人来往长安必经之路。
两市设在这条大街的南边,便于商人和货物的进出,更重要的是,由于两市位置适中,周围人口稠密,无论是住在长安城北部还是南部的居民,要到东、西二市去购物都比较方便。
虽然两市的空间布局基本没有差异,但两市毕竟有各自的具体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市周边的环境都会随着市的发展而趋于不同。
首先,西市及周边诸坊外来族、流动人口较多,以致这里人口稠密,驱使从事小买卖的商贩都趋向西市,于是“商贾所凑,多归西市。
”形成了人气极旺的市场氛围。
这有很大原因是因为西市及其周边聚集了许多胡人、胡商。
西域诸国与唐朝的来往相当密切。
西域人往来大唐,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都是十分方便的。
唐人统称其为“胡人”,这其中有许多是来贸易的商人,他们被称为“商胡”、“胡商”、“藩客”等。
论唐朝商业空前繁荣的表现黔南师院12历史班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与服务行为。
我国的商业产生于先秦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到了隋唐时期进一步的发展到空前繁荣阶段,最后全方位繁荣在两宋元明时期。
唐朝商业能够繁荣有着一些必要的先决条件。
首先,唐王朝结束了隋炀帝杨广以来民不聊生、各地区起义不断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李唐王朝。
经过吸取隋亡教训,唐王朝迅速稳定下来并且快速发展起来。
在此形势下,国家的稳定与统一为商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先决条件,试想在一个各地混战的时期,商人不可能长距离、大宗件的运输货物,甚至货币也不可能全国性的流通。
其次,唐王朝统治者开明的国内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开明的民族政策以及开放的国际政策,为国内国外的有志于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提供了保证。
再次,唐朝人民具有的开放性的思想意识。
时代引导了当时的人民敢于创新、敢于尝新的开放意识,在这样的各方面相互促进下,商业活动空前活跃起来。
最后还有一个辅助优势,使得唐朝能够迅速发展,那便是隋朝留下来的大量的物资。
资料表明:2012年1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回洛仓遗址进行新一轮考古发掘。
经过1年的努力,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的隋朝国家粮仓全貌“浮出”地面:内径10米的大仓窖,东西成行、南北成列,气势恢宏地分布在河洛大地上,整个仓城约有仓窖700座。
这里仅仅是隋朝婷的一个官仓而已,据民间传闻说,唐朝建立三十年后,隋朝的粮仓仍然还有余粮。
可见,隋朝遗留下来的富裕资源,为唐朝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先来了解一下历史上对唐朝商业繁荣的表现的记载与描述。
《韩昌黎全集·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今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韩昌黎全集·出门》:“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卢照邻·长安古意》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这些记载充分显示了唐商业的繁荣。
唐朝商业繁荣表现在多个方面。
唐长安城开放分类:历史古迹建筑文化文化遗产编辑词条分享唐长安城,即隋大兴城,是隋唐两朝的首都,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
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面积达83平方公里。
城内百业兴旺,最多时人口接近50万。
唐朝末年迁都洛阳后这里被拆毁,其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区、东郊、南郊(大部分)和西郊(小部分)等大片地带。
1996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编辑摘要目录1 历史2 选址与初创3 修缮扩建4 风水特征5 宫殿布局里坊作为唐长安城内单独的居住单元,尤如今天的居民小区,它排列整齐,规则划一,十分有序。
这些小区均呈长方形形状,由于各街道宽窄不一,故各小区大小也不完全一致。
里坊外围均有高大的围墙环绕,坊墙墙基厚度一般为2.3 米至3米不等,均为夯土板筑。
各坊内一般都开辟东西南北十字街,四面各开一门。
只有皇城南36坊只开辟东西街和东西门,不开南北街和南北门凡有十字街的坊,十字街的宽度均为15米。
被十字街隔开的4区,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为16个小区。
这些巷的宽度一般达2米多。
按照唐人习惯称呼,对坊的四角都使用东南隅、西南隅、东北隅、西北隅的名称。
对靠近东、西、南、北四坊门的部位,则称为某门之南、某门之东、某门之西、某门之北。
对靠近坊内十字街中心路口的区域,则称为“十字街东之北”、“十字街东之南”、“十字街西之北”、“十字街西之南”。
这些称谓在唐人文集中常可见到。
整个城市以宫城、皇城、朱雀门街为正中,东西两侧里坊不仅两两对称,而且排列整齐。
白居易曾写诗形容“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非常贴切。
这种描述在唐代诗文中多有反映。
唐长安城继承和发展了前代都城市民居住区按坊里划分的制度,在外郭城中列置诸坊,作为都城百万人口住宅的分布区,这种坊里布局及结构严密而整齐,犹如一个个方块形的居住小区。
长安城内的“坊里”是由外郭城中的东西向十四条大街、南北向十一条大街交叉分割而成,隋文帝初建大兴城时将此棋盘式网格区域定名为“坊”,炀帝时改称“里”,唐时又称“坊”。
一楼一、大唐繁华留胜迹大唐西市博物馆是由陕西省佳鑫集团舍弃商业利益,在大唐西市遗址上建造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博物馆。
其占地15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区2500平方米,藏品达两万余件。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是唐长安城城坊结构图。
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占地84.1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长安城实行将贸易区和居住区分开,再统一管理的制度。
中央的这条大街名为朱雀大街,在此街两侧,有东西两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说东市、西市的由来。
隋初建大兴城,在城东、城西分设“都会”“利民”两市,而唐初为避李世民称谓,改“利民”为“利人”。
但由于两市分居中轴线两侧,故称“东市”和“西市”。
我们常说的“买东西”即源于此。
西市占地1600亩,相当于两个半天安门广场。
西市内有东西、南北向大街各两条,形成一个井字,将西市划分为九个区域,俗称九宫格。
这四条大街均宽16米,也就是一楼展厅的宽度。
西市连通着西去丝绸之路的开远门,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唐末,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时,大肆拆毁长安城内建筑,将木材投入黄河内运往洛阳,而剩下的建筑则被大火烧毁。
我们现在看到的焦木就是当时留下来的。
现在我们抬头看到的是目前国内信息量最大的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上三条粗线从上到下依次为北线、中线、南线。
其中中线与南线是两汉时期开辟的,北线是唐代时开辟的。
这三条线以长安城为始点,向西延伸,进入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在敦煌分为三条线,都经过新疆境内,在大宛的木鹿也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马里汇合,继续向西延伸,到达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多公里,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陆上丝绸之路。
而下面这条虚线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很多人都知道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其实他真正的起点是西市。
西市靠近开远门,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是丝绸之路的源头。
最有意思的就是图上这些小人儿,其实是玄奘大师。
当时他从长安出发去西方取经,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偷渡,不能走官路,也就是那三条主线,所以玄奘大师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开辟了一条新路才到达西方。
唐长安城究竟有多繁华?城内百业兴旺、宫殿参差毗邻本文导读:图:唐长安城平面图之所以选择今西安地区作为都城城址,在于这一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
秦岭山脉在西安城南折向东北,造成了地形东南高而西北低的特点。
发源于秦岭山地的灞河、浐河和潏河等,均受到这种地形特点的制约,纵贯今西安东南地区,趋向西北入渭。
这些河流切割了平原,使之成为东南、西北向的长条形。
相对而言,只有灞、浐、潏河之间的这块平原最为开阔,东西宽约17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以龙首原为分界线,形成南北两个不同的地形单元,在此建都,还有效解决了城市用水的问题,又因为龙首原的隔离,再无洪水没都的危险。
如果只用数字表述长安城的面积,我们很难想象它的宏伟,但和历史上的其他城市进行对比,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唐长安城的规模。
为了容纳更多的人口,实现迁徙江南亡国贵族以实京师的计划,长安城建城之初的面积就达到了84平方公里,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君士坦丁堡大7倍,连最为著名的古罗马城也只有它的五分之一。
唐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对唐长安城进行了多方面的补葺与修整,使城市格局更趋合理。
大明宫与兴庆宫的修建是打破隋大兴城平面布局的开始。
贞观八年(634),为了太上皇(即唐高祖)避暑,太宗命人在太极宫东侧郭城的北墙外修建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龙首原上,高爽清凉,可以弥补太极宫地势比较低下的缺憾。
龙朔年间(661-663),大明宫再被扩充,规模与太极宫不相上下,但气魄之宏伟则超越了大明宫。
因此,高宗以后,唐朝帝王大多以大明宫为主要宫寝,只有在举行重大典礼时,才到太极宫依礼行事。
兴庆宫的位置本为隆庆坊所在,是玄宗李隆基即位前与兄弟同居之地。
开元二年(714),为避玄宗李隆基讳,改隆庆坊为兴庆坊,并建兴庆宫。
开元十四年(726),玄宗将兴庆宫的规模加以扩大,于是侵占了永嘉坊半坊之地,西面胜业坊的东墙也因兴庆门外街道的加宽而向西退缩,使原本“畦分棋布”的街坊面貌又有所改变。
古代第一C B D探秘唐长安城的东市与西市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现在各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CBD(核心商务区),可是你知道吗,在千年前的唐代长安城里,也存在着两个世界最顶级的商务区——唐长安城西市、唐长安城东市。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在唐代京都长安,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在今西安交通大学一带,“西市”在今劳动南路一带。
“东市”主要服务于达官贵人等上层社会,而“西市”不仅是大众平民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韩国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
唐代“西市”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长安城平面图东西两市的区别唐长安东西两市除所处位置上的不同之外,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经营商品的种类略有不同东市和西市同是长安城工商业市场,但是由于其市场位置的不同,所经营的商品种类也略有区别。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场经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东市的商业不如西市繁荣东市靠近三内,周围多是勋贵官僚第宅,而其商业反却不如西市繁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受到政治上的种种影响和限制。
墓地壁画这是因为,唐统治者视商贾为“贱类”,以工商为未利,严禁百官入市。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月、二年十二月,太宗多次颁布禁令:“五品以上,不得入市”,“禁五品以上过市”。
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德宗又下诏:“禁百官署邸贩鬻”。
有故事说,武周时期官张衡,令史出身,位至四品,将入三品。
一次退朝,就因为在路旁买一新熟蒸饼,于马上而食,结果遭御史弹劾,而未能升迁。
大唐西市统一销讲词大唐西市是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恢复重建的以盛唐文化与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产业项目。
项目总占地约5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
项目包括盛唐民俗文化风气搞组团,现代商务、现代Shaopping Mall组团、高档商住组团等,融旅游观光、文化娱乐、购物、餐饮、商务、酒店、文博、展览、居住等于一体。
项目处于西安市老城区于西高新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位,属于城市发展核心地带。
项目南依南二环,东接劳动路,西临桃园路,北至规划局,周边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利。
项目总体开发分两期进行,一期为九宫格板块,工程用地为176亩,建筑面积为3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10月份动工,预计2009年6月份完工。
二期为丝路文化风情板块、国际商务、文化交流板块、大型现代住宅板块等,二期工程将于2008年开始动工。
整个项目将于2010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
落成后的大唐西市将为陕西和西安新增添一处知名旅游胜景,为游客提供一个既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氛围又具有现代商旅特点的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一体化的休闲胜地。
它将成为西安的城市客厅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超级引擎。
建成后的大唐西市将成为西安乃至陕西的标志性建筑,也将成为国际性的商贸中心、民族之商业旗帜,世界之旅游名牌。
第一部分:大唐西市九宫格商业板块1、古长安城讲解:您看到的是古长安城的总体布局情况,长安城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当时名为大兴城。
隋灭亡之后,唐朝定都于此,在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并改名为长安城,取自长治久安之意。
扩建后的唐长安城呈长方形,周长36.7公里,总面积83平方公里,是现存西安城的九倍。
隋唐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三部分组成,宫城是皇帝、太子及后宫人员的居住地;皇城是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外廓城为百姓居住区,而外廓城又以宽度为155米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11条南北走向和14条东西走向的道路纵横交错形成108坊和东西两市。
坊为居住区,市为商业区。
个又一个的凸起物,你知道那是什么吗?原来它是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的海贝。
这种有海贝装饰的条带叫作“贝带”,这只豹子戴着贝带,表明它不仅不是野豹,而且已经成为主人的宠物。
也许你要问,人们干吗在家里养豹子呢?这是因为人们要用它作为狩猎时的助手,这种豹子就称为“猎豹”。
野豹子原本是很凶猛的,可是这只豹子却使我们感到有些温驯,这也正是艺术家的高明之处,因为他要表现的是一只经过驯养的豹子。
早在战国时代,镇就已经出现了,但主要盛行于汉代。
汉以后,随着纸张的出现,镇又成了文房用具,形形色色的镇尺被摆上了书桌。
我上小学写毛笔字时用的铜镇尺,一直保存到现在。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按照我们国家的传统习俗,过新年当然要准备年货啦。
每年的这个时候,你一定会跟着爸爸妈妈去各种类型的商场、集市买东西。
可是你知道我们平时说的“买东西”中的“东西”最初是什么意思吗?挑选东西时判别是否识货的“内行”和“外行”又是怎么来的呢?要解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要穿越到大唐的长安城去看一看啦。
你肯定知道,唐代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强盛的时期,作为大唐的都城,当时的长安可是一座国际化的大城市!在唐长安城中有两个市场,分别叫“东市”和“西市”,每个市场面走,带你到大唐长安买文/王雨曦 图/星星雨“东西”75积差不多有1平方千米。
东市和西市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商业中心”。
两个市场中各有两条平行的东西大街和南北大街,四条主干道在市场的中央交叉成井字形,干道旁边还有很多小路,所以两个市场规模虽大,但大街小巷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在唐代,东西两市虽然都很繁荣,但卖的东西可不太一样。
东市由于靠近皇宫,顾客大都是皇亲国戚和达官显贵,市里的店铺也多是贵族出资营建并租给商人从中赚取利益的,所以售卖的主要是毛笔、铁器、布、肉、酒、印刷品等高级商品。
西市离皇宫比较远,顾客大多是平民百姓,所以售卖的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用品。
不过,西市会有更多通过驼队运来的外国货物,比如来自欧洲和中亚地区的首饰与宝石。
世界历史名城--唐代的长安城[附唐都长安复原图、皇城平面图]Post By:2006-5-13 6:25:0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唐代都城长安,以它的宏大的规模、严谨的规划著称于世。
在公元七到九世纪的三百年间,长安曾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贸易、文化中心,对于促进古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在今西安市的市区所在地,北临渭水,西有沣河,东依灞、滻二水,南对终南山,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山明水秀,风景宜人,是占代中国经济区的重心。
秦代统一六国建立第--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都城咸阳就设在关中平原的渭水北岸。
西汉的都城长安,却在渭水南岸。
隋代重新统一中国后,在西汉长安东南营建新都。
隋文帝杨坚(541-604)命令当时著名的建筑家字文恺(555-612)负责规划设计和督造,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开始兴建,第二年三月就迁人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
大兴城的面积达八十四平方公里,大约是现在西安城(明清时所建)的七倍多,规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唐建国后,仍建都在这里,改名长安城。
唐代对长安城的规划布局没有大的变动,仅有局部修建和扩充。
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往来之频繁,比隋代大有发展,长安也随着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
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从唐代开始直到今天,曾引起许多中外学者的极大注意,并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从五十年代开始,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长安城遗址进行勘查和发掘。
现在已把当年长安城的形制和布局基本上勘测清楚,给对长安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官城和皇城长安城的建设程序,是先建"宫城"和"皇城",后建"外郭城"。
宫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位置在长安城中央的最北边。
经过实测,宫城东西广二千八百二十米,南北长一千四百九十二米,周长八·六公里多。
据记载,当时宫城的城墙高三丈五尺。
唐朝的长安城布局合理,成为亚洲各国都城建设的典范,当时长安城居民的住宅区被称为()
A. 市
B. 坊
C. 西市
D. 东市
答案:
B
分析: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城按中轴对称布局,城为方形,街道正直,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组成。
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宫城不居于长安的中心;皇城位于宫城以南,是中央官员办公的地方;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是两大商业区。
故选:B。
本题以唐朝的长安城布局合理,成为亚洲各国都城建设的典范为依托,考查唐都长安。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隋唐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